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觉醒年代》真的美化陈独秀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i-bo-yu-77-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独秀本来就是个 正直 坚韧 爱国 有人性 能共情普通百姓的人。剧中并没有美化他,他真实的人生轨迹剧中该有的都有,甚至他写过的文章、创办新青年、五四运动的旗手、被捕的原因(发北京市民宣言)、1920逃离北京南下上海建党、离开北京后在路上跟李大钊约定建党等等事迹,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历史。

他后来被党开除党籍,也是因为1.共产国际瞎指挥,导致他犯了错误。 2.个人政见与党中央有矛盾,但是出发点仍然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好的。

他去世前穷困潦倒,周总理去拜访他,劝他向党中央写检讨以恢复政治地址,也被他直言拒绝,大意是1.延年乔年大钊都牺牲了,回党以后的熟人也只有毛主席周总理二人。2.自己年龄大了,思想也跟不上了,回去难免会跟党内其他人产生矛盾,到时候大家都不好做。

他的前半生,对润之的影响非常大。他实际上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不亚于国父孙中山。

这样的一个人,完全可以用伟大来评价。

没有他,就没有新青年,就没有五四运动(那青岛也就真没了),就没有中共(至少可以说党会晚很多年出现)。

历史不容假设,我也不敢假设如果没他,今天的中国能是什么样。

然而你们竟然盯着这样的一个人结婚离婚几次,私生活干不干净?

真无聊啊你们!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觉醒年代最终给了陈独秀一个公允的刻画

最近历史剧觉醒年代热播,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也是标志着我们对近代历史人物评价走向全面成熟的一个开始,不以一个一时的错误,去全面的否定这个人做过的贡献。

陈独秀,是觉醒年代的“正面”主角。

他是一个复杂的人,他是我党的早期创始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没有他和李大钊等人的努力,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但是他也曾长期被指责造成了我党早期的失败和损失。

壹:陈独秀的经历


他的经历,可以说就是一部活的近代史:

陈早年就考上秀才,说明他天资聪明,但是考上秀才的喜讯没多久以后,在1898年开始,秀才陈独秀就经历了中国人的至暗时刻,首先是改良主义的维新变法失败,然后就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此时此刻的陈秀才已经死了,陈独秀对旧科举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于是陈独秀就去了日本留学,其实这一点很有意思,虽然日本近代和中国长期敌对,但是大量的中国早期革命人士,都是在日本留学深造的,当时的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是恨日本侵略中国国土,但是一方面又被日本鼓舞,原来黄种人也是行的。

比如日俄战争中有一个现代人意想不到的情绪,虽然日俄战争是两个列强在中国的领土上开战,但是当日本胜利以后,居然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反殖民的热情,因为中国人意识到一件事,原来黄种人是可以战胜白人的。

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心态下,出现了大量中国革命人士留学日本,后来很多成了抗日的中坚力量。

在日本留学期间,最开始陈独秀并没有萌发共产主义思想,而是追求资产阶级革命,整体还是处于思想的朦胧期,毕竟他当时只是在学校里面,缺乏实践,所以很难意识到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是脱离现实。

1899年之1901年期间,陈独秀先是因为反清言论被“中西求是书院”开除,然后被清政府通缉,那时候大清虽然快完蛋了,但是还续着半条命,于是陈独秀被迫逃亡到日本,这个时候,陈独秀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1年全国人民终于忍无可忍了,大清差不多也该上路了,辛亥革命爆发。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爆发以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时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没有沉默,毅然决然的参加了1913年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

然后陈独秀又被通缉了,1913年不幸入狱。在各方势力的营救下,全国舆论的支援下,1914年陈独秀出狱。

注意,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陈独秀开始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逐渐放弃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幻想。

出狱后的陈独秀被蔡元培聘请去北京大学做为文科学长,开始办《新年轻》杂志,陈独秀开始把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系统性的写成文章,发表在《新青年》上,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北京大学里面传播,为后来我党培养了文脉。

也就是从新青年开始(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星星之火,开始在国内高级知识分子圈内燃烧。

恰好这一时期,也是风起云涌的时期,首先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无产阶级建国成功,震撼全世界。

