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周朝的宗周和成周与明代的两京制一样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ei-wei-93-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周朝的都城制度很复杂,很多人都说不明白。我觉得杨宽的《西周史》可能是讲的最清楚的。参照这本书写一篇回答。

实际上周朝的都城有很多个,最著名的是镐京和洛邑。

周以前的都城称呼为邑,夏称夏邑,商称商邑,而周代又多了很多称呼。宗周,成周。镐京,洛师。也有沿袭以前的用法,称呼为新大邑,洛邑。

周人在迁往周原以后,把周原【今宝鸡】那块地方叫做周。那块地方既是周灭商以前的都城,也是周建立之后,周王待的最多的地方【铭文中显示】。

丰是周文王建立的,而到了周武王时期又在离丰25里左右的地方建立了镐京,镐京建立后,丰邑继续作为都城使用,常常也有周王居住,所以二者也合称丰镐【今西安附近】。

关于【周原】、【丰】、【镐】在史料记载中并不多,而史料记载最多的则是另一座都城成周【今洛阳】。包括儒家的五经和遗留下来的《逸周书》和《史记》都有大量记载。

这应该也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因为新都成周所在的洛阳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是历史久远的古都,并且是夏商古都。所以导致西周人当时就很重视这里。

《说文解字注》中说夏字的含义是

中國之人也。
以別於北方狄、東北貉、南方蠻閩、西方羌、西南焦僥、東方夷也。夏、引伸之義爲大也。

而现代考古发掘的《何尊》铭文记载建都洛阳这样一件事时,也提到了【中国】一词。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乂民。’


史记中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更详细,和《逸周书》也相似。都有这样一句话,自洛汭到伊汭,是夏王朝的故居。也就说在西周人看来,伊洛河所在地方是被称作【中国人】的夏王朝的故都。

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有很多。

【集解】:徐广曰:“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後居阳翟。”

徐广说夏都初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古属洛阳】后来在阳翟【今禹州】

【索隐】:言自洛汭及伊汭,其地平易无险固,是有夏之旧居。【正义】:括地志云“自禹至太康与唐、虞皆不易都城”,然则居阳城为禹避商均时,非都之也。帝王世纪云:“禹封夏伯,今河南阳翟是。”

【索隐】注解说,有夏之旧都在伊洛河平原,平易无险固。《括地志》认为阳城只是禹所居,并非夏都。

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也。”

而《汲冢古文》中所说的夏都斟寻,即夏朝中晚期的都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正好与当代考古挖掘的夏都【二里头】符合。


所以周武王当时计划在此建都,并且【营周居于雒邑而後去。】但是,这样的营建是应该是草创,武王回到周原后就病重,最后留下遗愿给周公。这也就是《何尊》前文所记载的遗愿。

这个遗愿由周公完成,既因为这件事是武王遗愿,又因为洛阳作为【中国】这样一个有夏之居的历史地位。还由儒家元圣周公营建,作为周王朝统治天下的象征。所以这件事很重要,所以要花大笔墨来记述,所以仅在《尚书》中,就有两篇直接描写过程,还有间接来写的。

《召诰》序中记载

 成王在丰,欲宅洛邑,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欲以为都,故成王居焉。

在正文中记载更是详细记载了过程。召诰是辅政二大臣之一的召公所告诫成王的。

○正义曰:周公之作洛邑,将以反政于王,故召公述其迁洛之意。今王来居洛邑,继上天为治,躬自服行教化于土地王中之处

而《洛诰》则记载了另一位辅政大臣周公告诫成王的话。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召公先相宅卜之,周公自后至,经营作之,遣使以所卜吉兆逆告成王。○相,息亮反,注及下同。使,所吏反,注“遣使”同。作《洛诰》。
  洛诰既成洛邑,将致政成王,告以居洛之义。

故周公旦言曰:“其作大邑于土中,其令成王用是大邑,配大天而为治。为治之道,当事神训民,谨慎祭祀上下神祇,其用是土中大致治也。既能治,则王其有天之成命,治理下民,今获太平之美矣。”
我乃继文王、武王安定天下之道,以此故大视东土洛邑之居,其始欲王居之,为民明君之治。言欲为民明君,必当治土中,故为王营洛邑也。

