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前我跟我妈去十字路口给姥姥姥爷烧纸,
她一定让我写个黄纸信封,精确到省市加陵园名字,
买了两大捆黄纸,卖纸的想推销几大包金锞子,说是烧黄纸也得备上点这个,
我妈嫌贵没买,但是想了想,又加了两大捆。
烧了半天,零下十几度,我屁股冻冰凉,脸都灼滚烫,刚想催她赶紧回家,一转头我妈对着烧完的灰烬正念叨呢,
“爸妈,我跟你们大孙子过来给你们送钱来了,你们好好过年啦,钱拿到手要仔细点花,别被电信诈骗的给骗走啦……”
我一瞬间地铁大叔脸,
那地方也有电信诈骗??
2,这就是我妈,关于我妈的故事很多很多,我能讲出上不正常小站那种段子水平。
我还小的时候,她跟我吃着吃着饭,会突然放下筷子大哭,说我想你姥了。
我有时候嫌饭不合胃口,她就给我讲,说小时候自然灾害没好吃的,自己嗓子眼细不爱吃饭,姥姥就对她说,三姑娘啊,吃点吧,吃上,就香了。
挑食的都是小孩子,不挑食的才是大人。
自己变成大人就会理解那句,吃上就香了。
我还记得上小学的晚上五点多,东南卫视总是那个时间放日本动画片。
我正看的来劲呢,她进屋给我关了,哭的特别伤心的样子。
我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说你别看了,你姥姥没了,我妈没了啊。
那时候我只是觉得,我姥姥去世了,可能是个理由,但是我还是想看动画片。
后来学业紧了,我又懒惰,她就会说你得好好学习,妈为了看住你学习,都没尽孝,当然了,那时候我还是不够懂事的样子,现在我当然知道,远嫁的女性,是很辛苦的,
孑然一身在离家大几百里的地方,兄弟姐妹父母都离自己很遥远,都不能陪着自己的爸妈多待些日子。
3,我和爸妈看过不少电影,一起去电影院看的极少,唯一一部是吴亦凡演的西游降魔篇第二部,嗯,大年初一。
我代表国产电影表示羞愧。
我跟我爸去电影院看过钢铁侠1,战狼,红海行动之类的,
跟爸妈在家看电影会遇到一个问题,电影放到一半,回头看我爸会在床上舒舒服服地躺着打起呼噜。
所以其实电影都是跟我妈看的,
有《推手》《喜宴》《饮食男女》
她被归亚蕾要笑死了,“杀千刀的老居,拐走了俄的女儿”
看到赵文瑄和男朋友搂搂抱抱,她表示这根本不能接受,说着太可怕了,于是我有点明白了,同性恋过得不如意,不被接纳,并不是父母不是好人,而是有人确实不能接受,就像吃不了香菜一样,只不过那个人恰好是父母。
看过《重返二十岁》,韩版的叫奇怪的她。
中韩版本都看了,韩国版可能更催泪一些,我也会嘴欠问一句你要不要重返二十岁试试看,答案是什么我好想忘记了。
感觉活到那个岁数的人,可能心里有感,但不会像二十几岁的人有感就发,电影也只不过是电影而已。
看过《万箭穿心》,
如果真的想和母亲看电影,万箭穿心其实挺适合的,当然方方女士已经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了。
我个人建议是你真的想看《你好李焕英》就自己去看,看完了回家找个机会和妈妈一起看《万箭穿心》,
打个比方,这类都市轻喜剧类型片就好像《夺宝奇兵》,主演印第安纳琼斯是个美国人,但是他从来不在自己的美国好好呆着,总是去沙漠雨林,总是碰到非洲人亚洲人,在别人家的地盘里瞎折腾,一通乒乒乓乓,走哪塌哪,最后屁滚尿流地回到美国继续当他的老废物去了,留下一地烂摊子给他们收拾。
妈妈看《你好李焕英》的时候,就好像吴哥窟还是尼罗河之类的地方的人看《夺宝奇兵》,因为自己的世界是被侵入的,尴尬的是自己。
而我们和妈妈看《万箭穿心》的时候,尴尬的是我们、
因为她们和李宝丽有共鸣,那是她们生活中的一个影子
无论她们骂马学武也好,为李宝莉不值也好,女人们就是都为这样的生活付出了一生。
而当儿女的根本没有体会,
自己才是那个妈妈的妈妈去世了还嚷着看动画片的小孩,
自己才是要中考要高考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从来不考虑自己妈妈也是个女性,也有自己的人生。
有一句话影评我特别特别特别喜欢,
“不管万箭穿心还是光芒万丈,总有个建建,愿意为你摇下车窗。”
健健痞气,流氓,打了唯一的一个小孩,也让陪着妈妈看电影的我们尴尬着,但是他给了母亲片刻的温存,是这不如意的二十几年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点亮色,是她还觉得自己存在于世的一点连结,
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是爱孩子,因为爱非常狭义。爱等于欲,而责任并不是爱或者不爱,责任是亲人关系的一种呈现方式,是对待自己亲人的态度。