随后1919年,巴黎和会的噩耗传播到国内,身为战胜国的中国,居然对自己的领土收复一点话语权都没有,于是五四运动爆发。

也就是这两件事的爆发,促成了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巴黎和会粉碎了中国人对于一切旧制度的幻想,不再指望“公理战胜强权”。 【二】俄国革命成功告诉了中国人,无产阶级革命是可以成功的。 【三】为了抗议巴黎和会失败、拒签二十条,爆发了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诞生了后来大量的中国革命的人才,完成了人才储备,比如: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邓小平(法国留学中)、蔡和森(我党早期创始人)、李达(我党早期创始人)等等,都是在这个运动中觉醒的人才。

觉悟有了,思想有了,人才也有了。

可以说没有五四运动,就没有后来的中国共产党成立,而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知识分子中的传播和具体筹建都是陈独秀带头做的。

在1920年初,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共一大。

热血的时光也就停留于此,后面亦是残酷的斗争。

贰:陈独秀的“黑”点

陈独秀的“黑”点主要是源于共产国际给他定性的《右倾机会主义、投降主义》。

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仅7年左右,就惨遭蒋介石的大清洗(4·12政变),而陈独秀主要是被指责软弱,导致我党被清洗。

这个事的起因是这样的,当时共产国际提出指示说:中国共产党太弱小,扶持你们太慢了,我直接改造国民党,把国民党变成无产阶级党,也算革命成功了。

最终谈判的结果是共产党人只能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还要服从国民党指导,刚开始中国共产党是不服的。

在1922年8月,召开了关于国共合作的西湖召开特别会议,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人严重抗议这个事,他们认为:

“共产党与国民党的革命宗旨不同;国民党联美国、联军阀等政策和共产主义太不相容;国民党未曾发表党纲,在广东以外的各省人民视之,仍是一个争权夺利的政党;共产党倘加入该党,则在社会上尤其是青年社会信仰全失,永无发展的机会。因此,即使要合作,至少要平起平坐。”

结果没什么用,被共产国际强推这个政策。

说说当时我党的情况,当时的我党刚刚成立,只是共产国际帮扶下,缺乏造血能力的小党,相当于是个下属部门。

这也没什么,因为理论上共产国际 ≠ 苏俄,后来我们才知道不是这样的。

援引史料: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毫无疑问必须服从共产国际作出的决定。

对于这一点,陈独秀其实一直是有疑虑、和抵触的,他原话:

“各国革命有各国国情,我们中国是个生产事业落后的国家,我们要保留独立自主的权力,要有独立自主的做法,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决不能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

最后,当时的我党还是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导,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自己造血能力不强、也确实需要帮助,这个造血能力最终是在日后残酷的战斗中建立起来的。

不过,虽然当时中国共产党力量很弱小,但是思想传播并不弱小。因为相比共产主义思想而言,腐朽的军阀、买办在意识形态层面就是一个渣渣,所以当时共产党主义思想在国内传播的如火如荼。

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国民党内部有大量的左派进步人士都是支持联合共产党的,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前(1925年去世),明确提出了要扶助工农。

孙中山1925年刚刚去世,蒋介石马上就联合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大清洗,开始捕杀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至此国民党开始彻底变味。

这是既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的。

意料之中的就是,如果我们要改造旧社会,动那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怎么可能是和平的?

意料之外的是,确实很难想象国共合作会如此彻底的破碎,首先有国父孙中山先生支持(意外中途去世),其次国民党内部又有大量左派(被清洗了),短时间瞬间确有一种形势大好的局面,让人感觉国共合作非常有戏,可以和平的开始改造社会。

叁:共产国际瞎指挥

后来事实证明了,共产国际背后就是斯大林,而斯大林是用搞俄罗斯帝国的方式来搞革命,这是共产国际瞎指挥的根源,他们的出发点就不是为了中国革命,而是为了苏联国家利益。

最开始清洗的征兆,是蒋介石搞了个反串黑,说共产党人要夺取中山舰然后造反,借此机会开始监视、软禁大批共产党人,还开始解除工人纠察队的武装等等。

就类似希特勒自导自演的国会纵火案一模一样,借此理由开始清共,不过当时蒋介石对外还在装样子,说自己没有反共,只是针对部分人员的过激行为。接着就是“整理党务案”,一步步开始大清洗。

