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xiang-34-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七个部门联手调查一家公司,以前有过这阵仗吗?我见识少,头一次见。

这样还会有人觉得只是敲打一下,不会出大问题吗?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咱不能这么起标题,真的,这个标题一点都不给力。


应该是:网信办牵头、公安国安入手,国家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展开网络安全审查。不然老是有人搞不清楚滴滴到底犯了什么事,是威胁国家安全,不是什么其它叽叽歪歪的小破事儿,这一点一定要明确,不然很容易落人话柄。网信办在这个事情里只是一个牵头部门,是一个国务院下属办公室,属于横向联络以主抓某个领域的部门。公安国安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具体分管各有侧重,这是我国国家安全方面纵向的业务部门,安全业务就归他们管,你的小命儿安全不安全,就看他们KPI刷得好不好。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在这次联合行动中是属于配合作用的部门,他们更多是在自己负责的业务口子里面提供协助、帮助。


主次一定要分清。


你看人家凤凰网的新闻标题主次就十分的清晰。



这样的标题,读者才会一目了然,这个企业集齐“七龙珠”,哪一颗最大最主要,哪一颗最厉害最要命。

这样也说明了不是一顿乱拳,而是有章法的,龙珠龙珠,抓根宝,抓的到底是哪个根。


公安还好,国安最要命。国家安全部很少很少与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这些部门联合执法,除非1)企业法人涉及特别重大经济犯罪;2)企业主体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国安部的加入,坐实了滴滴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具体行为与罪名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但是洗白滴滴没有危害国家安全的可以歇歇了,这个没得洗。


前几天我谈到滴滴这个事情的时候还多得是人洗,说滴滴“危害国家安全的证据你看见了?”我没看见,也不能给我看见,我只是从我知道的角度出发,指出滴滴手里有什么“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东西。这是陈述一个事实,不晓得您老人家着什么急呢?


你急了,说明我说对了。


滴滴手里的用户大数据可以用来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公民个人安全,下面我归纳整理一下,以备大家日后坐实。


1、国家总体安全方面:精确地图信息,用户轨迹信息,交通流量信息。这三个信息是滴滴运行的大数据系统必然会搜集的信息,依据这三个信息,所谓的“派单”才可以实现。而这三个信息,可以用于战略打击情报分析。不管是核武器,还是常规轰炸,这三个信息都能极大提高打击效率,方便敌方发动针对平民的大屠杀,严重危害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国家行政机构安全方面:滴滴根据大数据推测出国家部委上下班规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就不多说,这里例举几个不知道的应用。一种应用,是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分析研判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门加班信息,推测重点应对部门与主管部门。另一种是结合国家政策变化,分析非政府工作人员去政府机构办事频率,推测政策执行效果。无论哪一种,对于外国情报机构都是极其难得的重要情报。


3、公民个人安全方面:国家重点工程、重要战备设施、重要军事基地、火箭军战略基地、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周边居民的个人信息暴露,会对这些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比如说你家旁边是三峡大坝,那往你院子里拉两车炸药好不好啊?不好?那你搞小三的事情要不要给你老婆知道一下下?


4、社会公共安全方面:众所周知,在我国活动频繁的几个恐怖组织都有外国情报机构背景。这些泄露的信息很难说不会被这几个恐怖组织利用,发动影响恶劣伤亡惨重的恐怖袭击,一旦得手,你还敢坐公交车吗?你的生活不受影响吗?


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讲,滴滴这次真的是坏事做绝、恶贯满盈。就第一条,足够整个滴滴高层下好几十次油锅了,炸个里酥外焦嘎嘣脆,一点毛病没有。


资本出卖所有人的利益都不带眨眼的。




出手该不该呢?