大意也是要继承文武二王的遗志,安定天下。建都洛阳【土中】(即中国同义)是与继承天命联系在一起的。

同时还第一次在洛阳用殷商的礼仪为礼典,象征继承殷商的正统。

周公曰:“王居此洛邑,当始举殷家祭祀以为礼典,祀于洛之新邑,皆次秩在礼无文法应祀者,亦次秩而祀之。


《礼记正义》记载这件事是在明堂举行的,明堂据《逸周书》记载是五宫之一,周公在明堂朝诸侯,制礼作乐,归政于成王。

故曰,受列土于周室。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

六年朝诸侯於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者,周公摄政三年,天下太平,六年而始制礼作乐者,《书传》云:“周公将制礼作乐,优游三年,而不能作。将大作,恐天下莫我知也。将小作,则为人子不能扬父之功烈德泽,然后营洛邑,以期天下之心。於是四方民大和会。周公曰:示之以力役且犹至,而况导之以礼乐乎?”其度量六年则颁,故郑注《尚书·康王之诰》云:“摄政六年,颁度量,制其礼乐。成王即位,乃始用之。”故《洛诰》云:“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是摄政七年冬也。郑云“犹用殷礼”者,至成王即位,乃用周礼是也。


成周营建是与周王朝制礼作乐,继承前朝正统,在天下之中【中国】的地方统治天下;成王亲政,继承天命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才叫做【成周】,成王也才因此叫做成王。象征周道自此而成。

因此定鼎一次也有了新王朝定都建国的含义,定都与建国联系在一起。

定鼎,新王朝定都建国的意思。语出《左传》:“(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洛阳)。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因为这件事很重要,记载也很多。所以即使周朝都城很多,但《周礼·大司徒》在建都那一栏中志记载了建都洛阳的标准。也因此,东都成周是周王朝统治天下的象征。放置九鼎的所在。

日至之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马融云:“王国,东都王城,今河南县是也。”


因此东都也有如下的政治作用。设立有中央机构,作为诸侯朝贡的中心,设置有成周八师,以征讨不服的诸侯。

成周是周王朝统治四方的中心 529页
成周建成后,东西两都并立···但是在具体的政治作用上,东都却比西都重要的多。因为成周正是四方的中心,对于四方诸侯以及周围的夷狄部族的事,都必须由成周的中央政权机构来管理。543页
成周成为征收四方贡赋的中心,粮食财务积储中心,从而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544页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朝制度和后世不同的地方,在于很多事情并非需要周王自己的来亲自做,而是可以让臣下代行。周王并非待在一地。更多的是征伐巡幸四方。因此洛邑的中央政权机构并非需要周王待在洛邑亲自管理。

[疏]“王曰公予”至“四辅”○正义曰:王呼周公曰:“我小子其退此坐,就为君于周。”谓顺公之言,行天子之政于洛邑也。“至洛邑当命公后,立公之世子为国君,公当留辅我也。

如杨宽所说,成周营建后,由周公留守成周和支持东都政务。蔡沈以为是后世的留守,留后之义。这是错误,因为当时并未有这种制度,但成王留周公治洛是正确的。周公有治理东都,监管百官,保民和司为四辅的大权。周公之子也继承了这一职位。

注意:留守、留后即后世两京制中的留都。皇帝在两京间巡幸,另一都则置留守。安史之乱前,长安和洛阳轮流为留都。安史之乱后,洛阳长期为留都。明代的南京也是长期作为留都


所以说周代的宗周与成周和明代的两京制是不一样的。周代实际上并非仅仅两都,而宗周和成周只是分别是两座连起来的西都和东都而已。西都作为陕西王畿的象征,东都作为统治东方天下的象征。而周王自己并非一直居住在这两座都城。


