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知识型直播,知识型直播会成为又一个新风口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识直播目前来看还是个被炒出来的伪概念。

从传播的形式上看,直播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时长通常较长,一般一次直播都要一两个小时起;第二,是直播有很强的互动性,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必须频繁与观众交流;第三,是观众在直播过程中可能会随时进入和退出。

这三个特点,就决定了知识直播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比如,我是个带货主播,我说“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产品……诶,XX哥进入了直播间,欢迎欢迎……这是一款今年天猫卖得最火的零食……谢谢XX哥哥送的火箭……这个真的非常好吃……XX姐姐也来了,欢迎欢迎”这当然没什么问题。

而要是一个知识主播说,“今天我们来讲一下苏轼……诶,XX哥来了,家人们欢迎一下……苏轼啊,是四川眉山人……XX姐姐也来了,家人们红心刷起来,给直播间涨涨人气……他当年啊……哎,家人们,隔壁XX直播间的人气已经比咱们高了,大家努力把它干下去……”——这直播真的就玩不下去了。

直播过程中观众随时会进入和退出的特点,也决定了最适合直播的内容必然是一段一段的。比如才艺表演,一段歌舞一般也就几分钟,一个直播带货的产品一般也就是讲十几分钟,观众感兴趣多看几分钟,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走,但是知识型的内容往往是前后连贯的,不可能都是几分钟几分钟的小段子。我如果真的对直播的内容感兴趣,我宁可去看后面的录屏回放,我也不会看直播——谁知道我那两个小时到底有没有事呢。

网课可以算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直播,但如果不是学校的规定或者是提前交了学费,大多数人肯定不愿意一坐一上午来听人讲课。

另外,从内容方面来说,知识类内容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信息密度往往较其他类型的信息高一些,而直播转瞬即逝的特点,又决定了直播者要么必须把内容浅化——这样会让内容很水,要么就是继续坚持常规讲述,观众则会一知半解,效果同样不好。如此而言,倒还不如直接做成视频发布,观众可以反复观看。

总的来说,大多数知识类内容的创作者,更适合文字、视频这种经过沉淀的内容形式,而不适合直播这种强互动性、不间断输出的形式。当然,对于知识型博主来说,我倒是觉得直播可以作为平常内容的补充,比如回答读者问题、与观众连线交流等等,也就是不围绕特定的话题进行知识讲述,只是将其作为加强互动的一种形式,中间可穿插一点知识型内容。如果一定要将直播作为主要的内容输出形式,那么能把这个形式玩转的,应该是那些更偏向于娱乐内容或浅度内容的泛娱乐化的主播——这些人恰恰是大多数知识类创作者平时最讨厌的对象。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预测:可能会烧一段时间的钱,但退潮同样很快。

这个时间点突然有人开始炒「知识型直播」概念,可能跟在线教育监管的全面加强有关。

在线教育这个行业不行了,人往哪去?钱往哪去?可以往直播去。

疫情期间做起来的那几家在线教育机构,扛不住了,他们放弃的阵地谁来接手?可以让非在线教育类的内容平台接手。

五月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意见」)对中小学生补课做出了严格限制;6 月 1 日,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行,更是从法律层面严格限制寒暑假补课。

根据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另外,根据第四十一条还特别指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早期教育服务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校外托管机构等应当参照本章有关规定」。

也就是说,像是什么猿辅导、作业帮、高途课堂之类的在线教育机构,也被划入了禁止组织假期补课的范围之内,这对于在线教育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其实,市场早就做出了反应,今年年初,在线教育监管措施加强的呼声起来的时候,高途的股价应声而跌,目前的股价还不到历史高点的十分之一。

到了五六月份,一系列后续措施的出台,可以说是打碎了 K12 在线教育机构的最后一丝幻想,终于绷不住开始传出大规模裁员潮了。

这么大的一个产业,说没就没了,但它不会一下子消失。这就有点像东汉的覆灭,独汉以强亡,军队、钱粮、人才储备体系都还在,突然中枢系统瘫痪了,地方诸侯一下子打成热窑。

在线教育行业也是如此,突然就不让办学了,但从业者这么多,跟家长口若悬河斗智斗勇练出来的嘴皮子功夫还在,一些基础设施还在,营销手段都是现成的,用户习惯还有,投资人的钱还放在那得有个交代。

