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的话要看时代背景。后来有了药店和众多合成工艺后能得到很多神奇的东西,比如炼金术的末期,三硝基苯酚(苦味酸)这种大杀器都“炼”出来了(在浓硝酸中煮靛蓝粉或丝绸,发现能得到黄色的结晶)。只说早期的话……
东方的例子,晋葛洪《抱朴子》卷十一·仙药:
- 又雄黄当得武都山所出者,纯而无杂,其赤如鸡冠,光明晔晔者,乃可用耳。其但纯黄似雄黄色,无赤光者,不任以作仙药,可以合理病药耳。(原料来源:采矿;原料的识别和检验)
- 饵服之法,或以蒸煮之,或以酒饵,或先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或以玄胴肠裹蒸之於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炼之,(加工工艺——水或酒加热溶解后冷凝,一组加入硝石,一组加入油脂,一组同时加入硝石和油脂,之后放进炼丹炉里炼;配料硝石和松油等没有说来源,应该是常用原料;“炼”的protocol其他章节中提过,土釜或鼎加热几十天)
- 引之如布,白如冰,(得到产品的形状和颜色)
- 服之皆令人长生,百病除,三尸下,瘢痕灭,白发黑,堕齿生,千日则玉女来侍,可得役使,以致行厨。又玉女常以黄玉为志,大如黍米,在鼻上,是真玉女也,无此志者,鬼试人耳。(临床实验[?])
重复实验在炼丹术/炼金术中至关重要,所以东西方的文献记载中都非常详细(波义耳去世后牛顿多次表示希望能得到波义耳的手稿,因为他觉得里面会有波义耳隐藏的炼金细节)。我国学者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复过上面的实验,最后发现在不爆炸的情况下发现确实可以得到的“引之如布,白如冰”的东西,检测后发现是砒霜。
类似的记载很多,有兴趣可以翻一翻赵匡华教授的《中国古代化学》,他是做过很多重复实验的,书里有一些和高中化学题里“古代化学题”不同的地方。
西方的话,关于炼金术现存最早的手稿是Leyden-Stockholm Papyruses(莱顿-斯德哥尔摩纸卷)。举一个讲炼金术史的书基本必谈的例子——The Leyden Papyrus X 第87-89个配方Doubling of Gold中硫水制备的部分.[1]
- The invention of sulfur water. A handful of lime and another of sulfur in fine powder; place them in a vessel contnining strong vinegar or the urine of a smell child. Heat it from below, until the supernatant liquid appears like blood. Decant this latter properly in order to separate it from the deposit, and use.
- (机翻)硫磺水的发明。一把石灰和一把硫磺混合成细粉;把它们放在装有浓醋或小孩尿的容器里(原料来源在前文中,来自矿物,石灰和硫粉的质量都是1 dram,醋或尿质量是石灰的20倍左右)。
- 从下面加热,直到上清液看起来像血。将后者适当倾析,以便与沉积物分离(制备方法和产物形状),
- 然后使用(用途是使银变成金色,可以伪造黄金,前文中有)。
原料的用量和来源前面的配方中有介绍,基本都是很容易获得的原料,现代人重复实验后发现这个配方得到的“圣水”/“硫水”主要成分是多硫化钙,银放进去后会形成一层硫化银膜,时间控制得当的话会得到金色的。效果和实验细节可以看劳伦斯·普林西比的《炼金术的秘密》。
能看出最早期基本上是简单加热矿物原料得到的。考古遗迹中发现东西方的古人都喜欢收集好看的石头,然后放在火里烧,所以有猜测青铜和汞单质最早就是这么得到的。而早期的炼金术留有这种习俗的痕迹。
再后来有了升华,水浴加热,蒸馏,研磨,重结晶等一系列方法,那就更复杂了。
提到的书:
参考
- ^Caley, Radcliffe E . The Leyden Papyrus X. An 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brief notes.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26, 3(10):1149.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ed003p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