而共产国际在做什么?完全是瞎指挥,就比如说中山舰事件,当时这个事发生以后,共产国际居然对蒋介石搞绥靖政策,说我们共产党人自己要反思,就是因为我们不尊重蒋介石,所以蒋介石才会生气的。

当时的共产国际顾问言论如下:

共产国际认为“共产党人的过于突出、他们过多地占据重要职位,以及对中国将领,包括对蒋介石本人,常常采取没有分寸的‘同志式的’无礼行为,所有这一切加快了3 月20 日行动的到来并使之更加激化了”,要求“我们的同志需要特别有分寸。 决不允许突出共产党人,让共产党人占据太重要的职位,试图取代最高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

像不像今天公知说的,就是因为你中国不尊重美式价值观,所以美国才要打贸易战?

斯大林认为蒋介石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人,所以导致斯大林对蒋介石的期许反而更多,对争取中国共产党的权益,反而兴趣不大,甚至是打压。

陈独秀对共产国际的行为多次抗议,希望加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而不是继续依赖国共合作,但是最终都无果而终。

这一点在觉醒年代里面,其实也有描写,有一段就是陈独秀拒绝了共产国际人员的拥抱,而是说了句:“我们可以结盟,但是不能合二为一。”有类似的剧情刻画。

说白了,这个问题就是早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大战役,后来还影响到了毛主席,那就是中国的革命,究竟是中国人说了算,还是共产国际说了算?

四·二一反革命政变以后,国共合作彻底失败,在这个局面下,当时作为我党领导的陈独秀表现出了“软弱”,还在希望维持国共合作,主动取消了湖南武装起义的计划,下令解除武汉工人纠察队的武装等等。

这也就是陈独秀被共产国际和苏联批“右倾”的来源。

我们追根溯源来看,陈独秀固然有出现软弱,有寄希望于国民党的幼稚,但是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是共产国际始终以苏联国家利益为核心发布指示,导致我党早期一步步丧失了革命自主权。

当时的共产党人都加入国民党,被国民党领导了,就是这个局面下,陈独秀才会产生希望通过示弱,来换取对方合作的“幼稚病”。

而斯大林指导的共产国际为了自己的面子,全然不顾自己之前的瞎指挥,就开始批判陈独秀右倾,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陈独秀。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也不是共产国际,而是我党当时还缺乏一位伟人,来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枪杆子出政权。

现在我们说这个道理,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常识吗?但并不是这样的,这句高度精炼的话,其实背后是多少革命先辈苦苦探索的血泪史。

也就是这个事以后,陈独秀开始和我党渐行渐远。

肆:结语


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件事,陈独秀的思想是变化的,早期陈独秀是个秀才,后来开始琢磨怎么学日本,对资产阶级革命幻灭以后,受到俄国革命启发,开始觉醒共产主义思想。

人是一个动态的整体,如果我们只切片局部来看,这样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陈我们有几点是可以板上钉钉确认的:

1、陈独秀先生最后确实是远离了党,但是没有背叛过党,也没有落井下石过。 2、陈独秀先生一辈子都在艰难的摸索救国的道路(2个儿子全牺牲于革命)。 3、陈独秀先生确实犯过幼稚病的错误,但是这和共产国际的瞎指挥也有关系,不能把锅全部给他背。 4、一个人后来犯过错,不等于他早期的努力就全部没有意义。

看见有一个网络评论说得好:“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不是因为你多么聪明,而是因为前人替你走过了那条错误的道路。”

革命早期就好似盲人摸象,马克思也只是初步构想了一些基础的理论,但是具体怎么结合中国国情实现,这相当于二次原创,如果没有那些探索失败的同志们,就没有后来我们探索的成功。

也许,当我们成功以后,应该更宽容的去看待那些艰难探索失败的人们,毕竟陈独秀先生确实一身从未背叛党和国。

仲甫兄这辈子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为祖国前途而奋斗,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公允的评价,作为觉醒年代中的主角(之一),他当之无愧!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dian-seng-feng-dao-kuang-r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描述关心的是陈独秀私德,那就先聊聊陈独秀的八卦吧。

第一任妻子,高晓岚,包办婚姻,13年

1897年,听从父母安排娶的妻子。

传统的旧社会女性,遵从女子三从四德,陈独秀试图改造高晓岚,可惜高晓岚觉得女子没必要识字,好好做家务就行了。

陈独秀不爱只管家里柴米油盐的女子,两人也就渐行渐远。

第二任妻子,高君曼,恋爱私奔,15年

也就是《觉醒时代》里的老婆了,1909年,高君曼这个小姨子常来姐夫家里做客,她又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新女性。两人比较聊得来,一来二去,两人就在高君岚的眼皮子底下,看对眼了。

