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忘了一个人
papi酱
为什么是她呢?当时奥运会有场比赛,是孙杨,没拿到金牌。结果一出,国内媒体的标题就是孙杨在某某比赛,痛失金牌!遗憾失金!
包括主流媒体都是这么写的
评论区的网友们也是这么讨论的,好可惜啊孙杨怎么没拿金牌。似乎那枚金牌本该是他的,是他不小心弄丢了。
过了几个小时,papi酱发了一篇微博
当时正是papi人气旺的时候,这篇微博一出,获得很大的讨论和支持。大家也很理解,不管结果如何都是都是他们努力拼搏的结果,没人一定要拿金牌,没人一定要拿过一次金牌后必须每次拿金牌。
她真的靠自己影响了那时的风向,提供了很多正能量。微博上的讨论很快换了形容词,痛失金牌的字眼不再出现,网友们的评论也改了。在后来主流媒体报道时也没用过这样的词。
或许不能说papi酱靠自己改变了这个现状,全都是她的功劳,但是一定可以说她当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扭转风气。
……………………………………………………
这篇回答已经是很久之前写的了,收到了各种各样的评论,赞同的,不赞同的,都没关系,因为我们生活中关注的事情不一样,输出的观点也不样。或许你关注到别的事情,有别的看法,不认可我说的话,都可以理解。
今天中午却收到了一个网友私信,不想叫他网友,只想叫他网络喷子,无脑输出各种肮脏谩骂。言下之意。我是个水军,在恰钱。呵呵。反手一个举报。每个人看到的事物不一样,观点也不一样,但是这样的人恐怕看到的事物里没有阳光。
唯金牌论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刘翔本是唯一一个在直线跑道上超越黑人的黄皮肤运动员,却身负骂名多年,变成了「参加48 次世界大赛,36 次冠军,6 次亚军,3 次的季军,然而有些人却只记得他退赛 2 次」。
但现在不一样了,群众不再唯金牌论,对未夺金牌、不慎失误的运动员仍充满包容和鼓励,这是基于民族自信和国家强大所带来的底气。
大家也都知道,运动员失利,最伤心的肯定是自己,因为多年辛苦的训练结果付之东流。能够代表国家出去参赛,也反映了他们的强横实力。
而且对运动员的过度苛责反而会造成心理阴影,下次再进入奥运比赛时,很可能会浮现这些记忆,导致操作变形,再次失利,这都是有真实案例的。
但也不能从“唯金牌论”直接变成“搞饭圈化”,听不得反面声音,这也是不行的。
总的来说,我们欢迎逆耳忠言,但拒绝一味抹黑。
因为之前要喊中国挣第一,除了人口数量外只有奥运会上才有机会。
而现在还要喊中国挣第一,大的有工业GDP,生产能力,5G普及,高铁里程,高压输电,消费市场。
细化下有J20,003,量子,登月等等太多了。
而奥运拿第一,对大家没啥直接好处。而其他的很多第一,可以让兜里的钱稍多些,或者让花钱更安稳些。所以就更关注了。
举国体制,不唯金牌论应该唯什么?快乐和参与?
中国运动员就是一份工作,不是自负盈亏的个体户。所以要求出成绩是合理的。
奥运会是一个冷战时期,显示国力的广告。
在你国力落后的时候,集中资源搞奥运会,有个国际广告的意思。
在你要争霸的时候,集中资源搞奥运会是证明社会制度优越性。
2021年,全球疫情这么折腾,中美对抗,年轻人或者上班996,或者下班打游戏,看直播的小姐姐。
奥运会这些体育项目,吸引力在下降。
不是奥运金牌不关注了,是奥运会本身不关注了。
我提几个人,看大家认不认识。
吴静钰、殷剑、王娇、陆永、佟文、曹磊、杨秀丽、张娟娟、廖辉……
看过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朋友,可能对这些名字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没看过08奥运会的朋友,可能根本不会知道,以上这些人全部都是08年的奥运会冠军。
吴静钰,跆拳道。殷剑,帆船。王娇,摔跤。陆永,举重。佟文,柔道。曹磊,举重。杨秀丽,柔道。张娟娟,射箭。廖辉,举重。
你再看一组北京奥运会的名字:
程菲,跳马,铜牌。
吴敏霞,跳水,铜牌。
秦凯,跳水,铜牌。
郭跃,乒乓,铜牌。
王励勤,乒乓,铜牌。
这说明了什么?只有热门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才会被大家熟悉,小众冷门的运动项目,在国人心中的价值也只不过是登上领奖台那一刻,奏响国歌那一瞬间,然后变成奖牌榜上的一个数字。
田忌赛马的道理大家都懂,体育总局也懂,所以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好苗子去参加这些小众冷门的项目,然后提升夺金的概率。
但很可惜,柔道、举重、射击、帆船等一系列小众项目的金牌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刘翔2004年拿的那块雅典奥运会上的110米栏金牌。因为那代表着黄种人一样能征服世界上最能代表人类运动极限的百米赛跑。
评论奥运会的,得分两种人,平常喜欢体育看体育的和另外一边平时不关注大赛凑热闹的。
我们喜欢体育的人,对总菊的田忌赛马策略早就没什么感觉了,奥运会金牌榜再多,也无法掩盖我们的男子三大球项目上的失败。
男足18年来没有冲出亚洲,男篮现在沦落到奥运会都打不了,男排更是没有声音。这种硬伤,是你奥运会多少冷门项目上的金牌也弥补不了的。
谁说我们不唯金牌论,竞技体育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永远都是给失败者留下的最后一丝尊严。只是我们想要的,中国代表队给不了。
而其中的责任绝大多数不是运动员造成的,那我们为何还要批评运动员?.
