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儿子想要穿裙子,我会鼓励他在家穿。
如果他想穿出门去,想穿到学校去,我会用一套符合他年龄心智的完美话术劝阻住,让他感受到最低的伤害。
如果我想鼓励我的孩子坚持自我,并对世俗评价有思辨能力,我会随着他的年龄和天赋逐渐加码,但应该不会在他青春期前有太大动作,而是在他青春期后,开始表现出强烈的符合智人心智发展和激素水平的独立意志乃至叛逆精神后,再敞开手脚开始类似成年人一般的对话。
而若我想要表达我这么一个熟透了成年人有关此话题的政治或社会观点和意志,我会让这种表达,由成年人发起,被成年人回应,由成年人对垒,并由成年人承担收益和后果。
如,若我有明确且强烈的,反对性别服装故有成见的意识和动机,我可能会选择自己穿裙子出门,同时用符合我的子女当下心智水平的精妙话术来劝阻他穿裙子去学校,同时尽一切可能,排除他和他的同辈知晓我穿裙子出门这件事。
若最后一件事(保证他、他的同辈和同辈的父母不知道他爹穿裙子上街),我无法保证,那么我会硬着头皮限制自己通过穿裙子出门来进行成年人政治或社会观点表达的欲望,直至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逐渐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成年人心智,乃至反叛精神为止。
真到那个时候,恐怕就是我要让他悠着点儿,别去拆了这个世界了。
总之,我个人对去性别化穿着表示完全无所谓,对成年人对类似话题的表达乃至撕逼,表示支持。但希望每个成年人,都能有点儿最基本的保护孩童的意识,有点儿最起码的自我承担的勇气;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了解点儿最基础的教育常识理念,了解人类的孩童有多么地脆弱,了解人类的孩童聚集在一起又有多么地残忍。
毕竟,这事儿的核心,根本就不是性别化的穿着,而是,智人幼童的心智发展和对应的教育常识。
最后的知识拓展和私货夹带是:
我真心希望我国每一个自以为有点儿文化,日常热衷云里雾里拿追求 “自由” 说事儿的人,都能最最最最最起码,了解点儿很入门的社会契约相关的基础知识 — 你们特么的先搞清楚什么是 “自由”,再开始你们日常的表演成不?天啦噜,简直令人智熄。
—————
对此(自由)毫无了解,有些入门兴趣的人,此处给出一个最简单的框架,作为引子好了:
1,人是天然的社会动物。
2,社会中的个体,几乎所有的行为和言论,都有天然的外部性,可正可负。
3,一个社会共同体中的个体,若行为和言论,完全不受制约,结果一定不会是个体的自由最大化,而一定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或绝大多数个体的自由丧失。
4,一个社会共同体,基于典型行为和言论的外部性,形成一套约束的共识,结果并非个体的自由受限,而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自由,能得到最大化的保证。
5,4中所述的 “约束的共识”,随时间发展而发展演进。
男穿女装就不是个事。
这张照片是1914年新剧《一元钱》,图中饰演女主角的是时年16岁的周恩来。
但我依然很反感这篇文章:因为学校老师的做法没什么问题。
第一,学校是一个封闭场所,有学校的规范。这跟个人自由是不冲突的:没人管你在家里或者大街上穿什么。
非要说自由,老师也有人身自由吧。如果男老师上课穿着个大光膀子,露出一手臂的纹身青龙白虎,女老师上课,穿个吊带露背齐根热裤,你看家长投不投诉。
第二,学校有义务限制和规训学生。
小年轻是没有那么多独立思想的,他们很容易追求“酷”的事。
换句话说,门槛低而又标新立异的事情上。
(一部分,甚至于大部分)小年轻很容易被影响的。觉得打桌球酷,他们就会去打桌球。觉得抽烟酷,他们就去抽烟。觉得逃课酷,他们就去逃课。觉得古惑仔酷,他们就去当古惑仔。觉得滥交酷,他们就去滥交。觉得吸毒酷,他们就去吸毒。觉得“圣战”酷,他们就跑到中东给恐怖分子当新娘。
学校有育人的义务,同样有着规训学生,避免他们沉湎于廉价的标新立异的义务。
作者的孩子穿裙子作为个人喜好,没有任何问题。
但在学校会对其他的小朋友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老师的反应又会对其他小朋友造成什么样的引导?
