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网友吐槽小红书「滤镜景点」,小红书回应「展示更多避坑内容」,如何看待社交平台上过度包装的宣传?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y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下装逼者十斗,小红书独占5斗,微博2斗,知乎加剩下的共享3斗!


user avatar   xiaosuan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日经济新闻提供的几组对比照片很有意思,我们来简单看一下。

比如这一组,这就是典型的街拍教程,合理的取景+合适的构图+慢门拍摄+等待画面主体,颜色合适,虚实结合,构图工整:

再比如这一组,这个位置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风光拍摄点,远山、河流、船只和建筑,在夕阳下,用长焦将这些元素浓缩,然后在选择偏青的调色风格,一张漂亮的竖向风光照就出来了。

这组,这其实就是取景、曝光和天气选择的重要性,蓝天,白云、局部选择和合适的曝光对比度,就可以得到一张清新舒适的城市局部照。

这张也是,航拍视角,规避掉杂草,利用高视角和傍晚的波光粼粼,构造出一张简单干净的沙滩特写。

这组道理类似。

这个其实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在日常生活的杂乱里,凝练出美的享受。

摄影的魅力本来就不在真实,而在于美,美来源于生活,但明显高于生活。

这所有的例子,本质并不是“滤镜”,而是摄影本就如此。

那么,小红书的问题在哪里?

小红书的问题在于,它所做的并不是摄影教程,而是产品推荐,旅游产品推荐。

而产品推荐的关键并不在于凝练出美,而在于展现真实,这个时候,拍摄的关键指标不再是单纯的美和想法的表达,而在于模拟游人视角。

比如这个地方,你就不能再去用长焦拍摄,而应该是人眼类似的标准镜头去拍,那样才是人们到达这个点能够看到的景色。

比如这个,游人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上,游人是没有天空视角的,所以你得在地面上拍,而不能用无人机航拍。

把旅游推荐做成摄影教程,这本质其实就是骗。

当然,说白了,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小红书本来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小红书的受众就喜欢这个,美美的小姐姐,精致的生活,小资的情调。

她们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么?

只要愿意思考,就会明显,所谓的精致、惬意、小资和情调,本来就是精心装扮出来的。

咱们就不说要求大家都懂摄影了。就说一点,艺术照或者结婚照拍过吧?

至少自拍拍过吧?

发在朋友圈的美照,和自己真实的状况有多大落差,了解吧?

小姐姐们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愿意发iPhone前置相机拍出来的,不修图的照片么?

婚纱照愿意用手机主摄随便拍拍么?

不愿意。

都会去专门的婚纱影楼,去选择专门的服饰、道具,专业的化妆师和专业的后期修图。

自拍也会各种变化角度,各种美颜滤镜加上。

胖了?修瘦点。

有痘痘?上粉底。

五官不好?修。

矮了?那就用广角俯拍。

所以,既然自己发的照片都是精心修饰过的,自己明显知道和自己的现状不符。

那么,看到这些所谓的“景点艺术照”的时候,就真的不明白照片和现实的差距么?

我觉得这个逻辑其实并不难理解,其实很好理解。

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最终必然会失望。

小红书的问题是脱离真实,而脱离真实的小红书能在小姐姐的群体里如此火爆,那问题的根子到底在哪里呢?

比如,我拍的这张照片,就是楼梯角落里的几个烟头,作为照片我觉得可以,作为旅游景点推荐?你要来我家楼道里打卡?别逗了。




user avatar   wu-yan-zu-73-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理说,小红书除了道歉,还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正,但平台真的很难管控到用户加滤镜这事情上来。

其实这种“适当”或“过度”修饰的情况,在互联网各大平台并不少见,遍地帅哥美女大长腿的某音,人均百万年薪刚下飞机的“我们”,差别就在于有的是修饰自己的身材,有的修饰身份,有的修饰景点罢了。

这件事情能上热搜就是因为滤镜景点是能把人骗过去打卡的...


user avatar   xiamen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吃惊。

一边倒的评价本来就是中文网络常见的生态,不止境内,境外繁体中文网路也一样。

好几年前我英语还不大行的时候,我就知道啃日本语的澳大利亚旅游景点攻略了。

因为那些日本游客笔下的澳洲各地是能分出好玩和失望,值得和坑爹的,甚至会说xxxx地方碰到歧视亚洲人这种负面遭遇,而咱们简体中文互联网的信息呢?从百度知道到港台游客的繁中笔记,大部分都是“一边倒”,最多说哪里不错哎但是如果怎么样就更好了。

每个景点都是“很顶”,10分制打分不是9分就是10份,缺点几乎不提,那这攻略说了不是跟没说一样吗?