就是稍微晚了点,这种重要信息不能给一家私企掌握,更不能让柳家这种臭名昭著的企业掌握。任何信息,要确保安全都应该做到分散存储,不能让一小部分人掌握到信息的全部。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大数据系统该不该要?该,但是不能让它掌握太多。比如说地图信息、定位信息它掌握,可以,但是不能再掌握你的电话号码,不能再通过电话号码实名制掌握公民的个人信息。这是大数据本身安全防范方面。


另一方面,大数据存储,一定要在国内,一定要有充分的监管,任何人不能随意备份和传输


上次谈滴滴的事情,有个三无小号居然说,“拿个优盘就不能拷走吗?”这个……


大数据的数据库,用那种巨大无比的硬盘拷,也是要拿集装箱才能拉的。


数据量之所以巨大,是需要整理搜集所有人的信息,才能分析出少量信息分析不出来的重要情报。那么涉及到国家安全方面,这种庞大规模的数据传输、重点部位和人员的精准分析,应当早一点建立防范机制的。


现在依旧在运行大数据系统的互联网企业还多得是,难保这些企业、这些人就是铁桶一块,滴滴的前车之鉴甚至都还没有过去,应该马上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和地方、军队安全技术人员进行预防性管制了。


像支付宝之类的大数据信息,更要命。




至于国家层面管制会不会影响我们使用这些APP的方便性呢?不会的,短期可能会,长期来看影响不大。国家层面掌握重要大数据信息,企业查询合理合法规范化,只会提高大数据系统效率,无非是一个接口的问题。但是现在这种每家企业自建一套大数据系统,独立各种搜集用户信息,反而效率低下、安全隐患重大。


大数据中心这种敏感的东西,我觉得地方政府都无权去建,只能是国家层面建设,更不要说交给私企去做。


我们个人用户,本身个人信息的来源,大部分就是国家。私企在搜集用户信息的时候其实一部分是重复这些操作,一部分是在侵犯你的隐私。你的身份证信息、户籍信息、社会关系信息,户口本身份证本身就是来源地,不存在国家搜集你信息的问题。而私企也只是复制、查询这些信息,另外它私下干了什么你知道?远程遥控启动你手机的音频视频功能,又不是什么稀罕事情,早都验证过无数次了。


要高度警惕私企。


说实话,在侵犯隐私方面,国家的能力跟企业比起来还真是不行。只要你没有犯事儿,国家工作人员也是领工资吃饭,他没有利益驱动跑来搞你干什么?闲得慌么?而企业是有实实在在的利益驱动的,他有动机也有实力,最主要是有钱赚,来侵犯你的隐私。


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知道,利益驱动才会导致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


倒下一个滴滴,还不到掉以轻心的时候,仔细翻一翻你的手机,看看你自己有多少要命的事情被私企掌握着吧。为什么现在电脑桌面端应用、BS结构应用越来越少了?移动端应用、CS结构应用越来越多了?因为前者搜集不到你的隐私信息,后者则容易的多。明明基于浏览器的应用效率更高、维护难度更低,企业为什么更热衷于开发移动端应用呢?电脑你不可能一边开机使用一边走路吧?


手机,嘿嘿嘿。




下一步看通报吧,7部门查滴滴,最终会揭开滴滴都干了什么。


大数据界的风暴来了,希望有些干了不可告人勾当的企业,早日认罪服输,现在绣红旗还来得及。


我们个人,要管好自己的手机,勾选框要谨慎一点按。


user avatar   teng-ye-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然资源部也上场了挺有意思的

高精度测绘数据属于国家机密,这在地质和工程领域属于常识

中国地质图书馆可以查到一比二十万比例尺的地图,这是公开的

想要更大的比例尺,就得打报告了,我读研的时候曾经想找一张一比五万地质图,在网上申请的话,地质图书馆会要求提供详细个人信息以及使用目的,包括你的研究依托的项目和单位……

野外测绘是非常辛苦、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说用双脚丈量大地毫不夸张,我的许多同学都曾上过青藏高原,一座山一座山地拉剖面,填图填进去的是汗水和心血,最后形成的图件还要经过各级审查验收,才能最终存档。

中国学地质的人,本科阶段肯定都受过保密教育,简单概括起来就两条:野簿不准外借,地图不准外传。如果出事,图簿过了谁的手,一个都跑不了,都要查。

我上学期间倒是没听说过谁因为泄露地图被请喝茶,主要是这玩意的确除了学这专业的,一般人都懒得看一眼……

但肯定有不一般的人对这东西感兴趣嘛。

我是不觉得滴滴的行车数据能与我那些同学和师兄弟拿专业仪器一寸一寸量出来的数据匹敌,何况车总归得在路上开,测绘人可是不管你有路没路都得填图。

可话又说回来了,万一呢?

