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相较于市场经济,苏联先进理论指导的计划经济为什么没有明显的生产力优势? 第2页

        

user avatar   wo-dao-bu-liao-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问你,五年计划还在不在?五年计划是不是计划经济?

不单单是,而且五年计划还是计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

说句难听的?苏联中后期你那是计划经济吗?我都不好意思戳破你。

顶着计划经济的帽子,赶着封建地主的事儿,然后大锅让社会主义经济背。

真就计划经济是口锅,什么失败原因都能往里搁。


user avatar   moooo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大学时有个教授年轻时去过苏联开会。她到了苏联下榻的酒店,发现床头有一个落地台灯非常碍事,于是就想把它挪一挪。结果好家伙,一上手发现台灯像是石头做的一样,纹丝不动。教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把台灯挪开。

怀着心里满满的问号,经过仔细观察,教授确定台灯不是固定在地上的,就是单纯的重。于是她找了酒店的工作人员一起搬,可是在狭小的房间里面搬起来也很困难。

到这时候教授对搬台灯已经完全放弃了。可是她内心却冒出一个新的想法:很想知道这个台灯到底有多重。于是她就跟酒店的工作人员讲,能不能拿一个秤来称一下台灯的重量。工作人员说要向上级汇报就回去了。

在苏联三周的会议很快就过了两周,就在教授已经要准备回国的时候,酒店工作人员来说经过上级各种批准,可以提供一个秤。于是他们几人又手忙脚乱一起把台灯抬到秤上,一看读数:

90公斤……

教授当时已经对这个台灯叹为观止了。但事情还没结束,还要把台灯再抬下来,因为秤要还回去的……

之后几天会议里教授找了几个苏联的与会者问了一下这个事情。其中有个了解经济计划的专家告诉她,因为这家灯厂的产量计划是按重量安排的,每年需要生产多少多少吨灯具而不是多少多少个。因此,只用对计划负责的工厂当然就拼命堆高每个台灯的单件重量。

而整个苏联,在这种纸面上的高产量下却承受着人民生活物资的极大短缺。

市场或计划不是一套抽象的理论,而是一种制度。过去苏联和中国的计划经济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半被迫半主动地)衍生出了扭曲要素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短缺;为了应对短缺又必须发展出物资的计划调配和配给系统(粮票、布票);为了应对物资调配又必须发展出一整套完全限制微观主体自主性的经济生活管理方式(统购统销、人民公社)。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系统,它们构成了计划经济本身。它们在逻辑上自洽,然而却无法持续。

因此,当你觉得计划经济理论先进的时候,不妨想想计划经济本身是什么,为什么先进的理论下会造出90公斤重的台灯,以及我们需不需要90公斤的台灯。


user avatar   canicularis-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很难用效率对其进行评价。

以短波收音机的生产为例。

在苏联早期,“无线电化”就和“电气化”一样,是苏联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字,苏联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广播网网络与收音机产业,到1955年时,苏联的收音机的总产量已经达到了3300万台。

但随着冷战的开始,收音机开始变成了一种令苏联领导层们头疼的东西,根据1949年苏联广播管理部门递交给中央委员会的一份报告称:几乎所有苏联生产独立式收音机都能够收听短波。用中央广播的领导人A.普兹恩的话来说,收音机不仅是为了接收苏联的广播节目,而且也接收外国电台的节目,那是些致力于对“对苏联和人民民主最龌龊的诋毁”。他因此建议全面遏制短波收音机的生产。

因此在当年苏联部长会议就下令停止生产短波收音机,在1953年又再次重申了这一命令。

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中央委员会在1958年自行调查时,却发现苏联国内已经有了2000万台短波收音机,随时可以调到诋毁苏联的外国电台的波段上,而在发出停止生产的命令时苏联还只有50万台。

也许有人好奇了,那既然苏联最高权力机关下达了停止生产的命令,那相关部门自然会立刻停止生产,那为何会发生这种不减反增的奇怪现象?

