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的光盘播放机还没丢呢。
回家路上随手一租,10元5张,每张一部剧,不香吗?
再说,也没时间看。
看国产剧,去外网看。
看美剧,租碟。
根据 5 月 19 日的报道,爱奇艺 CEO 在接受采访时是这样解释涨价行为的:
我们投入大量成本,当年一集电视剧大概几千块钱,现在即使是我们不依赖于版权采购,但是版权采购一集两百万起,大家基本上能够看得上的剧都得两百万起,如果独播的可能要到六百万、八百万,所以说成本提高了,基于盈利要求,也得涨。[1]
可是,我们看一看财报,会发现一个问题:2018 - 2020 年间,会员费收入的增长,远远跑在了经营成本增长的前面:
在 2018 - 2020 年间,爱奇艺通过会员订阅实现的营收,从 106.23 亿增长到了 252.74 亿,增长了 238%;
与此同时,运营成本(也就是 operating cost,根据财报中的说明,采购成本也在这一项中)似乎并没有非常显著的变化,2018 年是 271 亿,2020 是 279 亿。
翻开 2021 第一季度的财报,我们可以发现,内容采购成本实际上是在降低的:
这一段写得很明白了,与 2020 同期相比,2021 年第一季度,爱奇艺的「内容成本」下降了 8%,财报中原文写着:这一降低,主要归因于购买内容授权成本的减少。(The decrease was primarily attributable to decline of licensed content cost.)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爱奇艺 CEO 的话:
我们投入大量成本,当年一集电视剧大概几千块钱,现在即使是我们不依赖于版权采购,但是版权采购一集两百万起,大家基本上能够看得上的剧都得两百万起,如果独播的可能要到六百万、八百万,所以说成本提高了,基于盈利要求,也得涨。
啊这。。。建议跟贵司财务和外部审计人员核实一下,确认一下哪一个是事实:成本到底是在提高还是下降?到底是因为版权采购费用贵了,还是想多赚钱了?
想多赚钱就说嘛,不寒碜的,只要不是垄断市场、达成价格协议联合涨价,都不寒碜的==
这事儿,CEO其实说的就是大实话。
传统长视频领域已经进入到入不敷出的状态,且无法跟前些年那样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来获得资金。
而恰恰不是知乎主流观点:因为垄断所以为所欲为。
前几天,我看了这样一本书。
这是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关于新媒体发展最新权威报告(当然也有一年时间了)。
报告里面通过收录大量论文内容,能够帮助业界和吃瓜群众了解近期互联网风向变化。
其中有两点得到学者普遍关注:
1.短视频的强势崛起
2.直播产业的快速吸金
首先看短视频这块儿,光是2020年初疫情还没彻底暴发前,头部玩家已经达到了惊人日活。
里面有句话很令人玩味:尽管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采用重金投入、流量补给等强攻战术,但旗下产品始终不温不火,大多数要么半途夭折,要么被合并……这种无奈表明,抖音、快手筑起的护城河短时间难以撼动,两超双峰格局稳固。
而百度和腾讯所代表的爱奇艺、腾讯视频,恰恰就是上一个时代“传统视频平台”的大玩家。
此外,短视频也展现出强大的广告吸引力。
可以清楚看到,爱奇艺只能跟一些知名度并不高的品牌共同“屈居”第二阵营。甚至很难算是短视频广告的主要竞争者。
短视频平台之所以前途无量,答案再简单不过:用户需要。
用户渴求以最短时间获得最多信息量,而用户本身又能成为平台的创作者,无需平台发挥如爱奇艺那样的“平台主导权”(自己花钱买版权、掏钱请人拍综艺、砸钱做IP等)。
这就形成了一种典型用户良性驱动,回报率将非常惊人。
与此同时,直播产业也在分走大量流量和用户时间。这块儿我找了个最新报告(《2020年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
2020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规模达1930.3亿元。从营收模式来看,打赏是直播平台和主播的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直播平台打赏收入占行业收入的75%左右,占主播收入的35%-45%,而泛娱乐直播平台的打赏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90%。
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账号累计超1.3亿(根据23家平台汇总数据),其中日均新增主播峰值为4.3万人。直播用户方面,2020年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6.17亿人,占中国网民整体的62.4%。
那么,直播市场的主要玩家都是谁?
