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不计生死的血性在这一代年轻人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1页

  

user avatar   WanPlusSW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一代年轻人的叫做“不计生死”的血性我倒觉得不太合适。

我觉得他们比谁都计较生死,所以才不会去做无意义的死,他们的死,是为了更好的生,正因为怕人民的死,怕国家无法前进,所以他们才会看上去“不计生死”,前赴后继的冲向一个又一个堡垒。

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有这么一段。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他们是怎样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地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

怎么能不觉得苦?

怎么会真不怕死?

但我苦了,祖国的人民就不会苦。

我在边境把印度人摁死在高原上,祖国的人民就可以安心的享受太平。

我在病房和新冠以命相搏作斗争,祖国的人民就可以安心的正常生活。

人没有不怕死的,人也没有不想享乐的,人也都是会去计较生死的。

但在有的时候,生死也分大小,生死也分家国。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七十多年了,年轻人,还是那个年轻人。

我唯一遗憾的是,七十年后,我们居然还是只能引用这篇文章,来书写新一代年轻人的故事。

那些不可爱的人,现在在和我们争夺这个世界,这或许,也是年轻人另一个必须要胜利的战场。


user avatar   yihao-shao-wei-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叫郭豪,生于1999,牺牲于2018。

2018年7月30日,19岁的他倒在高原演习场上,再也没能醒来,只留下了那句“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那时候,离他退役还有一个月。

这是他牺牲前的样子,小平头,充满稚气的脸,透过瞄准镜他专注地盯着目标。

这是旅里为他开的追悼会。

19岁,在很多人眼里还是稚气未脱的年纪,但年轻的他却已倒在冲锋的路上。

2018年7月,一场上级组织的高原实兵演习硝烟弥漫,第76集团军某旅担负对“敌”主攻任务,雪域高原高寒缺氧、环境恶劣,作为尖刀的“红七连”担负穿插破袭任务,一班战士郭豪主动请缨参加战斗,主动换上列兵潘应澳携带的一把机枪和四个弹鼓为战友减轻负担。

穿插途中,在向某高地挺进时,郭豪出现高原突发性休克倒地,随队卫生员迅即赶到对其进行心肺复苏,让他含服速效救心丸并吸氧,连长梁东第一时间向上级指挥员报告情况并联系后送。虽及时联系直升机后送至野战医院进行救治,但终因抢救无效于7月30日14时00分牺牲。

他,成为了烈士。

这个来自陕西咸阳的小伙儿让无数人惋惜。他还没有过19岁的生日,他还没有过自己的第二个建军节,他的世界还没有真正打开,他还没有体验过什么是“生活”,他还没来得及跟朋友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就已经牺牲。

战友们说他家里条件很好,他本可以少一些奋斗就走上人生巅峰,他本可以少吃很多苦去子承父业,他的生活路线图本可以是另外一幅画卷。

但17岁的他选择了军营,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他走上了平均海拔4400多米的雪域高原,他看到了普通人看不到的风景,他比普通人承担了更大的责任。

假如没有牺牲,他会在一个月后脱下自己心爱的军装,假如没有牺牲,他可能会子承父业重新规划新的人生轨迹。但冷酷的现实里没有假如,军人的字典里又岂能忽略牺牲二字。

中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这句话那么残忍,这句话又那么让人泪下。

郭豪走了,一个年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曾说的——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

19岁的他,是百万中国军人中的普通一员,19岁的他,是亿万中国少年中的普通一个。但19岁的他又如此不普通,19岁的他,是一盏明灯。定格在19岁的年华,永远闪着少年的荣光。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这一代年轻人不计生死的血性。


user avatar   liu-yi-50-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带的一个兵,

特别特别怕疼,

打一拳哭很久那种,

前段时间打疫苗的时候脸都特么吓白了,

就是这么个连打针都怕疼的萌货,

跟阿三干仗的时候那家伙叫一个莽,

瘸着一条腿硬是追着人家跑了好几百米,

浑身血呲呼啦的还梗着脖子搁那骂街呢,

然后走回来的时候疼得叫唤了一路,

莽完了进医院一看,

身上3处骨折十几道伤口,

医生给他包扎个伤口鬼哭狼嚎的,

听到还要在肚子上打溶栓针之后跟个鹌鹑一样怂兮兮,

连小护士都笑话他,

喜提“战神小猫咪”荣誉称号,


所以我觉得血性这个东西,

其实一直深深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DNA里,

只是我们有段时间没再好好看看它了,

它是碉堡下举起炸药包的那只手,

是扑上去挡住敌人枪口的胸膛,

是浑身浴火却依旧咬紧的牙关,

是长津湖上一座座再也醒不来的冰雕,

………

血性这东西从来都没有离我们远去,

它只是在静静地等待着一个契机,

你们还记得国歌里是怎么唱的吗?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前进!进!