陈高两家都是有头有脸的,哪里容得下这种事。

两人就私奔了,后来陈独秀跟高君曼才走入婚姻的坟墓

刚开始他们感情很好,不过到后面,也逃不开柴米油盐,两人时常有分歧争吵,最后也形同陌路。

第三者同居女友,施芝英,婚内出轨,5年

1925年,陈独秀在上海的一家医院治疗胃病,认识了他的医生施芝英

这时的陈独秀46岁了,还是免不了对25岁温柔体贴的施芝英动心。

俩人同居到了1929年,直到陈独秀不得不离开上海,俩人才分开。

第三任妻子,潘兰珍,老来相伴,12年

当然,跟施芝英同居这会,陈独秀也认识了22岁的潘兰珍。

潘兰珍只是一个女工,只是心地善良,照顾着陈独秀这个独居老人,但也在陈独秀教导的她读书写字的过程中,爱上了这个老人。

1930年,51岁的陈独秀跟22岁的潘兰珍结婚了。后来她就一直陪伴陈独秀到1942年去世。


这样粗粗一看,陈独秀一直都是喜欢年轻又温柔可意,爱读书的姑娘。

他与生命中最后的两位女人,也没有孩子。免去如高家两任妻子一般,被更多的婚姻问题磋磨。

陈独秀本人或许于家庭有亏,但对于国家的赤子之心向来是从一而终的。


在觉醒年代里,这种所谓的美化也不单有陈独秀一人。

有人说,《觉醒年代》只拍到了1921年,是对这些人最大的宽容了。

其实,电视剧只是侧重拍出了,他们在那个年代,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一面。

对于其他方面,都有意淡化了,毕竟也不是拍人物传记,而是拍那个年代的一种觉醒。

这也是不希望其他内容,喧宾夺主。

如果观众看不到他们如何觉醒,看不到前辈们的那种精神

过分关注于他们的私德八卦污点,反而失了献礼剧的意义。

人无完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没必要太过于拿私德去批判。

他们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不是因为有了几个小情人,而是确实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user avatar   da-wan-c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等先贤,共同领导了五四运动,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令党蒙受重大损失。


——以上,是历史课本中的陈独秀。


好奇过很多次:为什么陈独秀会犯这种错误?


也为此查找过一些资料,但都没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因为那些论及陈独秀的文章,始终停留在更宏大的历史尤其是政治层面,始终没能还原出陈独秀作为个人的想法和形象——他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那么想?事后他对此又是如何看的?


直到中央电视台播出近乎零宣传的献礼大剧《觉醒年代》,才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陈独秀首先是个快人快语的性情文人,其次是个忧国忧民的革命斗士。但就实现家国理想所需的政治头脑而言,陈独秀多多少少是欠缺的,甚至他那种快人快语的直爽与坦率,反倒容易成为致命软肋。


于和伟在《觉醒年代》里饰演陈独秀


《觉醒年代》里,仅靠《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陈独秀就对胡适倾心不已,到了“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的地步,以至于胡适还未回国,就已经名满文化圈——陈独秀之豪爽性情,这是其一;及至五四运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要在巴黎和会同意山东权益归日本的北洋政府,开始动用军队和警察镇压学生、整顿教育,胡适坚持学术要与政治分开、甚至主张把北大迁至上海时,陈独秀到了每次见面都要痛斥胡适的地步。


但即便到了胡适小声说陈独秀是“封建大家长做派”、陈独秀说胡适是“背叛新文化运动”的程度,俩人还要在唾沫星子互飙之余,相互道歉说“只是观点不同,改天我一定请你喝酒”的话。


——这就是陈独秀:


面对问题,直抒胸臆;包容不同,但立场坚定;即便针锋相对,也能把酒言欢。



坦白说,对陈独秀而言,尽管他对李大钊先生政治与文化本为一体的观点深以为然,但他骨子里依旧是个文人。思想家、革命家和政治家的身份,永远是建立在他文人的气质之上的——所以在跟蔡元培先生交流时,他们会觉得彼时的中国,特别是北京大学,会让他们“想起了一个年代,春秋战国!”