除了依托传统电商优势的阿里系跟京东之外:
而伴随着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崛起,各行各业都开始入驻短视频平台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短视频平台顺势推出了直播功能。
不好意思,短视频平台同样没有放过直播这个重头戏。
从资本运作角度而言,当一个平台本身就很难形成“自负盈亏”(大量烧钱砸IP,往往靠背后的娘家养活),且又无法在资本市场赢得青睐,而广告商大量流失到其他平台的话……
除了涨价维持一点生活的体面,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等其实没有更好选择。
虽然目前中概股在美表现都很糟糕,但爱奇艺也明显太过疲软。
哪怕连B站(同样被资本看好,同样有直播功能,同样可以通过由用户自主创作来大大降低平台成本)也早已不是吴下阿蒙,把爱奇艺压得喘不过气。
毕竟CEO还是要拿工资恰饭的嘛,那就只能努力通过涨价,把KPI做得稍微体面点了。
但我们也知道,如果说一个平台本身就没有其他平台“降维打击”的吸引力大,且价格和用户体验都在变得愈发糟糕。
毕竟这件事,报纸、杂志、电视媒体其实都已经体验过了。能不能顺利转型,将关乎生死。
爱奇艺有办法实现“破茧重生”,一切好说,做不到……
最终被淘汰也并非什么新鲜事。
以前看盗版是必然趋势,这个趋势让版权改变了。
当时有很多文章宣扬正版的好处,不看正版制作方会饿死,只有付费,我们才能看到更好的剧集。
后来,就有了《有匪》《极光之恋》《甜蜜暴击》《我不叫喂,我叫楚雨荨》等等优秀的国产剧集。
那时我在思考一个逻辑漏洞,充会员不看广告。不充会员看广告。你说这个用户,连甜蜜的会员都充不起,还看你娘广告呢?
这不把有能力付费的用户都流失掉了吗?
后来看到海量广告植入,我发现,我还是单纯了。
“趋势”实际上是个很有趣的词。全国14亿人,你能懂得趋势,为什么不把生育率解决一下呢?嗯?
我是B站用户,大会员22年2月到期,不准备续费了。原本为了弹幕开的会员,为了高清免费电影开的会员。结果那么多电影都要钱(48小时观影权)。弹幕质量也越来越低。
基本上大部分是复读机,up说啥就附和啥,什么地方都玩烂梗的人。
那我为啥不直接去看盗版呢?
如果看盗版,某些制作公司会饿死。我倒是觉得那还真是双赢。
这次。我赢两次。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我差点儿就买票了,临了去了趟豆瓣。
哎!
谢邀…
其实这种问题太过于计较人家媒体“怎么说”,意义并不是特别大。
尤其对于韩国吧,它们本身就是真正把爱国主义做到了极致,稍微有个风吹草动能当场跑日本大使馆剁手指那种。
让人家媒体吹吹牛,无可厚非,不吹才奇怪。
只是呢,人家说也就罢了,我们又不需要相信对不对。
一款产品好不好,看的当然不是媒体如何吹嘘,而是有严格的检测标准,市场监管等。
如果你产品确实好,那大家买就是。但如果不好,对不起请不要出现在市面上,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予以治理。
这年头最愚蠢的,就是因为对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外国品牌有好感,就用饭圈脑去看待。
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还真不少,哎…
谢邀…
其实这种问题太过于计较人家媒体“怎么说”,意义并不是特别大。
尤其对于韩国吧,它们本身就是真正把爱国主义做到了极致,稍微有个风吹草动能当场跑日本大使馆剁手指那种。
让人家媒体吹吹牛,无可厚非,不吹才奇怪。
只是呢,人家说也就罢了,我们又不需要相信对不对。
一款产品好不好,看的当然不是媒体如何吹嘘,而是有严格的检测标准,市场监管等。
如果你产品确实好,那大家买就是。但如果不好,对不起请不要出现在市面上,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予以治理。
这年头最愚蠢的,就是因为对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外国品牌有好感,就用饭圈脑去看待。
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还真不少,哎…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