将所有小朋友平均化,是一个不完美,但是行之有效的规训方案。这套方案不够好,但也没什么必要去指责。
举个例子,小朋友的攀比心理是很强的,从“小天才手表”到“多功能文具尺”,到球鞋和外套。
学校应该如何避免小朋友互相攀比呢?
下面这个通过“禁止穿名牌”来防止小朋友互相攀比的方式,就是一个靠“平均化”来解决的方案。
它不够好,也不够“民主自由”。但它至少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它成本够低,可执行性极强。比它好的方案有很多,但执行难度要高得多。
的确,美国在有些地方做得很好 -- 比如LGBT厕所之类的事情上。
但这种人文关怀的背后是发达国家的富裕 ---- 他们有足够的人力和资源来解决诸如此类的繁杂的细节问题。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公立学校并不值得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
在朋友圈和时间线上看到很多朋友评论这篇文章,意见非常不统一。打开文章评论,如我所料,吵作一团。
在这里我就不讲育儿问题了,主要说说从各种意见分歧中想到的另一个问题——「自由」的边界在哪里?
赤身裸体上学算不算个人自由?大部分人可能说不算。
不戴头巾不穿黑袍出门算不算个人自由?大部分人可能说当然应该算。
那么男孩穿裙子去上学算不算呢?这种处于两者之间的问题,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自由:
第一项是是取决于学校管理者是否允许这种「自由」——比如某些学校强制学生穿校服,那当然也不会允许男孩穿裙子。
第二项是社会上其他人对于这个人的「自由」有多大的容忍限度,也就是说,男孩穿裙子这件事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周围人们的指摘?
不管是学校不允许,还是同学对你评头论足指指点点,其实都是这种「自由」需要承担的压力。而这两种「自由」的边界,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WVS(世界价值观调查)2018-2019年在世界范围内就做过这样的调查,每个国家抽样几千人问个人的价值观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是这样的:自由和平等二选一,你选哪个?自由和安全二选一,你选哪个?
看完这题,各位读者可以先想想看,你会选择哪一项?放弃哪一项?
……
……
……
然后再来看世界各个地区人们的选择,见如下二图[1]:
在上面两幅图中,条形图数值越靠近1,表示该地区人们倾向于选择自由,越靠近2表示倾向于选择平等或者安全,可以看到,在两个问题上,中国的被访者们都倾向于在二选一中放弃自由,分别选择平等和安全。
在自由和平等的二选一上,中国排名第四,在缅甸、伊朗和印尼之后;倒数五名是塞尔维亚、津巴布韦、希腊、澳大利亚、美国。
在自由和安全的二选一上,中国排名第二,在印尼之后,随后是约旦、伊拉克、缅甸;倒数五名是美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新西兰、希腊。
自由和安全的对比尤其具有戏剧性,更注重安全的中国,和更注重自由的美国,在疫情防控处理上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完败,这也使得安全优先于自由的理由更充分了。
而男孩穿裙子这一做法,又很难不触动人们神经——男孩都能穿裙子去学校了,那下一步你是不是出门打算不戴口罩?你看美国人选择自由地不戴口罩,根据霍普金斯大学……
但其实说到底,这种价值观的问题,反映的只是每个地区的历史、文明和生存智慧——比如中国就是靠选择集体安全优先于个人自由存活至今,而美国则恰好相反。
前阵子看了《故土的陌生人》,里面有几段文字让人印象深刻。
《故土的陌生人》的作者到了保守派的聚集地,听到他们正在进行一场辩论,于是便记录了下来,其中多尼是保守派,最后投票给了特朗普。而迈克则选择了民主党。辩论的议题是——政府是否应该监管企业?企业有没有犯错的自由?
上图中多尼对「自由」的阐释,可以说是代表了一大批美国保守派的想法,即冒险和犯错且不被政府监管和惩罚的自由,他们认为这是美国的立国之本。
而对于美国左派来说,他们的「自由」则主要指在传统道德上不被他人指摘的自由。也就是我们在文章前面所说的第二种:这个男孩穿裙子上学,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宽容,不被他人指指点点?
