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新东方、学而思等 15 家校外培训机构被罚款 3650 万元?会产生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allen-83-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重罚新东方、学而思,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从体制机制上,彻底的打掉这些互联网教育企业的生存土壤。

新东方这些企业,是教育企业吗?

是也不是!

准确的来说,是披着教育培训的皮,干的是链家贝壳事情的互联网企业

商业模式,和链家、贝壳是一模一样 ,和传统的课外补习班不是一路。

或者说

新东方、学而思这些企业,正在用互联网行业的不正当经营方式

劣币淘汰良币,把真正能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培训机构,或者培训个人,全部阻挡在市场之外。就像链家网、贝壳一类的,把房源垄断,然后收割买房人。

新东方和学而思猿辅导正在做的,就是就是链家在教育培训方面的翻版。

前几年,在线教育营销大战,导致整个行业的恶性竞争,抬高营销成本,让小的教育培训机构难以生存。我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开始,就在县城搞英语培训,专门针对高考的,学费不高、生源稳定、十几年来就一直几个班,很小的规模而已。这些互联网教育培训机构进入以后,他的生意就完蛋了,同时,培训费大幅度上涨。

这种玩法不是发展教育的思维,而是互联网思维。在线教育机构把大量资金用到营销上,导致营销成本高企,这必然会挤占师资、课程建设的投入,一些头部在线教育机构,出现包装名师、虚假宣传的问题。

而且,教育的问题不仅如此,他还会:

1、鼓动社会内卷、同时加剧社会内卷。

为了垄断生源,就要不断的宣传煽动社会紧张情绪,搞得人人怕小孩输在起跑线上。由于学费提高,更加让很多收入一般的人给孩子上不起培训班,小孩子的成绩拉开,富裕的人小孩子学习好,没钱的小孩子学习差。

2、威胁公立教育的地位,最后就是意识形态失守。

为了招生,培训机构不断的需要宣传公立学校教师不行、不用心、自己的教师有多少,及其大多数是忽悠和吹牛。而且,意识形态的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去占领。在马爸爸风光的时候,多少美的吹资本家如何如何、各种福报。新东方掌握话语权的时候,会不会在英语教材中出现俞爸爸语录?会不会出现英语福报?肯定会的。

前者关系民生,后者关系国计

要我说,这点钱罚少了。

应该立法,任何教育培训机构或机构联盟,或股权穿透的实际控制人,在全国/全省或者全市,教育市场占有率都不能超过5%,超过5%的必须强制拆分。

同时,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必须在教育主管部门登记学历和职称资质,如果发现宣传违法,对该教育机构按照该教师营业额十倍罚款。罚款收入用于补贴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或者建设普惠幼儿园。


user avatar   zhang-zheng-z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在掌门工作过。全职高中语文教师。实习期第一转正,给后面一期老师做过培训。我的自我介绍视频,后面几期老师不少人看到过。

我的新浪微博是“future小飞侠”。你现在去看一下,你就觉得才罚3650万?像掌门这种公司应该直接国家没收,相关责任人该抓抓,该审审,该判判。

掌门教育的前任教学运营总监杨剑文直接公开反对清明节为疫情中牺牲的国人默哀

和他沟通,他直接说——你想玩,我陪你。

而且这个人应该现在还在掌门。就这种人,还不开除?

掌门有太多事了,大家自己看我微博吧。尤其是我的置顶微博。

我揭发掌门的种种违法行为,掌门直接在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起诉我了。说我诽谤、造谣。要求我删帖、道歉、赔偿它50万。

割地、道歉、赔款50万!是不是熟悉的味道?恍惚间好像到了辛亥年。

关键是这家公司的律师还把被告、原告写错了。这得是什么水平的公司?国家罚它不是很正常吗?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家伙,我这回答还新鲜着

直接就送来3600万的大礼包了?



嗯,我看了一下,还是课外辅导机构的重灾区

不是虚构价格,就是贩卖人设,要不就是利用信息差骗钱 这不是课外机构的老套路了吗,都十多年了。普通人对于精心包装的名师那可真是毫无扒皮能力啊,那就只能混乱到一定程度由市场监管机构出面了。


前两天刚看到朋友圈里郑州某家机构联合郑州中学搞什么模拟联合国辩论演讲大赛,一套基础课要3000块。让我笑得抽抽的、

就拿模联来说,中国大陆的高中模联早就过了黄金期了,可以说每个地级市的重点中学都有模联社,几乎每个省都有定期参加公办的模拟联合国会议的学校。

可就这,离北京只有几百公里的郑州都有大批的人不知道模联这个东西在中国是由中国联协规范的,联协还出了好几本书指导学生怎么搞模联。而且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国性的公办会第二届就在郑州办的。

换句话说,一个东西,官方都给了公开的技术手册,而且几乎不要钱。但仍然有大量家长不愿意自己动手了解一下具体情况,还拼了老命给机构的山寨活动送钱。这就好比官方给了报志愿的指南,家长却不看,非要去听什么民办非学历机构的讲师宣讲,然后签学习合同,而不走正规的志愿征集填报系统。

事实上,你就请一个人大附中毕业的高中生,就拿联协这个课本,3000块绝对一对一给你把模联概论高水平、高质量讲完,甚至聊的好了还能给你讲讲志愿填报。人大附中请不来,3000块请个本省重点中学模联社的学术总监来也是可以的,总比什么搞模联辩论大赛的机构靠谱得多。

