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写了的人,不会没带。
记得写作业,尤其养成了记得写作业的习惯,不可能在出门前不检查带没带作业本。一次两次的可能性都不存在,因为这是个习惯,就像出门穿衣服一样,难道你整个学生期间,会有一次忘了穿衣服就去学校了吗?你们学校会有一个人,忘了穿衣服就来上学的吗?
好做法养成好习惯,好习惯成为好作风,内化而不僵化,这人无敌的。
写作业如果是种任务,在我看来其任的“完整”完成流程应该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交回给老师→老师批改→学生修改。
这没带作业连第三步都没完成了,朋友们,作事不能只作一半。
出社会后您能和老板说報表我作了,但忘带吗?
本人高中数学老师一枚,如果学生真的是做了忘带,到我这里来会直接说“老师我试卷忘带了,你再给我一张我简单一点写给你”,然后会在我面前刷刷刷写上简要答案给我,这种就没事了…
如果是没写的,就不会主动来找我,然后被课代表记下名字没交。接下来对话如下:
我:作业呢?
学生:老师我没带。
我:让家长拍照发过来。
学生:我爸妈找不到的/上班去了/…
我:那我给你张空白的,你就在我这里写吧。
学生:……
不用说了,就是没做
(更新)
随手一答没想到讨论的人很多,因此补充几点:
第一,作业忘带的处理方式是开学初就跟学生们说好的,包括:父母拍照发送、学生当面再做一次(时间不允许的话部分题也OK)。
第二,评论有人说我这种不信任学生的老师学生不会喜欢。但反过来,区别对待学生的老师难道学生会更喜欢吗?一刀切是最大限度保留了对学生的公平性。
第三,我们学校是一个上海区重点高中,大概全上海100名左右的样子,学生属于不是太自觉但逼一逼又还行,大多数孩子高考考在上海二本,一本的不多,考不上本科的个别。所以我们是管的比较严比较紧的。学校里学神和学渣都不多,大多数是普通人,有时候会觉得偷偷懒,老师凶一点他们就比较老实。家长和孩子都挺朴实,师生关系基本和谐。
这句话本质上是老师依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或者说数据,基于贝叶斯定理,对未知情况的预测。
我们称之为:贝叶斯推断
“没带就是没写”
话糙理不糙,严谨点儿说就是:
在学生X声明自己没带作业的情况下,大概率其没写作业。
假设:
学生X【没写作业】为事件 A
学生X【声明没带作业】为事件 B
则有一个很朴素的公式:
A发生的概率:P(A)为"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即在B事件发生之前,对A事件概率的一个判断,也即在没问学生X之前,推测学生X没写作业的概率。
在B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P(A|B)为"后验概率"(Posterior probability),即在B事件发生之后,对A事件概率的重新评估,也即在学生X声明没带作业的情况下,重新评估学生X没写作业的概率。
为"可能性函数"(Likelyhood),本质上是一个调整因子,在老师多年教学,和学生们斗智斗勇之后得到的一个函数,能够让预测概率更接近真实概率。
所以,条件概率可以理解成下面的式子:
老师认为“没带就是没写”,即老师认为学生X声明没带作业的情况下没写作业的概率高,也即后验概率高,可能有两种原因:
先验概率高,用人话讲:就是学生X本来写作业的概率就小,啥也不看,直接预测学生没写作业,准确率很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坏学生做好事,老师也不信。坏学生写了也是没写,好学生没写也是写了)
可能性函数高,用人话讲:就是说自己没带作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没写作业(这里指的是老师由先前经验推测)
合理
第一,老师说这个话是有经验数据。没带的大概率就是没写。
第二,你反对,重要的不是去争执这个道理,而是用实际行动举证证明自己写了。合不合理重要的不是去争执这个道理,而是用实际行动举证证明自己写了,比如你能够瞬间跑回家去吧把作业拿把作业拿来,比如有你们家视频录像为证,昨天晚上你一笔一画把作业写完了。这个举证的责任在你而不在老师,老师没有义务去弄清楚你到底写了没有。
第三,交作业需要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交上规定质量的东西。你说你没带。从实际效果来说就是规定的时间地点你交不出来和没做的效果是一样的,除非你有一个解决方案能够弥补,否则效果是等效的。比如你在放学以后马上回家,在老师下班之前把作业拿回来交了,或者打电话给你父母,让他们紧急给你送来。否则怎么办?
因为没写的都说没带,所以没带的名声被没写的搞坏了。不能怪老师偷换概念,要怪就怪你那些乱找借口的同学。这跟成人世界里的族群捆绑一样:自己被抓了现行,张口就是“歧视外地人”、“歧视黑人”,拉族群给自己站队。结果整个族群的名声都臭了。
不合理,所以我几次都请假回家把作业拿来了。
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只说我自己,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12年,虽然算不上什么学霸,但是也算是成绩还不错的。读的都是我们当地的重点学校,班级前三考过,年级前50也算是经常进。不过男生么,总会贪玩,外加那时候有的作业是真的多,还有就是少数情况真的是忘记有这么个作业了。
而一旦我没写作业,几乎条件反射就是“忘带了”。然后因此被罚站,罚抄,罚打扫教室之类的惩罚也没少挨,还被叫过家长。
我有没有真的“忘带”过?有的。那是我初中的时候,当时班主任要求所有人进教室之前必须先交作业,不交不能进教室。因此那段时间我是特别乖的。但是有一次,我翻遍书包都找不到作业了。最后被扣在门口,结果是罚站一上午。后来中午回家,发现我的作业本掉到了书桌下面,估计是前一天晚上我写完作业不小心弄掉了,整理书包的时候没有留意,只把桌面的东西放进书包,因此遗漏了。
你问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那是我唯一一次“真的忘带作业”啊。
这个题有点意思,感觉跟法官判案有点类似。比如你去法院起诉,法官问你证据原件带了吗?你说没带,事后也补充不了,那么法官就会推定你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法官有裁判的权力。事实是否存在,法官对此有权进行判断。结合目前已有的事实与证据,法官内心会形成对事实存在与否的判断。
另一方面,说没带证据原件的人,有义务证明他有原件,即举证证明义务。如果无法证明,那就不是法律事实。
最后,对于一个不涉及生杀予夺的普通事务而言,60%的可能已经足以定乾坤。美国学者斯蒂文艾莫钮尔认为,当一个事实主张被陪审团确信为在证据上具有优势的盖然性,即存在的可能性要大于不存在的可能性时,那么,此项事实主张就被认定为真实。他说的事实,指的是民事诉讼中的事实。
“没带就是没写”与法官判案的逻辑类似。
教师有权判定你有没有完成作业,你有义务向教师证明你完成了作业,而你没有提供相关证据,只是口头陈述“没带”。
教师根据你的举证情况,在“写”或者“没写”之间,判定你没写的可能性大于写了的可能性。即使这种判断错误,也不影响你的核心利益,所以无需进行细致调查,排除所有的可能,比如你作业本丢了,被火烧了,被抢了等。没有这种必要。
假如一个学霸,说没带,老师根本不在意,他写不写都不重要,因为他全会。
假如一个老实的学生,说没带,老师也会相信,因为他平时都正常交作业,自己也努力学。
假如一个学渣,说没带,那多半是没写,当然写了也没什么用。
我们以前的班主任对付这一说法很厉害,你说没带是吧,好的,中午放学我和你一起回家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