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用服务宝洁了。。。取消匿名------------------------
得匿一下,最近又开始服务pg了。。。
-----------------------分割线---------------------作为一个利益相关者我觉得这里我可以答一下,我在广州的广告圈做了8年,广州几乎每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业务都离不开PG,长期沉浸在这个圈子里,看着客户的各种报表数据和产品研发方案,协助客户发起一次次的广告campaign,也一点点的看着PG的艰难转型。
我试着从产品层面和传播层面两个来聊聊PG的问题。
一,产品层面—忽视消费需求的升级,忽视产品升级。
1,从高端货变为中端产品。
PG奉行的多品牌战略,在刚进入的中国时候,在国人心目中,它是洋品牌,是行业标杆,她的每个产品曾经一度作为其所在行业的最高档的产品。但随着消费者的富裕和需求升级么,加上海淘盛行,海外游带来的“爆买”,消费者的心目中的高端产品已经从PG的潘婷、佳洁士,变成了资生堂、狮王等品牌。当然,PG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潘婷也推出了高端系列。
2,低端市场被本土企业蚕食
以牙膏市场为例,黑人,高露洁,佳洁士依然占据着全国销量的前三,但本土品牌如舒克等迅速崛起以性价比抢占中低端市场,而且从“儿童牙膏”等细分市场切入,抢占地盘。甚至本土的“云南白药牙膏”等直接开辟了“护龈”等新的市场领域,抢占了高端市场,一只牙膏卖到30+,PG系们只有跟在后面模仿和跟进。
3,消费者兴趣分化
但以前市场容量不足,品牌有限的情况下pg可以一统天下,但当消费者兴趣本身都细化的今天,有的消费者喜欢“天然”概念,有的消费者喜欢“日系”的诉求,有的喜欢尝鲜,99个消费者100种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完全细分到碎片,难以被一个品牌满足,这个是大趋势,PG无力改变。
总结起来就是,高端市场流失,低端市场被抢,消费者分化,只有死守中端市场。
传播层面——传播碎片化时代,创新勇气不足
1,品牌老化
潘婷等PG系品牌,已经被新生代消费者视为“妈妈的品牌”,新的消费者她们出生在一个消费过剩,物资过剩,咨询过剩的年代,每个品牌都在试图和她们发生关系,摆出各种姿态试图吸引她们,但PG的传播呢?每一个品牌都在和消费者谈心的时代,PG依然试图和消费者聊“产品功能”,标准模式就是:一个家庭场景+名人推荐+产品功能的模型,这种方式当然得不到年轻消费群的哈 欢心。 当然PG也在改变,最近SKII就推出了:
SK-II:“她最后去了相亲角” 关注“剩女”压力,#改写命运#_项目,业内褒贬不一,但至少我们看到了改变。
2,传播碎片化
以前大媒体时代,PG只要找4A们拍一条tvc(电视广告),投放在央视和几个卫视,拍一套KV(平面主视觉)投放在户外站牌,所有人的能看到,知道你的品牌,但今天呢?
无敌碎片化,你已经找不到一个强势媒体打包所有资源了,所有品牌都必须转变。
当然pg也改变了,它们把原来投放电视广告的一部分钱,拿来投放在视频媒体的前贴片,没错,就是你们在优酷、爱奇艺追剧前面60秒的讨厌广告。。。
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之迅猛,不亚于美国,升至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大洋彼岸,在美国总部的pg尚且没有总结出一套方法论,中国的高层们又能如何的特立独行呢?
3,创新勇气不足
PG在改变,而且所有人都看得到,但它们不在是市场上最大胆,最有想法,最有执行力的那帮人了。曾经的PG是业界的黄埔军校,为各大公司输送了不少高层和人才,它们曾经代表了市场上最专业,最创新的人,但今天不是。
《欢乐颂》大热,唯品会的植入在其中频繁出现,这背后是2年前《欢乐颂》的团队声明不显时唯品会就开始介入与合作。
《欢乐颂》广告植入飙演技:苹果称霸影帝,唯品会勇夺腹黑影后!pg呢,两年前在视频投贴片广告。
王老吉作为一个国企,都会大胆跟《万万没想到》合作他们的大电影,
万万没想到,广告拍的比电影好雷克萨斯的新车发布会和乐视手机一起玩,
解读Lexus NX•下一个未知乐视超级手机发布会案例红星凯美龙邀请了全球最会拍mv的OK GO乐队合作拍摄促销mv
红星美凯龙 × Ok Go “2天来了”一镜到底TVC_项目pg呢,今天还在视频投贴片广告。
没错,PG在做数字化营销,做新媒体营销,做内容合作,没错,PG都做,但它们已经不再是最专业,最大胆最有执行力的那群人了,自然,市场份额也应该让出来一些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