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活棺材。包括不限于所有的包括瑞典(瑞典级,H.S.w.M.S Sverige)在内的北欧海防舰,皇家泰国海军的新海防舰吞武里(Thonburi)等;恐怖,黑暗界(H.M. Monitors Terror & Erebus)和所有还活着的浅水重炮舰;德意志(老Deutschland级的S.M.S. Schlesien和Schlewig-Holstein),吉尔吉斯(Κιλκίς/Kilkis/密西西比)以及所有还活着的前无畏,到了30年代全部都是行走的活棺材,无一例外。
为什么——首先,所有这些舰艇速度都很慢,而活动区域全都在岸基俯冲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内: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在波罗的海/北海沿岸;荷兰在海峡/北海西口,荷属东印度本身是个千岛国家。英国和希腊就更不用说了,地中海战区简直就是航空兵快乐屋。泰国只是无需面对IJNAF和IJAAF而已,如果有此需求,结果不会不同。
而真的被袭击了结果如何?包括改造后的瑞典,都不是俯冲轰炸机的对手。这些舰艇,包括老装巡(希腊)甚至某些防护巡洋舰,航速20节出头23以下的,最多至于可以挣扎,到了17节到15节乃至于12节,基本上可以躺平。条约巡洋舰的躲避能力,尚且不能避免时不时中一发俯冲轰炸或者大量的近失,何况她们。而规避之外,防空火力呢?包括改造后的瑞典,防空火力仍然都不够。结果就是,只要炸的足够久,总会中。地中海舰队心心念念“浅水重炮舰很慢会被炸会被炸会被炸”——然后真的被炸了。船固然是设计的粗制滥造+皮糙肉厚要承受水雷岸炮,但是触雷+足够的近失以后进水还是过于严重全舰停电放弃拖带。希腊的前无畏干脆一炮未发在港里被摧毁了。
大口径大落角命中是类似的,但是这些舰艇本来也不是用来和主力舰交火的,就不再提及了。
瑞典是最好的之一——为什么,第一,类似于七省这些荷兰产品,其水平装甲不是彻底弃疗的状态。荷兰这些老装甲甲板面对非穿甲弹/小口径命中比彻底弃疗的好,虽然爆在上面很糟糕,爆在下面更糟糕。其次,瑞典有博福斯——拆6in补充博福斯是非常正确的决定。那些1910年代水平的6in副炮在于大船的交火里没什么用,到了反雷击的时候也拦不住真的打定主意要来鱼雷齐射的现代化驱逐舰队的。不说6in巡洋舰队数量爆仓+驱逐舰W/V起步的RN,不说水战两千吨以上特驱/甲驱起步扛着远程鱼雷的IJN——来一队Z驱和纽伦堡,瑞典掩护舰队也很难击退之,还不如四联装博福斯等着斯图卡光临。
其次,除了俯冲轰炸这种几乎对老式慢速舰必杀的成分,上述说的雷击问题继续。驱逐/轻巡编队这种大舰队战的雷击模式不考虑其中,鱼雷快艇和鱼雷艇本身就对这种航速的舰艇造成威胁。而欧洲主要舰队,德意英俄(苏)在这个环境下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是快艇爱好者。以低航速最小水花在夜战中接近在波罗的海/挪威西安多雾多岛的环境下比海峡合适,而传统快艇打击模式,编对(编“对”,pair,德语叫Rotte)以后纵队高速接近,施放鱼雷,然后直接穿过目标从另一侧全速撤离的模式对于大多数老式舰艇的二级主炮也很难应对。这还是不考虑鱼雷机,潜艇这些其他雷击平台。
瑞典仍然是最好的之一——为什么,因为瑞典考虑舰艇掩护的问题是比较充裕的,也没指望岸防舰把事情办了,雷击舰航空兵这些真正解决问题的东西一个不能少。另一个问题是波罗的海封闭水域,本身巡洋舰数量少,舰队巡洋舰(或者更准确地说法是小型舰队巡洋舰,能够反雷击/掩护雷击编队的5.25/5/6in巡洋舰,“投射量”巡洋舰or灵活性巡洋舰)就没有几艘,驱逐舰数量也少。德方热心于保护铁矿石运输的护航战,而俄方此时更关注列宁格勒的安全。
吞武里其二——因为无论是USN/RN/IJN,花心思炸制雷之的可能性都小。而对付法国巡逻艇炮艇或者传统Sloop的时候,重炮舰该怎么优势怎么优势。荷兰就更清楚了,七省没有意义。东印度需要的是巡洋舰和巡洋舰杀手,而不是慢速靶子。至于荷兰本土··· ···
掩护兵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西西里和诺曼底的炮击舰,aka罗德尼,厌战,黑暗界这一类。然而大多数时候,老式慢速炮舰没这个待遇。有本事举止敌空军袭击的直接造四发轰炸机了,有本事封锁敌舰不入海峡的就准备战斗舰队了。大多数还在用前无畏或者小型海防战列舰的舰队注定要面对强势舰队的压力的。
回到岸防舰这个具体问题上:
