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1921年美国为什么主动提出海军军备限制? 第1页

  

user avatar   xichuangyue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直接回答:当然是因为放弃21年前的造舰计划所获得的好处比不放弃要大。

楼上已经说的很好了,我这里讲点私货。

这个问题,如果只看1921年,那就有点太晚了。讨论美国人提出的军备限制,就得先看看美国人打算限制掉的军备是什么样的,直接点说,就是美国人在1916年试图打造的舰队是什么样的。而谈及这一点,又要先讨论当时的局势。

在1915年,美国人对于英国施加的海上封锁已经濒临忍耐的极限。英国人按他们的交战规则,夺取了大量驶向德国的美国商船上的货物,这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只不过由于德国人屡屡击沉载有美国公民的船只,才没让美英关系彻底破裂——人命的损失终究比货物更难以忍受。但无论如何,美国人领教了英国人的海上封锁,威尔逊政府认为英国敢于如此行事全赖其掌握的世界最大海军,这也是1916法案的诱因。

然而,1916法案尽管授权建造了一支庞大的舰队,但从这支舰队身上很难看出上面提到的诱因。若要对抗英国的海上封锁,美国人需要的是规模可观的巡洋舰队,1916法案尽管包括6艘战列巡洋舰,但仅有10艘轻巡洋舰。这是一支所谓的“决战舰队”,远不足以争夺和行使制海权。背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无意多做探讨,总之这支纸面上的舰队离美国人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另一方面的问题则是基础性的:扩张海军需要人力,也需要基础设施支持。1916年法案中并不包括这方面的投资,而就连皇家海军在1890~1900s都遭遇了严重的人力问题,没有任何理由相信美国人能将其回避。

而当一战结束、造舰计划重启的时候,这支纸面舰队又遭遇了截然不同的窘境。威尔逊政府参战的理由是,这场战争将会终结以后的一切战争——那么战争结束之后,为什么还需要这么大的舰队呢?对于威尔逊政府来说,16法案(以及重启之后规模更大的18年计划)变成了一种外交上的工具:威尔逊希望以此作为筹码的一部分迫使欧洲接受其国际联盟的提案。在1919年巴黎的激烈外交冲突中,英国人最终接受了国联,这也导致了18年计划的放弃。

时间继续流转到1920年,对国联没兴趣的共和党上台,16年计划很快变成了新政府的负担。国会内部已经有人在提议废弃这个造舰计划,用意当然落在了下一届总统选举上。那么对于哈丁政府来说,它就变成了过期作废的一个外交工具——我们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就是试图表明一战之后国会终究是倾向于放弃造舰计划的。这样的背景之下,1921年,海军军备限制会议在华盛顿召开。

对于英国人来说,美国人的造舰计划有着表里两方面截然不同的影响:表面上,美国人即便完成了1916计划,也不足以挑战皇家海军世界第一的地位。然而,美国人获得的都是新型主力舰,所谓的后日德兰型,英国人一艘都没有,他们竭尽全力也只争取到了4艘的预算(G3),美国人则是16艘,如果愿意的话还能轻松获得更多——这是美国人在一战后屡屡使用的一个威胁手段: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只要有意愿,美国总能获得规模世界第一的舰队。

于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结果是,美国人以一个总归是要被放弃的造舰计划换取了英国人认可的并列世界第一,如果美国人的计划继续推进下去,他们尽管最终也会获得这个地位,但要多花好几倍的金钱、精力和时间;英国人呢,通过认可一个对方总归能获得的地位,锁定了对方庞大的工业体系,维持了一强标准并在很长时间内维持了事实上的世界第一海军。同时,美英又迫使日本和欧洲接受了海军弱势的地位。一个很好的妥协,皆大欢喜。

那么就先说这么多吧。永远都要记住,造舰政策,作为国防政策的一环,总要服从于国家和政府更高层面的需求,而不是相反。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因为传统叙事视角过于春秋笔法带来的问题。