拿模联说事,主要是说明课外辅导机构虚构事实的门槛之低,利用信息差骗钱的难度之低。与其说是严厉打击,不如说是骗钱套路实在是过于低级监管部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如果还这么玩,后面肯定还有更强硬的政策出台。


user avatar   timexplo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析政策要“连连看”。

校外培训机构在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舆论上讨论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什么后果,顶多就是光打雷不下雨,直到碰了预付款和消费金融。P2P之后,凡是有资金“暴雷”风险的行业,都已经上了政府共识中的“麻烦制造者”名单,必然被全方位抑制。用什么由头去抑制有个别性和偶然性,俗称“逮着啥是啥”,但抑制这个大方向是十分确定的。

还记得上次深改委会议中提到的“校外教育行业也必须坚持公益属性”吗?三胎政策中提到的“降低家庭负担的教育成本”,你猜拿谁开刀?无数先例反复证明,割韭菜割到影响大计的时候,就是好日子到头了。

身在这个行业的朋友们,到了考虑未来事业发展的时候了。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教育培训行业乱像是该整顿了。

校外培训机构,留学机构,很多存在被查处的问题。

虚构教学人员资质,虚构专家资质。

留学机构动不动就是吹专家是海外名校的前招生主管,培训机构则四处找考上名校的学生,给钱,然后号称是自己培训出来的。

在整个盈利狂欢中,虚假信息,以及虚高的学费中介费,成为忽悠学生家长进行韭菜收割的潜规则。

行业培训也乱象横生,各种非国家行业资质的“培训证书”到处都是,以心理咨询为例子,花几千元培训费,就能搞个“心理咨询师资质证书”,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整个行业都变的浮躁。

这刚刚开始,希望能够深挖虚假信息欺诈,整顿好教育培训行业,让想要成长的人不再被骗。

加油。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培训行业混乱又不是今年或者去年的事情,十年前更加混乱,但是整治如果仅是从罚款出发,那么效果实在非常有限。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被罚款了,换个名头,继续收钱就好了。

2018年的时候,我跟几个朋友做深圳培训市场行业调查的时候,发现注册过的跟培训相关的企业高达2000万家,其总和超过深圳市人口。这个数据挺好玩,相当于每个深圳人都有一家自己的培训相关类的公司。(当然,这是个段子,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培训类企业是在倒闭,每年也有新注册的,毕竟注册一个公司的成本也就500人民币)。

培训市场的混乱估计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按客户分,有幼儿培训,有中小学培训,有成人技术类型培训比如电脑编程,有艺术类培训比如音乐歌舞,有职业证书培训比如XX资格证,有针对各种考试的培训除了大学生比较了解的语言类,什么考研,什么公务员培训都有,国家不支持但是也屡禁不止。这么大的市场,足够养活一大部分骗子和一小部分真的做服务的人。

如果想彻底解决市场混乱的问题,是一个多角度的问题,根本不是罚款就可以整治的了的。培训行业出现的本质原因之一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知识更新速度没有跟上市场变化,课程设置相对较为缓慢。也有传统教育资源不够用,学生无法得到个人性的、私人化的教育模式。当然,也有社会风气的助长,比如儿童美术,舞蹈,跆拳道等等项目,其实一部分给自己孩子报名的家长是害怕自己孩子落后等等。

所以,我觉得如果真的要大力整治的话,少说得5-10年,多重角度去处理,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


user avatar   jackwang99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其实这种问题太过于计较人家媒体“怎么说”,意义并不是特别大。

尤其对于韩国吧,它们本身就是真正把爱国主义做到了极致,稍微有个风吹草动能当场跑日本大使馆剁手指那种。

让人家媒体吹吹牛,无可厚非,不吹才奇怪。

只是呢,人家说也就罢了,我们又不需要相信对不对。

一款产品好不好,看的当然不是媒体如何吹嘘,而是有严格的检测标准,市场监管等。

如果你产品确实好,那大家买就是。但如果不好,对不起请不要出现在市面上,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予以治理。

这年头最愚蠢的,就是因为对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外国品牌有好感,就用饭圈脑去看待。

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还真不少,哎…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user avatar   miss.d.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相关话题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文章? 
  托福培训机构哪个好? 
  如何评价吉林一老师收到半个西瓜回赠全班每人半个西瓜的行为,对学生是否有教育意义? 
  日本冲绳误将生理盐水当疫苗注射,称「后续将采取补救措施」,如何看待这一事件?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咬文嚼字回应「年度流行语为何不选 yyds」,称「字母词不是纯正的汉语符号」,对此你支持吗? 
  为什么成绩差的人可以出国读名校? 
  美英澳25日发安全警告要求人们远离喀布尔机场,塔利班也称「在冒死保卫喀布尔机场」,这些信息透露出什么?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批评 00 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世界? 
  深圳卫健委回应公号被投诉低俗博流量,称「会适当收缩尺度」,如何看待此事? 
  如何看待长沙「袁隆平」巨幅涂鸦遭涂抹?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华为已捐赠鸿蒙最核心基础架构?意味着什么?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在极限运动视频中多数是外国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