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菜有很多菜系。
普罗旺斯菜肴(Provence),勃艮第菜肴(Bourgogne),阿尔萨斯菜肴(Alsace),诺曼底菜肴(Normandie)。
各有特色。
简单的用中国一个菜系去跟全部法国菜对比多样性和丰富度,这个比较上,很狂妄且非常不体面。
比如川菜和徽菜,几乎不使用海鲜食材,而法餐中的海鲜烹饪种类极多。
张维为老师,在英国、瑞士、意大利都待过,但没有待过法国。
个人推测他对法国菜系没有什么太多了解,就像日本人以为上海担担面蒙古拉面试很正宗中华料理一样,有一些错觉。
如有日本人说他们的拉面有很多种,所以日本一个拉面品类就超过中国的面食,我们会怎么想呢?
一定觉得他们没见过世面。
这种话,大家当笑话听听就行,因为张老师善于搞这种信息不对称来让听众获得廉价的荣誉感。
另外,吃的种类繁复烹饪花样多,其实并不值得骄傲。
多数人也就吃吃家常菜。
不知道干不干净的辣条和小吃。
还有2块钱调料包做的外卖而已。
吃的种类多,且多数人吃不起,这能提高大家的自信,这也是醉了。
提高自信,不能通过培育浅薄、制造反智来达成。
这样本质上还是在自卑。
搞宣传的大佬干点正事吧,求求了。
坦白来说,我很遗憾的看到张维为教授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建立在通过诋毁他过之上建立的。严格说起来,这并非民族主义而是极端民族情感,虽然在当代这两者总是被混为一谈,但就实际而言一般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更多是对相象共同体的认可以及爱戴。
民族主义在近代欧洲瓦解封建王权的革命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曾经不可一世朕即国家的封建专制君主在民族主义的视角看来,无非是民族这一共同体内部平凡无奇的成员,其君权神授的神圣性被法国大革命引起的民族主义浪潮彻底给粉碎。
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民族主义对团结第三世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起到绝对性的作用,相象共同体使得曾经一团散沙的人民可以为了同样的目标达成统一战线。
然而,当民族主义对认同体的认同,是以对其他共同体的批判与诋毁之上建立的,就本质而言,他更偏向的是一种极端的民族情绪。在实际运作层面上,极端民族主义将民族作为一种崇拜的偶象,并拥有超越阶级超越立场的神圣性,从这点上看来,它甚至可以被视作一种封建神圣性的复辟。过去的封建君主以君权神授作为自身权威的合法性来源,极端民族主义则以民族取代君主,赋予它超越一切的神圣力量。
虽然说这类极端民族情绪以世界尺度来衡量,并不特殊,美国川普甚至比他在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但是就另一种层面上来看,我很难一边批判美国红脖子一边却又赞同张维为教授。更何况,从张维为教授之前一连串相关言论来看,他的言行实际上并无益于共同体的存续。
我们都知道,三观是由个人与环境交互影响下而建立的。然而当某个共同体里,内部的的物质环境差异如果持续扩大,势必使共同体内部成员对彼此认同越来越难以持续,当两批从小到大接受不同教育不同物质环境所塑造三观完全不同的群体相遇,他们彼此间难道还能认同彼此属于同一类共同体吗?
就这点来看,哪怕是为了共同体的存续,张维为教授的很多言论令人遗憾的,是负面意义大于正面意义。
我知道,现在国师行业也内卷严重,但我觉得,就算艰难,张国师还是应该谨慎开拓陌生领域。餐饮这个领域,看似门槛不高,但也是有专业性的。我其实也不关注餐饮,但我姐夫是法国人。
换到大家更熟悉的体育领域,张国师大致的说法是,“我们中国男足随便找一位队员,武磊,姜志鹏,张琳芃,张稀哲,韦世豪,颜骏凌,蔡惠康,他们的技战术能力都比你们法国队强!”
简单说,中餐有菜系,法餐也有,勃垦地菜,阿尔萨斯菜,诺曼底菜肴,普罗旺斯菜。你可以说武磊比姆巴佩强,也可以说格列兹曼不如韦世豪。武磊打替补是因为种族歧视,韦世豪不去五大联赛是因为爱国,这都没问题,但您不能说武磊比法国队强。这一个是个人层面,一个是集体层面,比较的前提都没有。
很简单,就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非常大的一部分人把西餐等价为“牛排色拉”,少数人会再加上面包、披萨、薯条、汉堡之类的东西。这种说法类似于在一群只吃过panda express甚至都没吃过的美国人面前宣扬美国菜的多样性。
对西餐的了解普及性也就如此,至于法餐是什么,对法餐有基本了解到有多少人?可以说非常少。
而事实上呢?
