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and no;如果要比较技术问题,那么就应该对比同期设计。具体来说,就是20年开工的土佐和天城,对比20年开工的南达科他和列克星敦。这里没有非常明显的问题。南达科他本质就是USN的标准战列舰终极产品而已。其技术上出现非常明显的差距是在和N3/G3这种后日德兰,后胡德的决战主力军新设计对比之后——而G3/N3即便开工,其时间也至少是2年以后了。2年时间看似不长,以19世纪末或者间战条约标准来看也确实如此。但是在海军竞赛这种快节奏的时期并不是小数字。对比大战时期的技术竞赛,2年时间足以让舰艇从铁公爵升级到QE级了,而德方在QE之后拉出来巴伐利亚,也就是1-2年的时间左右。G3/N3真的开工后USN会有什么后续跟进计划,还不得而知。
如果要对比数量,那么这些舰艇确实至关重要。20年代的Naval War College长期处于焦虑之中。这里包括两点:一方面,和RN一样,USN要面对对日战争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USN还希望至少保证一定程度的对英均势,从而确保双方在外交和军事地位上的尊重。在这个时间点上,USN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数量更少,火炮口径更小,抬升角度更小,载机舰数量更少,巡洋舰数量更少。即便是在防御作战中RN必然会面对驱逐舰劣势,兵棋推演的结果仍然不容乐观。这些新舰就是重新构建实力平衡的第一步。之前有问题邀请去谈Reeves,USN的航空奠基人。Reeves最早的贡献之一就是计算如何用航空兵一定程度上抵消RN的主力舰/载机舰优势。他同样负责计算14寸炮的抬升角度与RN/USN主力舰战斗推演结果的关系,为舰队升级舰艇(要钱)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都是非常切实的建立在间战早期USN的焦虑上的。
题外话,前条约时代的设计固然天马行空,某种意义上条约时代中才是真正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乎所有舰队都认为自己在未来的战斗中处于劣势:RN认为难以应对同时与日德(意)的两洋战争,USN认为现有舰队无法取得和RN的均势,IJN则认定新的主力舰数量比下决定性胜利断不可能。MN担心舰队无法同时在南北两线与德意开战,RM则担心对法战争后英军参战。正是因为这种“舰艇数量和吨位永远不足”和“战争中极有可能处于劣势”的阴影,20-30年代才出现了如此之多的非常规的技术进步。技术“优势”这种理念越来越小,技术“差异”越来越明显。舰队的科技树越来越“特化”,越来越为独一无二的需求服务。如果说1912年英德北海竞赛仍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清晰地划分技术换代和“先进/落后”,到了1939年战争爆发的时候,很多舰种的设计理念差别之大,已经导致直接横向对比变得非常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