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汉人在清朝算是怎样的处境? 第1页

              

user avatar   da-qing-20-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乾隆盛世,号称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盛世,但这表面的繁华之下,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暗。当英国使节马嘎尔尼带着好奇而忐忑的心情踏上中华大地时,他看到的不是马可波罗描绘的黄金之国,而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小民命贱如土的虚妄盛世。

▲衣衫褴褛的普通百姓

▲逃荒的灾区难民

▲冻死的流民

最让马嘎尔尼震惊的是,一方面,皇帝的赏赐如此慷慨,多到战列舰狮子号都装不下的地步。一方面,清朝的平民生活却如此困苦,一点残羹剩饭都能引起他们的哄抢。一边是至高无上,所有人都必须顶礼膜拜的皇帝。一边是随意可以被鞭笞的小民。这样悬殊的对比,在当时的英国,绝对难以见到。马嘎尔尼回忆:“在中国农民脸上,绝难见到英国农民那样的啤酒肚和红扑扑的脸庞。

这盛世之下,大部分人全生活在饥饿的边缘,这是何等的讽刺。通过马嘎尔尼这个局外人的角度,我们得以一窥所谓的乾隆盛世,到底有多么的名不副实。

一、饥民遍地的盛世,中国百姓的贫穷让马嘎尔尼震惊

由于马可波罗的影响,在西方人的印象中,中国一直是富裕发达的象征,就连马嘎尔尼也不例外,1786年,他就在一首诗中写下了自己对中国的向往,他写道:“仿佛我游览中国幸福的海滨,攀登他无比自豪的杰作万里长城,眺望他波涛汹涌的长河……。

马嘎尔尼像

就连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认为中国是一个由哲学家统治的理想国度:他在《哲学辞典》中更是赞扬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当时欧洲的思想界普遍将中国视为完美的国度,只有孟德斯鸠和卢梭对此表示质疑,孟德斯鸠认为中国只是个毫无美德,人民皆为奴仆的专制国家,而卢梭则疑问“如果中国文化真的如此辉煌,怎么会数次被异族统治?

当马嘎尔尼到达中国后,他终于证实,伏尔泰和大多数欧洲思想家都错了,而孟德斯鸠和卢梭对了,清朝只是一个毫无美德的专制国家,人民生活在极度的贫穷之中,欧洲对中国的想象皆为臆想。

首先震惊马嘎尔尼的就是中国人口的稠密和激烈的人地矛盾。他惊叹于中国人口之多,令人难以想象。随行的斯当东更是记到:

中国的全部土地,只有极少数例外,主要是种植人吃的粮食……除了皇帝的御花园外,全国很少有公共娱乐场所……全国没有公地。大地主们也不肯划出土地来不事生产而改作娱乐场所,所有耕地从不休耕”《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马嘎尔尼还发现了人工填造的平原,“为了防止海水的冲洗,前面筑了一条三十尺高的土堤……我们怀疑花费这样大的力气搞出这么一小块土地是否合算。”

谢和耐通过计算,认为1793年中国的人均耕地只有3.5亩,而同期英国则人均达到10亩,此外,英国还有800万英亩荒地,这使得英国的人地矛盾远不如中国激烈,所以马嘎尔尼才会如此惊讶。

如此激烈的人地矛盾,使得中国百姓实际上相当贫穷。最让英国人印象深刻的是由于清朝送来的礼品过多,很多猪和家禽在路上碰撞而死,于是英国人就将这些已经发臭的动物从船上扔了下去,此时,岸上的中国人就疯了一样跳下海,马上把这些死动物捞起来,洗干净用盐腌好。

马嘎尔尼还注意到,中国人极为缺乏肉食,因此他们什么都吃,他提到:“狗肉是他们惯用的食物,生活在水上的中国人一向出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乐于以任何食物为食,即使是腐烂了也不放过”。

而正如明末利玛窦看到过的(明朝末年弃婴就已很多),马嘎尔尼在路上看到了大批弃婴,而这在英国是大罪,英国人巴罗说:“光京城每年就有近9000弃婴……我曾经看到一个弃婴漂流在珠江,而周围的中国人熟视无睹。”