美国人Julia Child编写的菜谱,包括了500多道法国菜,大多都是家常菜。而这只是法餐一角。法国是一个大国,从布列塔尼到阿尔萨斯,再到勃艮第、普罗旺斯,还有那大巴黎,各有各的风味特色。
但是又有多少人深入体验过呢?去法国深度游过,又愿意打开味蕾品尝不同食物有几个人呢?
因此到最后都是鸡同鸭讲,绝大多数人都只认同自己所能认知的那一部分,比如法棍牛排有什么好吃的,又贵又吃不饱,还不如楼下小馆子吃炒菜。
有一点是我比较认同的,国内吃点法餐代价也是不菲啊…吃个还可以的午市套餐也要好几百大洋…
之所以放这些图,而不是看起来比较高大上的西餐餐点,是因为这些更接近家常菜。面包黄油,杂烩菜(有看过料理鼠王的应该知道这是什么菜),烤鸡等等,也没用什么鹅肝松露鱼子酱,就是普通常见的食材,只是用了不同的烹饪方式。
一样是整鸡做法的菜肴,我也很喜欢上海特色的白斩鸡,或者海南鸡,或者粤菜里的油鸡。各有各的特色,都很强调对熟度的把控,对口感的追求。多尝试不同的菜品,进而承认其他国家、地方也有很好的烹饪技能有什么问题吗?
有朋友回复问:面包黄油也算一道菜?
这个问题挺好的。面包黄油按照本国定义,应该算主食。但这也是餐点的一部分,好吃的面包配上新鲜制作的黄油,可以为整个餐点增添光彩。
—————-
在家里又随手翻出一本《莫奈的家宴》,里面记载了70来页莫奈的菜谱,由莫奈的菜谱手稿整理而来,并由该书作者验证了做法。
作为本世纪初的法国家庭菜谱,,又是名人手稿,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菜谱里用到的食材除了常规的肉、禽、蛋外,还包括了兔肉和鸽,另外有不少感觉法国人不吃的东西:
牛舌、羊舌、牛肝,牛舌就有几种做法,牛肝则有两种做法。
一些野味也挺有意思,不知道现在的法国还能不能吃到,比如山鹬、山鹑、狍子、野羊。
莫奈菜谱中的鱼类种类也很多,除了常规的鳗鱼菱鲆鳎鱼鲭鱼鳕鱼,还有安康鱼、狗鱼。
一遍翻阅一边畅想100多年前的餐点味道,还是很有趣味的。
花一朵,酒绒衣厝。
这雅格输入法,怎么那么厉害?
张维为这话就站不住脚,他对于餐饮业就是根本不了解。另外,很多别的回答其实对餐饮业也知道的不多。
首先,国内所谓的菜系是建国之后认定的,但这个认定的过程并没有一个特别完善的论证过程,因此也遗留下了很多问题。比如,最简单的,宫保鸡丁到底算哪菜系的菜?鲁菜 or 川菜?另外,菜系也不是一个原教旨主义的东西,还就宫保鸡丁为例,现在最知名版本其实是在北京峨嵋酒家伍钰盛做的“荔枝口儿”,而这个味道就很不同于四川本地的调味。同样因为这个风味非常受人欢迎,所以很多别的厨子也是会跟进模仿的,追热点的,“菜系”的变化是很动态的。
其次,法餐也早就不是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国家的菜了,已经国际化的一个餐饮系统了。不仅法国的前殖民地,就连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也都有了法餐馆,而且都跟法国本土的口味不一样。这些都是因为不同地区的食材和人们口味而变动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吃的法棍面包就偏软,大概是因为我们一般都把面包当作点心而不是主食,但我在欧洲吃到的就是偏硬一些。这其实跟上一条国内的情况就很类似,比如北京的峨嵋酒家的“川菜”算不算川菜?
再次,扯什么地域大小会限制厨师的想象力,这就是太低估了厨师这个行业的开放性。至少,我认识的大部分厨师都不会介意尝试用世界各地的食材去料理一些新鲜的菜式,也不会拒绝一些有趣的烹饪方式。就连宫保鸡丁,当年也有西方人试着改良过的,你说这改良完了算哪国的菜?就连我们平常自己做饭都不会介意用啤酒炖牛肉(虽然我们炖肉的时候添加了很多阿拉伯人带来的香料,用的也不是欧洲的黑啤),那谁能告诉我这又算哪国菜?
