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是做c#的,这几年也写android。
个人还是不推荐kotlin。
kotlin的语法感觉都是抄c#的吧。学习曲线感觉还是很高的,比c#的糖都多。。
java做android够用了,作为一个强类型的面向对象语言 做大型的项目是没问题的。重构什么都还是很方便的,就是写起来稍微啰嗦一点。
java开源,背后一堆厂商支持,生态很完整,国内大厂都是java,我是看不出来用kotlin的好处到底体现在哪。。
Kotlin从来也没大火过吧……
其实很简单,就是2000年之后,程序设计语言越来越不能孤立的评价。几乎所有的程序设计语言都是和库绑定的,而Google不把Java基础类库全部重写一次,或者说Java生态不用Kotlin重写一次。那Kotlin在JVM的地位也就只能和Scala什么的一样不温不火。只会在开发android的时候考虑一下……
其实如果真的觉得语言可以提升生产力,那直接用C#就好了……
.NET的BCL就是C#写的,所以才会用起来如丝般顺滑。
就算是用C#,如果一个异步方法不提供XXXAsync版本,而只提供BeginXXX和EndXXX版本,那封装一下也是挺难受的……
之前有很多直接弄个翻译器从Java翻译成C#代码的http://XXX.NET项目,能跑起来,但是用起来就是说不出的恶心。这就是语言和类库不适配造成的违和感(别东张西望,说的就是你http://Hibernate.NET和http://Lucene.NET)……
说白了,设计个语言,比写个支撑他的基础库简单多了……
顺便说一句,一个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不在于他有多少语法元素和特性,而在于这个语言的语法元素是否符合直觉。更进一步的就是是否符合你的直觉。
符合直觉,或者说你的直觉和语言设计者的口味一致的语言,不单用起来爽,学起来也快。
你要追求语言简单,直接用脚本最简单,不支持寻址和指针,没有值类型的Java本质上就比一些脚本语言多了个接口和继承的语法。而且非要装模做样的区分继承类和实现接口除了恶心人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要追求极致简单直接Brainfuck就好了,哪有什么语法元素少就学起来快的理论……
C语言语法元素更少,除了比Java多个union、宏和指针还有啥?
有人反复强调无缝,而事实就是,无缝调用是最廉价的玩意儿。对于JVM和CLR这种平台,语言无缝调用非常廉价,.NET和Java都支持Python甚至JS无缝调用,.NET甚至给出了CLS规范来降低语言互操作性的障碍。我都不说这些拓展,就说亲儿子F#又如何呢?
如果你想知道这些语言为什么火不起来,那很简单:语言是和库绑定的。但是如果你们只是想证明我自己能把两种语言能混用的很好,这说明这个答案你们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最后说个残酷的真相吧,因为99%的程序员写的代码压根儿就不会被别人调用,所以也没人关心他们用什么语言写的,而他们只会找实现这个功能最广泛能抄到的代码……哦,这就是Java火的秘密,还有PHP……
最后总结一下吧:
1、基于JVM的所有语言都能互相所谓的无缝调用,这其实是非常廉价的特性。
2、如果对于程序员来说,语言真的那么重要,能够大幅的提升生产力,直接用C#就好了,何必用Kotlin呢?毕竟大部分特性就是从C#抄的,别说什么糖太多,什么取舍。隔壁的Java不用Kotlin的时候一个说法。
3、所以,Kotlin火不起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语言一毛钱关系没有,而在于社群和库。这也是为什么基于JVM除Java外的其他语言和基于CLR的除C#外的其他语言火不起来一回事儿。因为库没有针对性的优化。当年C#为了支持LINQ,硬生生的搞出扩展方法是为何?就是因为库上面不支持Where、Select方法,你支持lambda,支持LINQ Expression又如何?Java作为学生也不得不抄接口默认实现来玩,套路都一样。说白了如果List不提供stream方法,你非要写成 new Stream( list )看起来就难受多了……
所以语言和库是个相辅相成的事情,这一点上C#尤为突出,你库不升级,语言是无法升级的。比如说C#2依赖于System.Collection.Generics,C#3依赖于Enumerable扩展方法,C#4依赖于DLR,C#5依赖于Task的扩展,C#6依赖于FormattableString,C#7依赖于ValueTuple……
4、最后绝大多数程序员就是个CP的手艺活儿,语言优雅与否其实压根儿不重要,有得抄,有得用才是最重要的。Python在机器学习大火是因为Python适合写机器学习的算法么?显然不是,是因为大部分机器学习的库提供了Python接入,网上大把的Python代码可以去抄……恶意的揣度一下,如果当年阴差阳错用的是Lua或者JavaScript做胶合语言……
既不是运存也不是SoC,而是外存(俗称内存)。
以前我也以为应该选SoC更强的,可是现实告诉我,应该选择存储更大的。
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不玩游戏,但他们很多都会照相跟录视频。考虑一下老年大学组织活动,广场舞录节目,夕阳红的旅游团。。。他们有大量的时间,自然就能制造大量的照片跟视频。
而对于照相跟视频来说,256G基本上是刚需,有512G可能更好。
我认识的长辈,很多都是因为存储不足而被迫换机的。
你现在选个8+256的机子,或者12+512的。基本上SoC无论是啥,都能满足长辈使用,而且能用得更久。
事实会向你证明:一台6+64的835旗舰SoC是真的不如一台8+256的730中端SoC更耐用的。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