随着经济形势不景气,点击率高度内卷,这种一边倒越来越夸张,越来越重加工,最后出现高P遍地走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就像P社游戏《维多利亚2》推演下的18世纪各国必然最终爆发世界大战一样,区别只是什么时候、哪些国家成为一边和另一边爆发世界大战。


举个例子,悉尼市郊的蛋糕岩,这地方我有一年生日徒步过去了,本来是种草的,中文网络上这个地方的照片都特别漂亮,结果去了几个人都略失望的。

先看网上日本人正常的点评强调安全,说跌落事故多,禁止入内,不要穿过栏杆摄影,罚金最多3300奥比,所以没进去。

看大图:

至于颜值,其实一般,所以作者也没有夸奖(本人也是这个观点)。


看完了日本游客的游记,再看看国人的:

讲了长篇大论,图P得特别漂亮,没有1张拍到栏杆、罚款警告牌,文字也不说罚金多少钱,跟日本人的游记形成鲜明对比。

违反澳洲当局的规定钻进护栏拍照,还洋洋而已说“来都来了,这不是我的风格”。

这么说她家要是哪天进小偷见色起意了,是不是也可以“来都来了 ,不钻床上来不是我的风格”?

图肯定是高P了,蛋糕岩压根没那个颜值——起码,作为1个男士,我眼中的蛋糕眼更接近上图日本游客的照片。

其实上面那个照片我也一样会去生日徒步,但不会给自己和同伴太高的心理期望,避免大家有心理落差。

若说如何避免,不一定像高赞回答那样“只点「丑图」看。”普通手机直出的照片和视频,都可以大大避免触雷的概率。只不过跟重加工的美图比,普通正经对角取景的手机直出照片也成了「丑图」而已。

还有个办法就是问那些老实的国男,他们会告诉小仙女"ugly truth",然而小仙女们好像也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


其实我没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自己出图必高P,却认识不到接受自己的景点介绍也是高P呢?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实说平台是挺冤的,对平台的这种要求多少有点道德绑架了。

平台是个共享发布平台,他一没有提供修图工具,2没有提供修图指引,但是网友就爱发这样的照片,这难道怪平台吗?我们打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有的人在相亲网站交友APP,认识了不靠谱的人。回头就说这个APP不靠谱……拜托,不靠谱的从来都是人好吗?不是那个平台。平台是个带有分享功能的中立渠道。说起来相亲网站交友平台可能还有点责任,因为至少他们对于用户上传信息的真实性有一定的背书作用,但是小红书就很冤了。他要对滤镜背后的内容背书吗?那么景点过分滤镜他要背书,你脸上的滤镜他要背书吗?还让不让人美颜了?就好像你走在街上被人抢了,你怪的是这条街嘛,你怪的是那个抢你的人好吧?

当然你可能要说,这都是这个网络的氛围造成的。有些人贪慕虚荣博眼球,所以才会搞成这个样子,可问题是网络的氛围怪平台吗?在我们回到小红书诞生的第1天开始发第1个帖子的时候,你知道这个网络是什么氛围?造成这个氛围的恰恰是此时此刻捧着手机的你我他,没有一片无辜的雪花。

小红书回应说可能还会搞一个避坑榜单。我想说正向的滤镜可以过度反向的滤镜也可以过渡,但凡你搞一个踩坑榜单,那么就会有人把很多无脑黑的内容发在上面,小红书上随便一搜,这种帖子还少吗?自己买个相机说明书也不看,自己不会用,拍出来不理想就开始黑这个机器。自己出去旅游出去吃饭,提出了无理的要求,别人没有完全配合,马上就说踩坑了,对别人极尽不满之词。但凡你敢搞个踩坑榜单,肯定就会有人把这种过度的反向滤镜发上去,你同样不能获得真实信息。

