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科普百科中,哪一点最重要? 第1页

  

user avatar   gao-josep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写下这个回答的时候,已经有112个回答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只有50多个了)~我都看了一下,感觉大家都从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谈了一些观点~

大部分答主的回答可以归纳为三种:

  1. 一部分人认为科普首要在科,“专业”“权威”“准确”等等分别代表了大家心中对科普百科的标准;
  2.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科普首要在普,大佬们说的话,如果老百姓都看不懂,那就是大佬们在自嗨,“通俗易懂”是这部分回答普遍具有的关键词;
  3. 第三部分答主谈了自己心中比较重要的学科,比如农学、医学、法学、历史学等等~

还有个别答主角度比较刁钻,关注的是运营方式、组织架构(讲道理,我觉得虽然各种要素或许没有高下之分,但是这两个方面确实非常重要~)


其实这个问题说科普百科,那我觉得可以从科普和百科两个角度来说~

科普

前阵子和 @Angelo的常识 大佬聊天的时候,大佬提到在看视频的时候,视频里提到“free style”,字幕组加了个备注解释了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换言之,这些把公认的合理的知识告知他人不就也是科普嘛,虽然介绍的内容是文化名词、艺术名词

然后我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浅见:科普行为没区别,但是科普内容是有区别的

科普行为都是一种表达欲的体现,可能甚至不是信息不对等,因为很多表现欲强(助人为乐)的人哪怕自己不知道,也会刻意去查,查完发出来给别人科普,比如在知乎上写科普的每一个人,毕竟众所周知,在知乎上写科普绝大多数人是为爱发电的。

但是科普科普,之所以叫科普(科学普及),还是因为大家本意是想要普及科学的,而不是普及技术,或者文化名词,甚至网络流行语,需要承认,网络流行语转瞬即逝,或许当时需要“科普”,但是过一两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但是科学知识不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举个例子吧,现在很多网友可能已经不知道什么“雷人”“春哥”“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但是大家一定还知道数学的加减乘除,知道各种其他各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大家不会用磁铁去吸塑料吧……大家绝大多数人也不会认为地球是方的吧……)

或许有些朋友会认为科学知识也是“不断地经历着批判与被批判”,哪怕是最新的研究结果也是“不断的被更新的研究挑战着”。

其实这样的观点是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给搞混了,常有人用牛顿和爱因斯坦一起举例说科学不存在权威,哪怕是牛顿这样的伟大科学家,也会被后来的爱因斯坦推翻……

但其实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相对论严格来说,并没有推翻经典力学,其实说修正或许更为准确一点。经典力学直到今天依然是解答生活中绝大多数运动学、力学问题的核心理论,而相对论必须要使用的范畴其实并不大,比如大家中学算物理题的时候,比如这个,为什么雨水砸不死人?,从没有人想过给雨滴的运动考虑一下相对论效应吧……

而且科学发展到今天,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逐渐科学,大多数科学领域的根基基本无法被动摇了,或许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所谓的科学家真正意义上被“推翻”,但是大家会发现,其实他们被推翻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方法根本就不科学。

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凡运动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这些观点都真正意义上被经典力学牛顿三定律推翻了,这个根源是亚里士多德的很多观点其实是想当然的,或许可以算个假说,但并没有去验证。

而近几百年来,科学早就已经不是这样了~

接着说前面,我之所以说这部分人是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搞混了,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科学知识根基大多都是无法撼动的~(而且大众往往会认为,科学家如果发现科学大厦的根基被撼动会迷失方向,这也是把神学的思想冠以科学了,事实上,如果真的发现了什么新的现象足以撼动多个学科的根基,科学家们只可能会非常兴奋……(我终于又有新课题了!!!)

既然大多数学科的科学知识具有无可撼动的根基,那我们在“科学普及”的时候,只需要科普这类内容就够了,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科普内容确实也是基于这些内容的,我们的中小学数、理、化、生、地就是在给大众做基础科普。而那些三天两头就变样的内容,其实都是非常前沿的“科学研究”,大多数都并不需要大众有深入了解,大众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深度教育,也很难真正理解。

虽然我个人很喜欢给大家介绍一些相对更新的知识,但我本意其实是通过“毁三观”这种方式来引起大家的猎奇欲望,换句话说,就是引起大家的兴趣。

而我本心希望系统的科普是基于根基不断延伸的,就像我们从小学开始的学校教育一样。

总结:

  1. “科普”内容存在鄙视链,也应该存在鄙视链,不同的内容具有事实存在的优先级先后顺序。
  2. “科普”不是“科研”,科普的内容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被推翻。
  3. 基于(2),科普给大众的科学知识,“专业”“准确”应该是前提,同时,科普的内容应该优先那些难以被撼动的根基类知识,过于前沿的东西没必要被优先科普。


百科

随着咱们国家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开始搞中文百科了,就这个问题旁边的相关提问就告诉我了很多个,“万维百科”“头条百科”“百度百科”……