而男孩穿裙子本身,又是一个与性别和传统道德相关的议题。在这个问题上,WVS用一系列的问题度量了个人对其他人做法的接受程度:
WVS使用这些变量的结果,算出了每一个被访者的Choice变量,表示该被访者对于这些违背传统道德的事情是否能接受。一个地区的平均Choice数值越接近10,说明这个地区的人们对于违背传统道德的事情越能接受;而越接近0,则表示越不能接受。
在上图中可以看到,在全部47个地区中,中国排名第34,算是对个人选择接受程度偏低的地区,排名在中国后面的基本上都是宗教信仰浓厚的地区——且大部分都信仰伊斯兰教。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变量所表达的含义与对于自由的选择完全不同,比如在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安全的二选一中永远选择了「自由」的津巴布韦,在违背传统道德的个人选择的接受程度上则非常低。而在自由和安全中选择了安全的日本(第7名),却更能接受违背传统道德的个人选择(第5名)。
因此,中国在这个指标上的数值和排名,对于世俗国家来说就比较少见了。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对于传统道德价值观十分坚持,不能接受他人违背传统道德。
最后再说回这个小男孩穿裙子上学的事情。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这位男孩需要为这种「自由」两种压力。第一种压力来自学校层面,学校和老师不希望学生穿成这样来学校;第二种压力来自周边的学生和家长,他们不希望自己周围有这么一个标新立异,和传统价值观相违背的人。
而从WVS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其实是非常保守的一个国家,不管是在自上而下的管理上,还是在同侪认同的意义上,都会给标新立异者以更大的压力。综合几张表看,在所有47个被调查地区中,可能只有缅甸、印尼、伊朗、约旦会有比中国更大的压力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压力是好还是坏,正如我前面说的,这种价值观差异,反映的是每个地区的历史、文明和生存智慧,作为个人很难去改变,只能接受或者离开。
所以,我还是建议文章作者不要鼓励孩子坚持自我,穿裙子上学了。虽然我觉得您的孩子穿裙子确实挺好看的,但是继续下去,你和孩子可能都会很辛苦。
不支持!
我不会盲目鼓励他坚持所有的自我。就像我不会要求他在意所有的世俗评价一样。
首先,按照彩虹教主朱迪.巴特勒的观点,并不是性取向决定性别,再决定外在社会身份特征。而是反过来的,即社会建构的外在社会身份特征决定性别,再建构性取向。
穿裙子在一个当前社会里,是女性的身份特征,给一个生理男性穿裙子,或者从小女性打扮,
在成年荷尔蒙未稳定发育完全前,强行教育彩虹,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小孩成年后发现自己是直,造成性别认知错乱。这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希望各位彩虹爹,至少应该读读教主巴特勒的书,明白是啥原理,再传教
关于这种教育是否是一种让孩子学会探索,自我尝试?
儿童是典型的“全能思维”(omnipotent thinking),他们是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什么都想尝试的,比如手放灶台,手插插座,披上披风跳楼… 是不是小孩想干什么你就让他试什么?比如火会烫就让自己去放放灶台?想尝试能不能飞就让他跳楼?这不叫教育,这是不负责任。
关于这是否是让孩子在相对安全的环境(相比跳楼)下自我尝试培养创造力和独立思考?