这里有两个误解,一个是对当时美英实力对比的误解,另一个是对条约本质的误解。

用最简单明确的方法来解释第一个问题,就是:虽然如果美国全力投入海军竞赛后无疑可以“最终”通过更强的整体实力压倒其主要竞争对手(日英),这个时间点在1922年的节点上看起来仍然是遥遥无期的。在1918-1922年的时间点上,日英,或者单纯皇家海军本身,仍然在舰队体量,可动员水手数量以及最关键的,海军造船工业上对美国有压倒性的优势。此时英国有更多(得多)的工人从事造船工业,每个工人的制造效率更高(得多),其整个军事造船工业刚刚经过了1890-1920三十年间列强海军竞赛的血腥试炼,正处于其行业巅峰期,而主力舰的建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便是美国政府能够保证能够持续性投入远多于对方的经费来最终确立优势,这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力舰完工本身就需要时间,而多批次主力舰最终建立起大舰队从战斗人员到舰艇替换的良性循环最终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不计其数的金钱,和非常多的政治努力来保证政策的延续性;而中间任何经济政治变故都有可能严重打乱这一进程。

替代方案:华盛顿条约。只需要一个签字,就可以成为世界第一。条约首先是国内重要的政治胜利,意味着美国的国际地位第一次得到了正式的,无可置疑的承认,而这一认可无需要十年血腥的军备竞赛,不需要亲手给英国的造船工业浇灌军方订单。如果谈判顺利,日英同盟甚至可能被条约机制下的新机制取代,RN将不会在美日开战后被绑定在IJN一侧,这是极其重大的外交胜利。

两个最大对手之间盟约破裂+最大竞争对手主动拆除多数舰队/无法有效更新其他舰艇>烧钱继续军备竞赛。

而其次,第二个问题上,有一个针对华盛顿条约的误解,就是USN拆除了大量在建的新舰,换取了RN报废同等数量的老式战舰。这是错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虽然USN拆除了一批在建中的舰艇,但是已经开工的舰艇只是未来舰队构成的一部分。如果条约有任何效果,那就是条约阻止了RN更新其大战前刚刚完工的,相对较新的主力舰/巡洋舰队,同时让舰队远更加老旧的美国海军可以利用条约许可开始更新其质量远差,舰龄更老的舰队。

这也是为什么1921年条约试水时期RN将美方的提议视为笑话一样。21年11月美方提议的十年海军假日是停止一切舰艇建造,只更新舰龄超过15年的巡洋舰——由此,美日将有时间更新大量的老式装巡,而RN将无法对其已经下水的大量轻巡舰队做任何调整,同时要承受整整10年的造船工业技术流失。英方宁可继续烧干帝国最后一枚金币将已经持续了至少30年的竞赛进行到底,也不可能接受主动废弃海上防务。无论新一轮海军竞赛的最终结果如何,其结果都一定强于21年这个天真得难以想象的提议下可以预计的现实。

同时,RN对主力舰上与美方平起平坐的抵触性远小于巡洋舰和护航舰(驱护舰)。如果说主力舰上美英的对等更多是公众意义上的一种象征性的姿态,那么UK及其帝国成员远要更大的商船舰队不可能只由与美方规模相仿的巡洋舰队和驱护舰队来保护。以英方的视角来看,这一点既不公平,也不合理。这一点当然对于日方正好相反。如果说美英巡洋舰的同等限制是阴性的“不合理”条款,是乍看之下公众容易接受但是从技术角度上军方不可能同意的项目;美方最初提议美日主力舰队保持在2:1的规模就是对激进派的海军支持者写在脸上的羞辱。

换言之,“条约本身在日英也面临着巨大的阻力”,日英方面也作出了许多让步,并非只是美方在做出牺牲硬核其他各方的利益。


和裁军上头经常被批评的体无完肤的两次伦约不同,华盛顿条约大概是一个还算是比较理智的协定。条约首先承认20年代的3个最大的海上火药桶:英美,美日英,法意;然后在9方(美,英,日,法,意,荷,中,葡,比)协定下一个一个开始排雷。

