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印度GDP增长我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个问题,印度在2015年年初的时候修改了运算方法:计算GDP的基准年份从2005年后移至2012年,生产成本计价也改为市场计价。此举令印度经济数据大幅修正:2013-14年GDP增速从4.7%修正至6.9%,而11-12财年GDP的增速从4.5%上修至5.1%。也正是在这一算法支持之下,14-15财年GDP增长率就已经超过了中国领跑世界了
看底下不少人歪题了就加写些东西吧
印度这两年发展的不错,但是问题也有很多,有些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现在提到赶中超美意义不大,这个GDP卫星放的也有点早,我下面说一下为什么吧。
讨论印度必须得提及印度的历史与地理,否则不能理解为什么印度成了印度而没有成为中国或日本。首先印度政府一直是强地方、弱中央的构成,莫迪上台之后做出了一些改革,但是改革成效如何现在还看不出来,至于之前的政府,如果没有地方豪强支持,一向是政令不出新德里的,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在于印度历史长期的诸侯割据,形成统一王朝的时间较短,到了现代,印度仍然号称民族博物馆和语言博物馆,现在全印度注册备案的语言一千六百余种,加上方言和并没有计入的语言,根据《剑桥印度近代史》的说法,语言应该在两千两百种左右。而地理上,印度被山脉和河流天然的被分割成了若干经济区域,每个经济区域都由数个大佬进行把持,历代印度政府(包括英属印度时代)出于统治需要必须要依靠这些地方豪强进行统治,这就造成了地方势力话语权极大的局面。下面上一张图,图为英管期的印度版图,这也是现在印度主要势力分布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印度的行政区划图……而这些地方豪强千年势力之间又通过联姻等方式结成了一张牢不可破的势力大网,盘根错节
大概明白了印度的情况之后再来分析为什么印度短时期内不行
首先,印度必须要首先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到现在印度国内的税率并没有被完全统一,比如我的一车货如果从东海岸的加尔各答运到西海岸的孟买,中间每过一个土邦,都会被收一遍税,税额不等,税种不等,至少是五种,而且同税种税额也不一样,比如烟草,有的是4%,有的收25%。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地方和中央的利益分配问题。中国出现这样的状况时期还是从太平天国时期到1950年之前,中国之后就统一了税率,扫清了地主门阀乡绅的利益障碍,形成了一个统一市场,如果印度想要崛起,这是头一个问题——统一税制!但是统一税制不是中央想改就改的,有个极大的程序问题,因为印度的宪法对中央政府所收税种有了明确规定,现在如果想改税制,首先你得修宪。统一市场这个问题其实印度政府早就意识到了,每一届政府都想改革,但是没有一个成功了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遍及印度全境的,从身体到思想刻到每一个印度人心中的毒瘤。这件事具体有多难,举个例子:莫迪上台之前在古吉拉特邦主抓经济,当年政府想进行统一税务改革,莫迪是表示坚决反对+拒不执行的,但是在上台之后却想进行统一问题,为什么?很简单,屁股决定脑袋,作为一邦首脑,首要考虑的是自己本邦利益,什么中央政府都得滚一边去
第二,基础建设问题,一个地方要想发展制造业,首先要搞基建啊,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各位看官都是明白的,可是这里面有两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钱和土地问题,中央政府没钱怎么修路,没钱怎么进行土地赎买,况且这些土地都在私人手里,在大地主的手里,这些人和政坛都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你要买土地就算想要付钱政府都不一定能收回土地进行基建。土地问题不解决,印度的大规模建设能够适应现代化工业、制造业的基础设施显然不可能。而印度现有的基础设施满足不了制造业的需求。
第三、底下好多人都谈到了人口红利问题,是的,印度的年轻人口多,红利潜力巨大,但是进行现代化制造业的人口你得是受过教育的人口啊,下面上篇链接:
印度文盲率从2001年的35%下降到26%,文盲人口数量从3亿下降到2亿七千万;新增的两亿识字人口中,女性人数要比男性多出约三百万。相比2001年男女文盲的比例(男性25%,女性46%),两性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少,但整体而言,女性文盲率(34%)仍是男性(17%)一倍之多。识字标准为七岁以上人口能以任何一种语言读或写(具体判断方式不明),无接受教育时间的标准要求;只能读不能写及七岁以下人口视为文盲。 换句话说,虽然过去10年在整体文盲数量减少和男女性别差异之间有长足进步,但印度人中,男性五人里仍有一人为文盲;女性中三人里就有一人为文盲,而印度计划委员会原本的目标是在2011-2012年将文盲率减少到15%。
作者:郭涛
链接:
印度的教育现状如何? - 知乎用户的回答这非文盲的标准有些可疑了,就我在印度的经验来看,有些地方你只要会写出自己的名字那就不算文盲。这样的人口素质暂时来看是无法适应现代化制造业要求的
第四:印度奇葩的劳工法,印度的劳工法规定,雇佣超过100人的企业,如果要开除或者裁剪员工,必须要向州政府报备方可进行。这种劳工法看似保障了劳工权益但是为企业造成了很大负担,他无法再经济下行的时候开除工人减少开支。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势力牵扯其中—工会。有些政客的选票基本盘是劳工群体,和工会关系密切。修改劳工法,劳工自然觉得不爽,政客的选票就会受到威胁,这些政客就会开始想办法阻碍劳工法改革。莫迪上台之后一度想修改这部法律,结果在2015年9月初爆发了由10多个大型工会支持组织,涉及人数1.5亿人次的大罢工。动人的奶酪,谈何容易
莫迪上台之后,印度的经济形势出现了好转,腐败等风气也得到了遏制,但是就莫迪上任两年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一流的政客,却绝不是一个一流的政治家。指望一个任期、两个任期解决一些困扰千年的中央—地方问题显然有些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