教育最不缺的就是创造力。后现代过度强调创造力。创造力就不是被教育出来的,是天性。其和智商一样,所谓开发智力是骗局。
其次,所有人都有创造力,而5%—10%的人天生就比其他更富有创造力。
而现代社会,所谓成功,依赖的是意志力,执行力,沟通能力等等,而创造力几乎不占决定因素。而社会分析发现,5—10%更有创造力的人大多数活得很失败,而且创造力伴随着敏感等心理特质,挫败使得他们更容易抑郁。
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把创造力通过执行转变为成功。要在现代社会实现成功把创造力发挥出来,要学习的是人际能力(interpersonal skills), 包括如何妥协,如何谈判,如何规划执行,如何协商领导,如何最大合理利用社会规范。
你指望教育孩子去挑战社会规范去教育创造力,结果就是孩子长大被社会碾压成渣,抑郁在底层。
关于独立思考能力。
包括这种“中国教育没有独立思考,而美国有”,“要教育孩子独立思考”这些想法都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表现,真正的独立思考不是对社会规范的桀骜不驯,而是对任何意识形态,话术,方法的怀疑。真想训练,不如自己先读透休谟的怀疑论,再带着孩子导读。而不是强行中二。
最后,如果博主是拿自己孩子试验,不是公众号或NGO。这种教育方法就是拿自己小孩来传教彰显自己中二病特立独行。工具化育儿,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父母。
’欧盟本来是战后准备形成一个欧洲合众国的,现在就因为西欧人希望让儿子穿裙子导致欧盟正在分裂,甚至助攻了中国。
下面深度分析开始:
匈牙利是一个和中国关系不错的国家,欧盟出一个反华法案,匈牙利作为欧盟成员国就否定一个法案。
简直前所未闻,似乎为了中国欧尼桑,匈牙利可以和全世界对抗,仅仅是为了守护你而已。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巴铁和我们关系好,普通人很容易理解,毕竟本来就是邻居,那匈牙利这远在天边的国家,怎么就突然上了我们的温柔乡?
其实这是一个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故事。
欧洲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一次蛮族入侵,就是阿提拉之乱,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在欧洲大杀四方,欧洲人是被搞的欲仙欲死,因为阿提拉太牛,甚至被欧洲人称为:上帝的鞭,简称神的鞭。
中国历史上,我们的汉武大帝和匈奴也展开了大规模的征战,最终我们战胜了匈奴。
巧合的是,欧洲的阿提拉被称为匈人,和中国的匈奴是一个发音,而且匈奴就是东方的游牧民族,所以欧洲就一直有这样一个流言蜚语:
匈奴本来是在中国北方,然后匈奴被汉朝打败了就开始西迁,就把欧洲给灭了,直接打亡国了。
这个说法只能说是一个假说,因为很多细节对不上,也没有明确实锤的证据可以证明:欧洲的匈人就是中国来的匈奴。
反正就是这个流言一直在欧洲传播的神乎其神,虽然没有证据,有点类似中国的野史。
本来这也和匈牙利没关系,但是后来匈人的谣言传着传着,欧洲的野史大师们就突然一拍脑袋,经过这些民科大师的研究,他们认为匈牙利就是匈人的后裔。
本来匈牙利刚开始是拒绝的,说这个真是误会。
之所以欧洲民科大师会认为匈牙利是匈人后裔,一方面是地理位置符合,另一方面是匈牙利人的很多习惯,和欧洲完全不一样。
匈牙利人的名字和中国人一样,是姓在前面,名字在后面,反正就是突然这灵光一现,给民科大师们对上了。
匈牙利历史就是一个下坡路的历史,最开始是牛逼的奥匈帝国,后来走上了大清的老路,被各个列强肢解,目前就只剩一点点了。
所以匈牙利人对西欧人是有怨气的,同时觉得自己历史上牛逼过,当然现在已经衰弱了,或者说变成了一个普通小国。
本来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下去了,结果近代匈牙利被欧洲的民科大师们一拍肩膀,说:就你了!你就是匈人后裔!
匈牙利的反应就是:我可...不是...什么匈....
我就是!是的,我就是匈人的后裔,就是我历史上把你们都揍的稀巴烂,上帝之鞭匈牙利牛皮,666,我的宝贝!~
本来刚开始匈牙利是拒绝的,但是后来可能是得到了韩国真传,突然就上道了,琢磨:这匈人已经死无对证了,何不如就把这历史给...
那这还是和中国没关系啊?更魔幻的就在后面。
匈牙利并不是匈人,所以他也不了解:匈奴和汉朝是敌对关系的历史。
他就一看,这匈人既然是中国北方来的,这岂不是说明:我们的祖先是来自中国北方?
这不就间接说明了,中国是我亲戚?近代匈牙利已经完全开启韩国模式,什么是韩国模式?