尽管如此,大家公认的网络百科做的最好的,依然是维基百科,哪怕是国内中文百科最大的巨头——百度百科上的很多词条,也都是复制粘贴维基百科中文版,再后续进行修修补补。(当然,维基百科也有很多问题,由于编者可以来自任何国家和地区,所以难免会有很多涉及到屁股做在哪里的问题……)不过,倘若不是国内不好上维基百科,或许大多数人并不会使用百度百科……

其实我们可以随便拿一个词条比对一下,就知道各个百科平台的质量了~

比如【胶原】(我之所以选择胶原,而非胶原蛋白,就是因为胶原蛋白这个词太过于商业化了……广大国内中文百科很可能惨不忍睹……)

维基百科-中文

zh.wikipedia.org/wiki/%

维基百科-英文

en.wikipedia.org/wiki/C


后面放一些国内中文百科的内容~鉴于大家都打得开,我就不截图了,只截一下参考文献部分,因为我认为参考文献足够说明这个科学类词条有没有用心。

百度百科

胶原_百度百科

头条百科(原【互动百科】)

胶原_基本结构_基本概念_性质 - 头条百科

(没有参考资料或者文献)

360百科

胶原_360百科

(没有参考资料或者文献)

搜狗百科

胶原 - 搜狗百科

搜狗科学百科

胶原 - 搜狗科学百科

万维百科

wanweibaike.com/wiki-%E

CNKI百科(知网百科)

胶原_知网百科


user avatar   youngfish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百科什么重要,专业性最重要。


利益相关:

知乎百科优秀贡献者,搜狗科学百科第79号合伙人,被伙伴拉着去写维基百科,曾参与人工智能领域术语解读工作。






可以说,我和百科之间其实有缘分也有故事。

接下来我要讲一个又臭又长的故事,不过我觉得有必要把我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的收获原汁原味的分享给我的朋友们,那就先忍一忍啦~


好奇心是驱使着我前进的人生信念,也驱使我不断的主动学习。

从很早开始,我就通过上网冲浪来了解这个世界,有机会接触电脑的时候,我就把课外的时间全花在上网查资料了。不过那个时候没有人告诉我哪里有好网站或者好资料,全靠着自己的摸索进行。当时我遇到什么问题,最喜欢先到百度上搜一下,那个时候的“百度百科”教会了我很多理工科的常识和生活方面的经验。我自己也主动参与到解答中,当时是在腾讯的“问问搜搜”上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还记得在参加自主招生的时候,我没有什么获奖的经历或者证书,但我把问问搜搜上我的高等级个人主页截图附上了(虽然自招差了1.5分,没过中科大的考试),说明我自己是很认可这段回答解惑的经历的(或许也是现在坚持在知乎或者其他地方坚持分享的原因吧)。

后来,等到升入大学,我终于知道了还有外面的世界,也知道了查数学问题应该去哪些网站更好。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培养了看到某个想要知道的新名词,先去“维基百科”上找找解释的习惯。

再后来,我开始专业领域的学习,逐渐意识到不仅可以从别人学到好的内容,也能自己主动撰写出来,与朋友们共享,然后获得各位良师益友的反馈。特别地,我希望且正在从事科普方面的工作,要把专业的有门槛的知识,更多的介绍给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和充满好奇心的大众(我也是其中普通的一员)。

那么,科普创作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写科学小品文,也可以创作解释专业术语的百科内容。

针对这个题目,我认为:百科是一种中立客观的科普形式。如果想了解某个领域,首先可以从百科获取信息,直接找到相关信息渠道。

正如我在之前的创作中提到的,一个新人希望了解某个领域,最好是从了解这个领域的“关键词”或者“术语”开始。而获知这些关键词背后的意义,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在一个靠谱的百科中查询这个关键词的意思。一个合格百科内容,应该有关于该关键词的定义解释、历史追溯和相关重要参考文献等内容,如果能阅读下来,也基本有对该关键词入门级别的认知。

与其说读了百科拥有入门级别的认知,不如说,在创建这条百科之初,就希望读者能拥有对某个百科关键词的入门级别的认知。




正如前面所说,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指引我成长,我也开始创作知乎百科和搜狗科学百科。

为啥不写百度百科,是因为它的商业气息过于浓厚,买词条的故事也有所耳闻,另外等看得多了、写得多了,就会发现百度百科里面有很多不应该出现在百科类内容的错误。

为啥刚开始没有选择写维基百科,中文维基的政治气息太重,主义之争已经影响了科学的传播与讨论。

实不相瞒,写知乎百科是因为当时有相关的活动(没错我就是馋知乎的小礼物),另外我特别想拿知乎的“小紫花”(优秀百科贡献者),所以在保证内容优质的前提下,花了很长时间一口气创作了好几篇百科内容。

说实话,创作知乎百科内容遵照的模式其实还是问答模式,一般情况是先由阿库@知识库 提出关于某个术语的问题,然后底下各个创作者进行回答,依照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还有内容的优质程度,由知识库运营手动筛选出一条内容作为该术语的百科。这个模式的自由度非常高,但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过于自由,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模式去书写内容,此外,大部分答主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应该用客观角度撰写的百科类内容,导致个人的风格过于明显。


