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是问主对如何催化优质中小学毫不了解
问主觉得,中国好的中小学是因为在市中心,所以才好
而事实上,是因为中国的知识精英大部分集中在大都市,而且是都市核心区,所以他们子女就读的中小学,才好。这些中小学的头部指标本来就和普通人没啥关系-我有一个朋友是rdfz本校毕业的,人家爹妈80年代的清华本科生,一辈子在研究院里工作,全家住的是大院,这能算普通人?
知识精英集中度越高的地方,中小学就越好。典型不就是科研机构和高校最密集的海淀么?
事实上精英中小学恒定在主城区的现状是因为高等级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一些不能明说的单位)长期没有疏解出主城区而已,只要这些高等级机构尽数疏解出主城区,很快曾经的那些重点中小学就要出现成绩崩塌和滑落了。
就拿我的小学来说吧,院士大手牵小手项目有三个院士加盟,这资源哪来的?不都是隔壁某军校大院、某军医院、某军区干休所、某省三甲四个大院带来的?省直机关子女就读最多的几个小学都没能力搞到这么多院士。一旦这些个军校大院、三甲军医院、军区干休所搬走,共建关系转移,你看该小学没有每级高达10-20%(我那一级有小四成学生是这四个大单位的子弟,这些人爹妈100% 80年代本科生)比例的知识精英后代支撑,升学成绩还会亮眼么?
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驻地也是一样的,虽然他们物理上可能距离中心很remote,但是在知识上不remote。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知识的活载体。
另外我国的这个大院林立的状态也是从苏联学制度的结果,苏联这些大城市的科技卫星城的原型在哪?
美国。
所以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个知识精英的空间分布问题。
所以我一直觉得买学区房在绝大多数地区属于高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因为信息链末端的人根本左右不了更高层级的战略规划。一个需要买学区房入学的家庭,能干预正厅级高校、科研机构搬迁吗?
国外大学又是推荐信,又是alumni优先录取的,你上了名校当了教授,你子子孙孙都能上名校当教授,也不用担心像高晓松一样毕不了业,那不就很安心了吗?
我觉得部分原因是国外没有择业压力。
注意,这里说的是择业压力而不是就业压力。
大家看看每年知乎的提问就知道了,现在的基本共识是个人长期发展上,专业差异大于学历差异。这个不仅仅中国是这样,全世界都是这样。一个人的天赋其实很难因为教育(学历)而变动,高考多考几十分少考几十分带来的差异其实远没有读计算机还是读生化环材那么大。
老实说全世界到处都存在天坑和热门专业,但是国外一般不存在你被迫去读什么不喜欢的专业这种事情。你上了大学,只要愿意,就可以读计算机。这种情况下,当然还是会有人选天坑,但这些人基本是个人爱好,坑就坑了,而且有爱好加上竞争不大,往往也不痛苦。我有个朋友的女儿上了哈佛就选了建筑学去读,因为喜欢。事实上我认识一堆做题家二代本科选纯数,虽然很难说数学算不算天坑,但是如果在中国,大家还是一般选计算机而不是数学。
大学录取率高,竞争集中在学校而非专业上。所以压力要低一些。
当然,我说的是大多数地方,像新加坡这种也有择业压力的地方,小学初中的压力就特别大。
如果你在欧美的城市生活过,你就会发现,相比中国的大部分城市来说,欧美的公共交通不发达,日常通勤主要还是自己开车,所以住在郊区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孩子有校车接送校车,在路上享有绝对路权,还不堵车,是这个人就得让校车。人口少,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医院自己开个车去就行了。就算在中国,你还准备住在医院门口吗?