再加上滤镜都是滤镜景区的滤镜你可以避开,人脸上的滤镜怎么办?许你p脸不许人家p景区吗?所以以后社交平台分享都不准修图修脸?问题你这APP又不是案件聚焦,又不是反诈骗APP。

所以很简单,擦亮眼睛,保持基本的常识和逻辑是你避坑的唯一有效的方式,平时从网上摄取信息尽量多渠道验证,不要看了一个帖子的分享,就马上肾上腺激素爆棚。网上随便一翻,这种人少吗?动不动就是求同款拍照pose同款滤镜同款调色参数………仿佛一张照片好看,就因为用了一个动作,就因为用了某款调色参数,别人在那张照片背后付出的所有努力全都看不见。只想伸手拿来,照抄一个公式,马上可以获得同等的满足感。这种思维逻辑从根上就是错的。平台再怎么调整都救不了你,一定会掉坑里。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信小红书美照的,和90年代相信电视购物的是一类人。

旅游要看景。

一是国家认证的5A。

二是美术生的写生路线。

这些是经过几十年实践检验的。

新景点如果人迹罕至,有可能是真的,以前没人发掘。

其他的,还是先看看。


user avatar   helios-g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说明

普通人对于摄影的理解

仅仅限于自拍的美颜相机

事实上这种截取式构图、小清新风式滤镜

对于平时喜欢用手机后置摄像头拍风景的人来说

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它只是截了部分的景色调出照片而已

小仙女小仙男们,

如果在种草同时心理能够想象一下,

网红的图片就是打开美颜滤镜里的自己

真实的现实大概就是关闭美颜之后的自己

落差感就不会有那么大了


只要角度找得好,文艺感其实很容易得到




真正的风景

老祖宗很早之前就说过: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很多时候,像新疆、川西、西北等等某些地方,她的美丽是照片难以呈现出来的。

国内游踩坑小贴士:

1.凡是人工景点(包括古镇、游乐园、寺庙等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已经严重商业化,剩下百分之0.1,基本上是因为交通不便或者过于偏远,人流少,商业化一般,但不是没有。

2.自然景观,东部地区山小水缓树木少,很火的原因大概是各种“精致”的民宿,实际上的自然风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人造的,西部和西北地区原来风景是挺不错的,当然也靠天气赏赐,现在有的也变得十分商业化了。

3.关于各种“照骗”,有时候觉得那些种草又拔草的人是真心emmm昏了头,看一个景点或者一个景区的照片,绝对不能只看特别好看的某一个角度甚至只是某个部分的,你就是冲着那个角度或者那个精致的一个角落去的,去了之后大环境让你觉得伐开心只能说您正儿八经的活该

看一个地方,必然是要放在大场景里面看的,就像你家小区楼下的凳子,做的再文艺范儿,放在小区这个环境里,它也就是个凳子,但是单一女孩坐在凳子上,放本书放杯可乐,咔嚓一下,配上滤镜,那就是“享受午后惬意时光”,自个儿喜欢美颜就算了,别让美颜蒙蔽了对正常色彩的感知。

那些亮蓝亮蓝仿佛动漫的天空,惨白惨白下一秒就要发光的皮肤。。。噫~~~~

4.做攻略时少看一些无人机拍的上帝视角的图,在上帝看起来他创造的一切都是好的,包括有些让他发火的人类,但你不是上帝,你做不到站在地上俯视世界,你非要用平视甚至眺望的视角看俯视才能看到的东西,不是石乐志是啥?



user avatar   mu-duo-duo-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放两张我在谷歌地图上截下来的卫星照。

跟其他打卡照一样,同样的风景,构图、光线不同,再配上滤镜,妥妥的美了。

虽然实际上就是些大地色,但人家的构图和线条的排列上没差的呀。

稍微懂点摄影的人都知道在朋友圈po的照片一定经过裁剪外加滤镜的,每张照片的前期拍摄准备都不少。

在他们眼里,臭水坑都可以拍出大美照啊。

那你说这些摄影作品是骗人吗?

