题目没问题,内容有问题。
这都1202年了,我们的官媒在写这样有关国计民生问题的文章时还在拿联合国怎么怎么样,巴黎怎么怎么样来当作准绳来作例证。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态还是唯国外是从的。
因为联合国怎么样,所以这样是对的,因为巴黎怎么样,所以这样是对的。
我特别讨厌文章中的这段话。
又是公知体的巴黎人教我们做人。
上个世纪末你访问巴黎,你啥也不懂,是巴黎人点醒了你。那你怎么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才说?还有最后那一句,我国也需要有这样的优先政策,我们需要有什么样的政策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不是由TM的巴黎人20多年前的一个什么狗屁督学决定的!
1202年了,我们的官媒作者脊梁骨能不能直起来?写文章能不能拿我们自己的例子作为论证,而不要言必称文艺复兴,言必称巴黎?你是官媒,你在传递和暗示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中国的国计民生还要唯老外马首是瞻?大清亡了你知道吗?老外的底裤都被疫情扒光了,内里的糟粕都一览无遗了,老百姓都看出来公知的虚伪了,而你还在写知音体,我是真服了。
这水平我很鄙视。还不如我呢。第二段说了一堆废话当论据,根本无法说服人,第三段直接引出结论,太无力了。好好的题目被糟蹋了。
我虽然不是西部地方也不是农村人,但是我还是想帮他们问一下:究竟西部地方和农村人在教育上得到了什么好处?北京上海的学区房究竟弱势在哪?需要被这么教育倾斜?
越南語有四聲八調,形式上和漢語體系完全對應,漢越語單字的聲調分派也基本[1]是按照這樣的對應關係來的:
平、玄調平穩且無收尾,鋭、重調較短促,問(河內及胡志明)、跌(胡志明)兩調與(中古)漢語的上聲類似,是帶緊喉的升調。這些大約是越南語聲調分別與漢語四聲建立聯繫的依據。
但從歷史來源看,越南語的上聲和漢語的去聲才是對應的,反之亦然:
漢語的上聲來自喉塞尾-ʔ,去聲來自-s (-h),越南語則正好相反。越南語喉塞音與其他塞音韻尾對於聲調發展的地位是相同的,所以鋭、重調從來源上同時對應了漢語的上、入聲。這是越南語和漢語聲調來源上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