二、巨大的贫富差距,皇帝的赏赐让马嘎尔尼瞠目结舌

中国百姓的贫穷让马嘎尔尼震惊不已,而中国的贫富差距则更是让他瞠目结舌。

马嘎尔尼、斯当东、巴罗都注意到中国没有英国所谓的中产阶层,他们要么是穷人,要么是富人,他们提到中国官员吃饭过于奢侈,与连剩饭都不放过的普通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房子要么是简陋的草屋,要么是豪宅大院,对比十分强烈。而更让他们吃惊的是,皇帝惊人的赏赐,多到他们根本用不完,因此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乾隆会见斯当东

根据《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的记载,乾隆第一次给予的赏赐有“牛20头,羊120头……160袋面粉,160包大米,……10箱茶叶,22篓桃脯,22篓蜜饯……1000个南瓜,1000个西瓜,3000个甜瓜和数不尽的酒,10箱蜡烛,,30篓瓷器。”这才是第一次的,后面每天都会源源不断的给。而使团,加上水手士兵甚至黑奴总共也不过700多人

皇帝对使团的赏赐甚至细化到了每个人,连使团的黑奴都有赏赐,根据马嘎尔尼记载,皇帝先后赏赐了他们37次之多,根据史学家统计,赏赐的物品总共有130多种,3000余件。

马嘎尔尼通过询问接待他们的中国官员,得知为了接待他们,每天都要提取5000两的白银,巴罗由此估算,他们的北京之行共花费51.9万白银,而每天为他们服务的人都超过1000人,

仅第一次正式的赏赐,乾隆就赏了使团玉如意一个,龙缎三,蟒缎二以及片金缎等各式绸缎各四种,除此之外,还包括数不尽的香袋,茶叶、哈密瓜等。

最后一次赏赐,乾隆又赏赐绸缎香袋茶叶无数,而且使团每个人,上到马嘎尔尼,下到士兵奴仆,皆有绸缎茶叶赏赐,可以说,使团的每一个人都发了大财,一个贫穷的士兵水手都由此变为了富翁。

但是如此厚重的赏赐并未让马嘎尔尼看重中国,反而认为皇帝的奢侈与平民百姓的贫困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此更能表明中国皇帝不把百姓当人,如此奢侈与浪费,丝毫不顾大多数中国人还处于饥饿之中。

三、随时被鞭笞杖责的平民,小民毫无尊严

另外一点令马嘎尔尼震惊的是,中国的官员经常随意杖责平民,光天化日之下就扒光裤子进行杖责,这种毫无尊严的惩罚让英国人瞠目结舌。而且,很多时候杖责往往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明朝末年的利玛窦就曾记载几个普通中国百姓只因嘲笑了他就被中国官员公开杖责,因为他丢了明朝的脸,但在利玛窦看来,羞辱自己事小,而因如此小事杖责百姓则是极不尊重平民。这一点马嘎尔尼在清朝也随处可见。

此外,英国人还注意到中国百姓的两面,在没有官员的场合,中国人的表情十分正常,一旦有官员出现,中国人的神情立即变了:中国普通百姓外表非常拘谨,这是他们长期处在铁的政权统治下自然产生的,在私下生活时他们非常活泼愉快,但一旦见了官,马上变成了另一个人

这些现象让英国人巴罗认为,清朝完全是一个专制国家,他是依靠高压和暴力才逼迫臣民如此驯服,而这样的国家不值得羡慕。

除了这些,马嘎尔尼还目睹了清朝武力的孱弱,但最让他们震惊的还是他们梦中那个幻想的中国的破灭,原来中国不是马可波罗说的那样,而是一个采取高压的专制国家,百姓贫穷,君主奢侈,普通人毫无尊严。如果只是武器比英国弱,英国人还不会视清朝为野蛮国家,而如此残忍对待自己国家的百姓,才是真正让马嘎尔尼鄙夷的一点。

通过马嘎尔尼的游记,中国在欧洲的光辉形象彻底破灭,从一个欧洲思想家都推崇的文明典范变为了受欧洲调侃鄙夷的野蛮之国。

乾隆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心力向马嘎尔尼展现的盛世居然适得其反,让英国看到了清朝的外强中干和野蛮贫穷。马嘎尔尼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了乾隆盛世下被掩盖的阴影。