第四,纠结什么中法有多少种烹饪方式也是挺无聊的,实际上“现代的”烹饪方法已经用了很多“以往的”厨房里想都想不到的东西,比如离心机,液氮,喷枪等等。我用液氮速冻草莓,敲碎了之后,再用离心机甩甩,最后再还原出了一个草莓味道的甜点,这又该算是哪国的料理?实际上,在烹饪方法上大家都是择优从之,而且我刚才提到的那些现代的器械不仅是法餐厨师都在用,甚至于很多中国厨师都在尝试使用。
总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菜品和厨艺是一直在交流的,有些菜品甚至都是趋于融合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简单相互类比的概念。另外,做菜的最根本原则就是好吃,让顾客爱吃才是根本。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事情,也是非常难以进行量化比较的。
我觉得张先生这么说问题不算太大。西洋一国之所谓国菜,实乃罗马一省之省菜,与我国之八大菜系当属平级。
罗马尼亚这个国家地处东欧,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约等于广西大小),人口不到2000万(略少于北京),GDP约2400亿美元(约等于天津)。全国分为42个省级行政单位,即布加勒斯特直辖市和41个县(Județ)。
是的,这个国家的省级行政单位名叫“县”。据考证,这种奇特的称呼有悠久的传承,是罗马征服此地之后留下的传统。公元106年,图拉真征服了罗马尼亚所在的这片土地,建立了达契亚、默西亚两个行省,行省下设有各个地方的Judicium(地方法庭)。后拉丁语中由每个Judicium管理的地方演变成罗马尼亚语中称为Județ(县)的行政单位。
换言之,诸如罗马尼亚、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如今成为了独立国家的民族,实际上在古罗马时代不过都是统一的罗马帝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罢了;而如今这些独立国家的省级行政单位实际上等于罗马帝国的县级地级行政单位。
回到这道题的主题,这道题问如何评价张先生讲我国的菜系是不是拿出一个就可以在丰富性上超过西餐中的某个菜系。
那么根据我之前讲的,它罗马是正国级中国也是个正国级这么平级比较,大家不难看出:我们常说的法国菜、意大利菜、西班牙菜等等,实际上等于罗马这个正国级下面的省级菜系规模;而我国八大菜系也属于中国这个正国级下面的省级菜系规模。从规模上来讲,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与西餐的法菜意菜等平级相比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鄙人毕竟不是研究烧菜的,只是抽象地分析下大致性质上的等级持平,具体到某一特定菜系和某一种特定西餐派系的比较上,还是要专业人员具体问题具体地分析。例如,我素有耳闻,川菜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洋菜常有一国而不可与之比者;法餐之精细与玄妙也绝非他国所能比。
由此来看,张先生这个说法虽笼统而略有傲慢,却不得不说确实有其道理所在。西洋一国之菜,实乃罗马一省之菜,故而与我国八大菜系实乃平级的横向比较。
之前看过人民大会堂国宴退休厨师采访的纪录片。
这些厨师出国前都是中国特级厨师。60年代还是70年代国家派他们去法国学习西餐。
他们一开始心里也是不屑的,觉得中国菜系博大精深。洋人能吃出个啥来呢?但是一交流,发现西餐也不简单。人家法餐厨师背着一个刀具包,一打开,里面有几十把各种形状刀具。这一下把中国厨师震惊了。
然后是切洋葱,法国厨师切洋葱,一只手按着洋葱,一个洋葱横切多少刀,竖着切多少刀。然后一松手,洋葱就都成均匀小块了。这让中国厨师发自内心的佩服!
看法国厨师熬制各种汤汁与调料。也是非常讲究火候与味道。所以,一出国那种傲慢马上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同行之间的敬佩与尊重!
我想高手之间都是英雄相惜的!这个人根本不是厨师!他根本不能代表厨师的观点。就像我们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但是人家西方日本搏击技术也非常优秀。看到人家优点,才能进步
日本人:日本菜就丰富性和多样性可能超过中餐,因为中餐就是煎饺天津饭和麻婆豆腐,而日本菜一种鱼就有几十种做法。
韩国人:韩国菜就丰富性和多样性可能超过中餐,因为中餐就是炸酱面海鲜面和锅包肉,而韩国菜一种泡菜就有几十种做法。
美国人:美国菜就丰富性和多样性可能超过中餐,因为中餐就是陈皮鸡炒饭炒面和西蓝花炒牛肉,而美国菜一种牛排就有几十种做法。