海岸防御舰艇的设计思路是非常简单的:岸炮的射击平台非常优秀,火炮口径和抬升角度往往有优势,但是岸炮这个东西,大多数时候不能移动,位置相对暴露,更无法机动有效地覆盖所有海岸线。大吃水,重武装的大型战列舰同样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她们往往不会去战场形势和水下情况都相对复杂的近岸冒险。岸防重炮舰正好可以在两者之间无法覆盖的区域提供火力支援。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下,其装甲可以提供对中小口径火炮的防御能力,而足够数量的掩护舰艇可以阻止早期驱逐舰队对其进行雷击。这一点尤其在北欧波罗的海地区有一点道理,比如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
条约巡洋舰在波罗的海近岸面对瑞典级是什么情况呢?答案是理论上威胁很大。但凡命中,而且在舰体内爆炸,基本上重大损失是难免的,威胁水下的弹药有点问题,杀伤舰体造成大破坏还是可以的。这个威胁是确实的。近距离下命中也是有可能的。当然也可以解决。水侦用一下(甚至航母航空兵),藏住这种船是基本不可能的。第二次纳尔维克里的德舰,就完全无法阻止有强大兵力的敌舰队先航空侦察,然后在雷击舰掩护下把炮舰送进去解决问题,只是何苦来?没有必要把船送进去。
而且这个事仅限于特殊地域。
宽阔海域无暗礁浅谈环境里,诸如条约巡洋舰,稍微机动得剧烈一些,比如有意识向落点方向转向来躲避修正,基本上老式岸防舰在15000码开外的交火能力就开始进入河口之战的命中水平了——甚至更低,因为炮数少齐射总数少而火控设备甚至比RN的散装轻巡更加弃疗。而这一点其他一些老式慢速炮舰甚至没法做到。至少北欧炮舰获得了抬升角度升级(据说),瑞典这样的还获得了新的火控系统和火控策划室(仍然不是非常新,1926年的德国产品,基本上大战水平,对于高速变化的距离和相对航速航向仍然非常吃力)。恶劣的前无畏还不如之,抬升角度全靠主动单侧注水,火控计算机基本上也就是之前一代的Dreyer Table水平的产物。
注意,第一代条约巡洋舰(比如肯特),不考虑日后改装时增加的火控系统升级,电子设备的升级这个距离上剧烈机动时同样命中率堪忧。尤其肯特。肯特这样的炮控和观测设备是分开的(用老佛爷的话说,没有统一的DCT),而且印象里肯特的火炮控制/策划室里没有无线电直接和水侦通话。河口之战的AFCT是Mk V,而肯特如果没记错似乎是Mk I(?)。这无疑是战列舰级别的火控系统,应该说比大多数老舰更加先进得多,但是在巡洋舰在1920年代中期才刚刚因为条约导致的大型化开始试验更远的交火距离,在这样的距离上(15000码以上,甚至25000码最大),考虑到激烈的规避行动时,再加上8in炮更长的飞行时间和这一距离上更弯曲的弹道表现,命中率也不会太高多少。
当然这样的比较本来就不公平就是了。第一代条约巡洋舰是考虑其活动能力,与同级别大航速大航程舰艇交战的能力,同时保证极大的活动半径以执行英美日跨半球战争任务的新一代设计。岸防舰既没有足够的活动半径进入深海,也没有足够的航速和适航性追击只。把条约巡洋舰锁进斗兽棋的框架里仍然无法有效打出致命一击,基本上可以自裁了。
瑞典级大概是修修补补相对勤快的一级。肯花钱也有资源,AA可以补,甚至水平装甲可以一定程度上想办法。在有大舰队支援的情况下,舰队也可以分担一些防空火力,比如RN和USN的炮击舰往往有掩护舰队支援。这个待遇仅限于加入交战双方的某一方以后,本国如果有这个能力,当初就不会追求岸防炮舰这种产品。
光学设备,电子设备,侦测可以补;只要有空间。拆上层结构重新组织策划室 (AIC)也有可能。但是更小的舰体意味着上层重量必然受限,再加上水平防御的弃疗,必然非常紧张。
至于其他还不如瑞典的朋友,比如某主炮8in的岸防舰,就压根不要想和条约重巡对炮了。直说就是进入30年代甚至20年代后期这些设计落后的速度非常快。
瑞典级的运行方——瑞典——就非常清楚这一点。荷兰同样。岸防,防御一方本身有巨大的优势。纳尔逊时代之前人们就知道,船只无法和坚硬的地面相比。对于追求性价比建立岸防设备的项目,最合适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什么优势呢?
可以使用正常机场起飞距离的岸基航空兵,
关键位置上布置的大抬升角度,稳定,不会沉底的岸基火炮,
鱼雷快艇,鱼雷艇/驱逐舰,潜艇等等鱼雷舰艇,
雷场——等等。
而舰队在这样危险复杂的环境下是需要航速来保证最基本的生存的。在航速的基础上,再考虑巡洋舰交火和摧毁巡洋舰的问题。真正慢速炮舰最大的用途,搞不好还是炮击,但那就是浅水重炮舰的问题了,是消耗品,与设计之初的海防意图相去甚远。
可能高达世界观里各国都是毛子范儿的粗制滥造吧……
毕竟二战毛子战斗机是能搞出原型机试飞最高时速能比量产机快七八十公里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