幸福的底层老百姓

满清时期底层百姓毫无尊严的生存状况

头顶无片瓦的贫穷百姓

每个人都像乞丐一样苟且活着

衣食无着的日子

上学是一种奢望

鸦片成为毒害百姓的致命杀手

满清的脸面

高压统治下的百姓

草菅人命的现场,随时都有被砍头的危险

加上这张照片,免得有些人认为是英国BBC作假


user avatar   chi-yan-jin-g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为北洋兵士的冯玉祥在回忆录里清楚的记得,“有一天工兵营排长孙谏声到房里来,我正在看曾文正公家书,他就很不高兴地说:“你还想当忠臣孝子吗?我说:“当忠臣孝子难道不好不成?他说:“当孝子,我不反对;当忠臣我可不赞成!”又说,等一会儿,我拿两本书给你看看,你就知道我的话不错了。他把两本书拿来,一本是《嘉定屠城记》,一本是《扬州十日记》。记得他给我这两本书的时候,神色上很有些不寻常,他向四周巡视了一会儿,才从腰里掏出书来。送给了我以后,很郑重地和我说:“没人的时候,你再拿出来看,千万不要叫别人看见,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据冯玉祥自述,他在看完之后震动极大,“关于满清种族上的怨仇,以前我虽然知些,但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满清入关的时候,虐杀汉人的种种事实,我是丝毫都不知是的。等我看完这两本血泪写成的书,我出了一身冷汗。闭起眼来,看见靼子们残酷狰狞的面目,听见数百万鸡犬不如的汉人的惨号,不由我咬牙切齿,誓志要报仇雪恨,恢复种族的自由。”


user avatar   yan-wo-6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说吧,在明朝,有统战价值的汉人是被明朝中枢打击的对象;但是在清朝,有统战价值的汉人是被清朝中枢笼络的对象。

当然,绝大多数汉人不管在明清都是被压迫的劳苦大众。

那么,什么叫有统战价值?

有钱、有势、孔武有力(未必要读书)

朱元璋吸取了元朝的教训,对于类似刘福通、郭子兴这样能在当地拉起几千人队伍的土豪是采取了严酷的打击政策的。

以至于陈宝良教授在《明代社会生活史》里都感叹在明朝三代人没有功名,不管这个家族有多么富裕也一定会衰落下去的。

但是到了清朝,情况发生了变化。

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小族驭大邦,势必要和汉人合作;同时,出于对本族武力的自信以及对本族武装不会倒戈的自信,为了保证长治久安,清朝采取笼络“有统战价值”的汉人的策略,而不是明朝打压的策略。

所以我们看到,明朝进士里纯粹平民出身的超过半数,而清朝里纯粹平民出身的进士只有不到40%。

以武举为例,虽然武举在明朝就已经很完善了,但是明代中后期底层士兵依赖夷丁,军官层依赖将门(比如尤家、麻家、戚家),所以武举规模其实并不大,每一次考中的武进士、武举人都很少。

但是清朝不一样,清朝是鼓励汉人群体里孔武有力、膀大腰圆的人都进入体系内的,清代武举不但招收人数多,而且历代皇帝为武举出路也是操碎了心。

雍正帝有鉴于康熙朝武举进士在军队里(绿营)发展不是特别顺畅这一点,还专门让武进士都进入侍卫体系,这一点绝对是极大的优待。

同时,武举人和武秀才的补官之路也比文举人、文秀才畅通得多。

以武秀才为例,武秀才如果选择投军,那么可以立刻授予正六品卫千总职务(营级),如果想从文,可以补授正九品的典史。

而文秀才想要补官,只能补教谕,想不花钱补典史基本是做梦。

民国四川军阀杨森的父亲就是武秀才补的典史,就能供得起杨森读新式中学;传武吹了半天杨露蝉,结果杨露蝉祖孙三代全是文盲,书都读不起。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清末广东不仅出了最多的革命党,也出了最多的大内侍卫,一段时间里广东籍侍卫居然有60人,神奇。


清朝笼络有统战价值的汉人另一条就是清朝的“卖官”制度。

有人会说,为什么“卖官”反而是在笼络有统战价值的汉人?

大家想一想,一个汉人如何在清朝证明自己有统战价值呢?孔武有力的可以考武科举,文采出众的可以考文科举,那么有钱有势但是文不能提笔,武不能挑担的人怎么证明自己有统战价值呢?

钱。

清代捐官从来都不便宜,要买官,首先要捐一个监生(同举人文凭)身份,而即使在捐例大开的光绪朝,一个监生也需要29两银子。

这相当于现在花10万块买一个成人教育本科文凭。

不要觉得监生好买,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说起来也能拉得起一千同族和姻亲参加太平军,在当地也是有名的客家人土豪,但是他也只买得起监生。

以清雍正朝李卫为例,他家是徐州土豪,家里给他花了1700两以上(乾隆朝捐一个员外郎的价格为1700两)买了一个员外郎(处长)。

1700两是什么概念?