这里的问题便是苏联经济体制本身的弊端:虽然最高机构下达了命令,但生产收音机的工厂领导们(以及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其他相关方)都心知肚明,苏联人民是没有兴趣购买没有短波功能的收音机的,而一旦销售受阻,他们的工资收入都会受到损失。

因此工厂领导们充分发挥了官僚的智慧,在生产符合领导要求的收音机同时,大量的“配件”以零部件的形式源源不断的流向了苏联各地的百货商店和黑市维修店。当时如果一名普通的苏联消费者在莫斯科旗舰百货商店GUM购买了一台收音机,就会立刻有人凑上来询问是否需要改装服务。得益于苏联出色的科学教育,在苏联各地都能轻易找到无线电爱好者,花一点小钱改造收音机。

因此苏联的经济体制就这样诡异的运行着:部长会议的命令的确得到了执行、工厂领导们保住了自己的收入,而苏联人民则继续愉快的偷听着外国电台。

对这种情况苏联最高领导人们也心知肚明,而也无可奈何,在1963年召开的一次中央委员会会议上,会议记录充分展现了苏联领导的无奈:

赫鲁晓夫:让我们…找出一个解决方案,使我们生产的收音机只能接收我们电台的广播。

柯西金:不要短波。

波诺马廖夫:业余爱好者们很快就会将他们改造,(停止生产)是一件困难的事。

赫鲁晓夫:他们不会将所有的都改装。

伊里契夫:只要我们继续生产短波,他们就会改装它们,我们自己在给他们提供机会。

勃列日涅夫:我们生产了900万台。

赫鲁晓夫: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伊里契夫:发布过一个决定,但人们照此没有执行,最大的障碍来自贸易部,他们认为没有短波消费者就不会买(收音机)。他们不买,就会出现过剩。

赫鲁晓夫:但我们必须消减产量。

柯西金:当没有其他选择时,他们就会买了。

这次会议的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获,根据广播电视研究局在1968年的一次调查,发现有近47%的苏联人民正在收听外国电台,而根据70年代克格勃的调查,近89%的莫斯科大学生和90%的高中生与技校学生都在收听外国电台。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俄的所谓“先进理论指导的计划经济”不过是现代科技强化版的农奴制。。

在这种制度下,苏俄只能有一个奴隶主,比沙皇时代更集中。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际上计划经济优势是很明显的,以乌克兰为例,苏联计划经济时代1990年人均gdp是1569美元,独立市场经济时代2000年人均gdp是635美元,十年过去暴跌惨重。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生产力优势的关键是科技树位置。

和计划经济没关系。


user avatar   a-jia-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答的一些大佬都首先不对问题提出质疑。学术界的习惯是先质疑问题,是一个真问题吗?是一个有根据的问题吗?题目里并没有表现出它是个有根据的问题,只不过是以习惯性的意识形态作为假设的前提,来转一转意识形态自己的轱辘话罢了。

这个前提就是唯有自由主义的私有制经济有效率,关于苏联的一切片段式笑话不过是建立在这个意识形态狂欢上。结论已经在假设中了,剩下的唯有自我预言的实现。

什么是效率?什么是生产力?这玩意儿本身就和社会经济关系结合在一起。你能笼统的说奴隶制有效率吗?它相比原始社会的确有效率多了,那它就是先进生产力吗?在它当时那个条件下确实就先进。然后你就论证奴隶制也先进吗?可笑的谬论嘛!

效率本身用利润来度量和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来度量,那完全是两种社会制度的事情,量纲都不同你怎么同时比较,就像比较奴隶制和原始社会之间的效率就是个笑话。要么你同意利润关系下的度量,那么你已经同意资本关系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前提了,再来证明这个前提有什么意思呢?

