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看待当今一些家长送钱托关系送孩子上好学校? 第1页

  

user avatar   scottd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作为一名出生贫穷家庭,靠奖学金一路撑下来的学生」

「而中国人家只看你爹是谁而不看你是谁」

——读书是好事,也请楼主不要遗漏了逻辑学。


user avatar   wu-ming-shi-45-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年轻人,坦率讲,全世界都是拼爹的地方。这个我们也很无奈。

谁告诉你美国人不看爹?你看看美国常青藤名校多高比例是推荐入学?你成绩比人家高100分,但那边有个国会议员写了推荐信,你猜有自由裁量的招生老师会选哪个?没错,要讲素质教育,要看经历。人家从小就逛一流的美术馆,受专业的培训。你家里贫穷连颜料都捉襟见肘遑论延请名师。所以你没有才艺。有的小朋友10岁就跟老爹一起登珠峰了。经历炫目不炫目?你不是身体不合格,而是家底不合格,所以你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因为“素质”“经历”不够好,您被比下去了。

你以为连胜文同学追个妹子能输给一戏子的,这样素质是靠能力进入摩根斯坦利的吗?你以为布莱尔的公子进摩根也是个人多么优秀吗?图样。

中国的中高考制度还是相当公平的,走门子的比例还是极低,分数划线,一刀切。很多穷人跟着起哄说素质教育,我觉得就跟黑奴支持奴隶制一样。

去年,我一大姐姑娘上了大学。她一小师兄费劲艰难获得在某司实习的机会,颇志得意满。而这个公司的副总正是小姑娘的母亲。她妈妈只要一句话,她无论成绩多差,同类公司随便实习留用。你觉得稀奇吗?

人生精彩本就在于把烂牌打得风生水起。因为出身我们终究无法决定。没有家世背景的,最好还是从专业技术做起。这样你好歹不容易被替代。没错,现实就如此残酷。


user avatar   Shao_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对几乎所有答案都不满意,因为没见一个答案涉及到问题的根本,所以决定写一个,不过我对内部信息的掌握也不多,只保证真实不保证完整。这件事情简单说其实就是教育半产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乱象之一。这个改革不彻底,显然也不可能彻底,教育完全产业化几乎会动摇国本。但是国家也不肯投那么多钱给教育,所以哪怕是公立学校,也不得不自己去搞钱。这事搞得很狼狈,于是谁也不好意思拿台面上讲,那就形不成规则;没有明面的规则,显然就要出乱象。

花钱托关系送好学校,除了一部分涉及违法违纪的情况外,基本都可以概括为借读,或曰择校、捐资助学。违法违纪的没什么好说,该抓谁抓谁就是了,虽然这事不好抓。而借读生这事打的是政策和法律的擦边球,他们是至少过去十几年间许多优质学校的重要经济来源,政府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是财政支持不足在先。在一些特别注重教育产业的地区,地方政府会狠抓教育,比如毛坦厂就是个典型的靠教育拉动当地经济的例子;还有衡水中学,在一个经济欠佳的城市,政府也真的敢孤注一掷,竟然能扶起一所全国闻名的超级中学,虽然吃相稍微难看。

在经济发达一些的地方,政府有的是经济增长点,绝不会在教育上有过大投入。当校长技能点要求很高的,不但要懂教育和管理,更要会经商。我读高中时候老校长快退休了,据八十年代中期入职的老师讲,校长年轻时候就很敢干也能干;有些时候不只是学生托关系来借读,校长也会找手眼通天的学生家长托关系,反正事干出来虽然不犯法,但政府权限巨大,如果不托这个关系行动起来会处处受到掣肘。我们学校也和许多其他地方的重点高中一样,与企业合作开办其他校区,目的很明显就是光明正大地圈钱,以此补贴原始校区。借读也是一个道理,借读的费用你以为都给了主任或者校长?根据我了解的内部资料介绍人会收取费用,这部分打的是法律擦边球,理论上违法但难以定性并判决,似乎也没啥人管;余下大概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费用归学校所有,这部分钱有收据,我一复读小伙伴开到的收据是借读费两万元(复读也定性为借读),多年前了现在似乎要涨价。