那就换个名头呗,不说是在线教育了,我们改叫知识型直播。要是搞大了,让监管部门意识到这是在线教育秽土转生,一样会过来管管,对于稳就业、保民生可能有点用,但个人觉得不至于催生一个新的产业。(瞎说的嘴炮,别当严肃的分析)。

抛开政策风险,知识型直播本身的定位也很尴尬,两头都不挨着。

论知识的系统化程度、制作的精良,那不如录制加工好了的课程视频;论学习氛围、个性化服务的细致程度,不如搞点付费社群和一对一咨询的结合,直播本身就是看个热闹而已,而学习是需要沉下来消化的。

再说了,知识型直播,哪里是什么新概念?如果大家觉得这还是一个全新的风口,那我不禁要问一句(不是不友善):

您上过学吗?


user avatar   phosphates-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段时间我还接到过小直同学的私信邀请,还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后来我转念一想,如果我做知识类直播,我该如何做呢?

我了解的知识,从来都不是从那场直播中学到的,都是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完一本又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融会贯通外加一些额外查询的资料,所获得的。如果你真的想要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果你真的想要获得最有用的知识,读书还是最好的办法——但是那样还直播干啥呀?

后来我又想了一些可能可以直播的泛知识类。比如:

  1. 介绍我的一些比较火的科学类回答,并且介绍这些创作背后的故事:比如最初我是如何想到这个话题的,如何查询文献的。为什么浴缸里面的水看着是浅蓝色的?
  2. 基于一个科普视频,或者课程视频,一起观看并一起讨论。比如我之后可能会自学 CHE 323, Chemical Processes for Micro- and Nanofabrication, Chris Mack ;不过这个课程是全英文的,而且没有中文字幕(甚至没有英文字幕),对于参与者有较高的要求(注意:链接是youtube)
  3. 基于一篇文章,一起阅读并作出一些我的解读。比如 The fifteen causes of color: 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olor;这是一篇介绍物质颜色的经典文章,而我自己正好是和光学有关的,对于这篇文章我可以补充不少。我最初就是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到,水是蓝色的真正机理(现在很多人都说是瑞利散射,你可以告诉他们那是不对的)。
  4. 介绍我的科研成果,是非线性光学+分子自组装,估计也就对于极少数相关领域的博士有吸引力吧,然而他们很可能没空参加。Vibrational Sum-Frequency Generation Hyperspectral Microscopy for Molecular Self-Assembled Systems
  5. 比如播一些科学小实验,比如让你洗手不会湿的沙子比如不同角度会看到不同的画,或者真正的铅笔

上面这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我的关注者们可以告诉我哪一个更好,我考虑考虑。正好最近比较闲,未来估计就没机会了。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纯粹的学习者的角度,都觉得文字更合适学习知识。

但很多人并不喜欢学习,直播和视频的方式,的确比文字更具吸引力……

我在知乎的网文相关文字,阅读量远远比不上,一键文字转视频的播放量,尽管内容完全一致,且文字转视频的质量惨不忍睹,仍旧是播放量占据优势……

只能说,是一种无奈吧!

道理总会败给现实。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声明:本回答可能带来心理不适,请谨慎阅读。

这个领域做好,且做的有良心,很艰难。

1,新媒体把“知识类”这个品类给搞臭了。

XX思维,一直在用知识学习的概念割韭菜,通过重新编辑和简化畅销书(类似影视解说小视频),把金句断章取义出来,忽悠,然后其创始人不断的充当预言失败的假预言家。

X型针与X象公会等,以普及知识为名,各种夹带私货,内置不良意识形态。

XX大学,搞半天类MBA分享课程,找一帮所谓有才的人分享所谓的“道”,但水平参差不齐,授课者水平差距跟知乎答主有一拼,找点靠谱内容非常费劲,其创始人早年传记踩老东家踩的很小聪明,改不了能说不能干的文人才气,这种小聪明才气也让该媒体相对空泛和脱离实践。

2,高端知识直播很难有兼容性,因此自传播效率极其有限,而中低端知识直播很容易沦为故事会。

直播的赢利点,在于更多的长期观众,而知识直播类似于授课,越牛逼的知识,能有共鸣的人越少。

共鸣的人少,自传播的效率就低下,就没有爆点。

最简单的例子,清华的分享课,能爆吗?