父亲爱排场,爱面子,爱酒色财气,
母亲爱打扮,爱受人夸赞,渴望有一个建建这样即使很江湖,但好过马学武。
但因为有了责任的到来,李宝莉式的女性永恒地被母性的教化所绑缚,把自己有限的青春和时间,倾注在培养共和国打工人,韭菜和白眼狼身上。就把爱暂时搁置了,等她们想捡起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晚了,再也捡不起来了,没了就是没了。
她们才是被印第安纳琼斯折腾到崩塌的文化瑰宝。
可能我的话有点严重了,
但事实上是小青年式的自我救赎和感动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不能体会母亲的付出和我们对母亲的亏欠,
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给予耳光和毒打,让人变得衰老,与社会脱节,丧失了学习和提升魅力的机会,指望着一个小甜枣就与岁月和解,就能夷平无与伦比的沟壑吗,不可能的。
母亲跟着孩子看着一个个重获青春的电影,身后是打起呼噜的老公,她们心里想的无非是,赶紧看完,一会他醒了发现没做晚饭又要磨磨唧唧的。
一转头,这孩子哭啥呢?这么大个人了看个电影哭眼抹泪的,在外面工作咋办,能不能让领导给说哭了啊,这性格咋找对象,对了,她对象咋还没处成呢,之前不是说了有一个么,咋不往家里领领呢,这孩子问啥也不说,真愁人……晚上炖个菜,还是包点饺子,要是包饺子吃发面的,这得和面了啊,不然发不起来……
你在那自我感动的一塌糊涂,还寻思,为啥我妈不跟搂脖抱腰的腻歪一下呢,为啥,你妈做饭伺候你就够够的了,没时间还得当个心理医生给你来个情景重现,搞个什么电影的cosplay。
4,唯一一次是看《我不是潘金莲》我爸不仅没睡着,还说拍得好,说信访就是这样的。
我妈的注意力在范冰冰上,丝毫不怎么关注电影里的中国政治生态群像。
这次回来她倒是强力安利我看剧,问我你看没看,就几个小孩,有个老师,把人杀了还是个大秃头那个,那个剧太好看了,你一定要看。告诉你交朋友可得慎重啊,不然一辈子就全完了。
我说,爬山那个嘛,我看完啦。
我和我妈一起去看,我哭得要死。出来后我妈说,一点也不好看,又不好笑,又不好哭。交谈之后发现,我是站在贾玲的视角看的,而她是站在贾玲妈妈的视角看的,所以她觉得贾玲妈妈做的只是所有母亲都会做的事,甚至我妈觉得她自己做的比贾玲她妈多多了[doge]她看完就说,切 这有什么感动的,不就是很平常的事情吗?
妈妈对孩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呀,她们觉得这都是自己的本分,仅此而已。[/cp]
虽然,片子是贾玲为了纪念她妈。
但是剧情里面有典型开心麻花的风格
差不多是一个夏洛特烦恼的母爱穿越版。
但是,贾玲和沈腾设定的时间太早,他们的记忆是晚于影片设定这个地方的,所以还是有很多出戏的地方。
这个就远不如夏洛特烦恼。
1981年,你一个莫名其妙的表妹掉下来。厂子保卫科不把身份查清楚了?
霍元甲进入大陆是1983年以后,1981年的大陆晚会有这个合唱节目才怪。
一些场景人物也有问题。
你带50、60年代的人去看,他们可能会说胡编乱造。
这个片子再细致一点,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老电影找出来参考一下,出戏的地方会少一点。
我一开始也很忐忑,因为看了网上的评价,很担心跟爸爸妈妈一起看会不会不好,但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似乎多余了。
影片一开场,平时对电影艺术不是非常敏感的爸爸反而被影片中密集的笑点逗得前仰后合,而对颜值一向不在意的妈妈却一个劲儿地夸张小斐很漂亮,很像那时候的美人。
影片进行到八十年代的戏份,我父母反倒非常开心地回忆往事,对剧情情节甚至比我还要敏感。我看到影片中的一些怀旧的细节不懂,爸爸妈妈就给我解释,什么厂、什么服装,当时怎么样算是时尚……
影片结束之后,我们坐在原地等散场。我一边看演员表一边跟他们聊天。
“你们那个时候叫别人一定要加上『同志』两个字吗?”
“也不一定吧。”
“你们那个时候大家都穿那么单调的衣服吗?”
“是啊,你看李焕英那身红白的裙子,在当时已经非常时尚了。”
“那些什么厂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制造厂,当时我没去过,但是你爸还去过呢!”
“我爸去干嘛呀?”
“我假期勤工俭学,那个时候拧车轱辘能挣几角钱呢。”
“对,你别看不起这些钱,当时一碗面还不到一块钱……”
“那这片儿拍得还原吗?”