杨宽认为,“东都成周大规模营建是西周初期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同时分设东西两都以加强对东西部的管理是古代政治历史上的创举,对加强全国统一有重要作用。因为全国面积广大,僻居西方的国都不便于管理中原和东北南三方的政务。司马迁说武王成王营建洛邑居九鼎焉,就是说把洛邑建成国都,九鼎是国都的象征。至于说复都丰镐是说丰镐原是国都所在。把洛邑称为成周,丰镐称为宗周正是两都并立的原因。成周之所以叫做成和成王叫做成的原因是一样的。

成周和宗周是对称的。宗周因为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而得名,而成周是因为建成统治四方的中心而得名。自从成周建立以后,西都宗周的京畿和东都成周的京畿就沟通联结起来,有所谓邦畿千里之说,成为周朝中央政权相互联结的两个中心。


所以很明显可以看出周朝的宗周和成周与明代的两京制是不一样的。周朝统治天下的中心就是在成周,诸侯朝贡也只来成周。如《竹书纪年》中记载周王会诸侯也只在东都会。而不见西都的记载。但是周王待在东都的时间要少于待在关中诸都的时间。也就是说周朝的政治中心并非完全跟着周王为转移。周朝的政治权力相对分散和多层级。

冬,洛邑告成。
  十八年春正月,王如洛邑定鼎。
 二十五年,王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
  冬十月,归自东都,大事于太庙。
自武王至穆王享国百年。
  以下都于西郑。
 九年,王会诸侯于东都,遂狩于甫。
武王灭殷,岁在庚寅。二十四年,岁在甲寅,定鼎洛邑,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一年。自武王元年己卯至幽王庚午,二百九十二年。

而明代的两京制则明显是从唐宋以来发展过来的。政治中心完全跟着天子转移,天子转移到哪里,朝贡就到哪里。

所以唐开元名相所写的“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就写在玄宗待在洛阳的期间。如果玄宗在西安,那就是万国赴西秦。

唐代官方文献记载了这一留都制度。大抵在于,皇帝巡幸一都时,一都是政治中心。

若车驾巡幸在京,则都一人留守,以总卿贰之职;在都,则京亦如之。

又如明太祖建都南京,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明代制度也是如此,最初建都南京的明朝,在成祖巡幸北京以后以南京为留都。由于两京路途遥远,所以明代皇帝不喜欢在两京间巡幸。所以南京长期作为留都。

这也和唐安史之乱后洛阳长期作为留都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唐朝是因为藩镇割据无力东幸,而明朝可能是因为路途遥远?

会度自兴元来,因延英奏事,帝语及巡幸。度曰:“国家营创两都,盖备巡幸。然自艰难已来,此事遂绝。


而战国时候的西周和东周是周考王搞出来的,周考王把自己仅剩的土地分封给其弟。为桓公。后来又分裂为西周公和东周公。这是两个建立在东都王畿上的两个诸侯国。

在分封完王畿之后,周天子就没有王畿,于是借住在二周。

【索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为桓公。卒,子威公立。卒,子惠公立。长子曰西周公。又封少子於巩,乃袭父号曰东周惠公。於是有东西二周也。按:系本“西周桓公名揭,居河南;东周惠公名班,居洛阳”是也。

最后一任周王死后没有新王,天下无主三十五年。七雄并争归于秦国。秦十五年灭,归于汉。

正义按:王赧卒後,天下无主三十五年,七雄并争。至秦始皇立,天下一统,十五年,海内咸归於汉矣。



  

相关话题

  商朝对黄土高原的影响力有多大? 
  楚国如果统一了六国,中国会不会提前进入联邦制?不是周天子的封建制而是楚国那种联邦制。? 
  西戎攻破镐京,是不是就意味着它强于西周,还是那时只有周幽王军队跟西戎对抗? 
  商朝对黄土高原的影响力有多大? 
  宋朝是秦朝的延续吗? 
  西周的伯爵和侯爵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周朝没有像其他王朝一样被起义推翻,而是自己瓦解? 
  如何评价商朝? 
  范蠡为什么知道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周朝是不是统一的中国? 

前一个讨论
非著名自媒体人回应:球迷到底用不用球迷证?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国女排出征东京奥运会12人名单,你对女排的表现都有哪些期待?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