绝对没有插科打诨把案例当故事讲,表面上分享知识,其实在抖机灵的某些法学历史建政“网红老师”火。

3,知识型直播的信息密度低于文字,中高端人群更倾向于看书或者看文章。

越思维层次高的人,越倾向于更高效的获得知识和信息,因此会更倾向于信息密度高的媒体。

而直播、视频、纪录片的信息密度只有文字的30%~40%。

且不宜快速总结和复盘。

算力较低和思维较懒的人,更喜欢看视频,被动且不累。对这些人,真的知识没那么关键,关键是讲故事或者“金句”去迎合他们的爽点,给他们“自己很高明”的自验证的错觉,做到了,才能大火。


所以不太看好。

劣币驱逐良币,在多数面向大众的领域,都是很难解决的。

不要以为多数人是为了知识而看视频和直播,多数人是为了找点乐子和填补下玻璃的自尊心,在看视频和直播。

以上。

供参考。


user avatar   jzw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管这型还是那型,最终会转向

小姐姐+知识

以下是知乎-全网知识类平台top了吧的视频推荐

小姐姐教你学穿搭

小姐姐教你做瑜伽

小姐姐教你做数学

小姐姐教你机器学习

穿裙子的小姐姐教你心理学

穿短裙的小姐姐教你解方程

穿热裤的小姐姐教你工程制图

天下武学的尽头 - 穿搭

知识都在书本上放着呢,想看早就看了,难的看不懂的内容自然有一群长得不好看,穿的也多的人给你事无巨细的讲清楚,看直播学习,呸!寒碜不,看小姐姐就看小姐姐!

现在觉得以前直觉露大腿跳舞太俗了,现在要巧立名目,假装学习了?呸。


放心吧,人类的本质就是_ _ _


user avatar   zhang-wen-tong-72-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线上授课那学期,没看哪个老师混成大V的,

那可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从业经验的老教授,要说知识,那真是顶级了(我们那学期有不少老师选择在平台直播授课)

传授知识,讲述经验,苦口婆心,为了教给你知识,

但是他就是没有舞蹈区小姐姐露大腿,或者“老铁们双击六六六”,或者游戏区打游戏骂人吸引人。

数据也证明了,知识型直播没法成为下一个风口。

如果可以的话,也得是泛知识型直播。

这是什么东西呢?

就是你把不懂的,说得好像觉得自己懂了。

你把懂一点儿的,说得好像大彻大悟了。

他们回过头一想,这些东西站不住脚,也没什么用。

就比如抖音“三句话让男人为我花18万”。

瞎扯,好看。

知识,不好看。

真正的知识型直播,对大多数人很劝退。

因此,对大多数知识型直播的主播,也很劝退。

但是,披着知识的外皮瞎扯,有逼格又好看。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听说过讲课吗?


user avatar   zhi-ye-zi-xun-shi-jac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包装成知识型的娱乐直播才是新风口;直播是需要让观众爽才吸引人。像高晓松,罗振宇这些人的节目以其说是输出知识的课堂,还不如是像郭德纲的相声大会的娱乐节目。就像刷知乎的用户,自欺欺人是学习,其实不过是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罢了。知识直播真那么有前景,做在线教育的老师早出圈了。


user avatar   zhou-yue-49-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看你干啥用。你要是单身,就上下班通勤,偶尔出去玩玩,那可以开。

车上又没有蕾丝边,又没有蝴蝶结,怎么男的就不能开了?

你要是爱改车玩儿,那也行。这车轻所以还算有劲。改装一下也能当个小钢炮。


但你要是打算结婚或者已经结婚,那这车就算了吧,太小。




     

相关话题

  日本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也使用敬语,为什么这种「民族性社会规范」会在线上延续? 
  你们初刷leetcode时会怀疑自己的智商吗? 
  如果文学界评选四大天王,你认为谁可以入选?为什么? 
  与物理等基础学科相比,经济学金融学在社会发展中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 
  你遇到过哪些奇葩的变量名? 
  大佬们有谁知道《十字军之王3》捷克文化“生命不过一场玩笑”的来由吗? 
  什么时候你有一种「知乎要完」的感觉? 
  为什么现在许多中国人礼仪尽失? 
  知乎新人得赞到底有多难? 
  有哪些中外重名的地名?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其他民族穿民族服饰很正常,汉族人穿汉服却会被指指点点呢?
下一个讨论
东北经济落后,为什么教育资源这么强?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