不亚于今天的一个亿。

我相信即使是今天,家里能随时掏出一个亿的家庭,也绝对是有统战价值的,更别提清朝了。

李卫如果放在元末,他就是起义军领袖之一;同样,郭子兴如果在清朝,他很可能就捐官进体系了。

说实话,清朝能维持260多年的统治,“买官卖官”绝对算是一条重要原因。

因为这样原本作为不稳定因素的土豪就以“买官”的形式进入到了体系内,他们就从体系的破坏者变成了体系的维护者。

当然,要说绝,还是明朝的一项制度绝,这项制度保证了明朝276年的统治,和清代“卖官”制度堪称卧龙凤雏,以后再和大家聊明朝。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地位固然是低于满蒙。

人口占绝对多数,但只能获得少数的重要职位,如军机大臣、封疆大吏,立了功褒奖方面也是被压制的。

下面的低级官员倒还好,和以前变化不大。都是科举考试为主。汉人作为历史做题家,有优势。

不过话又说回来,由于清朝早期还是武德充沛的,东北、蒙藏疆都在长期实控之下。到了后期人口暴增、时局动荡的情况下,汉人得以闯关东、走西口,有处女地可以去开发,清末竟然没有发生因为天灾而导致的农民起义

像比如隋末的瓦岗寨、元末的滁西农民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这些都是因为人口爆发,有赶上天灾,没有饭吃的农民变成流民、土匪,被抢后没吃的了只能加入,于是滚雪球,发展为农民起义。

清末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很多走西口、闯关东后成功的农民竟然过得比以前好。

这是积极面。

清朝倒是发生了一系列由一神教主导的动乱,导致了严重的损失,人口的极大伤亡。如拜上帝教,甘陕回乱,捻军,西北三马等。

真是防不胜防。


user avatar   yi-shui-han-fe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清的普通汉人,我们有个很不错的模板,

以下是转载

就是湖南韶山冲的毛顺生先生,虽然他有个最伟大儿子,但是从他这代起向上五代人没有科举成功的,他自己参军过但是没有一官半职,绝对是个普通路人甲的角色。而湖南既不是沿海地区,也不是鱼米之乡,当然也不是荒凉穷苦地方。一切都符合普通这个概念。

在毛顺生17岁接管家业的时候,家里土地基本上卖光了,而且负债,可以算从头开始了,他靠参加湘军的军饷以后回乡后做小买卖还清了债务,从新买回了土地,开设了一些手工作坊,碾米、买卖猪肉,制作酱油等手工业品,到教员记事时候,已经有30亩左右的土地,以及起码一座酱油作坊(教员因此不吃酱油),他甚至还发行了债券。

不说大富大贵,起码是个中产阶级了。哪怕换到今天,有个几十亩的农庄和一个小企业,都不算很穷吧?今天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有多少人能有自己的企业?

所以普通人在清朝翻身机会是有的,勤劳、节俭、会算计,有经济头脑,和今天是差不多的。

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下清末时期一个普通佃农家庭的生活。佃农绝对是社会最底层了吧!

1882年,朱邦俊把土地和草屋典当了300吊钱作为资金,领着一家人搬到离大湾两公里的地方,租佃了李家湾的地主丁邱川家80挑田地耕种。朱家世代务农,辛勤劳作,到头来仍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沦为贫苦的佃农。朱邦俊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他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土地,直至“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朱德的祖母潘氏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劳动妇女,主持着家中一切事务——在朱德印象中,朱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在祖母的操持下,一大家的开支、活计安排得井然有序。
钟氏生育了13个子女,活下来的有6男二女。为了抚养众多的孩子,钟氏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好一家人的饭。白天她在地里干活,种田、种菜、挑粪,回到家里要挑水、做饭、喂猪、养蚕,晚上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纺线,一直到深夜。由于钟氏的勤劳、聪慧,一家人的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下去。

所以,清朝普通汉人只要不是看了伪书《xx十日》就吃饱了撑得作死,还是有很大机会过好生活,对比清朝之前的所有朝代(宋朝除外),清朝普通汉人过的是最好的。

当然,普通汉人最好的时代是今天,比如我虽然只有一辆卡罗拉,两处方房产加一块也不到200平,年收入还不到20万,但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我觉得作为普通汉人,今天是最美好的时代。


user avatar   cha-du-d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入关之前,辽东有一百多万汉民被野猪皮屠光,剩下的则被抓住当奴隶,各种虐待,折磨。仅天命六年,因不堪忍受虐待的而自杀的就有一万多人。