借读生无学籍,在统计高考成绩时候是不计入的(但之前可以宣传的时候,成绩好的宣传中会被计入以混淆视听,偶尔玩脱了因为这么算出来的一本率有时候会超过100%的,怎么处理的不详),也无法获得保送自招资格。但此处有另外一乱象,就是上级部门会给学校设置部分机动学籍名额,学校可能会给成绩很好或关系太硬的借读生办学籍;这个名额原本可以解决学校争夺生源时原学校或城市扣留学籍以制造障碍的问题,但是因为借读这事很长时间都没有被规范化,所以借这个机会教育部门的领导权限也变得很大,以至于后来校长要招聘优秀教师竟然不敢在官网公开招聘,要派老师偷偷到大学找我们这些毕业生帮忙,说怕教育厅领导把不学无术的亲戚安排进来。

说回我们老校长,与企业合作办学校贷款不少,病急乱投医居然搞起了房地产,要拆除五十年代的旧宿舍楼盖一个宿舍与居民楼的结合体。结局很悲惨,据说钱让开发商骗了,那座旧楼到现在都还健在并成了探险场所,简直就是瞎胡闹。当然新校区建起来了,老校长也就被调到那里当校长了。如果这个是孤例,我们城市的教育局长以前在对面兄弟学校当校长。那年出去考试我就和那个学校的一只小伙伴同住一屋,他们校长出差路过就跑我们房间里坐了一会。结果这校长一直在谈论他们怎么样搞地皮把地皮开发成什么,怎么样钻井取暖,简直丧心病狂这还是校长吗?果然没多久他就不是校长了,改当教育局长了,从那边逃跑过来的小伙伴表示这哥们是个官僚,不抓教学。不过这似乎也说明了一件事——当校长最重要的技能点是赚钱,教学管理什么的是次要的。

我讲这么多看起来似乎都跟题目没啥关系,题目不是说托关系花钱去好学校么,我扯的这一堆是什么鬼?因为这事的根源是学校需要从这些有钱人身上榨一笔钱,弥补财政拨款不充裕导致的各种问题,而因为这事存在暗处操作,缺乏规范约束,因而乱象丛生,当然经办人员也会趁机小赚一笔。我看问题日志,题主说自己一直在拿奖学金,如果你不是跟贫困补助混淆了的话,你以为奖学金是哪来的呀?天上掉的还是大风刮来的,还是真的以为是大家一人缴点税凑出来的?国家哪有那么慷慨,如果没有太多土豪校友什么人捐助,你的奖学金就极有可能来自这些人的借读费。我们当地这类事情的处理有进展,比如当初的借读曾经被合法化纳入统一招生,并顺势增加名额同时大规模提高学费;之后不断扩大公费学生比例直到今年招生改为全公费;再然后禁止了以往的收费借读和复读,复读属于借读的一部分。然而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只不过是堵死了普通土豪花钱借读的路,省政府、教育部门领导还有些大土豪的亲属仍然会被强行塞进来,学校当然也乐见其成,因为根上的问题没人去管——国家给学校的钱不够用,学校必须想办法自己搞钱,收借读也好、对外扩张办校区也好、做生意也好其实都是为这一个目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7月17日常州奔驰连撞多车的惨烈车祸,事故已造成3死10伤,肇事者和车主各需要承担什么后果? 
  00后进入社会,未来「熟人社会」会逐渐消亡,被「陌生人社会」取代吗?我们是否生活在隐形的社会关系网内? 
  储户将存单身份证交给职员领礼品后 1200 万存款被职员转走,法院判储户担八成责任,为什么这样判? 
  假设我用一万块钱全部买成白银,穿越到宋朝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怎么评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这篇文章? 
  如果足球纳入高考,能挽救中国足球吗? 
  2021 年你对你所在的行业和当下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建议? 
  人可以没有自知之明到什么程度? 
  人如果真的可以长生不老,是不是没有人愿意、也根本没有必要生育下一代? 
  当孩子面破坏孩子的玩具,对孩子有多大影响?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人英雄一世,年老时却昏招层出?
下一个讨论
如果你死了,你的知乎怎么办?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