一般人都只懂得自己专业领域范围以内的事。

但是国家可以把许多不同专业范围内的信息拼凑起来,做到单独领域无法做到的事。

说不定行车轨迹这种“粗糙”的东西,搭配上点别的啥,就能搞个大新闻呢?

七部门进驻,显然就是要查“大新闻”。

反正,相信国家。

如果我们都得打报告才能拿到的数据真的让滴滴直接拱手送了,那干测绘和勘查的同志、同学们在大江南北深山老林付出的青春、汗水和心血,得有个交代。


再补几句。

高精度测绘数据如何影响国家安全?

就我能想到的,第一反应和大多数人一样,军事用途。

用于选定高价值目标、设置导弹发射参数、校准炮击诸元等。当然,我是不觉得哪个国家有胆子跟眼下的中国打热战,美国也一样,可情报这东西,有没有和用不用是两码事,到要用的时候永远不嫌少。

其次,网上也有很多人分析过了,评论区也有朋友指出了,可以用出行大数据对用户群体进行画像,哪些人家住哪里、常去什么地方消费、在哪里工作,可以圈定社会上各个群体的生活习惯,乃至直接精确到某个人,例如在政府和各类要害部门上班的工作人员,他们可以不说话,但他们脚下的路已经能讲很多故事了——军工科研单位某人频繁出差,是不是有新的装备在进行测试?一批医学专家不约而同聚集到某座城市,而又没有研讨会之类的公开活动,是不是有疫情风险?地图上有个巨大的矩形区域,几乎所有车都绕着它走,里面是不是有保密单位?

在资源和矿产勘查领域,风险倒是应该不大。煤、钢、油等矿产都属于国民经济命脉,而且找矿和测绘还不是一码事,找矿要看野外露头,要采集样本,还要钻井取芯,这些都不是开车经过看一眼就能完成的工作。要是他们真能靠一个出租车公司的数据分析出哪里有矿,我想三桶油会第一个跳出来要求收购这种技术的。就算他们分析出来了,想要开发,对不起,申请报备吧,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生态环境部都在等着查你的资质,有外资背景的话还要过工商和税务部门的关。

但是,也确实有些矿产事关国家安全。

比如铀。比如黄金。

这些矿产的生产单位属于要害部门。

改制之前,黄金勘查归武警黄金部队管,是正儿八经的国防领导机制。现在黄金部队从武警转隶自然资源部,但重要程度不减。

铀,更不用说了。过去长期被中核一家垄断勘察和开发,2010年以后逐渐尝试放开,但放开的对象也都是中石油、中石化、神华(2017年以后神华与国电合并为国家能源集团)这种巨无霸国企,本质上还是捏在国家手里。

滴滴的数据主要肯定都是在城市,但谁也不敢说就没人打车去荒郊野岭、去铀矿和金矿产地。

不过还是那句话,我们自己的地质人、测绘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数据,如果真叫人拿去崽卖爷田,那岂止是一个心疼了得。


user avatar   tuisi19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七部门联合进驻,怎么也得送十个八个高管进大牢才算成功吧

我看高赞回答一个个都觉得那个把机密地理数据传给米国人了的传闻当作确凿坐实了,那不交个无期甚至死刑出来合理吗?

不是说他没犯这条,而是他如果犯了这条死罪,结果还不会死,那才是细思恐极的好吧。

安邦 赖 那个危害中国金融稳定安全,其实还没这个罪大呢,结果是公司接管+财产没收+人死刑不予减刑上刑场了。如果真有 把机密地理数据传给米国人 这事情 这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程度,严重的多了吧。


user avatar   patchouli-exar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国家安全部入驻进行调查。

知乎的小伙伴们可能对国安的审问不太了解。

知道哈利波特里的那个摄魂怪吗?

对,比那个还要恐怖一些,一生的梦魇。

我现在深深为滴滴的高管们担忧。

可能等入驻调查结束之后,每个出来的高管嘴里都念叨一句话

“滴滴!你个王八蛋!“


user avatar   tang-xu-7-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可是见证历史了您内。

召唤神龙吧,

活久见。

我支持数据的主导权归国家所有,不能归私企,尤其是买办私企。


user avatar   ren-huan-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这个属于全面“关照”了

网信办、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一组,很显然是全面检查信息数据安全、国家重要基础数据安全、用户隐私安全等,和之前广泛知悉的APP违反隐私国内信息存储安全等相关;

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一组,涉及到了是否合理存储和传输国内道路数据安全

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一组,检查你是否垄断、是否有效纳税


你们有看到过历史上有这么多部门同时进驻一家公司吗?