入关之后,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屠杀,它们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一路烧杀抢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丧心病狂。它们每攻下一城,则屠一城,除了北京,南京等极个别城市之外,其他数百座城市无不被屠。明末1.5亿人口,被它们屠的只剩下不到3000万。神州大地惨遭四千年未有之浩劫,它们这些兽性比日军还要残暴一亿倍!(它们入关时的暴行,具体可参考该答案zhihu.com/answer/528017

1644年,多尔衮进入北京之后,将所有的汉民全部驱赶出去,霸占了他们的全部的房子,商铺,财产。紧接着,旗人通过跑马圈地,疯狂侵占汉民的田地,庄园。仅一个亲王,就在北方数省圈占了300万亩田地!更丧心病狂的是,只要是圈占的土地,这土地上的汉民,包括他的妻儿子女全部都要当这个旗人的奴隶!几百万汉民因此失去了所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他们为了活命,纷纷向南方逃命。而顺治又制定了《逃人法》《投充法》,规定不许藏匿这些被剥夺田地的流民,否则满门抄斩。一时间,数百万汉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无处可逃,他们或饿死冻死到路边,或投水自尽,横尸千里,惨绝人寰!

它们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和残酷的压迫剥削。它们在全国各个城市,建立满城,供旗兵和他们家属居住。所谓满城,就是在一座城市里,圈占当地最繁华的地方,一方面供它们居住,另一方面也当做军营,方便对当地汉民实行严密监控和残酷镇压。每座满城侵占当地30%甚至50%的地盘,而人口则在2万到5万不等。旗人强迫汉民在各地修建满城,这期间又造成了数百万伤亡。建好之后,它们则闯入汉民家中,将所有的财产洗劫一空,转运到满城供它们享受。将稍有姿色的汉女甚至几岁的女童,也强虏至满城奸淫。平时,旗兵把守城里的所有的交通要道和进出口,经过的所有农民小贩商人,各路行人,都要被他们盘剥勒索一番,才肯放行,稍有不从,则破口大骂,拳打脚踢,甚至拔刀砍杀。

各地官员,有些是汉官体恤汉民,但是对旗人的种种暴行又不敢管,只好上折子请求清廷加以约束,糠麻子是这么回复的,它说,旗人打天下不容易,这是它们应得的,你们汉民不要不识相,不知道好歹。

它们摧毁了99%的私塾,除了少部分为清廷当狗的汉官地主士绅的后代能进私塾读书识字之外,其他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资格读书识字的。而他们读的书也是经过清廷各种篡改涂抹甚至伪造而成。要知道仅在明朝万历年间,由于民间刻版业的迅猛发展和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全国识字率达到20%以上,在江南一带着甚至在40%以上,即使是农民家庭,也放着小说和诗集。而经过螨清的愚民统治之后,到清末,汉民的识字率下降到了1%,它们成功把99%的汉民的变成了文盲。而丧心病狂的是,在满城内,旗人所有的子女都可以上由清廷拨款建立的私塾。

至于其他的,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迁界禁海在福建沿海一带又屠杀百万汉民,烧毁灭所有房屋田地,制造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彻底切断与西方的民间自由贸易和文化交流,还有法律上,科举上,生活上,方方面面的各种剥削和不平等,更是罄竹难书,罪恶滔天,天理不容。

长时间的屠杀和虐待制造的胆战心惊,残酷的种族剥削和压榨造成的无尽的贫穷和痛苦,思想文化的禁锢造成的让人窒息的社会环境,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汉民就只能苟活于这样的人间炼狱之中!


user avatar   li-yuan-hao-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雨,米价腾贵,发仓米平价粜糁子米,小民又拣食小米,且平日不知节省。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食,奈何其不然也?”