也在那个时候,我被搜狗科学百科的朋友注意到,邀请我一起写计算机学科方面的百科内容。我觉得在科学百科的创作,更符合我心目中对于百科类内容撰写模式的想象。

从创作者的角度,我个人对于搜狗科学百科的评价是“真实、客观、优质”。

首先,搜狗科学百科的运营团队通过各大平台和线上线下渠道,找到了大量的硕博生参与百科的撰写,百科内容通过经过学历认证的实名作者来保障真实性。

我每次在写内容的时候,都会知道这个会伴随着我学校的名称和自己的姓名对外展示,不由得一次次在心中默念“理性客观通俗”,写完内容也是反反复复核查,直到自己实在找不出问题为止,主动提高对内容质量和严谨度的要求。

其次,与撰写学术论文类似,其实撰写百科也应有相关的规范,这方面搜狗科学百科做得很好,有明确的指南,教会各位百科合伙人们运用 “弱原创、强引用”的创作手法,将专业、权威的知识被改写成大众能看懂的知识。

我也在这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虽然好像在合伙人成果中漏记了我的名字哈哈哈。

最后,内容的优质一方面通过搜狗百科合伙人群体的专业度保证,另一方面也通过实名的同行评议机制保证。虽然这里的同行评议不如学术期刊评审那样压力山大,但也少不了基于科学性和严谨性的斤斤计较和刀光剑影。通过同行评议的过程,我感觉自己的创作能力和科研审美都有提高。

搜狗科学百科的做法是,根据百科合伙人认证的领域,和一定的门槛,开放该领域的内容审核权限,然后对其他人编辑的对应领域的百科内容进行同行评议。这一点我目前还没有在其他同类产品中见到。

对于搜狗科学百科平台,我觉得还有两个特别出众的亮点:建立了学科社群,充分考虑合伙人意见

我觉得科学百科做这个运营确实是有情怀在里面的,它其实想建立一个全国(甚至海内外)跨学科的社群,然后大家平时线上谈论知识,线下各地进行科学分享。现在的社群讨论氛围就很棒,大家有一定的学识,说话又好听,超喜欢在里面的,可以说百科合伙人的社群是我见过的最顶尖的社群之一



学科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


此外,我感觉搜狗科学百科对于实际上的百科内容贡献者们的定位很有意思,各位硕博生们不仅仅提供内容,而且提供对这个百科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或许这就是“百科合伙人”这个名字的由来吧。搜狗这边的运营每周和每天在各个时间点,不厌其烦的提醒撰写百科,审核百科,收集反馈,然后迅速交给产品团队将大家的建议落到实处。这个产品的迭代能力确确实实特别厉害。



注:搜狗科学百科 - 搜狗科学百科 第4点 合伙人成果 可以看到,自搜狗科学百科项目启动以来,各位合伙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都有认真记录,进而反映在产品中。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很能体会到这种自己的建议得到尊重,也能很好体会到参与构建一个体系或者一个模式的荣誉感和愉悦感,而这是在其他任何地方(其他知识产品)没有见过的。



简单来说呢,我建议同样具有分享知识、共同建立这个世界欲望的朋友们能参与到撰写科普的工作中来,而百科是科普的很重要的方式。

如果觉得喜欢自由随性的风格, @知识库 知乎百科可以尝试;如果想和各领域的老师同学们交流,不妨加入 @搜狗科学百科 搜狗科学百科;如果有更高的追求,参与维基百科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来吧,我相信我们创作的内容能为科普助力,也能为更加智能的未来带来希望。




最后推荐一下知乎出品的科普绘本,还是童年的味道,加了很多新知识,大家可以多多关注哦~


user avatar   liu-hai-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潜意识告诉我们的,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学学术研究成果。粤语属于:汉藏语系 >> 汉语族 >> 粤语。所以,粤语在学术界的级别是:Language 语言。

谁告诉你粤语是方言的?那些想立“普通话”为正统汉语的人。

那么普通话是何出生呢?是满八旗消灭明朝,定都北京后,学习北方汉语不成,形成的半吊子汉语。学术上叫“中介语”。而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 通古斯语族 >> 满语。

那么满族人入关以后学到的北方汉语是何出生呢?是蒙古灭宋后,学习中原汉语不成,形成的“中介语”,当时称作《中原音韵》,已经丧失了汉语四声中的入声。

因此,“普通话”是汉语家族里,庶出子的庶出子。立为太子,实在难以服众啊。而且这个庶出子,还在拜它心目中的祖宗 ------ 公开在满族村采集“普通话标准音”。实在是,亡我汉语之心不死。




  

相关话题

  你最庆幸自己读过什么书? 
  深知学习改变命运,有些人却为何不能坚持学习? 
  为什么中国不研发肯德基炸鸡的配方或者可口可乐的配方? 
  《英雄志》怎么样? 
  学校老师是怎么对待早恋的? 
  为什么有些人戾气很重? 
  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关于食品的谣言有哪些? 
  如何才能不做井底之蛙? 
  怎样科学有效地清除耳垢? 

前一个讨论
程序员的bug解决不了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怎样深入浅出地回答问题?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