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没有大爆是有原因的,它就值现在这个票房,多了没有。
剧情的硬伤有些明显,好些地方细节上交代得不清不楚,一笔带过。
但是演员该到位的地方意思到了。
这是疫情结束院线重开以来,我观影感受最好的一部电影。
灾难片不是我最喜欢的类型片,阅片量不是很大,但是在《峰爆》里看到熟悉的洪班长,还是想到了十年前的一部电影《2012》的一些往事。
当时世界末日的传言甚嚣尘上,美国人借着这个由头拍了这部电影,风靡全球。洪剑涛老师在看完《2012》电影之后发了一篇博客,他认为这部电影传达了西方人对未来的颓废无望的世界观,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我当时还在上高中,对他的观点不太理解,《2012》不是造了诺亚方舟吗?为什么还说是颓废无望?那不颓废无望的灾难片是什么样的?
十年之后,《峰爆》给了我答案:“当面对灾难时, 西方神话里有诺亚方舟。我们祖先的故事则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陈数扮演的项目经理把这句台词说出口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尤其经历过这多灾多难的两年,在面对去年的疫情、今年的水灾时,灾难面前我国的表现,真的是完全印证了这两句话。
《2012》里的“方舟”只有部分人能买到船票;而我们则是同舟共济,选择万众一心抗灾、抗疫,谁都不会被放弃。
我觉得好的灾难电影不一定非要有猎奇、科幻、超自然的要素,拍好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真实的故事,一样可以叫好叫座,被观众认可。现实中会发生的真实故事同样也可以很精彩,很多时候丝毫不逊色于天马行空的科幻、魔幻故事。
《峰爆》就是我喜欢的这个方向,真实的地质灾害、肉体凡胎普通人的故事一样可以让人感动。
《峰爆》讲的是中铁建的故事,我老家合肥是中铁四局总部的驻地,身边很多同学朋友都是铁建子弟,父辈的一些朋友也在铁四局的系统里工作。
从小到大身边人说起他们,都只是羡慕他们稳定的工作生活和教育医疗福利,却很少有人说他们的祖辈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为了祖国的建设付出的无量牺牲,以及他们的父辈长期在五湖四海甚至五洲四洋的工地上一家人长年不得团聚。
我的好兄弟是个铁三代,爷爷跟电影里的老爷子一样是铁道兵,爸爸在铁四局工作,自己大学毕业在工地搬了好几年砖才考进铁四局。铁四局派他在合肥本地修地铁,所有人都觉得是“抽到了好签”,不用像他的父亲、爷爷一样被派到远方施工、跟家人两地隔绝。
而现实是,他家住在城市的最东北角,地铁站在城市的最西南角,每天的奔波通勤并不轻松。
他作为生产的负责人,疫情爆发了要留守工地,一有风雨极端天气也不敢离开工地,刚出生的女儿一个礼拜也见不到他一两面。他能分给家庭的时间太少了,小夫妻经常因此经常吵架。
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基建狂魔”称号,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成千上万像《峰爆》主角父子一样的基建人用鲜血和青春支撑起的。
说到主角父子,演的是针不戳。
前段时间在办公室看《叛逆者》,朱一龙扮演的角色从一个懵懂的军统新人到建立革命信仰,前后的神态语气判若两人。同事说了句灵魂妙语我记忆犹新:“这个朱一龙长得那么好看,没想到还是个演技派。”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之前我专门写过根7,根5是相同的。我列出了计算开方的10种方法,可参见这里:https://zhuanlan.zhihu.com/p/113136030
之前我专门写过根7,根5是相同的。我列出了计算开方的10种方法,可参见这里:https://zhuanlan.zhihu.com/p/11313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