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恩霍斯特级本身危险不仅仅在于其战斗力,更在于其具体技术细节无从得知这一点。因为英德海军条约的存在,德方汇报了该级舰名义上的吨位,口径和引擎输出,但是这一点几乎百分之百不可信,DNC非常清楚。然而直到1941年前,盟军情报系统都没有拼凑出相对可信的结果——这时法国已经沦陷了,通过英方战斗中获取的信息和缴获的内容,苏德技术交换中俄方获得的信息,以及美方派遣调查组的努力,才最终成功地估算了沙恩和BSM的尺度。
丘吉尔从未彻底搞清楚海军技术细节,其对BSM的褒奖相当程度上就建立在1941年对德舰技术细节的无知上。1938年RN判定老式战列舰(比如R)在面对远距离大落角设计时有二十分之一的可能性造成弹药库殉爆。这一判断依据与舰长有关。由于老式舰艇的防御能力整体上弃疗,殉爆可能实际上是弹药库投影大小,全长,以及敌舰在交火距离上的弹药的落角三者决定的,而无关于装甲。然而胡德是在中距离(16000码左右)被摧毁的,而且是在第五轮齐射中就被摧毁了(而非长时间持续性交火)。这是非常让人震惊的。没有人会预想到如此巨大的主力舰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摧毁。虽然在设计部门内有强烈的反对声音,高层迅速在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丘吉尔认为能够击沉胡德的舰艇“一定是非常强大的”;而庞德也表示“德国战列舰在实战中表现优秀”。这是非常···朴素的认识。
回到沙恩霍斯特上。敦刻尔克和沙恩霍斯特的关系上,后者是针对前者的反应,而非反之。敦刻尔克在1932年就已经开工,而沙恩霍斯特直到1935年才开始建造,前者设计时并未考虑后者,后者才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前者的存在。敦刻尔克设计之初的直接目标就是德(意)的新式巡洋舰,对于德方而言,就是装甲舰A,B,C德意志级。三级舰在有普通巡洋舰级别的防御能力,极强的续航力(预计19700,实际17400nm,13kt),以及可观的航速(36945PSe,26kt);同时携带了6炮11in的主炮和8炮6in(5.9in)副炮,在火力上压倒一切此时存在的巡洋舰。虽然英军仍然可以使用其战巡舰队执行战巡最古老的任务,法军却没有舰艇可以与其对抗。于是才有了敦刻尔克级。该级舰吨位上针对德意志级出现了跃进(2万6千吨对万吨),装甲厚度达到早期战巡水平,但是以纳尔逊式方式布置,集中覆盖轮机与弹药区,火炮则使用8炮13in在射程和威力上压倒装甲舰,配合13in Mle 1935极高的装药量毁伤轻甲目标。
其结果是,装甲舰D,E(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的体量被进一步放大,压制两万六千吨的法制设计。
问题是沙恩霍斯特具体的规格。德舰名义尺寸为9炮11in,26000标排,80000SHP输出。这一数据几乎立刻就被认定不可相信。在RN方面,海军部非常清楚所有条约缔约国几乎都在不同程度上超出了条约限制,尤其是法意。新舰中,DNC估计黎塞留标准排水量在37000左右而非35000(这是非常准确的,黎塞留标排在37250帝国吨,37850公吨左右),而同样计算标准下沙恩霍斯特和BSM绝对不可能在德方提供的纸面尺寸内完成。BSM的排水在DNC计算下至少39000吨,而沙恩霍斯特的实际排水完全有可能接近三万吨(实际上1935年的沙恩霍斯特标排31552,格奈森瑙31632)。
80000SHP的输出功率太低,不足以提供让该级舰值得建造的最低速度。DNC预计德舰最高功率可能达到100000SHP,由此达到30kt左右的航速。实际上,沙恩霍斯特引擎的设计功率为125000SHP,沙恩霍斯特单舰在海试中达到了16060SHP。在16050SHP下,沙恩霍斯特可以达到31.65Kt,格奈森瑙可以达到30.7kt)。