首先,所有人都可以造船——所有人开始准备第一批重巡,英美日额外开始动手完工/开工大七。这意味着造船工业的延续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其次,所有人最核心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UK而到了巡洋舰体量的限制(虽然此时还没有规模的限制),作为赠品,RN仍然将保持着最大的规模,即便是按照条约进度裁撤,也需要至少十余年的时间才会真正进入与USN齐平的状态。USN得到了世界第一的名义地位,同时在所有新领域中(16寸战列舰,10000吨巡洋舰,航母),其与日英实质上也处于平等状态,附加日英同盟名存实亡(名亡实亡)的水果糖。IJN拿到了大于法意的舰队规模,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三舰队和殖民强权,外加其两个主要对手大量退役了现役舰艇/大量废弃了在建计划。这些肉眼可见的威胁随着条约的签订烟消云散,给了日本舰队和造船工业更多的时间追赶——RN仅剩下4条战巡,但是胡德还在,并且在此时远大于也远强于任何其他对手能够拿出的类似产品。IJN需要面对3艘科罗拉多和2艘纳尔逊,但是长门陆奥保住了——同理适用于霍金斯。没有人完全开心。各国内部强硬派都暗自摩拳擦掌,但是总体来说没有人不开心到准备成为凯撒第二的程度。

应该说华盛顿条约还是一个非常初步的条约,许多矛盾之所以没有继续上升,部分是因为留白,部分是因为压根没有解决——比如潜艇。所有人都希望用潜艇迟滞敌方舰队,但是没有人希望被潜艇威胁己方航运。但是——但是,总体来说,基本海上局势而到了稳定。这一点从主力舰的5:5:3:1.75:1.75上体现的格外明显。美方最初提议英美日主力舰保持在10:10:5,换言之美日主力舰保持在2:1的数量上。这样即便是两洋舰队平分主力舰兵力,太平洋舰队仍然可以保持有与IJN至少数量相仿的主力舰。同时在任何局势升温的情况下,简单地舰队调度就可以重新建立至少在西太平洋以外的主力舰优势。反过来,IJN提出10:10:7的兵力比,这是所谓的截击战术下IJN许多的决定性舰队战胜利的最小兵力比。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两者的中间点。整体来说数字虽然非常微妙,而且考虑到舰艇退役进度,直到30年代中才会真正达成这个数字,但是总体来说,附加英美法日的远东协定和九国范围内的大框架,应该说最基本的战后秩序和和平得到了保证。

当然20年代里美日英之间和法意之间的平衡在30年代中被完全打破了。30年代里,尽管两次伦约会尝试继续维持系统内的平衡,首先发生的是德国和俄国重回主要海军国的序列之中开始了舰队的再武装。战争爆发后,在第二次伦约后已经风雨飘摇的条约平衡系统还会被法国与德停战再捅一刀,至此彻底寿终正寝,这也是无法预计的。

这也是无法预计的。

这(法国投降)也是无法预计的。

也是无法,预计的。

无法···




  

相关话题

  美国各个州的权力那么大,不是中央集权制,美国为什么没有解体? 
  假设IJN拥有与USN相同的工业生产能力,那么以战列舰为舰队核心,拥有防空掩护的舰队决战会发生吗? 
  美国建国至今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黑历史? 
  纳尔逊级战列舰和俾斯麦级战列舰,谁更厉害? 
  如何比较一战的战列舰和二战的战列舰? 
  美国一艘尼米兹级航母就能轻松摧毁俄罗斯所有军事力量的说法是真的吗? 
  远望号航天测量船为何选择驻扎在江苏江阴? 
  舰载反舰/陆攻弹为什么采用巡航弹而非弹道导弹? 
  二战各国海军战列舰主炮水平如何? 
  如何辨别美国海军各级火炮巡洋舰? 

前一个讨论
想问问,就是将大和最后一战换成同等数量的剑鱼,那结果会怎么样呢?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第一次所罗门海战?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