就是自己忽悠的自己都信了。
所以近代匈牙利是很认真的在论证,为什么中国西北部才是匈牙利人的祖宗发源地?甚至来过西藏找祖宗。
基于这个复杂的误会,匈牙利开始对相隔万里的中国产生了一种好感!
中国汉朝:匈奴就是个弟弟
匈牙利:匈奴是我爹地
你管我叫爹地,我管你叫弟弟,咱俩各论各的。
说完了文化关系,现在来说说现实利益原因。
首先欧盟是一个白左版复仇者联盟,欧盟的官方意识形态白左程度非常严重,以至于像挪威那种反智的圣母国大行其道,但是欧盟的圣母思想是越西越浓,越东就越反对。
匈牙利在中欧靠东,经济不怎么发达,也不太差,就是一般吧。
同时天主教气氛浓厚,很传统,实际上匈牙利旁边的波兰、塞尔维亚、也是差不多。
这些国家都对欧盟那套圣母思想完全不感冒,特别是关于同性恋问题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西边的欧洲发达国家都支持LGBTQ,支持各种颜色的性别,支持男男婚姻,支持儿子穿裙子,同时非常热爱收留难民。
但是在中欧、东欧国家眼里,西边属于脑残,典型的吃饱了撑的,直接强制驱逐难民,禁止同性恋。
就是说,欧洲西部那块已经傻了,就是富裕傻了。
但是中东欧这边,还很穷!
而且长期是和异族交锋的前线,比如波兰就号称天主之矛,匈牙利则号称天主之盾,他们都是欧洲和中东文明交锋的最前线,古代中东人打进来,首先就和他们打。
一方面是穷,完全没有圣母的基础,明天吃什么都有问题呢,那有什么空去思考难民吃饱了没。
另一方面是,人家数百年都是和难民母国打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深入骨髓。
所以中东欧这块,和西欧国家意识形态冲突严重,一个是根本就不允许同性恋,一个是要搞五种性别,这完全没得聊。
还有一点,就是你看塞尔维亚和中国关系很好,匈牙利和中国关系也很好,为什么?因为这些国家都是内陆国,是靠近欧亚大陆中心的。
中国一带一路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复兴陆权,换句话说,中国的政策是利好内陆国的。
而欧洲西部都是沿海国家,这些沿海国家,普遍对一带一路热情较差,为什么?人家觉得走海陆挺好,为什么要路过这些内陆国?凭什么?
所以你看岛国英国就特别反华,一带一路陆权本来就和他无关,甚至冲突啊。
所以为什么匈牙利和中国关系好?
1、奇妙的文化误解,匈牙利人以为自己祖先来自中国西北。
2、本国保守的意识形态和西欧严重冲突,所以恶意和西欧白左天天唱反调,你支持什么,我就反对什么。
3、利益点不一样,对欧盟整体而言,一带一路是好事,但是好处总有受益深浅程度的,内陆的欧洲国家受益大,所以他们支持中国发展,沿海西欧国家受益小,所以不怎么感冒中国。
所以基于这些原因,才会出现6月7日的欧盟26国围攻光明顶,誓要响应拜登政府号召,发出“谴责中国在香港、新疆侵犯人权”的议案,结果惨遭匈牙利一票否决。
目前欧盟甚至开始讨论,要限制欧洲议会的一票否决权,提出禁止匈牙利继续一票否决欧洲的提案,提案很牛逼,但是我估计可能会被匈牙利一票否决...
