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更精彩,请大家务必看评论区。现在看一下,2023年再看一下,我可以保证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借此机会,我来讨论另一个问题: 里程焦虑的非理性。
我开纯电动车,有过几次数百、上千公里的长途出行,将其分享到网络上,重点探讨了: 充电额外花费的时间与省下的油钱二者的关系。
有一个典型的出行是上海当天往返南京,700公里左右,第三方充电1小时(在吃饭的地方)、省油钱400元。
这种场景下电车与油车孰优孰劣,显而易见。然而评论区是割裂的,支持电车的主要是电动车主,毕竟冷暖自知;“油车党”辩驳我的论据主要有3条:
我不禁有些困惑: 中国经济那么发达了么,时薪400元都成了常态?全民健身搞得那么好了吗,人均一个铁腰?时间意识都那么强了吗,人均消防队员或急救医生?
网络就是这样,撕裂的双方各站一方:客观事实不重要,坚持己见最重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找到3个绝佳场景,去观察消费者的理性决策。这三个绝佳场景就是:
油车车主,增持一辆电车。想法很简单:开长途有油车保底,所以买电车的决策更加果断。
一个典型场景:350公里单程的往返,500公里的NEDC续航,中途与目的地需要充3次电。
车主的额外时间成本是:充电时间与潜在的里程焦虑;额外收益是400元电费。
在买车之前,这种典型场景他想的肯定是用油车保底。我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是:在用电车进行一次成功的试探后,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他就不再开油车了,这种长途场景也开电车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经济水平远超中位数的消费者,他们每小时的时间价值也只有400/3=133元。注意,这并不代表时薪,因为时薪是指工作的8小时,而开车、充电可以在休息时间。
那么油车的意义仅存在于:
理想ONE的纯电续航是主流纯电动车的1/3至1/4,考虑到里程的掐头去尾效应、进出服务区的额外时间成本,它在高速服务区补能的单位时间成本比纯电动车更高。
但我在高速服务区频繁见到理想ONE充电,几乎与见到蔚来的频率差不多(也许是理想ONE车主更有信心开长途)。经过交谈发现,他们并不是偶尔来充一次玩,而是开长途日常都会充电;也不是中途只充一次,而是累了就多休息一下,能充就充。
如果真的是这种充电习惯,那还不如直接买纯电车算了,还更节省时间一些。当然,前文也提到了:消除臆想出来的里程焦虑、保留很难实施的出行旅行愿望,也是支撑我们热爱生活的必要条件!这么一想,增程式的那台发动机尽管平时用得不多,但意义却很深远?
在网上敲键盘时说自己1小时比400元值钱,那是可以随便乱说的事情。但真的要到自己掏腰包的时候、真的面临用油还是用电选择的时候,大部分人的1小时成本还不到100元吧???
能省就省,谁愿意与钱过不去呢?
就算时间成本最高的消防队员与急救医生,他们也只是紧急情况下的时间才值钱啊,而不是365天*24小时都值钱。
2019年买iPad mini5时,256G的缺货所以才买了64G的。三年用下来,从来没有发生过“容量焦虑”的事情,但在购买之前我却一直觉得64G不够用……
电动车也有类似的现象,除了我这种经常开长途的,大部分人用5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足矣。但是,车是一个大件,买了要用很多年,很多人会想:就算现在用不到,将来也许能用到呢?
在这种想法的刺激之下,大部分车主买电动车,在预算充足的前提下,还是买续航尽可能高的!
而蔚来不太一样,有两个特点:
换电这个功能,让消费者对自己的需求更理性,帮助消费者在做决策阶段更容易打消臆想出来的焦虑。
当然,我觉得400公里还是有点少……但是,考虑到换电的便利性,蔚来的400公里相当于其它电车的500公里吧!
这事你可以问问保时捷和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