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些书籍可以让人更加透彻的认识到这个社会的本质? 第1页

  

user avatar   Yefe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上各个都是人才,某些大众经典,想必早就读过了,再推也没劲。

我主张带着问题翻书.

所谓“社会的本质”,在我看来,就是在探讨两个问题:

1)我们正在经历什么?

2)未来将会发生什么?

所以我想推荐几本够帮助大家想清楚上述两个问题的书。

我不只是罗列书名,而是把书的主要内容和推荐理由都精心做了描述,本帖值得你先赞后看再收藏!

——————————————

要想搞清楚在哪儿、往哪去,就得先搞明白从哪来。

所以推荐大家看的第一本书就是费孝通的《乡土z国》

很多人会被这“土”气书名劝退,特别是都市小年轻们对“乡土”二字格外排斥,仿佛看这书就是在追逐“下里巴人”,不够高雅。

其实这书探讨的问题特高级——z国人的文化基因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诞生于农耕文明,在被工业革命席卷之前,华夏先祖们维持了几千年的小农耕作,可以说现代化z国就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

在座的各位,看着是光鲜亮丽,但你往上数3代,基本都是在土里刨食的。

所以我们的文化基因是天然带着乡土气息的,基于这点,我倒觉得书名很是妥帖。

文化基因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思维传统和行为习惯,这本书用区区7万字就条分缕析地把中国人根骨里的文化组成给透析得明明白白。

看完后我简直有种被揭开了天灵盖的感觉,z国人的行为举止、人情冷暖,甚至现代中国社会的成因,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比如: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打印店都是湖南新化人开的?

为什么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更容易生存?

为什么z国人喜欢搞关系、攀交情?

为什么明明3、4线房价更低,但做题家们却死活要赖在大城市?

……

很多现象的发生,既有现代工业文明对效率的要求,也有乡土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想搞明白我们从哪儿来,《乡土z国》这本书就不得不看,不得不细看。

我罗列几个书中观点,让你感受下作者的大格局、大智慧:

1. 农业和游牧、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

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是不流动的。

所以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最理想的状况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2. 固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圈子,形成的必然是熟人社会。

3. 熟人社会里的行为规范是礼俗和道德,而不是法律,因为皇权下乡的成本太大。

4. 礼俗和道德约束的适用范围是有人伦差序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有些人痛恨别人贪污,但要是轮到自己父亲搞腐败他又可以心安理得地花着赃款。这在差序社会里并不矛盾。

法理虽给定了标准但中国人的处理方式是要在搞清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所以中国人办事习惯找关系,攀交情。

5.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

所谓家大业大,实际上是业大家才大,比如《红楼梦》里荣国府大是因为他们家官运亨通,后来树倒了,猢狲也就散了。

6. 中国传统的夫妻关系是事业关系,讲究门当户对而不论感情基础。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是纵向的,比如父—子,婆—媳。

与之相对的,西方的家庭结构是横向的,比如夫—妻。

书中解读z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政治、文字、血缘、地缘、男女等问题的精妙观点数不胜数。

对我影响较大的思考是小农经济、村落社会、熟人网络最大的诉求是“稳定”,漫长的历史经验沉淀出了中国人稳定压倒一切的精神内核。

追求稳定就必然会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等级中的下层肯定会有向上攀爬的需求。

这就能解释了我在z国观察到一种有别于西方(平等)的社会现象,即农民不希望自己的后代继续为农,工人不希望自己的后代继续做工,于是都在教育上去卷。

这本书值得以后再往深了聊,墙裂推荐大家亲自去看,书不厚,一下午即可读完。

关于“我们正在经历什么”,达里奥的观点是“世界正处于一场长债务周期的末尾”。

「长债务周期」这个概念,达里奥在其短片《经济机器是怎么运行的》做过解释,时间大约持续85年,细节大家自己去看短片。

z国的掌舵人们对此的看法是“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你肯定想知道为什么变?往哪变?怎么变?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提供了思考这些问题的楔子,这就是我要给您推荐的第二本书。

达里奥在给世界问题把脉时,提出了三个关键性的结论:

1)经济增长困局:全球经济体的高负债+ 低利率,极大限制了全球各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

2)内部冲突:各国内部巨大的贫富差距与政治分歧,带来了不断恶化的社会矛盾;

3)外部冲突:z国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且冉冉上升的世界强国正在挑战过分扩张后显得力不从心的美国,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地缘冲突与贸易冲突。

达里奥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投资专家,他做了大量的历史研究,构建出了独特的经济决策模型,从而为现实问题的发展寻找逻辑方向。

因为你只要把历史的曲线稍微延长一下,大致就能看到未来。

困难是达里奥写得并不通俗易懂,常常要消耗靠意志力才能坚持读完。

他这本新书还未正式完结,只是在网上连载,我前阵子还专门写过解读的文章,如:

大国摩擦(二)丨美国的内部问题:“身份”对立与政治极化

大国摩擦(三)丨从Dalio的“帝国周期论”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冲突》

大国摩擦(四)丨我们将面临的战争风险》。

达里奥的原文晦涩艰深,网上流传的翻译也毫不走心,大家不妨先看我的解读,再去看他的书,相信会轻松许多。

我推荐的第三本书是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

这本书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社会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该书梳理了自工业革命以来关于财富及其分配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矛盾的历史,旨在调和经济效率、社会公平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防止全球化及金融开放带来的利益被少数人独占。

这本大部头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贫富分化的源头在于资本收益远远高于劳动收益。

皮凯蒂的这本书成为了民众要求限制资本收益和反垄断的理论武器,所以大家对《21世纪资本论》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

我任性地认为,打低分的,都是基于立场而非书中的理论和观点。

这是有差别的,因为即使观点相左,但正常人并不会否定对方学术工作的价值,这才是探讨的态度。

所以大家完全不需要被评论中的噪音所影响,这本书在欧美国家的畅销就是其学术质量的证明。

皮凯蒂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所开出的药方是全球征收资本税

他自己也认为这个想法过于乌托邦,因为全球化让走出去的大企业纷纷跑到了避税天堂,即使像苹果这样的明星企业,也都跑到爱尔兰去避税。

无法增加税收,政府就只能通过借贷来支付社会福利,再利用通货膨胀还债。

富人的财富多以房产、股票的形式存在,不受通胀影响,所以通胀的后果最终由中产承担了——贫富分化更严重了。

贫富分化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社会主流思潮早已左转,所谓“势易而未觉,必败焉”,马y就没有感受到这种变化……

结果就是人人喊打。

不知道大家感受到没,现在网上骂马y已经成了政治正确,仅次于米国。要知道前两年,马y还是爸爸,他的话也被成功学家们奉为金科玉律,真·爱恨就在一瞬间。

社会主体思潮始终是在动态变化的,贫富分化水平低的时候,大家想的都是右——凭什么我努力赚的钱得不到保障?

当贫富分化水平高的时候,大家想的都是左——凭什么我努力工作,也不好吃懒做却养不了家?

有一部分人是立场先行,你道理讲得再深刻,一旦触及他的利益,他就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他不会因为贫富分化带来了不公平和不效率就放弃利益,和这类人的论战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替代不了武器的批判,历史走向是靠实力决定的,论战的目的是为了讲明道理,道理讲得越溜,就有越多的人来帮你,得道多助嘛。

而多助的实力就强——有实力,说了才算数。

既然贫富分化是世界性的问题,自然是谁处理得更快更好,谁就能率先走出经济泥潭→成为新的霸主→收割别人→引领世界。

做不到,就会被别人收割。

皮凯蒂在书中对z国的制度优势表达了乐观:

一是他认为资本管制是遏制财富外流的有效方法。

因为你要收资本税,资本肯定会开溜,所以得先管制住他们。

这点z国做得最好。

二是认为z国理论上可以凭借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体制贯彻累进税制,且高层可以免于游说集团的压力和竞选政zhi献金带来的束缚。

另一个世界性的经济问题是债务,皮凯蒂在书中提出了三种方法:资本税、通货膨胀、财政紧缩。

翻译成人话,就是:劫富济贫印钱省钱

有趣的是他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历史中都找到了这些政策的原型,比如:

1)为了大幅削减公债,法国1945年使用了特别资本税,其累进税率的范围是0~25%;

2)法国在1945年到1948年间,通货膨胀连续4年超过50%;

3)英国为支付战后债务,极大降低了公共服务支出,教育经费甚至比还债的利息还低。他认为英国在50-70年代的低效率与这段时间的低教育投入有关。

具体情形大家自己去看,忠告是对于现实世界的问题,不要去套用历史结论,现实远比历史复杂得多。

皮凯蒂在书中还描绘出了一副世界经济大周期的图景:

1)1914年之前,随着工业化革命资本向少部分资产者快速积累,达到了及其不平等的状态。

2)1914到1945年随着两次次世界大战,大量资本阶层的财富被大量消耗,财富不平等状况大幅缩小,劳动者的收入占比增加,虽然很贫苦,但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小。

3)1945到2010年,世界随着战后重建,世界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财富快速聚集,这次的聚集是向高收入人群和资本所有者聚集。

但伴随着生产资料的富足,社会的增长速度正在减慢,财富的聚集又在逐步提升,大有回到一战前的征兆


如果你同时读完了达里奥和皮凯蒂,你就会和我有一样的观点——长债务周期即是贫富分化的演变周期。

也就是说贫富分化的状况没有改变,经济周期的发展方向就不会变。

造成贫富分化的原因,表面上是资本收益和劳动收益差距的问题,实际上是分配制度中按资分配还是按劳分配的问题

所以这轮改革调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和剧烈。

为让您理解这种深刻变化的必要性,我推荐您读的第四本书是《z国历代政治得失》。

历史学家钱穆以汉、唐、宋、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为蓝本,讲述了z国封建时期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经济制度、兵役制度在每个朝代所发挥的作用,而后又是怎样崩坏以至于退出历史舞台的。

该书既讲革新也讲传承,对很多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描述都可以投射到我们所面临的现实世界中。

比如科举制度,最初是为了选拔人才,但到了明清就变得越来越古板,秀才→举人→进士→翰林,考试层层加码,越来越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学生们只念四书五经,不思治guo理政之道,科举也就变成了耗磨人生的毒瘤。

对比我们所面临的情况,小镇青年之所以亲切地称自己为“做题家”,无非是认识到做题无用,但不做题又意味着失去晋身之阶。

教育已经沦为竞争性的筛选工具,早已背离了“塑造优秀的人”的本质,年轻人可不就越来越卷么?

这本书所讲的道理是没有任何一项zhi度能做到从始至终都尽善尽美,所以科学的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最好的办法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来,若到生死关头再讨论是推翻重来还是继续修补,恐怕就由不得自己选了。

以上4本书,帮助您思考我们正在经历什么,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的问题。

后记:

知乎题主“飞奔的马达”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网络时代的青年,对guo家前途无限乐观的同时,对个人命运却极其悲观

按理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前途和国家前景是深度绑定的。

在十七加二大上还专门强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所以「对大guo前途无限看好」和「对个人命运十分悲观」的矛盾,着实挺荒诞。

原因么,流媒体时代的“信息茧房”当然算一个。

但凡在网上写稿的都知道,现实话题如房价、就业等内容很轻易就被删稿、限流。

自媒体作者们为了生存,在选题时慢慢就会刻意避开。

而讲“我们很好,敌人很烂”的内容成为流量爆款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早已成了趋势。

趋势确定了,就会形成生意,然后给小年轻们制造出更厚实的信息茧房。

但人是活在现实世界中的,在网上再怎么干嗨,总要面对求职、买房、结婚、养娃的问题。

现实又很残酷,不会因为你是更积极的流量分子,就打折扣。

前面刚给基建狂魔的广厦千万点过赞,回头来却发现自己无处安身,正常人谁不精分?

也别区分什么米国梦z国梦,哪国的梦不是要告诉青年们只要你努力工作、不好吃懒做,就可以养家糊口教育子女呢?