刚刚最新情况是:匈牙利准备在学校里面全面禁止LGBT这些同性恋内容。
欧盟圣母方面已经怒火中烧,对匈牙利说要么支持儿子穿裙子,要么滚!的强硬声音,双方敌对的水火不容。所以你看,支持儿子穿裙子,会让国家分裂的。
其实虽然匈牙利是天主教国家,中国是无神论国家,但是我们的意识形态,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比如我们都认为白左很虚伪,认为过分玩弄人权议题没什么意思,认为人是人™生的,认可传统家庭价值观。
匈牙利思想,其实在欧洲具有广泛的土壤,如果我们下好匈牙利这个棋,我们搞好关系,也许会在不可能持续的圣母欧盟内部,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的奇妙。
突然想到,如果说巴基斯坦是巴铁,那匈牙利是匈...?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欣赏这位爸爸,不过作为提倡「自由个性」的美国公立私立都教过的老师,穿裙子去学校并且发照片造成很大舆论的做法,于私,没有保护好孩子(儿子和同学照片真的不打码吗?),「一秒高兴三秒难受」。于公,没有报备学校,线下对日常工作造成了困扰,线上把学校老师和同学推到了风口浪尖。
为什么择校的时候总说要找和自己教育理念相近的?就是如果学校要求穿校服,你就不能穿私服。学校如果比较保守,就不要搞个大新闻……我就职的美国学校,牛仔裤不能穿,有图案和标语的衣服不能穿,基本上学生只能穿XX University的衣服。
男孩穿裙子,没有问题。但是要换个场景。孩子去上学,就好像大人去上班一样。生活中想怎么穿就怎么穿,但是在学习工作场所,确实要注意舆论和秩序。好比有的公司可以带狗上班,有的可以拖鞋大裤衩,有的必须西装领带。我不了解文中的学校有什么校规,但是看老师的反应,估计是挺意外的。
即使在有无性别公厕的美国学校,对学生的着装也是有要求的。公立会比较宽松,私立是非常严格的,有的甚至只能穿校服,就是怕一天一个大新闻搞事情。如果一个男生想穿裙子,平时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就是女生,比如他发邮件,说话的时候要用「Her,She」,在自我介绍中都会说到自己的pronoun是什么,不确定性别就说「They, them」。总之,这一点是要跟所有代课老师,同学报备的。那么别说穿裙子了,去女厕所都可以。
穿奇装异服的万圣节,很多美国学校也要求不能戴面具,脸部一定要能看清楚,不能有类似武器的装饰。比如我有一年穿忍者,结果只能装一个Ninja without mask/weapon。就是安全考虑。
但是,如果平时都是男孩着装,偶尔一次,突然袭击穿裙子,学校可能会有点措手不及。因为扰乱了学校的秩序。学校是每个学生上课的地方,不希望被其他事情,尤其是个人的行为打乱。你看到的可能是自己孩子想凉快,别的家长看到的是“哎我的孩子怎么也放网上了?这课还能好好上嘛?我们家孩子也想穿XX.....”学校一时也不确定你的初衷是什么,是调皮捣蛋,哗众取众,还是因为凉快。不要考验学校和老师,这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
我上课的时候,如果以前毕业的学生突然来看我,我都有点被打乱。虽然知道他们是好意,哥大斯坦福等名校毕业,还能想起自己的高中老师。
但是上课就是最重要的事,上课节奏被打乱了,学生注意力到了不该去的地方(除了content area都是不该去的地方),这可能就是学校和老师所担心的,也不一定就是不支持男孩子穿裙子或者不认可。
总之,学校不喜欢surprise,家长还是要保护好孩子,比如这种引起争议的话题,传照片的时候打个码吧。
作者本人的自我介绍是全职爸爸,以及妈妈是名赚钱更多的哲学学者。
这种家庭结构本身已经算是很突破中国社会常规的了。
因此我也可以想见,在这之前,他们家庭大约早已习惯了主流社会的日常非议,这一次“穿裙子”的举动只是正好引爆了更广泛的舆论而已。
通常来说,能够在这个社会中公开坚持特立独行的少数群体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为了践行自己的理念无所谓任何自我牺牲,主流社会的各种伤害加诸于身而无所畏,但很可能理念未成而身殒在先,只剩下一个堂吉诃德式的符号供后人谈笑或伤感。
另一种是被保护起来的理想主义者。这类人通常都有特别的长处或特殊的资源禀赋,让主流社会能够容忍他践行自己的特殊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让主流社会从他的身上得到足够大的好处,或是被其特殊的资源权势所压制而无法形成有效反对。
例如单就题目中这个例子而言,只要孩子在高中以前的学业成绩足够优秀亮眼,那么我相信愿意给这位孩子穿裙子行为大开绿灯的学校并不会少。足够有钱的人自己去建个允许男孩穿裙子的学校,也不见得难度有多大。
其实在知乎上,有很多人都算得上是半个被保护起来的理想主义者,许多名校在读的学生,其对社会的认识更多来源于书本的间接经验,而不是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的直接经验,他们的许多行事风格与方式往往与主流社会并不一致。
由于名校学生的稀缺性,主流社会往往能够为他们的特立独行留出一定的容忍空间。
但这就导致一部分人分不清这个社会的“应然”与“实然”,书本上告诉我们的人生经验应该是要仗义执言、不畏强权,切勿做个明哲保身的庸人,但现实教给我们的经验则往往是“闷声发大财”。
这些曾经的理想主义者,直到有一天被老油条的导师一闷棍打醒,抑或毕业以后接受了更广泛的社会毒打,还能继续坚守理想的人有多少呢?