“还真挺还原的。”
我觉得很幸福。
我觉得不适合,这是一部特别政治正确的电影。
到最后都会告诉你平凡是幸福,切实是幸福,这是设定好的答案,跟夏洛特烦恼一回事,就像战争电影必然会写到对和平的渴望一样。
但是这恐怕不是中国14亿成年人,尤其是现在的中年人的普遍想法,其实在整部电影里面,涉及到一个极其诛心的问题,婚姻的幸福度,家庭的幸福度。
在座的许多知友,有多少人敢回家问问自己父母?
你们现在有爱情吗?你们幸福吗?
我知道你们不敢问,对很多人而言,你们不想得到那个真实而残酷的回答,也不想得到虚伪的笑容安慰你说我们幸福。
所以只能无视。
如果回到二十年前,三十年前,重新做出选择,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女性而言,真的会无怨无悔地说我还嫁他吗?
现实中,一地鸡毛的婚姻,三天两头吵架砸东西的是少数吗?
即使这个男人脾气性格都俱佳,也没有不良嗜好。
成年人是多么现实啊,经过生活的打磨,有多少中年人会放弃大富大贵的一条路,选择平凡的世界?选择鸡毛蒜皮一辈子。
在夏洛特烦恼中,夏洛放弃了一切,想要冬梅,我信,因为他确实体验过富贵逼人和成名的诱惑,早就已经厌倦了空虚,他重返现实生活,至少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改变。
但对于这部电影,我不太相信。
大多数人都是没有体验过什么叫富贵的生活,没有在幻境中得到一切。
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衣香鬓影,他们并非真的觉得这种生活没意思,而仅仅是认命,并不是选择了挤地铁,市场买菜,微薄的收入,仅仅是没得选。
我说的偏题了吗?并没有,
而是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打动人心的故事,怎么样和读者产生共鸣的问题。
对于年轻一辈,对电影的体验,最催泪的就是母亲知道贾玲是她女儿,重返青春的母亲配合着她在进行演戏,为她的卖力演出而催泪。
这是一种普世的,每个人都拥有的母女,母子感情。
所以年轻人都潸然泪下。
但是,对于你们的母亲呢,在其中要面临剧中母亲的体验,八十年代的怀旧感,和女儿的感情,这些都还好,但是有一个残酷的选择。
当女儿都已经点头了,愿意她重新选择的时候。
她坚定地告诉女儿,凭什么觉得我不幸福,我觉得我原本生活很好
这之中,其实是一种很大的底气,价值观上面,她的品性一点不俗气现实,而坚定选择爱情,丝毫不为富贵动心,即使是体验过寒微的生活,也丝毫不改变,我说句难听的,趋利避害是人类本能,很多女孩不为家世钱财动心选择爱情,其实几年后也在逐渐改变,而文中母亲这种品性,其实并不多。
还有就是家庭生活的幸福感,她能坚定选择还和自己原本丈夫在一起,而且在人家高富帅也很爱你的情况下依然这样选择,证明了夫妻感情的坚固,婚后丈夫一定是个极好的人,几乎在情感价值上面无可挑剔,不嘴碎,不易怒,不木讷也不窝囊,她才有底气这样选择。
而对于现在中国中年人的婚姻生活,要让中年妇女共鸣这样这种情况,每个人都和文中母亲想的一样,实在是强人所难。
看看在考量自己儿女婚姻的现实程度,家世学历房子车子。
看看他们为鸡毛蒜皮,柴米油盐扯的皮,
看看他们为家务活谁干,家里丈夫不体贴吵的架
我丝毫不看好。
首先你对友谊怎么定义的,如果是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友情,我觉得我在知乎上认识的兄弟和我几乎都是纯友谊。
我们只聊人生,工作,生活,只字不提风月,说真的,我们之间的友谊太纯了,完全没任何杂念,如果你跟我说我们不是纯友谊,我都觉得你在侮辱我们。
但是如果你说的友谊是那种互相知道对方的一切事情,已经把对方引为人生的知己了。彼此之间完全信任,发自内心的欣赏对方所有的优点,能包容对方所有的缺点,而且不出意外,两个人准备相处一辈子。
这种情况,你跟我说这是纯友谊,我不太信。或者说我是有一点点信的,毕竟这个世界太大了,总有一些人,非常的欣赏对方,但是对对方是真的没有红尘中男女之间的那种兴趣。
比如说女方喜欢大叔,男方喜欢御姐,但是男方是小鲜肉,女方是萌妹,彼此觉得对方贼优秀,但是就是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啊,那确实可能存在纯友谊。
但是我信归信,我不接受我的男人有,也不会让自己有,这是底线问题。都有灵魂上的知己了,另一半的存在是干嘛的,身体上的伴侣吗?
或者说的再直白点,我相信有,但是我不接受这种关系的存在。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说一下,匕首是男女通用的,真正备在身上根本不太可能被警察抓到。别懒,练好快速出刀,真正一击定乾坤的东西,比辣椒水解决问题
前期错过了殖民掠夺,后期在分蛋糕战争中站错了队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