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西周王室在镐京,直接和犬戎挨着? 第1页

  

user avatar   dong-dong-39-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戎人与周人本来就是一伙的。《竹书纪年》里经常会看到:周天子心情好的事后,称呼他们为某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直接骂他们“姜戎”。戎人与周人的关系本来就是姬姜联盟,犬戎入镐京其实是窝里斗,并非外族入侵。

而且近些年的考古发现:像匈奴蒙古人那样的纯粹游牧民族,其实要到春秋晚期才出现;而之前的所谓放牧人,其实还是有固定的村落居住的,他们的生产方式更接近于陕北一边种地一边放羊的农民。所以犬戎等戎人并非居无定所,他们不过是放羊的比重比种地更大而已;相比同时期南方还在刀根火种的原始农民,他们的流动性并没高出多少。周天子把戎人们分封在其西部边境也是因地制宜之策,毕竟他们之间有姬姜联盟的默契,就像满蒙联姻那样。

另外,周天子在中后期也不忘向戎人里渗沙子,其中最典型的一手就是册封秦人始祖非子为附庸。秦人的祖先是周公东征中被打败流放到西垂的奄国(后来的曲阜)人后裔,他们是殷商的远亲。周天子把这群亡国奴放在戎人群里,就是利用了秦人与戎人的民族矛盾来制衡戎人集团。而在平王东迁后,秦人就毫不含糊的把戎人们都赶出了关中地区;反而是晋国收留了那些流亡而来的戎人,并安排他们去开荒,毕竟晋侯也认同与戎人的远亲关系嘛。比如洛阳边上的陆浑戎就是这么被安排定居下来的。

总而言之,犬戎灭周不是外族入侵,而更像是内部政变。只是这次政变玩脱了,直接玩成了安史之乱,最后各方都没法收拾了。所以堡垒最怕从内部被攻破,祸起萧墙是也。


user avatar   wang-lao-yu-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先思考一个问题:

何以见得外服诸侯就一定要比近畿诸戎更忠于周室?

2,

说一个最基础的常识:

中学教科书未必一定对,甚至有些内容是故意不对。

至于为什么有故意不对的内容,在于阶段性教学的要求。

所以,学习比较认真的朋友都会发现,初中的知识会把小学推翻,高中又推翻初中,大学又推翻高中。如果碰上走心点的老师,还会告诉你等你升学以后这块就作废了,不过现在就这么考,你先这么记。

一聊这个,顺便也解释了在任何学科的讨论中总能碰见一些无能狂怒的中学生——毕竟,确实是有一部分中学生还没有发育到能够理解上述常识的程度——别笑,真有人发育得慢。

3,

中学教科书对西周分封制的讲述有些问题。

西周以分封制为本位的地方系统大致分为以下6类:

一是诸侯;

二是诸监;

三是采邑;

四是县、郡;

五是直属邑;

六是方国。

按照惯性思维,估计你会认为郡县的长官一定最忠诚,诸侯在中间,方国最不安生——这当然是自作多情的臆想。

如果放在实际历史环境中,显而易见的情况应该是:

周室越强,各个地方政府越忠诚,且距离周廷越近或交通越便利忠诚度越高,这与是郡县还是诸侯还是方国并没有太必然的联系。

4,

具体在西周中期至后期:

先是位于远方的东夷和位于黄土高坡的西戎在闹,再是远方的诸侯在闹,后是王都周边的国人在闹,最后近畿的诸戎才闹起来。

而且,近畿的诸戎也就算雷声大雨点小。注意两点,一个是西虢国留在原地的小虢一直活蹦乱跳的直到在春秋前期才被秦国掐死,另一个是秦伯在周宣王时期打服诸戎更多是诸戎服软,动真格的要到春秋时期。

5,

总之,在西周王朝可以正常运作的时期,周王室及西虢国、荣监(注)、苪国、召国、周(原)国等诸侯国或采邑国原本就能让近畿诸戎老实,没必要再搞大规模分封。

等西周王朝濒临崩坏的时候,周廷能做的也就是打打补丁,诸侯远比诸戎还不安生——实际毁了西周的主犯是申侯和西虢公,诸戎也就是个从犯。

(注:荣监的具体位置有争议,可能在关中南部,也可能在其他位置。)


user avatar   yi-dao-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周和戎的关系被后世记载所歪曲了。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这一过程中,大部分西周文字资料都遗失掉了,现存记载是后人根据记忆重构的,这就造成一个问题:他们把西周灭亡时的周戎关系,错误扩大到了整个西周时代,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失忆”现象。