无法判定的是装甲。在名义重量内,无论是沙恩霍斯特还是BSM,可以容纳的装甲都太小。而由于德舰与众不同的布置方式,许多信息看起来自相矛盾。英方很熟悉纳尔逊/黎塞留式的装甲布置,也很熟悉KGV这样的防御设计,在1941年后,他们也很清楚地了解到北卡这样的美制战舰布置模式。但是他们在还原德舰类似于大战时期的,多层水平防御,穹甲加强垂直防御的设计方式时遇到了相当的问题。这是这样就导致1941年德国侵苏+BSM战沉以后,许多苏联方面提供+战地缴获的准确信息,也因为过于离奇而无法被有效利用。DNC认为,35000左右(及以上)的舰艇至少需要12in水线装甲,上下延伸至6in,水平防御至少要达到6in。BSM的第一层水平防御只有1.9in,第二层在4in以上——这乍看之下是不可能的。一艘三万五千吨(实际上五万吨)的战列舰绝对不可能只有1.9in的水平防御。如果选用4in装甲甲板的数字,也与预计相去甚远(这里小了,因为总吨位预估太小)。实际上德舰寄希望于穹甲的3.9-4.7in可以与第一层水平防御形成合力,提供足够的防御能力。只有在BSM沉没后缴获舰艇布局后,DNC得以更准确地估算,但是仍然没有有效考虑到双层水平防御的设计意图(这个意图本身是不是幻想再说)。沙恩的情况同样恶劣。沙恩的水平防御能力事实上与五万吨的俾斯麦相似,水平防御能力有所削减但是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由于缺乏可靠的信息,盟军只能用“跨射”的方式来推测德舰的尺寸——具体来说,DNC会提供一个明显过小的“下限”,和一个预计中过大的“上限”,而德舰的具体性能,就应该落在两者的区间之中。对BSM,DNC用38500的下限和44000的上限配合苏联方面获取的数据得出了41150的结论,这一数据是准确得惊人的。BSM的实际设计吨位在41000帝国吨,41700公吨上,与预计结果相差无几。这里沙恩进一步因为对其尺度缺乏认识而无法有效计算。沙恩霍斯特与俾斯麦相同,并未使用统一高平炮组承担所有次级火力,而是分别使用放空炮和二级主炮处理对空对海目标,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重量限制了装甲的比重。而可以确定的是,沙恩霍斯特级确实使用了11in主炮,所以15in炮舰(在抬升角度升级后)和14in舰可以保持相对安全的距离进行射击,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体量上估计的误差。
整体上看,盟军绝对没有预料到沙恩霍斯特级最终会达到三万两千吨以上,满载三万八千吨以上的真正战列舰的体积。该级舰虽然是口径最小的新式战列舰(超过KGV和敦刻尔克),但是远非吨位最小者。而类似于BSM,通过在吨位上“作弊”,其获得了相当充裕的设计冗余来获得一些11in火炮,26000吨排水的舰艇本来不应该获得的设计要素。取决于谈话的对象,其结论要么是德意志科技天下无敌,要么是新时代德制主力舰浪费严重。而技术上和吨位上的跃进也带来了很多盟军方面无法预计的问题,比如远远远远高于任何英舰的成本,或者沙恩霍斯特级极其,无比,非常恶劣的引擎可靠性。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在服役中长期遭遇引擎问题,从挪威战役到沙恩霍斯特最后一战都与之相关。无论沙恩霍斯特最终沉没前的突然减速是由击穿引起的,还是持续性轰击造成的引擎问题,或者是单纯的引擎故障,这一点都毫无疑问地造成了该舰最终的沉没。
尽管长期风评不佳,诸多技术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也有性价比的问题,该级舰应该说仍然是相对成功的设计,尤其是针对其最初的定位而言是非常强大的战舰,完全有可能与任何老式战舰一较高下,或者与敦刻尔克较量。只是虎式坦克也是非常强大的坦克,相比之下,T-34是更好的选择。两舰也就被打死在11in快船的定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