他们眼里的春秋战国,是几乎撇开政治权谋、军事杀伐的时代。


他们眼里的春秋战国,是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百家争鸣的时代。


也就是说,陈独秀是在把一个政治问题,当成文化问题来看待。


所以,虽然他并不赞同胡适近乎逃跑和逃避主义的想法,但这并不妨碍他尊重胡适作为青年才俊的思想和文化造诣,尊重他们同为文化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


这是陈独秀的心胸,也是陈独秀的性情。


但也正是这坦荡的心胸和性情,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他斡旋政治的障碍和阻力——1927年3月6日,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建党6年后,第一次国共合作3年后,曾帮助过陈独秀儿子的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在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闲谈时,问到陈独秀:


你觉得你们多久能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陈独秀再次展现了自己身为性情中人的特点,快人快语、坦率直言:20年。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吴稚晖听罢陈独秀20年要在中国实行共产主义的言辞,散席后就暗中联络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等对共产主义颇有意见的国民党元老,在3月27日夜间进入蒋介石行营,游说蒋介石与中共翻脸。


原本还稍有疑虑的蒋介石,自此下定决心与共产党决裂。


于是就有了紧随其后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尽管目前尚不知道《觉醒年代》是否会讲到这段往事,但陈独秀直言不讳、豪侠任气的性格,却从始至终都没变改——而这也恰好是《觉醒年代》看上去直叫人热血沸腾的最大因素:


陈独秀有着迷人的魅力,无论学识、胸怀、性格还是眼界和胆量,都让他在那个纷乱嘈杂的混沌时局里,成了明灯一样的存在,这也正是他能在那个时代站立潮头,与李大钊共同携手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最大原因。


当然,《觉醒年代》并不只是在说陈独秀。他不过是那代探索中国道路时的名人之一罢了。电视剧里还有更多我们熟知的先贤,如与陈独秀并称“南陈北李”、携手战斗并一起成立共产党的李大钊先生,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的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胡适先生,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以及当时在北京大学短暂做过图书管理员的毛泽东先生等,我们都能在《觉醒年代》里一睹风采。



难能可贵的是,《觉醒年代》把这么多大师级人物聚在一起,并没有把他们脸谱化,反而在很多细节的设置上,突出了他们身为先贤的可爱之处——对《觉醒年代》而言,先贤在被盖棺定论成先贤之前,首先也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憎有怒、有爱有怨的普通人。


比如很多人都提及的陈独秀在汪孟邹家吃饭,长子陈延年在给陈独秀的荷叶牛蹄里放青蛙一场戏:这只青蛙钻出井盖,爬到了陈独秀的餐桌,见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却成了横亘在他们父子之间的一道屏障;


再比如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踩着泥泞前往陈独秀家时,胡适和陈独秀一人一边,交替把砖头放在水里,铺好平坦的路给蔡元培走;


还有毛泽东同志出场时,是磅礴大雨的长沙街头,道旁却一派民不聊生的乱象,有人要饭、有人卖儿女,也有人穿着体面、臭不要脸、坐在车里大口吃肉——此时一头老水牛被牵着往前走,画面右上角闪过的,却是冒雨前行的毛泽东。


也正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核心,《觉醒年代》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杂志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贯穿,全景式摹刻了这段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时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堪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的那个时代里,各种名人、各路主义和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激烈碰撞的灿烂和悲壮,传递出极富感染力的爱国情怀。

南都周刊
文 | 清晏 编辑 | 王卓娇
《觉醒年代》:直叫人上头的主旋律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独秀右倾是正常的。

国民党在清党前是相对进步的政党,至少是个有点社会主义成分的政党与TG也是合作关系。其左派与tg关系良好。很多人同时是GCD与GMD两党党员。

此时若搞TG自己的军队很容易激化矛盾,同时也不利于在gmd内部活动发展党员与同情者(十大元帅中有六个是国军军官发展来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搞军队很容易失败,若是没有在国军内部的发展来的军官,就算没有苏联的狗腿子对革命志士进行屠杀,也很难成功。


user avatar   feng-hen-yu-dian-lan-ba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独秀至少是个好人,这一点难能可贵,他不会因为个人政治野心牺牲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对于我来说,一个政治人物做到这样就已经非常非常不容易了。