我一直坚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们一定变成了光。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解放阿富汗,横扫印度洋,把澳大利亚自古以来了。


user avatar   chi-se-xing-ling-zuo-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乏不计生死的有血性的年轻人。但问题在于,为谁而死,死的有没有意义?

教员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而重。在那个时代,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卖命的”昭和男儿“,为国民党反动派卖命的张灵甫、黄伯韬等人,也是不计生死的有血性的汉子,但他们死的不值,比鸿毛还轻。

当然,教员那句话,放在今天也需要做一些更改。在教员那个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作为一个建构出来的政治概念,有效地将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各阶级群众联合起来。这个概念,在当时是有着非常进步的意义的。

但是在今天,人民这个概念已经被严重偷换了,成为了一个掩盖阶级性、丧失政治性的空泛的政治术语。

在这个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无产阶级已经成为劳动者主体的社会,我们要把教员这句话更改一下,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为无产阶级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而重。那些为资本家卖命而死的人,就比鸿毛还轻。


user avatar   ling-ling-qi-38-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 @李雷 的回答,眼角有点湿润。

彭银华烈士的事迹发生地离我不远。他所坚守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又称协和江南医院,是我院托管的大型区级三甲医院。他逝世时所在的武汉金银潭医院是当时武汉的“暴风眼”,我们科室有许多同事在支援那里,包括麻醉医生、麻醉护士、重症医生等等。

那段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窒息的。

我们知道,各个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都收治有医护同袍;我院感染科甚至专门开辟了一层楼作为感染新冠肺炎的职工隔离区。

很多战友脱离危险,平安康复;直到现在,岁月静好,日子安稳,拥抱生活。

但也有很多同袍,没有熬过黑暗,倒在了第一线。


而很多事,不真正发生在你熟悉的人身上,你是不会深深触动的。

就比如,我深刻悼念彭银华烈士,但因为不熟悉,我脑海中只是个模模糊糊的印象。

但另一位烈士,却在我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终身记忆。

我不太熟悉的朋友,我室友的夫人,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战友,我的同龄人,夏思思烈士。

疫情之后我就不太爱回答抗疫相关的问题了,一个是国内疫情控制显著,武汉早已焕发生机;一个是多次回忆多次提及对我本人是负面情绪的重复刺激。

所以对夏思思烈士,我还是用官方人物介绍和曾经写下的悼词,

展现她的无畏,和不计生死。



《长泪挽夏思思烈士》

作者:凌楚眠 2020-02-23

敬爱的夏思思医生,我们所有武汉医疗人的亲爱姐妹:

先说一句对不起。

看到你不幸殉职的报道时,我没有认出你。


是啊,我与你仅数面之缘,彼此的交情止于礼貌的招呼和寒暄;多年未见,很难把印象中模糊的眉眼,和新闻里慨然的英雄联系起来。

说起来,第一次会面是在2014年7月研究生开学时;考入同济医学院的我,有幸与你的丈夫石头(化名)同住一个寝室;你们伉俪相识相恋于本科,礼成不久,彼此恩爱有加,开学时你帮他整理寝室,举手投足间尽显柔情蜜意;当时着实让单身狗的我,羡慕了一番。

石头是北方人,重情重义,开朗而幽默,是个非常优秀的骨科医生,也是我肝胆相照的寝室室友。我们在武汉这个陌生的城市读书,离家在外,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你是武汉本地人,一直竭力帮我们联系解决,每次来医学院看石头,也总是提着大包小包的吃食和用品,我沾了许多光。

那几年的读书生涯,感谢你们的照拂。

毕业之后,各自工作单位相隔极远,刚入职的小医生事务繁多,日日挣扎于临床;渐渐地,我们没了联系。

犹记最后一次联系,是在19年6月底。那次我和石头久违地聚了一次,我邀请你们夫妻来汉口单位旁吃海底捞,现在翻看聊天记录,往事历历仿佛就在昨日。


那一次聚会,是最后一次见你。

那时你们的孩子已经一岁多了,席间你和石头三句话离不开心爱的孩子;早产的宝宝柔弱,你眼里眉梢都是怜惜,闲聊里都是宝宝的生活点滴…而聊到未来,你们彼此相视而笑,笑容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那笑容里,也满是武汉姑娘的勇敢与韧性,你应该也是带着这份“泼辣”,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吧!