肯定不是啊,在一定范围的调节饱和度、对比度什么的都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你为什么不赞赏下这些摄影师的创作能力呢?

就像你发的朋友圈vs父母发的朋友圈,你能看到父母看到的角度,他们也能看到你拍摄的角度。

从这点来说我还是挺佩服那些小红书博主们,能抓取到一般人都看不到的美,能把自己眼里看到的美景展现出来,真的很厉害了。

就像题干那张,加点东西上去还挺有意思。

但这件事的问题主要在于“欺骗”,夸大美的同时用这种手段去牟利

用一般人都拍摄不了的角度去吸引人,在文字中刻意弱化了景区里的“脏乱差”。

许多商家请了一堆漂亮小姐姐去拍照打卡,已经脱离种草的初衷啦,是个地方都能夸上一番。

工厂打卡有工厂打卡的美,但拥有几十万粉丝的大v们一出来,就把工厂描述成桃源还劝人甚至诱导人去打卡就真的是不可接受了。

果然,美景再美,也没有金钱的诱惑大呀。


user avatar   bu-lao-feng-tang-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红书的“月亮背面”


在地-月系统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月球被地球的潮汐锁定,此后,地球上永远都看不到月亮背面。


2021年了,哪怕是我最直男的朋友,他也知道照片这个东西“看看就好,不能当真”。

“滤镜”——可以说是颜值时代的默认共识,新世纪的社交潜规则。

饶是如此,最近还是有一群人因为滤镜而“破防”,把“#我再也不相信小红书了”之类的话题顶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

最直观的原因还是在于趣味性,“买家秀VS卖家秀”的对比梗永远不过时,我现在看还是想笑。




10月17日,小红书官方公众号正式对此事发文道歉,表示将对过度美化笔记等情况进行纠正。

这也让不太熟悉小红书的吃瓜群众多少感到有些奇怪。

毕竟,现如今“滤镜人人都用”,几乎每一个要打开前置摄像头的App都配有美颜功能,“照骗”一词几乎都成了日常用语,为什么就你小红书要出来正式道歉?

01 种草社区的信任危机


商业视角来看,这一问题的答案其实也并不复杂。

因为滤镜伤害到了小红书的核心价值:种草。

2021年8月,有消息传出小红书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融资,估值超过了100亿美元。

作为对比,另一家老牌内容社区知乎,其市值一直在50亿美元上下徘徊。

在2021年4月份的那次融资中,有消息称当时的估值是60亿美元左右,短短半年,小红书的估值又翻了一倍,为什么?

新消费的火爆。

在投资人眼里,“小红书已经成为了新品牌进入市场推广的第一步”。

最经典的案例便是与完美日记的互相成就。

2018年2月,完美日记将小红书作为重点渠道开始运营,彼时的小红书刚刚引入林允、范冰冰等明星的入驻,声量暴涨。

数据显示,2017年6月,小红书用户数为5000万,2018年4月就激增至1亿,用户活跃度接近3000万。

而完美日记2月份加大在小红书上的笔记投放,到6月份销量就来接近5000万,2018年双十一当天更是直接成为了第一个破亿的彩妆品牌。

一直以来,小红书都有着“国民种草机”的美誉。

所谓“种草”,其实就是指通过分享推荐某一商品的优秀品质,以激发他人购买欲望的行为。

根据其联合创始人瞿芳的表述,小红书便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及消费决策入口”。


消费决策,自然需要信任。

滤镜意味着美化,过度滤镜意味着过度美化,过度美化意味着虚假,虚假意味着欺诈,欺诈意味着信任倒塌。

信任倒塌,自然就是小红书商业价值被釜底抽薪了。

这也无怪乎在舆论运营上向来比较佛系的小红书,这一次会紧急出动,严阵以待。

在处理方式上,小红书表示将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但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

当信任基石产生动摇后,看似对冲的踩坑榜也不再有实际意义。

消息传出后,当即就有网友提出了“两头吃钱”的担忧。

过去,品牌方只需要花钱购买正面的种草内容,现在则多了一项抹黑竞争对手,下架负面消息的“新套餐”。


02 虚荣与真实的死敌


数年前,当产品经理还无比风光的时刻,我那位秃头的主管老大在闭门会议上对我们那群产品菜鸟传授心法:

“用户,是色欲的,虚荣的,贪婪的,嫉妒的!”