换句话说,陈独秀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而不是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至于他做的事究竟对不对,你现在事后诸葛亮去评头论足实在没什么意义。他就是错的再多,他也比在座诸位强,他的思想水平,个人能力,绝对比喷他的人强。况且他有他自己的原则。

最起码,他没号召中国人去武装保卫中东路。


加几句关于陈独秀私德的话吧:

民国时候咋说呢,一夫多妻制其实都还没完全废除。你用今天眼光去评价陈独秀就有点说不过去,尤其陈独秀还是从前清时候过来的。陈独秀确实抛妻弃子,可人家抛妻弃子又不是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去了。我没说陈独秀抛妻弃子对,对他家人这肯定不公平,可人家干革命是为的自己吗?

所以说革命者就是这样的,革命者为了劳苦大众能站起来,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妻子。而等到劳苦大众站起来以后,他们回过头来指着为他们而倒下的革命者说:看,他是个渣男!

陈独秀为了今天的人们牺牲了一切,同样做出牺牲的还有他的家人。与其说是陈独秀亏欠了他的家人,倒不如说是我们亏欠了他的家人。

不过人嘛,有什么样子呢?革命者不图人民的感谢,也不图你们谁记得,自1921年以来,自1840年以来,自有我中华民族以来,为理想为人民而死而牺牲的人有多少?今天的人们记得几个?记得几个名字?记得几个事迹?记得的人里头又有几个人是出于温情和敬意铭记他们的?而不是为了去和别人装逼?

表面上烈士身后的情况: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实际上烈士身后的情况: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哦对了,估计还会有人说,陈独秀又不是烈士。有什么好纪念的。

嗯,爱纪不纪。

陈独秀为了中国革命,为了中国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32年陈独秀被捕,此时陈独秀都被开除出党三年了,但面对国民党的审判,他仍然坚持说自己是个共产党人,因此被关入了监狱。请问陈独秀图什么?以陈独秀的能力,蛮可以当官,躺平,挣自己的钱,他完全可以学张国焘和国民党合作,国民党也很愿意给陈独秀官做。他不做,宁肯到最后穷困潦倒,宁肯到最后死在偏僻的四川农村。到最后,到今天,陈独秀在这些他为之牺牲了一切的人民这里剩了个啥?

剩了个:陈独秀同学,你坐下的梗。


另:有时间的话看下我这个回答,感情是差不多的。现在主要是被人气到了,有时候真的感觉前人是真的白牺牲了。


user avatar   chen-7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要评价,我认为陈独秀是近代史上最被低估的人物之一。如果排除陈独秀所谓的私德,也就是情情爱爱这些事,那么陈独秀从未在国家大义上对不起任何人。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陈独秀的功与过。

陈公一生有三大贡献,新文化运动,五四,创立中国共产党,可以说一人担当了思想家,启蒙家,革命家三大角色,他是中国的卢梭,也是中国的列宁。

除此之外他在文字学方面亦有很高的造诣,晚年的小学识字教本实际上是一部研究汉字发展,形音规律等的集大成之作,被认为是为了完成新文化运动未竟之功。他在书法方面,古诗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深究的作品。当他被蒋介石抓捕入狱时,连爱因斯坦都给他写信求情,说他是中国的文曲星,陈公的影响力和地位可见一般。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陈独秀的过,陈独秀的过主要是在政治方面:

其一是大革命失败的问题。不过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大革命时期中共不过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陈独秀没有办法不受共产国际决策的干扰,他作为领导人绝对是有错误的,但鉴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去让他承担所有的错误也是不公平的,这一点上党史已有定论。

其二是托派的问题。托派在苏联已被平反,是斯大林与托派斗争的一个产物,你可以认为是政治里面的不同派系,陈独秀当时成立托派不久就退出了,倒也没有给国家造成什么实际的伤害。如果真要评说,这大概是陈独秀唯一不可洗白的一个点。

一个人的品德不仅要看其巅峰时的状态,更要看他落魄时会怎么做。陈公晚年远离政治,积极反思我国革命路线,潜心钻研文学研究。蒋介石请他另立政党,他坚决不从。胡适让他去美国避难,他坚持抗日战争与广大群众站在一起,足以可以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晚年穷困潦倒的他甚至连住医院的钱都没有,最后被赶了出来。可是即便这样,他居然因为《小学识字教本》名字的问题,拒绝了国民政府上万银元的稿费,这是何等的气魄与傲骨啊!