周与戎本是盟友关系,周与商的战争并不是后世常见的朝代继立,而是东西方两大国家联盟旷日持久的对抗,诸戎是以周为核心的西方集团成员。

起初商的势力远大于周,改变双方实力对比的决定性战役就是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并没有灭掉东方集团,周朝与东方集团的战争直到几十年后的周康王时代才基本结束。

牧野之战后,周朝开始将臣子分封到各地,让他们建立据点,并制定严格的周礼体系,形成势力网络。这一过程中,原本的盟友们并非臣子,不怎么服从周礼,导致东方集团灭亡后双方关系恶化,最终刀兵相见,这种情况在后世还挺常见。

最初的华夏认同来源于是否认同周礼系统,而不是血缘。因此与周血缘关系比较远的楚、秦等被纳入华夏,血缘较近的戎反而成了异族。

若不是实在没办法,周人也不会轻易放弃经营四百余年的故地。迁往洛阳后,周的一蹶不振也不单单是实力受损,也是因为失去了盟友支持。

西周的遗产最终被秦接收,成了秦国崛起的根基。

下面列举一些相关材料,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跳过啦,喜欢的话别忘了点个赞哦。

1、按照很多史书的说法,活跃于西方和北方的“戎”是西周的主要敌人,“戎祸”伴随西周始终,然而根据出土青铜器上的金文考证,西周前期的主要征伐方向并不是西北,而是东南。著名的晋侯苏钟,其铭文就反映了周对东方的战争。

2、关于周的早期历史,《史记·周本纪》记载:

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於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

这段记载显示周人原是农耕民族,后来有一段时间转向游牧,最终又恢复农耕。

实际上不仅是周,戎人普遍是农耕部落转化而来的。公元前2000年之前,北方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很多,西北方很多地方都是环境适宜的农耕地区,在前2000年~前1000年这段时间,这些地区迅速变干燥,无法继续务农,这段时间的考古结果明确显示出由农耕到半游牧到游牧的转变过程,周人是这种大环境下走向游牧的部族之一,只不过周人后来占领周原,重新恢复了务农。

戎在当时并不是周的敌人,而是周的盟友,类似于后来蒙古各部族的关系,彼此有冲突也有联合,周与戎人部族之间一直保持着姻亲关系,这种关系持续到西周中期。

3、导致西周灭亡的犬戎不是单纯的异族敌人。申侯是王室姻亲,而犬戎又是申侯的姻亲,这一事件反映了周王室对关中诸国以及戎人这些昔日盟友失去了控制。

4、“戎”最初不包含贬义,可能与“夏”“商”一样是部族集团的名称。周人两大姓姬姓和姜姓的一些支系甚至直接被称为戎,也反映了周与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裔打华侨


user avatar   fan-fan-91-21-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历史不可能说的那么仔细。

其实周的分封本意不是拱卫王室而是殖民。是在他国领土上册封监国,有名的就是三监用来监视殷宋,齐国是为了监视莱夷。燕国是为了监视肃慎,唐国也就是晋国是为了监视狄人。鲁国是为了监视莒,徐的夷人。其他同姓诸侯都有自己监视的对象。就不一一列举。

西周从来没有在自己直辖土地上分封大诸侯国,他所分封都是关内侯,说白了就是周王室直属臣子。土地不大,人口不多。一直处于周有效管控之下。(又看了一下史料,我有了一种想法,这些关内侯封地绝大多数都是在边境,会不会是类似于唐代的藩镇不同的是藩镇的长官是皇帝认命没有世袭制,而关内侯不同,他们是有世袭的是一个宗族来镇守边疆)

