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对目前的大三学生来说,考研 / 求职 / 留学之间如何取舍,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新趋势?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特殊时间点,有几点思考问题的切入点,想到哪说到哪,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结合自己情况作出抉择。

1、的确,疫情会导致就业变难、应届生收入受影响,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投入教育的「机会成本」降低了。

读书是有成本的,读书意味着放弃了参加工作能获得的收入和经验积累,在学校的每一秒钟,哗哗流走的不仅有学费,也有本可以赚到的收入。反过来一想,如果就业环境整体面临挑战、应届生薪酬水平和就业率不理想,那么继续上学的「损失」不也就减少了吗?

因此,在经济形势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在学校这所避风港里停留,可能是一种理性的决定。

2、另一方面,也不要迷信教育带来的收益,因为教育回报率是因人而异的。

对不同人来说,花时间读书获得的经济回报是不同的,粗略看了一下相关研究,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直辖市的教育回报率高于省会城市,省会城市的教育回报率高于一般城市[1]
  • 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回报率高于男性[2]

有理由认为,在对高学历岗位需求更高的一线、新一线城市,学历对个人收入的影响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知识对命运的改变程度,在不同性别上也有不同的体现。

3、对于「风口」期的职业,该出手就出手,先占坑为强。

不同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的宠儿。上图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2018 年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可以看到,中位数年薪为 24 万元,接近 30% 硕士毕业生收入在 30 万元以下。说实话,今天看到这个数字,挺意外的,因为在我读书的时候金融专业断不至于是这个行情。

The party is over,这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在每个行业,回到十年前,投行、咨询和券商能让毕业生就开始憧憬 50 万年薪;回到一两年前,互联网大厂是阶级跨越的梯子。对于有些行业来说,就这么一两年的好时候,再往后,教育投资带来的反而可能是损失。

至于 2020 年之后,什么行业是要尽一切可能先占住坑的,我在这里也没法判断,只能告诉大家,要多想,多收集各方资料和从业者建议。

反正延迟开学了,在家规划一下也不是坏事。

参考

  1. ^ 杜两省、彭竞(2010)。教育回报率的城市差异研究。中國人口科學,2010(5),85-94。
  2. ^ 张栋. 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8.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BBC纪录片中没敢讲的故事:西方宽松的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会分层》? 
  如何看待 4 月 8 日武汉理工大学 大一年级周会 辅导员训话后 一新生 自杀? 
  女生进夜场做兼职,能全身而退吗? 
  为什么说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幸存?印度和埃及不是吗? 
  如何看待华东政法大学硕导包毅楠发布关于多配偶制、鼓吹师生恋言论,被暂停教学活动? 
  南京一中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认错,搞素质教育是在玩火吗? 
  中国学生为什么要去美国读研究生? 
  传闻说哈佛大学是可以用钱买进去的? 
  有哪些话你一开始不信,后来却深信不疑? 
  苏洵聪明,年轻却不好学,27岁始读书,屡试不中。如果养了个这样的儿子,怎么教,放养吗? 

前一个讨论
疫情发生后要与旅行社解除「旅行合同」了,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下一个讨论
三大运营商推出「个人轨迹证明」,能为疫情管控提供哪些帮助?





© 2025-04-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