这是真的“活久见”


user avatar   wo-jiu-kan-kan-bu-shuo-hua-5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微博那边撤热搜了,看新浪夹总这49年加入国军的操作。这个王玉锁难道是新奥燃气那个,估计在拍大腿。凑着热闹干啥,为独立董事一个虚头巴脑的名份,现在择不清了。


user avatar   li-zhi-hong-1-59-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早11点过,市场突然出现了一个传言

好家伙,接下来的10分钟。

港交所、腾讯、美团、阿里、京东全线暴涨。

下午1点过,滴滴被七部门联合调查。

接下来的10分钟,暴涨情绪有所回落。

但仍然没有做太多对否定传言的预期。

市场在等,投资者在等,普通人也在等。

近期,滴滴因数据安全问题被拿上桌面,重点关注,重点处理。普遍认为,下架app是第一步,但原本预计,整顿一段时间后,罚点款(罚酒三杯)这事就了了。但七部门联合介入,又引起了市场对监管力度去向何方的不确定性。

好巧不巧,在七部门介入前的两小时,窜出了这则“豁免香港上市企业数据安全检查”的消息。有人信,有人不信。信者认为:“滴滴原本就是因为强行闯关被查的,为避免负面预期波及他人,有可能先重点收拾赴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再来谈论赴港上市企业的问题。”不信者认为:“阿里、百度、美团、京东、快手、腾讯,世面上看得见的行业龙头,均在香港上市。如果在香港=免查金牌,那数据安全的监管岂不是抓小放大?这显然也违背监管逻辑。

现在滴滴,就是一座灯塔。它这件事的走向,直接影响在美中概股的股价命途。而由此引发了一连串预期混乱,也只有等滴滴事件落地后,才能逐步回归正常。从市场上看,市场纠结的应该不完全是“滴滴自身会怎么样”的问题,而是背后监管的态度究竟是如何的。

上市地与体量、行业,究竟那个参数更重要。

现在,预期和说法都比较混乱。不过,今夜滴滴美股,昨天冲进去的要被埋了。不仅利空没有落地,反而出现了新的利空想象。买滴滴的,心在滴血。


user avatar   Ryanask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七龙珠进场,目前为止的企业,滴滴算是第一个了吧?

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自然资源部
交通运输部
税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

可能又会有人说,哎呀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太多人依赖这个大平台生存了。

简单啊,不如把滴滴收归国有?

理由和罪名我都想好了,掌握国家安全相关信息,且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

企业的组织架构、人员、公司都留着嘛,主题换成国有,资产直接罚没充公。

为期三个月的交接期,助企业转换为国企,企业利润转为税收,降低平台的抽血式抽佣。

大数据杀熟没了,就业问题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安全监管问题也解决了。

利于司机、利于乘客、利于国家、利于安全。

不利于柳家罢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美媒曝 「美海军陆战队在台秘密活动至少一年」,美台官方对此都未明确回应? 
  如何看待必应中国 cn.bing 暂时无法访问? 
  一业主买下小区 400 多个车位出租,租金由 240 元涨到 450 元引众业主不满,如何评价此事? 
  如何看待「电竞中高端人才平均年薪 21.6 万」,电竞包含哪些领域?大学哪些课程与此相关? 
  如何看待全球第一位「数字航天员小诤」?数字技术跨界应用是否正在加快? 
  乌克兰一航空公司空姐将穿运动鞋上班,有哪些便利之处?空姐上班穿运动鞋会成为以后的新趋势吗?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 2016 大幅降薪事件?这会成为互联网行情拐点吗? 
  城市里的哪些角落曾让你驻足欣赏过? 
  如何看待河南向全世界科学家发出邀请,施一公呼唤顶尖学者回来共建家乡?这将对河南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扫黑风暴》全集遭泄露,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影视作品盗版问题?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南京夫子庙女子穿和服?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有人说日本人的后代们是无辜的?这个算是帮日本人说话吗?





© 2025-0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