那个流火的夏日里,我与你们夫妇畅谈嗨吃,现在想来,是一段多么美好愉快而烟火满满的回忆。

而今天,在这个我从未想到的时刻,从未想到的地点,从未想到的报道里,我看到了你熟悉而陌生的脸。

我的脑袋嗡地一下炸了。

熟悉的面容,在蔡甸人民医院上班的单位,两岁的孩子…这些信息像死神的拼图,渐渐拼出了那个我无比渴望是乌龙一场的可能:这位牺牲的英雄,是你。

我开始疯狂打石头的电话,给他的微信留言,想求证,这位被病魔带走的,不是你。想来,我这样浮躁的举动,没有顾上石头的感受。给我已经承受巨大悲伤的兄弟,又一个不小的伤。

石头没有回话。

我的兄弟,承担了太多的悲恸;我无法想象这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是怎样亲眼目睹爱妻从英勇奋战,到一病不起,最后在世人的呼唤中,撒手人寰。

而我,也终于从研究生同学处,求证了那个无比悲伤的事实。

这个英雄,是你。

长歌当哭,英雄走好。

也不知是不是上天给的巧合,我目前支援奋战的协和西区,就在武汉蔡甸,在你从小无比熟悉的故乡,也在你献出身命保护的乡亲父老边。

许久后,石头给我回了微信。



英雄啊,走好。

你对幼子的思念,是日夜涌动在龙王庙岸堤的潮水;你对武汉的守护,是终日挺立在晴川南岸嘴的汉阳树。我们不会忘却你,不会遗忘和你一起,用生命捍卫江城的逆行者们!

我们所有在汉医务人员会秉承你的遗志,和疫情战斗到底。

年轻的母亲啊,放心去吧。

我们会好好呵护你的孩子长大,并对未来的他说:“你的母亲是位英雄,她出生在这个英雄的城市;战斗在这个英雄的城市;也长眠于,这个她热爱的地方。”

凌楚眠长泪挽谢。


2020年2月23日,武汉封城一月之际。



家里有两岁的年幼孩子,万般不舍但职责所在,在最危急最恐惧的时候奔向临床一线。

已经高热出现疑似症状,把可以救命的ICU 床位让给病人。

不计生死,这是临床人的担当;也是中国人的血性。



逝者长已矣。

请放心,我们不会忘记,会永远怀念。


user avatar   dao-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抗疫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让我触动很大的事,一个年仅18岁的高中生,却做出了很多大人也做不到的「壮举」。

高中生步行100公里援鄂:我们年轻人躲在背后算什么

18岁的朱如归是陕西眉县一名高二学生,大年初一瞒着母亲独自前往湖北支援。

他看见钟老,80多岁的老人都冲在了第一线,觉得我们这些年轻人躲在背后算什么?

于是从家乡坐火车到河南信阳,再徒步100公里,到了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做志愿者。

这种不计生死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对家国的热爱。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2月20日21时50分,一个普通的年轻的人离开了,随之离开的,也许还有那份未来得及举办婚礼的遗憾。

他叫彭银华,一个普通的不普通人。

说他普通,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没有太多的故事,家里条件不好,但也谈不上特别艰辛。读书成绩不是出类拔萃,但是也考上了大学。工作以后,认识了同在医疗行业的妻子,然后领证,不过没来得及举办婚礼,这就是很多普通人常见的人生轨迹。

说他不普通,因为,他,最终也没能出席自己的婚礼。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来袭,而作为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这位90后的医生自然当仁不让的加入到了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为了抗击疫情,原定于正月初八举办婚礼,但是他决定婚期延期举办。然而,不幸的是,他被感染了,最终没能熬得过来,在2月20日与世长辞。

2020年4月2日,彭银华医生被评定为首批烈士。

在彭银华离世后的三天,另一个抗击疫情不幸感染的90后的医生夏思思也不幸去世。

这就是不计生死的血性在年轻人中的体现。

2019年底,一场疫情突入来袭。面对为难,无数的年轻人主动站出来,成为了“最美的逆行者”。

要知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治疗新冠,诊疗方案前后调整了数次,甚至有人感慨,如果你把最后版本和第一版本相比较,你会觉得,这就像是两种疾病。

可以说,一开始,我们对于新冠,根本就是不知道如何应对。

然而,面对一场来源不明、治疗未知的疫情,无数年轻人直接站出来,勇敢的去抗击疫情,这是真正的不计生死。

其实,不只是抗击疫情,这些年来,每逢危难,总有年轻人站出来。

2019年,凉山州森林火灾,27名消防人员死亡,平均年龄仅23岁,年龄最大的也不过38岁的80后,年龄最小的才18岁,是一名00后。

2020年6月,印度方面非法越境,捣毁我方的一些设施,这种情况下,解放军战士不惧生死,前去交涉,却被印度方面围攻,造成4名解放军死亡,其中最小的才18岁。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有很多。

其实,当今总体属于承平年代,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面临那么多的极端选择。于是就有人感慨现代人缺乏血性,过于惜身。