知乎上体育板块内对奥运会的评论,大部分时候比较一致,运动员表现的好,夸,不管有没有夺牌。运动员没有发挥出自身应有的实力,骂,不管你拿的是什么。
而这种骂,大家通常是“刘诗雯今天这个状态怎么回事啊,畏首畏尾的,打啊,艹,放开了搞,干死她丫的,刘诗雯你别怂啊。”
体育迷没人会去骂刘诗雯菜,但是对于她的临场状态却是提出批评。这不很正常吗?发挥的不好,输了,得好好检讨,就这么简单。
而你看到张雨霏的蝶泳,大家的评论是“小霏好样的!领先了!!撑住撑住!稳住了!最后二十米!要赢了!唉呀我艹,0.05秒!日了哈士奇!”
谁去说她什么?张雨霏拼出了个人最好成绩,没拿金牌是运气不好。
这是两回事,竞技体育,唯成绩论,并不是说一定要夺金,只要你能拼出个人的状态,发挥出自身的实力,那你就是好样的。
我们当然想要金牌,但是这20年来中国体育的进步,也让大家看明白了很多。我们会更加关心小众项目的商业化,希望运动员在退役后能有更好的收入,也希望小众项目会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而不是单单看一个金牌榜的热闹。
我们一样是唯金牌论,乒乓球输一个可以。再输一块?你看看乒协从上到下,立刻全部会变成不懂球的。
体育圈,别搞饭圈那一套,没鸟用。
感动的个鬼,那不过是你的自嗨。我们国家竞技体育背后一大堆问题,不是你这样只看看大赛的观众会去关心的。
十年之前:用完美开幕式、奥运金牌等文体成绩力证国力。
一年之前:用抗疫救灾、百姓脱贫等实绩代表国力。
如今:用宽容、以人为本的大国风度侧面彰显国力。
希望十年之后:用绝对国力不再去证明任何东西。
每一步都没有错,都是当下发展阶段所必要的。所以在任何形式上拿今年去对比十年前,然后论个高下、嘲讽一波,真的大可不必。
不是不再唯金牌论了,而是不那么关心了。现在很多国人,就像一个已经工作很多年的家伙。经历了跌宕起伏,艰难困苦,甚至生离死别。甚至到现在,很多人还在失业、病痛、生意失败、投资损失、感情危机中煎熬。
这时候的人,对那个曾经让他激动不已的班级运动会,已经不会有什么太多感觉了。赢了也会高兴,挺好!输了并不会被刺激的大怒甚至伤心。对他们来说,这些事情和自己的经历相比已经不能掀起什么波澜了。
其实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就已经有这种苗头了,以前奥运会开幕前很久就会有期盼,这会如果不是开幕式太奇葩,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已经开幕了。
现在最关心奥运会的可能就是那些经历过1964年奥运会的日本人。对他们来说,奥运会意味着往日的荣光无限的希望,是他们他逝去的青春,也是日本逝去的盛世。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国家强大,文化强大,人民更自信了,这是肯定的。特别是2020新冠疫情之后,通过对比其他发达国家的,我国的民众自信心明显更上一层楼了。
同时呢,大家的关注点也分散了,我在之前聊中国足球的时候也提过,现在大家可以消遣的内容太多太分散太个性化了,和以前全家守在电视机前不同了。
但,除此以外还有其他至少两点因素:
1、饭圈文化的扩散
“这个小哥哥小姐姐,已经那么辛苦了,已经带伤上场了,你还要要求什么呢?”
“你不知道ta有多努力吗?”
“选手也是人,也会xxx”
这些言论熟悉吗?
2、“自信文化”的扩散
“请问你又做了什么呢?拿着键盘在这里bb”
“你行你上啊”
“我看你是跪的太久了吧”
这些言论熟悉吗?
忍无可忍!莫慧兰一针见血怒批中国体操女队,遭网友回怼"你行你上" https://c.m.163.com/news/a/GFUMGGGN0529AQL6.html?spss=newsapp
2016年奥运会就如此了,但现在有种矫枉过正的趋势,某些人自己不在乎金牌,这没问题,还不许别人在乎金牌。
竞技体育菜是原罪,竞赛要是不在乎金牌,为啥不每人都发一块?
奥运会从来都是国家级的战场,用【你造他有多努力吗】来掩盖比赛问题,本身就是要批评的饭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