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评书艺人即便是成本大套地讲说,上正地、灯晚儿时大多就说两转(一转是2个月)就换场地了。如果穴火、业务上和书馆谈的价格高,也不过再加一、二转。像过去北京的品正三先生久站南城、天津的姜存瑞先生久站河东地道外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个意思就是说,评书演员一般都是聚焦一部书中的几个书核,把大的梁子说完就换演员换场地了,所以听众听起来就会是“跳跃”的,很少如您这种带“连续剧”的演法呵呵。
这样处理的方式最大的作用当然是:扣住书情,以增加听众的粘性。另外还有一个间接作用也是保护,就是防止这一门的道活被同行、同道某些人“全部”剽窃或者抄袭。所以这里您所说的按照顺序听这一套书呢,内容上基本可以,顺序稍微要调整下。但实际从内在逻辑上,是接不上的。
《永庆升平》这部书,是以北平旧社会仓库两面跳宝案耍人的混混为主体,过去旗人是最欢迎的,很爱听的。其实从前没有这部书的,只有撂明地的艺人,评讲“康熙私访”、“五龙捧圣”、“张广泰回家”等等的单段儿。后来到了姜振明、哈辅源师徒两人,经过他们师徒一起攥弄再加工,采用“”短打+公案”的编写路数,将天地会八卦教等元素、历史事件和部分掌故穿入书中,就编出“二马下苏州”、“大逛虎丘山”、“闹福州会馆”、“马成龙卫辉府搬兵”等等节目。让这部书逐渐丰富起来,也就是由“五龙捧圣”起,直到破了天地会为止。
然后到了光绪年间才正式刊行成书,因此这书到后面与《施公案》、《彭公案》等“公案书”并没什么太大关系,因为《永庆升平》和这两部书都是各自编各自的故事,以及人物谱系、事件冲突。
要说他们之间在“书路子”上的关系呢,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
1、《施公案》说唱形式最早,比较成熟,因为受到《包公案》的很大影响,所以不断编演成熟。除了书胆之一的施世纶,江湖派代表人物主要是黄天霸为主——我认为算是比较典型的“公案书”。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袁氏三杰”的《五女七贞》是《施公案》的另一种演法,是袁家自己的“道活”,别有不同。
2、《彭公案》说唱传播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后来因为《施公案》作为章回体小说出版后,受其影响,有人开始将民间有关《彭公案》的评书以及戏曲整理为小说,但是比较简单,而且味道更“武侠”一些。除了书胆之一的彭朋,江湖派代表人物主要是马玉龙为主,同时还换成了黄天霸的父亲“黄三太”(黄三泰)这一帮侠义兄弟——我认为算是比较典型的“侠义+公案书”。与《永庆升平》有直接联系的“大梁子”就是:杨香武三盗九龙杯。
3、《永庆升平》最早并没有这个名字,都是零散段子,有时在相声场子中赶上吃饭的间隙,为了怕酥粘儿,这时的演员需要借用八大棍儿来避免“抽签”(少量观众离场)或“开闸”(大量观众离场),能继续拢住人,等好角儿吃饭回来继续托杵(要钱),就得借用上述那些短段儿来过渡。
后来经过姜、哈两位的陆续丰富,尤其是姜振明改编后,变成了一部短打书与袍带书相结合的长篇评书。情节引人,穿插紧凑,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典型,故而使得此书具有很强的叫座力。而且突出马成龙为书胆,他本人学说胶东话一绝(号称为姜山东,当然也因姜振明本身就是山东人),书情更加幽默和谐趣横生,且善于铺排,此书就逐渐就响名了。
再加上“青出于蓝”的高徒——哈辅源善于用“变口”讨俏(就是过去管北平人学说山东的话儿,学说南方人口音,学说山西人的口音,评书界的吊侃儿叫“变口”),哈的台风又是最好的,而让《永庆升平》这书的书运在当时的北平会完爆其他的评书。
在那时说《永庆升平》的艺人,能占评书界全部人员的十分之四。并且评书场儿,都在西单牌楼南北,西四牌楼一带,阜成门里外,东单北,东四一带,交道口儿等处,还是书场相连,不远就一处场地。如若四五场儿评书,有一个场说《永庆升平》的,最附近的场子都会受影响。书运好、同业人也都惧怕,就因为此书说得好了,便很快大红大紫;即便说得不好,也能挣钱,不过少挣而已。
4、《三侠剑》由清末民国艺人张杰鑫根据《施公案》和《彭公案》再进行二度创作和改编的评书作品了。因为据传是张杰鑫先生发现上述这三部书已经开始掉座儿,需要变革出新,他便集纳《五女七贞》、《双镖记》、《永庆升平》等书中的人物情节的长处,又糅进自己平素说书经验、技巧,重新创作的一部评书。
他创新设计了“胜英”作为书胆,但书中很多人物从谱系和源流上看,大多是《彭公案》、《施公案》等人物的长辈们——我觉得这个书给评书界留了很多的饭,极大地拓展了评书艺术的影响力,而且荫及众多后辈,直到现在。
还是要提一下评书前辈——哈辅源。此人的艺术让连阔如先生也颇为着迷,所以在《江湖丛谈》一书中谈的比较多,可做参考,以兹后辈追思。
据资料说,他对于虚字谱、光棍论、混混派儿这一类大有研究。每逢他登台献艺,说到这种事时,摹仿得最好,往往使听书的人们,听着真如身临其境,处处逼真,是其惊人之处。
哈辅源是蒙古旗人,乳名叫“双儿”。因为听说在少年时被象用鼻子卷起过一回,那象并没摔他。所以有些人都说:“双儿命大。”他长得品貌端正,口齿伶俐,长于言谈,专爱养巴狗儿,善于修饰。夫妻二人,并无子女。唯有爱犬,有如爱子,所以北平人都说他是个漂亮人物。
甚为可惜的是,某年腊月三十日除夕,因为家中被褥引燃小火并引起大火。哈辅源夫妻,与其爱犬,同被火焚而死。时故都人士,对于此事,茶馆酒肆,街谈巷议。对于哈辅源毁誉皆有。其死之惨,令人鼻酸。在其故后,一般老听评书之人,每念哈辅源,犹不胜忆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