而他们之所以不选择住在城区,一个是因为城区嘈杂,而另外一方面公共交通地铁能到的地方,往往那些买不起车的穷人去的概率就会更高,而在美国这样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治安就会有问题。很多城市的当趟地区,白天是繁华的金融区,到了晚上下了班以后街上都是流浪汉,治安的确有问题。换你你会选择住在这些地方吗?所以和我们盼着地铁修到自己楼下,不同的是,欧美很多人。选择住郊外,但凡地铁想修到他们那儿去,还要当地社区居民投票,同不同意地铁修过来,而大部分人最后选的是不同意。
就说美国。
1. “郊区中小学”不等于差中小学,这篇提问的逻辑出发点就是“(国外的)郊区中小学(也)不如市中心中小学”,进而延伸出一大堆。这个出发点根本就不对。
美国买房子/租房子时有一项考虑因素是叫“school district”,就是我们说的学区,但是这个学区并不一定在市里。甚至其实大学所在区域,所谓college town, 往往有可能是好学区。反而是在繁华市里的大学,其地理位置附近反而可能比较乱,周围人穷,不安全(即使是著名大学)。
2. 不要拿国内的“郊区”“市”去理解至少美国的“郊区”“市”概念。美国的所谓“郊区”“市”,有时候你可以直接把“郊区”理解成“居民生活区”,“市”理解成“工作商业区”,这么理解就行了。所谓的在郊区居住,近似理解成居民小区。甚至有时候city 都不能理解成我们的市,那个状况可能连国内有的镇都不如。关键是以上这些还非常普遍,不是什么你非得去红脖州,庄稼地,才能看到的景象。
你能在网络上看到的什么教授或者海外华人住所谓大house的,他们住的地方很多虽然看着也没几个人,但是在美国根本不算真“村”,甚至往往是州内排名前几的“市”。所以把那些人住的郊区和国内的郊区对等,根本不是一码事。
3.美国中小学私立的很多,好学校私立的也很多。而且美国并不是非要在这里买房才能上那个区域的中小学,租房也可以。像国内不少访问学者,借访学的机会带孩子出来上美国小学,学校在当地都是很好的学校,收费也不贵,那些人都是租房,出来访学半年一年没人买房子。我认识一个访问学者,一家三口在美国某大城市(真正的大城市)市中心(真正的市中心)好区(真正的好区),一家三口住个studio(类似于国内那种撑死40平的小公寓),一家三口在美国都是外国人也不是移民,不照样孩子顺利上好小学。
4. 美国教育和求职的关系真没那么紧密。诚然在美国好学校对简历肯定是有加成,校招的时候公司也会到学校去讲,会有点对点的面试机会,但是对找工作来说,你学校不到TopXX,学历不到硕/博,也不代表人家就直接扔你简历。相反国内是至少在大城市有太多太多太多的单位,本科学历毕业是别想进了,即使工作内容是高中生都能做的岗位。
当然事情要从两面来看,为什么好多人在美国读了博士也找不到工作呢,就有这方面原因。有些职位在国内可能一个一般学校的本科生和一个所谓名校博士是根本都没法同台竞争,但是在美国甚至在简历环节HR就扔掉了那个博士的简历而选了那个本科生的简历。
另外,美国找工作熟人的作用还是有的。我原来在上学的时候,一个美国同学来问我题,我一开始讲才意识到好家伙这个硕士生连极限的概念都不懂,但是不妨碍这人之前实习简历亮瞎眼,而且做的职位按理来说全部需要数学相关技能。毕业以后此人更是去了一家就是中国人一路超级顶级名校也很难进去的公司,我也是不知道他怎么胜任的。这种情况不是他的个例,而是尤其是在白人中很普遍。所以说有时候有些美国华人天天盯着什么黑人上学真是放错重点,很多白人你看着履历很光鲜但是也是大水货。只不过有话说得好啊,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再等上几年,人家已经“变假成真”了。
虽然如此,单说美国求职这件事,更多是像一个长跑。这个长跑差不多你能跑到四十岁左右。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即使你普通学校毕业,去了一家很默默无闻可能也就才不到十个员工的小公司,你没什么人际关系自己傻投简历,你还是有希望进好公司好部门。你看不少大公司干部在LinkedIn上的profile, 很多毕业的那个学校你听都没听过,一看就是不咋样的学校,毕业后的公司你也从来没听过。
而对很多人来说(勿杠杠就是你对),国内的就业是一系列的短跑,错一步,可能你这辈子都别想翻身。
我前同事,父母就美国普通工人,没什么钱,他自己在伐木场做伐木工人,砍木头砍到快30才攒了点钱去上大学,学校也是才美国排名至少100开外的大学了,州立的公立大学,毕业人30多了,还去了麦肯锡,搁国内,这种故事可能吗?
去请交警开定责书,如果对方不肯开,那你就说:交警都不认可是我的责任,我凭什么赔钱?
如果开定责书,你就跟交警说对方不同意赔偿条款,让对方打官司吧。如果对方肯打,那么交警把该给的材料给对方,你就直接等着保险公司帮你处理上庭的事务了。这种简易案件判得也很快的,判多少保险赔就是了。
不是说有房产税的地方,房产税越高,学校越好么??
如果担心教育问题,那就搬到房产税更高的地区,或者花更多的钱去私立学校不就完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