有人说周恩来请他回延安他不去是心虚,这是污蔑!试想自己同期的革命同志已经几乎全部牺牲,他的地位摆在那里,假设他回到延安,难道真的要让一个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人从基层做起吗?可是假如他不从基层做起,又让现有领导人如何自处?

至于感情问题,自不必多说,可以说除了最后一任妻子潘兰珍,陈公确实对其他人多有亏欠。可是那个年代,正值新旧交替,时代变革,我们要考虑到历史人物的局限性。我们也不能把私生活与历史人物的贡献混杂在一起。只要他不是强迫对方发生什么关系就不至于一棒子打死。如果非要混在一起说,那我想曹操则是个不可不扣的奸诈之人,民国的那一众风流文人倒都应该写进历史的耻辱柱。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我想觉醒年代这一部历史大剧就是国家对陈公的定性。邓小平当年评价毛主席的话,同样可以用在陈独秀身上:陈独秀是功大于过的,如果没有陈独秀,中国人民还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加更:2021.7.1

针对评论中几个关键的争论点,我再补充一下:

1、陈独秀当时为什么不能回延安,从基层做起?

陈独秀不能回延安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从客观上来说,当时延安的环境也很复杂,王明等也极力阻挠陈独秀回延安。即便没有这些人的阻挠,陈独秀也没法回延安。一个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人,一个共产党的奠基者,他肯定不可能愿意从基层做起。再者陈独秀的地位摆在那里,他去哪里都是一道光,中央也很难对他妥善安置。我非常赞同评论里一位朋友的观点:陈独秀不回去,就是最好的党性。陈独秀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他也无心政治,更没必要去回到这个政治圈

2、陈独秀组建托派是为了分裂党,夺走大权吗?

陈独秀组建托派的政治原因非常复杂,准确来说是受到了当时苏联内部斯大林与托派党争的影响。而作为早期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中共不可能不受到当时苏联的影响。而且托派与斯大林对中共早期的政策也有巨大的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党内很正常的也会有两股力量的分歧,陈独秀也正是在这种影响下组织了托派。所以说根本原因是党组织的幼年性导致当时党比较迷茫,难免有分歧,只有通过实践才可检验真理。陈独秀自始至终都是一颗爱国之心,不然他后面没必要自己退出托派,更没必要在法庭上非要说自己是共产党员(那时候他已经被开除了),而白白被判了13年的监禁。

3、说陈独秀对党组织影响甚微?

这种小学没毕业的搞笑言论我都想笑了。你但凡稍微百度百科一下也不至于说出这种话,我建议要讨论可以,至少拿出史料来。不要看了几篇狗血文就义愤填膺在这瞎扯。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哪里来的新青年,哪里来的五四,哪里的党。历史从来都是一环扣一环,不是单独且割裂的。后来的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一大批党的早期领导者有多少人是受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迪,他们的贡献怎么可能被埋没。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因为历史的复杂原因,陈独秀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但是陈独秀这个人物是绕不过去的,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哪怕过去100年,2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只要提起1921,我们都不得不说一句:感谢仲甫先生!


user avatar   gu-xing-lei-84-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user avatar   hellsing-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不能提出这个建议


     

相关话题

  有什么关于浙江的冷知识? 
  崇祯年号在朝鲜沿用二百余年的说法有任何史料能够证明吗? 
  古代武将需要像影视作品中冲在最前面,亲自带头杀敌吗? 
  元朝十户一把菜刀,大家平时是怎么做饭的呢?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在武器和战略方向上都犯过什么样的错误? 
  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爆发之后真的不洗澡吗? 
  为什么明朝被流寇和后金几套组合拳就打炸了,而清朝被英法联军,太平天国,捻军,陕甘回乱一顿锤还不炸呢? 
  如果没有冉闵,中国将会怎样发展? 
  个人首部长篇历史专著《终极骑士.僧格林沁》即将完成,各位大佬们能通过选段点评一下本书的水准吗? 
  西周“共和”究竟是怎么回事? 

前一个讨论
强迫症,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b站取消分p投稿,并删除up主反应该问题的专栏?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