诸如此类
用一个点抛砖引玉。
很多人都喜欢说中餐烹饪手法极多,然后嘲讽西餐厨师不会烧菜。 这些人基本都属于吃M记太多脑袋被塞住,不能正常思考的。
传说中的烹饪28法差不多法餐里都有,只不过有些技法用的多,有些用得少。有些技法虽然是中餐特色,但反之亦然。这只能算世界的参差,并没有高下之分。
油传热:
爆、炒 Stir Fry: 这个可能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西餐技法不如中餐的原因,炒菜确实是中餐里最核心的技法。 不过,西餐似乎只是不太喜欢单纯爆炒就出锅,而不是不用炒。相反,法国菜基本所有的菜也都是要炒一炒再烹调的。狗蛋翻锅的技术一点也不差。
烩:先炒,出锅前勾芡。法餐勾芡不用生粉,用黄油加面粉,Roux。
焖: 先炒,然后加汤和调味品,微火至熟,亦作炆
烧: 先炒,加汤和调料后,微火至接近熟,再以旺火收汤。
扒:先炒,加汤和调料后,微火至接近熟,再以旺火收汤,出锅前勾芡,如同烧
这仨本质差不多,Braising: 经典法餐红酒炖牛肉,说是炖,其实有点像焖烧。
煎 pan roasting: 这个是个人都想得到。 煎鸭胸肉:
煸 Saute: 干煎,也不难想到。煎三文鱼:
炸 deep fry: 开封菜,当然图片是一家叫Ad Hoc的炸鸡,B站上绵羊料理有搞过:
水传热:
煮 Boiling: 这个只要是人类文明都有。 找个粗糙点的美国菜凑数,Old Bay煮海鲜:
汆 Blanching: 这个也不难想到。芦笋去皮盐水里直接汆一下非常好吃,可以试试:
涮: 这玩意儿就是火锅。 勃艮第火锅Fondue Bourguignonne。
这个更正一下,勃艮第火锅里是油。纯粹的水火锅好像真是东亚特色。
炖 Stew 不稀奇,普罗旺斯炖地三鲜 Ratatouille。
煨 Simmering 小火煮,依然没啥特别的。 马赛鱼汤 bouillabaisse。
卤:把主食材放入卤汁,长时间微火煮,至主食材入味。
老卤/老汤这个东西,其实也是法餐的精髓。不过法餐的高汤里的调味料味不会那么重。比如:小牛肉汤 veal stock:
汽传热
蒸 Steaming 法式青口贝 Moules Marinières
其他:
焗 这个指的盐焗 salt-baked。还有的芝士焗是gratin,盖芝士烤的。两种法菜里都有。
拌, 蔬菜色拉~~
腌 Pickling: 全世界都一样
冻,这个其实也不难,猴不凶餐厅的招牌,龙虾汤冻,绵羊料理也有搞过A货:
烤 Roasting/Grilling,这个外国人吃得更多。 烤鸡:
熏 Smoke: 烟熏三文鱼啊是很常见:
塌:鲁菜的一个特定操作,挂鸡蛋面糊煎,这个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炸猪排:
有几个确实是挺中国特色的,:
糟:糟卤这个,上海人表示好次。
溜 ,先将主料炸(有的时候为炒)过后,另起锅,放入主料,加上勾芡的调味汁(称为卤汁)而成。其实技法不奇怪,主要是醋溜和糟溜是中国特色。
酱:酱油是东亚菜系的特色,这个法餐里真没有。 酱鸭是真的好吃。
醉:醉虾,好像也是长三角特色?不过我虽然是上海人,但对于吃活物总是有点感觉怪怪的。
炝: 将食物材料加上浓重的调味料而食之,一般分生炝与熟炝两种,生炝为将生的材料(以海鲜为多)经过适当处理后拌入浓重的调味料直接食用,如炝蟹,炝虾。熟炝为将浓重的香辛料加葱,姜,蒜,花椒,等放入热油中散发出浓重的香气,再放入材料,如炝蜇皮,炝白菜。
这个我没有仔细研究过,生炝似乎就是醉,熟炝似乎就是椒油炒?两个感觉都不是很奇葩。
上面几严格说来并不是独特的技法,更准确的说是因为使用了东亚特色的某种调味料(糟、卤、酱油)而衍生的特定操作。
也有一些技法在法餐里非常常见,但中餐不太常用,举几个栗子:
Puree 泥: 土豆泥。感觉中国菜不太喜欢这种糊糊的东西。这个土豆泥里面有一整块黄油,非常香,卡路里炸弹。
更:我脑残了,忘记豆沙芋泥这些东西了。 多谢评论指正。
Confit 油封:食物浸在热油里烤,也是卡路里炸弹。比如油封鸭。这玩意儿最早是法国人用来保存食物的,但后来发现味道超级好,就演变成一道传统菜了。类似的操作我曾经好像在老饭骨的视频里看到过一次,平时不常见。
更:下面的评论里提到了坛子肉,没错就是这个!太感谢了。
话说油封茄子油封菌菇也非常好吃,可以试试。
Glazing,把糖融了像釉一样挂到蔬菜外面。拔丝地瓜可能有点像?
综上,天下吃货是一家,没有谁比谁更强。越了解法餐就发现这货和中餐经常殊途同归。
比起所谓的中国胃,我反而感谢每个地方各具特色的菜。毕竟,世界的参差让生活变得有趣。
任何厨师也都应该积极吸纳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烹饪方法。海纳百川才能不断创新进取,固步自封死路一条。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