当时就给我镇住了。

后来,看了大卫芬奇的电影才知道,原来老大是直接把“七宗罪”安在了尊贵用户的头上。

事实上,知乎傲慢,微博暴怒,拼多多贪婪什么的,都可以找到对应产品。

但我们不能说,我们得说“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传播知识”、“分享快乐”。

至于设计产品时的幽暗心境,则被隐藏进了月亮背面。



小红书的月亮背面是什么,用过的一定懂。

嫉妒,虚荣。

这也没什么好避讳的,某种意义上,这正是小红书了不起的地方。

倘若一个产品真的能在不越线的前提下满足人性的阴暗面,那么这款产品的生命力,或许将如同人性的阴暗面一样基业长青。

但问题是小红书除了是一个产品之外,它还是一家商业机构,商业化是它的宿命追求。

一直以来,社区产品都遭受着商业化的质疑。

从豆瓣、虎扑到知乎、快手,甚至是微博,或曾经或现在都遭遇过赚钱的困扰。

一开始小红书的选择是电商路线,早在2014年的时候小红书一度all in电商。

它自建仓储,在海外有20多个仓库,自建客服,在武汉一个300多人的客服团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最终搭建起一套包括采销、仓储物流、客服等所有环节的电商链条。

但最终由于外部竞争压力,电商的烧钱属性以及自身的能力限制(精细化实体经济运营能力),这条业务始终没能发展起来,甚至一度在2017年陷入困境。

直到“种草社区”的定位出现并拯救了它。

截至7月,小红书的平均DAU(日活跃用户)为7051万,活用户约1.48亿,从使用时长、启动次数、粘性分析来看,2021年依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用户构成方面,女性占比达67%,24岁以下用户占比高达44.99%,中等消费者、中高等消费者总占比高达75.62%,且大都生活在一二线城市中。



再往前看两年,2019年时小红书的女性用户甚至一度高达80%。

那么,搞钱的方式也呼之欲出。

根据《小红书商业生态》的官方招商文件来看,内容互动(做活动,给曝光)、电商导流(上链接)、信息流(博主给自己买流量)等方式为主要变现手段。

透过花里胡哨的表现形式,其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用户浏览内容,然后直接购买商品或形成购买预期,构建品牌价值。

单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在月亮背面,up主为了虚荣心,为了吸引更多的目光和羡慕,其天然具备持续美化自己生活的动机。

对普通受众来说,看到更大更美世界的新鲜感,猎奇感,酸酸涩涩的嫉妒感带来的刺激,则是其反复打开小红书的重要底层心理。

这一维度上,双方其实都有着“滤镜需求”。

而这种心理红利,朋友圈、抖音、微博、知乎等都曾以不同的面貌吃到过。

但不同的是,小红书采用了一种“内容即商业本身”高重合模式。

在知乎er努力写软广还被骂的同时,我们的小红书名媛们创造了一种“这东西绝绝子,买它!”的干脆路线。

其好处便是距离商业最近,变现路径清晰,内容创作门槛大幅降低。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绑定带来的管理(内容造假)难度,将无限走向失控。


信任这种事,一旦出现裂缝,就如同钉入公众心中的一颗钉子。

此类“滤镜事件”再出现个两三次后,用户在打开小红书时心态就会越来越倒向“看看就好”。

而这种变化对小红书的商业价值,无疑是摧毁式的。


03 流量钱烫手


如果是两年前,写到这差不多就可以收尾了。

但眼下大风骤起,资本市场关于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平台类产品的估值逻辑,也必须跟进更新。

在大方向上,我坚持认为传统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尤其是核心价值在“赚取信息差价”这一领域的企业,其估值上限已经被严重压低了。

有一个共识我们应尽快形成:对传统互联网企业来说,打通信息壁垒,降低信息流通成本,是评估该企业商业价值的核心标准。

但在发展过程中,不乏有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一手打通了信息流通成本,另一只手又人为地抬高了信息流通成本(如直通车、竞价排名等商业设计),进而达成了“增量价值通吃”的效果。