在这个思想上,他们无法在西部分封大诸侯国,因为这个诸侯对外与对内同样具有威胁。郑国就是例子

犬戎诸国与华夏本没有统属,周不可能利用自己天子身份去到他们地盘里分封诸侯国,其实就是没有土地做分封

所以保卫周本土的工作还是交给周自己做更为保险。

而且西周时期周的威胁一直在东部与南部。与西戎一直交好。并没有过大战争,主要还是周强大,犬戎弱小。

这就是为什么秦人一直养马有功也没有受封,而一直到周平王时期,周无力控制关中西部之后才会分封秦人为诸侯,以拱卫王室。

而之后周就出现内讧,而且还是一直内讧,比较大的周厉王,这些内讧虽然被解决但是,周的实力却受到大的影响。

以至于到了周幽王父亲宣王三十九年,姜戎在千亩打败周王师。《史记》周本纪:宣王不修籍于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按清华简

一直到周幽王,他的一些列行为,断绝了东部诸侯国与他的联系(其实就是闹翻了)。仅仅剩下晋国,郑国(那时候还是关内侯,而非邦君,非常感谢网友指正)几个国家还愿意听他调遣。而接下来的内讧关内侯申侯,曾侯与犬戎的联合军队在骊山下击败周王师幽王战死。之后犬戎攻克镐京。

这个就有些意思,说是周幽王得知太子在申国,就派兵去抓太子,结果申国反抗,周军改为强攻,结果强攻失败,周幽王就亲自出马,带领王师征讨申,申国全国抵抗。

这时候出状况了曾(缯)侯投降犬戎,然后和犬戎一起攻打周王师王师大败,周幽王战死。褒姒儿子也战死了(感谢网友指正,我有看了史料,我错了,这里改一下)

速度之快,让东方诸侯救之不及,只能跟着犬戎屁股后面收复镐京,

幽王战死之后,东部关内侯们先推举幽王弟弟上位称周携惠王(感谢网友指正,确实是他弟弟上位)。这是有法理的,

二十一年之后周携王被晋国杀死在虢。而支持周携王的东部关内侯们被晋国一一绞杀吞并,让晋国拥有关中大片土地。可是天下不服他晋国,而且周各地也在反对晋国。九年过去情况越来越糟。

晋国没办法在一个叫少鄂地方找到周平王(清华简上用了一个”逆”字)原文是:逆平王与少鄂。(网友说这是迎接,我不信就查阅《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突然感觉自己好羞耻。

而这时候,诸侯们开始不再朝觐周(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

这时候晋国从黄河西岸到镐京被晋国人控制(晋人焉始启于京师),三年后他不得已在西部关内侯特别是秦人支持下,去了洛邑。另外也是因为当时晋国内乱(曲沃代翼)给了他们机会。

不要觉得这个秦人护送有功非常简单,整个路程长达400公理,按古人行进速度,就得走十几天,而这次迁都带着妇孺家眷,是大搬家,速度更慢,而且携带财务更容易被攻击。整个路程绝大部分都在晋军控制之下,而秦人却可以成功完成护送任务,没有黑吃黑。周平王感谢是发自肺腑的

等新晋侯获得君位,周平王已经迁都完毕,他为了获得周天子承认,就归还关中土地,自己退回到晋国旧疆域之内。这就是东周的基本盘。

而这个时候犬戎已经控制关中西部大片土地,周平王无力夺回,就把这些土地封给了秦人。

按史记

自平王开始,周天子在各方国的国监都失去权利,各诸侯国国君开始主政(周本纪: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另外从考古来看,西周在甘肃境内势力不小,当地的关内侯非常富有,从出土马车复原就能看出来,那是金碧辉煌,连轱辘都贴着青铜镂花片,由此可见古代甘肃的平凉,庆阳一代周人的富庶,天水是秦人老家。




  

相关话题

  在年号出来之前古人是如何纪年的? 
  为什么总有人说商朝的分封制对诸侯的控制力,远不如周朝强? 
  吴王夫差为什么在占有绝对优势下不一举消灭越国? 
  如何评价刊登于《科学》的关于公元前 1920 年黄河流域大洪水的文章,它怎样支持了夏朝的存在? 
  如何评价商朝? 
  炎帝黄帝到底是不是一个时期的? 
  周朝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为了什么文字,钱币,度量到了秦朝才得到统一? 
  战国时期到秦朝的剑,究竟是青铜剑还是铁剑? 
  西周时申国君侯联合犬戎攻灭周幽王,算不算华奸行为? 
  巴蜀地区在整个周朝(包括东周和西周)是怎样的存在? 

前一个讨论
怎么能让自己口才变好呢?
下一个讨论
《理想国》的原本在哪里?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