在我看来,这是不合理的,我们,从来都不缺乏血性,只要面临挑战,总会有人站出来。就像鲁迅先生说的: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马上要青年节了,致敬逆行者,你们是这个时代的光辉。


user avatar   fang-qing-zhuo-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能想到的就是,抗疫期间那一张张稚嫩的脸。

他们都是孩子呀,有穿白袍的医生护士,有以中国速度建起方舱医院的工程师和建筑工人,有奔走在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我还记得摘下了口罩、脱掉防护服他们脸上深深的红印子,我还记得新闻报道里他们太累太忙了,就蹲坐在走廊、工地里睡着了。我还记得大过年的他们忙到吃不上一口热乎饭。他们都是孩子呀,家里有爸爸、妈妈、奶奶在等着他们回家。谁不是家里的宝贝呢?

可是这些宝贝孩子扛起了新时代中国的脊梁。

那些年轻的孩子们,不论生死、前赴后继的背影,不就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不计生死的血性表现?年轻人很幸福生长在和平年代,现在的战场就是经济实力科学研究各个领域的竞争,年轻一代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在国家遇到困难灾难,他们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冲在第一线,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就和这个小烈士一样,不怕吃苦,冲锋在前。

战场有时候在加勒万河谷,战场有时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战场有时候就在你我身边。接到扮演思远奶奶的工作时,我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思远、关于他们一家人的采访合作资料。还记得肖妈妈说,不是说难受不难受,反正国家总得有人保护。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很难受。我经常告诉年轻的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可是好多了。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们都沐浴在金灿灿的阳光下。但是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背后,是因为有着思远们的保护呀。

谢谢这一代年轻的孩子,谢谢你们不计生死,谢谢你们舍生取义,谢谢你们前赴后继得奔赴一个又一个战场。


user avatar   alfredda-lao-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此时此刻,回答这个问题时,正在看着央视直播,四亿公里之外刚刚传来好消息,看着我国的着陆器在火星上平稳着陆,那优美的姿势让国人振奋。

有什么期待和祝福?

期待祖国更加强大,期待我们的航天器在更多的星球上着陆,祝福天问一号一切顺利!

来来来,看它悬停避障的样子,有多美

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成功在火星着陆,说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个里程碑事件将记入人类航天史册。

这是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后第三个真正“踏上”(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也是首次火星探测即实现着陆的国家!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向航天工作者致敬!

不说了,继续看直播


更新一下:

航天器在火星着陆,表面上是个科学技术问题,是个航天问题,本质上是国家强大的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问题,是全民族人心凝聚的问题。

信心的重要性,以弱胜强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帝国坟场-阿富汗。

阿富汗是南亚西北端的一个内陆国家,东南接南亚次大陆,可下印度洋,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839年4月,一支21,000人的英军部队(包括英国人和印度人),带着丰厚的后勤补给侵入阿富汗,阿军仅有1.5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远不及英军。但是历时三年半,结果以阿富汗人民大获全胜而告终,英国殖民者丢下几千具尸体狼狈撤军。

苏联于1979年12月27日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运送5000名苏军进入首都喀布尔,实施了斩首行动,一举摧毁了阿富汗的中枢神经。随即与次日以六个师的兵力,分东西两路进入了阿富汗。但阿富汗各派武装利用境内连绵不绝的山脉,对苏军发起了游击战。在长达十年的消耗战中,不可一世的苏联再次狼狈退回。

最近一次是米国,它自以为世界老大,对阿富汗这个战略要冲的渴望深入骨髓。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正好为其进入阿富汗提供了绝佳的借口。但自2001年美军便深陷阿富汗这个泥潭不能自拔,在投入无数的金钱和巨大的人员伤亡后,2012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撤出阿富汗。

区区70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虽然没有真正摧毁任何一个帝国,却让很多帝国忌惮,我们从来都不歌颂阿富汗,只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胜负不是人数、经济、面积和科技决定的,而是由人决定的。




  

相关话题

  哪一个瞬间让你下定决心分手了? 
  求推荐有名的插画师的插画网课,或者偏商业一些的? 
  猫在乎铲屎官吗? 
  分手后男生真正放下的表现有哪些? 
  80后说说我这十五年,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男子请求武汉政府「分配对象」被拒,婚恋难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了吗? 
  男生到底喜不喜欢女生化妆? 
  孤独症的孩子长大以后都怎么样了? 
  青少年超前消费我们作为长辈应该怎样去教导孩子树立正确消费价值观?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脱发越来越多,二十几岁就严重脱发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看电视剧《觉醒年代》,你有什么感想?
下一个讨论
如何和现在的蒙古人以及其他外国人解释元朝是中国的?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