回到问题本身,我觉得让孩子穿裙子去学校这种事,抑或孩子想做其他与主流社会规范不太相符的事情,我自己也是会去鼓励孩子尝试的,但是我一定会帮他理清这样做的后果,而不是简单地灌输以:你没错,是这个社会错了的单纯理念。
从这位爸爸晒朋友圈点赞来看,他看起来也像是一个得到了相当程度庇护的理想主义者。
无论如何,这个社会是需要一些理想主义者的,无论是被保护起来的还是撞得头破血流的,终究是他们推动着社会往更文明的方向在前进。
知行合一总是最不容易的。
“如果你的儿子想要穿裙子你会支持吗?家长该如何鼓励孩子坚持自我并对世俗的评价有思辨能力?”
穿女装就是坚持自我,和世界格格不入叫对世俗评价有思辨能力。好!硬!高!牛逼!
我先不谈对抗社会主流有什么用,我就问个事:假如有一个人青春期把自己的精力全用在吃饭打嗝拉屎放屁脱裤子穿衣服的事上和社会争辩对抗,那么他有几分可能成绩优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技之长特别突出,他的人生还有没有可能做出成绩?每天出门就遇到鸡毛蒜皮糟心事,见到个人就可能展开口水战和情绪发泄,遇到其他小孩就可能被排挤嘲笑,你管这叫“坚持自己的事”?心理健康?确定这不是在培养反社会?将来孩子跳了河你是不是还要控诉全社会一番拿孩子的命给西方媒体来一场狂欢?
需要我描述一下汉奸是怎么培养的吗?
第一步,灌输一个和主流群体不相容的观念。
第二步,被主流群体排斥。
第三步,觉得自己从小收到的东西没错,和主流撕逼。
第四步,被主流打败。
第五步,觉得自己被社会迫害。
第六步,因为自己年轻时精力放在不务正业成天纠结吃饭穿衣放屁拉屎的鸡毛蒜皮而没有学到一技之长,同时和别人格格不入,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无法在社会立足。
第七步,听说外国人支持那种主张,给外国人当狗还能拿到钱。(支持?有的老流氓当然支持全世界的年轻女孩去当婊子,但是假如它自己的女儿去当婊子它第一个跳起来打断她的腿)
第八步,我是高贵的天龙星人,奉天龙上国之命来惩罚和教化你们这些愚昧无知小心眼的下等民族。(当狗当汉奸理直气壮“我没错,这都是你们逼我的”)
以上简称“天龙八步”
来啊,坚持自我啊!
有些家长简直了,特能把事情“化小为大”。
他儿子不就是觉得裙子既凉快又好看吗?
东南亚很多男人穿裙子,即纱笼,男人女人都能穿的。
也就是邓丽君《南海姑娘》里那个。
想到泪汪汪
湿了红色纱笼白衣裳
啊 南海姑娘
何必太过悲伤
穿个正经的东南亚COS装,也是凉快的好看的
但这位家长,可能是故意想让儿子难堪吧?
纱笼20元一条,电商上随便挑。配个简单的白T,不凉快吗?不好看吗?
这种家长,由于自己缺知识,就只会开口讲大道理,上纲上线,真的神烦。
有些家长就这样,儿子有95%的可能只是贪玩,配合一下就好,却非要把儿子搞得好像女装癖似的——这样方便显得你们政治正确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