在过去,资本市场是非常认可这个逻辑的,过去十年来互联网企业的高估值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认知之上:企业固定成本几乎不变,商业场景确定,规模效应越大,收益就越大,成效也会随之提高,随着参与方的营收不断增大,其利润就可以被平台型企业不断攫取。

这显然不符合共同富裕所倡导的精神,长此以往,整个商业市场也将形成稳固的头部效应,有害于全社会的经济活性。

回到小红书。

2019年5月,小红书发布“品牌合作人”新标准,一度引起了博主们的强烈反应。


它一方面提高KOL的准入门槛,一方面要求品牌合作人签约MCN。如果没得到品牌合作人的认证并且没有签约MCN,KOL将无法发广告,一旦被平台发现私接广告,将有被封号的惩罚。

6月,小红书再次提高门槛。要求入驻的MCN机构缴纳20万保证金,如果出现旗下博主私下接单、与博主合作关系作假、数据作假作弊等行为,将会被扣除保证金,并中止合作一年。

2020年1月,小红书又上线了“创作者中心”,具体的要求是,所有博主的推广内容,都需要报备。

品牌方在创作者中心给博主下单,推广内容只能获得50%的流量,如果想要100%的流量,就需要额外加钱。艺人账号应自行报备,即发布时标明这是一条推广内容。

如果不报备,被平台的算法或人工审核识别出是推广内容,就会被限流。严重的会遭遇禁言、封号的处理。

此外,今年开始,小红书又进一步推出“号店一体”,品牌方可以注册成为专业号,专业号可以在主业上直接开店。

无论是个人博主还是品牌方,都可以以“竞价排名”的方式,购买平台的流量曝光。

这是一种极为原始且粗暴的商业模式。

7月10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据报道,小红书原计划今年赴美上市,但受到监管影响,IPO暂停。


user avatar   da-mo-wang-81-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不仅仅是小红书一家的问题

前几年走了西北大环线,其中有一站是张掖丹霞景点,就是国师《三枪拍案惊奇》的拍摄点

没去之前我以为跟上图一样的绚丽斑斓,去了之后才发现,都是照骗啊

ps:我不是说这个景点不好看,只是的确颜色没有这么艳丽


小红书推出的这个避坑计划与其说对用户负责,不如说是在危机公关,但是最后能实施到什么程度还要看有多大的阻力

说实在的,在国内去过一些城市和景点,整体上说特别喜欢的真不多

成都,青岛,上海这个三个城市是我个人比较喜欢并愿意推荐给大家的

但是也存在某些问题,比如成都

成都目前的网络营销给我的感觉就是已经走上了歧途

甚至有点妖魔化

比如成都太古里街拍

去年国庆我去成都旅游,几乎每天晚上都到太古里商圈游玩,但是真的没有遇见这样装扮的

我个人不是不尊重这样的穿衣打扮

而是我比较反对这样的网络营销

而且大家可以看一下,目前国内这样的街拍营销成都占了大头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哈




     

相关话题

  为什么知乎有些人非要一遍遍「吊打」盗版用户? 
  如何看待谷歌拟弃用「黑名单」这一说法,助力反种族歧视运动?黑名单是否涉嫌种族歧视? 
  如何看待小仙女被污名化? 
  有哪些事情是你受了教训以后才学会的? 
  中国有哪些行业的行业标准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如何看待美食博主盗月社 4.27 成都篇推荐餐馆翻车? 
  如何看待海底捞股价 56 天接近腰斩,市值暴跌 2000 亿?企业应如何平衡产品和服务? 
  如何看待 52 岁麦当劳 CEO 因与下属谈恋爱被辞退? 
  媒体称快手裁员范围覆盖电商、商业化、国际化、游戏四大事业部,个别团队裁员 30%,员工能获得什么补偿? 
  直播间卖的东西,真的是全网最低价吗? 

前一个讨论
袁崇焕的历史地位如何 ?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劳斯莱斯称「“诚恳”聆听大家的反馈,然而却关闭了评论」?





© 2025-04-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