但现在这事,真就只能在梦里想了,不然生育率也不会这么低。

甚至有些人开始羡慕父母那一辈的生活:

有时候感叹,我父母在我这么大的时候,也是双职工家庭,但他们已经过上了自己的日子,住在自己可以独立负担的不大的房子里,每天自己做饭做家务,还有精力生下我照顾我,并且还能跟他们的朋友保持社交,人情往来,孝敬父母,除了维持家庭开销外,他们还想着办法能从死工资里存下一些结余,存款应急,或给家里添置一些大件。
我跟我父母到底差哪里?
最后我想明白了,就差在这30年。他们看得到希望,发自内心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未来会越来越好。
我看不到希望,我觉得周末就是最好的日子,未来太远了我看不见,但未来似乎又一眼能望得到头。
——@亚尼大帝

那时候人们会得到分配的工作,在单位和工厂里会有老师傅带着干活,中午有食堂可以吃饭,下班后澡堂能洗澡,还有工会组织文娱活动,结婚找对象甚至还有组织牵线搭桥,社会上出了什么大事,单位领导又组织大家开会,传达上级精神,晚上回家后,单位工友彼此住的都不远,抬头不见低头见,夜里找一路灯坐一起,一边往腿上抹花露水一边聊单位八卦......
人们想当然地相信,就算出了天大的事,也会有组织有领导来安排好一切,自己不必多心。 曾经的中国,有很多人过的就是类似这么一种生活,平顺,单调,没啥波澜,日复一日,有时候甚至不用动脑子,那个环境里有着高度的确定性,有时候干了一天的活,身上很累,肌肉酸软,但是在澡堂洗完澡回家的路上,骑着自行车心里会感到踏实平静,心说这么干下去,年底说不定还能评个先进或者劳动模范啥的。
人们追忆那个时代,可能想要的并不是那个时代的全部,而仅仅是那种确定性,那种按部就班,那种从厂里澡堂骑车回家时的踏实平静,而不用担心自己的公司走向破产,不用担心35岁时突然从HR那收到解约通知,不用担心自己的小买卖血本无归,也不用担心自己会露宿街头。 单纯的累不怕,怕的是又累又没有保障,当这两种因素叠加共振时,一头黑发就会渐渐变的花白稀疏。有时候我会听老人们回忆他们的青年时代,说那时候很苦,我一般都会静静地听着,然后在心里说,现在也苦,但和那时候的苦真的不是一种苦。
——@河森堡

我倒不羡慕父母辈年轻时的生活,让我互换人生,我不愿意。

但我挺羡慕他们的退休生活的,说眼红也不过分。

反正总有个点吧,让人追忆那个“穷且益坚”的年代。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不是什么“不够努力”的锅,到处都在喊996,还说不努力,肯定说不过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奋斗是要屈从于历史进程的,简单讲就是你处于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处处风口遍地淘金的好时代,就有钱难挣屎难吃的孬时代。


user avatar   dayanm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资本论》

《资本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著作,记载着人类社会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对人类社会本质最完整的论述。

引用一段评价:

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2、《毛泽东选集》

这部著作文风幽默,深入浅出,有最深刻的世界观阐述,也有最实用的方法论总结,我常常读,受益匪浅。


3、《金瓶梅》

“天下第一奇书”并非溢美之词,作为世情小说巅峰之作,读懂了《金瓶梅》,你就读懂了人性。

不过这书真心不好买,京东搜了一下,最便宜也要一千多。


4、《鲁迅全集》

鲁迅先生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对社会的批判一针见血,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吃饭时筷子插在饭上不吉”这种封建迷信思想? 
  对车喜欢到不行是怎样一种体验? 
  中国生育率是否较低?会有什么影响? 
  莆田的篮球鞋科技含量怎么样? 
  有哪些「早读早超生」的书? 
  怎样零基础学韩语? 
  100元价位有什么优秀的茶叶推荐? 
  整理书时,你最先淘汰的是哪一类书? 
  你听到过的「最离谱」的歌词是什么? 
  为什么西方学术界及社会只承认中国有3000年最多3800年文明史? 

前一个讨论
什么时候出去留学比较好?
下一个讨论
好好睡觉?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