研究历史的方法,本身已经被某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本身的幻觉遮蔽了,那还有什么严肃的结论可言。

我觉得有一种共同的量纲可以近似度量不同社会制度的生产力水平,就是教育水平,教育的文明水平和技术水平。可以找一找苏联的教育水平与沙俄之间的纵向比较,以及横向的苏美比较。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全面质量高?高等教育的可及性、普及性如何?艺术、文明文化和技术工程师、体育等可度量的数量如何?


user avatar   ji-le-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书是什么,是骗人的。苏俄所谓的计划经济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根本不是,是1920,30年代,大规模引进当时美国重工技术,形成了超大型生产联合体,当时重工就是今天的移互,是最先进的工业代表,有了它可以制造一切,从煤钢到装备工业在多个地方,而各地产品不同又要全国运输,所以必须计划控制,你煤几日到,铁矿几点到,这要铁路大编组,时间精确,所以自然的计划性,美,德,英,法,中国东北,都是这样的,尤后发的,东北就是满铁在订计划,美大型的托拉斯工作也是如此,只是没上升到国家级,这都一样,只是1960年代后,电子工作发展,重工地位下降,苏没有跟上,1980年代计算机兴起,苏更落伍了,电子产业迭代之快,史无前例,运输下降,从收音机,家电,程控电话,到各种微电子,时代革命,复杂庞大的机械,用电子控制改造,小型化轻型化,苏没有赶上,马上成落后国了,心理落差加大,心理崩盘了。只是技术没赶上。

丰田公司号称没有配件库,运配件车以分钟进行运输,这难达不是精准的计划经济吗!所以哪种什么计划,什么市场都是扯蛋文人编造的鬼语。只是东西方话术罢了。


user avatar   chi-ban-zan-san-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什么生产力优势?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啊啊啊?

沙俄从一个二流帝国主义,变成了能带着波兰这种小弟就可以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掰腕子的苏联,还不叫生产力优势??

中国从一个连三流列强都能进来打秋风的弱国,发展成世界第七工业国,现在更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这不是生产力优势?


但是呢,用列宁的话说就是

我求求你们搞点资本主义吧


大量的封建残余,造成了苏联的计划经济还是偏向与指令经济,比如赫鲁晓夫喜欢玉米就种玉米那种。

一个产品是否开发,不是听专家的,而是看上级命令

比如我当时看一个科学家的事迹,本来原子弹的研发都计划好了,结果当时某个领导说原子弹要停下,然后把粮食给停了,科学家没办法,只好找到毛,说了这个事儿,毛说不对啊,当时都计划好了啊,在毛的关注下,才又重新启动,后来原子弹成功了,但是这个科学家呢,在文革时候遭到了批斗,然后我当时就想,这,批斗他的红卫兵不会是四中的吧?

但是,这种半吊子计划经济居然都能发展这么快,也是够吓人的了


要说计划经济搞的最好的,还是苹果公司

他一个商品周期,就没多少产品是剩下的。从什么地方进口多少东西,送到富士康生产多少手机,全都计划的完完美美。

中国的就不行,小米的计划经济就是,生产的很少,大家都去抢,自然一个产品周期完了,也没剩下多少产品积压了。




        

相关话题

  我知道这些大佬从右往左数分别是,赫鲁晓夫,贝利亚,莫洛托夫,斯大林,那跟从着斯大林的那一位是谁? 
  如何评价四月网专栏作家、观察者网创始人、风险投资大佬、优酷大股东,美国华人、精英李世默? 
  苏联是否证明了工人没有资本家也可以进行生产? 
  顾倩是谁?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阻止希特勒入侵苏联? 
  如果苏联始终只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能避免解体吗? 
  如果你穿越到1991年的苏联,你会干什么? 
  为什么高尔基的作品基本都成名于沙俄时代,而苏联时代少有精品? 
  苏联一五计划农业全盘集体化如何给工业化带来足够的资金? 
  如评价《Ostalgie: The Berlin Wall》这款模拟东欧剧变的冷战历史模拟游戏? 

前一个讨论
得了癌症是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2米高的巨型稻在重庆试种成功?会给中国粮食行业带来多大的贡献?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实现了?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