这是晋惠帝说的么,思维很像,说这话的看起来像千古昏君吧

这是“圣祖仁皇帝”说的,讽刺不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朝实行满、汉复职和官缺制度。一般来说,六部长官如尚书、侍郎满、汉人数均等,而属官则满缺多于汉缺。各部属官的重要职务,全属满缺。

就是人事啊财政啊这些职务,都是满缺

什么工青妇之类的,汉缺



“异途出身者,汉人非经保举,汉军非经考试,不授京官及正印官,所以别流品,严登进也。”(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133页)


这个是不参加科举的人,包括汉八旗

满八旗自然不在此类啦



而参加科举的

汉人考童生大概是五十个人考中一个

满蒙是五个就能考一个

大概就是北京和河南的区别吧


秀才考举人

以顺天府为例,汉人大概是80个人选一个,江南地区更为严苛

满蒙大概就是三个选一个

大概就是北京和河北的区别吧


user avatar   yuanzijie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政治方面:无法参与中央政府的国策的议政,时刻处于“旁听生”之尴尬的地步,需要经常整理二手资料

教育方面:没有享受到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待,与满族、蒙古族、藏族有明显的民族不平等现象

日常方面:禁止与少数民族通婚,官僚阶层经常受到特务监视,在所有民族当中受到控制与摆布的程度是最高的

土地方面:清朝政府为了满足贵族对土地的贪欲和八旗将士的笼络,使无数的汉族农民被逐出家园,背井离乡,流浪他乡,无路可走的农民就变成了清朝贵族的农奴,有的就铤而走险,在进京的不少地方发生武装反抗,总之圈地激起了广大农民的强烈不满

文字方面:文字狱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异己分子,镇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论而制造的一些因言论而获罪的案件。清朝的文字狱案件多样,纵观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顺治,乾隆时期最甚


user avatar   ye-li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来看看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士尊、信丹娜翻译的《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第十章中日战争爆发之初侧记(74页~76页)的内容:


大批士兵来自满洲的最北部 ,平生第一次南下辽沈,还有许多人是满人中的预备军人,常年从国家领取兵饷,但从没打过仗。所有的满人,预备军人,或没有参加实际军事活动的旗人,都顽固且盲目地排外。他们根本不了解自己和将与之战斗的外国人之间有什么区别。他们对敌人的愤恨情绪是由真真假假的传闻和其他一些偶然经历引起的。 他们甚至轻蔑地看待汉族人,把他们当作理所当然的践踏对象。 开始,走过一队士兵,扛着奇怪的火器和色彩鲜艳的旗帜,吸引所有的妇女和孩子出去观看。因为左将军的部队严禁抢劫和奸淫,几名违反军纪的人被处决了,这使类似现象在开始时就得到遏止。但在数星期之内,人们还是从行军路旁的村庄里逃走,把妇女儿童以及没有被掠走的牲畜都藏了起来,地里农活也停止了,可大客栈却被迫一直向军人开放。

“他们挥霍了我所有的粮食,”一位可怜的客栈老板抱怨说,“烧掉了我所有的柴火,砸坏了我所有的盘子,毁坏了我的房子。接着,我让他们看我空着的双手,我没有什么东西再给他们,他们就打我!”

“汉人士兵还没那么坏,”人们会压低声音说,“可怕的是满人。” 天的报应很快落到他们头上:不久,我们听说,在途中的士兵正忍受着饥饿。

有一群很特别的满人,他们的狂暴和凶残远远超出他们的同类。按照他们的逻辑,干脆“去杀外国人”,而且随时准备动手。在奉天,一些人开始闹事,大多数商家关门停业,士兵们威胁盛京将军和他的警卫。在某个时期,似乎将有一场暴乱发生,但是,他们的长官设法使其平静下来,并把他们从城内撤到城外的兵营里。后来,一位友好的官员告诉我:那时,一位高级的满人官员曾经对他说过:“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耽搁功夫而不直接去朝鲜?奉天城里有没有外国人?让我们马上把他们杀了。”

与此同时,属于同一部队的大批人马已经开到辽阳。这座城市位于奉大以南四十五英里。那是8月10日,星期五,一个炎热的下午,一群满洲土兵在大街上四处闲逛,恐吓店铺老板,随意胡为。其中一些人看见传教的小教堂,出于恶意的取笑,在对里面的人大打出手之后,彻底把它砸毁了。辽阳教堂的负责传教士是尊敬的詹姆斯・怀利牧师,住在距离教堂不远的一座中国住宅里。事件发生后,一个男人跑去告诉他,怀利先生马上步行前往衙门,请求那位友好的清朝官员出面采取措施制止。但是,从怀利先生的住处到衙门之间有段距离,不幸的是,在前往衙门的路上,遇到一伙刚才还在叫喊找到外国人住处,把他们全部杀死的暴徒。随着残忍的胜利狂叫,他们把怀利打倒在地,不久,失去知觉的传教土被扔在大街上,猛烈的殴打和刀砍,已经使其遍体鱗伤。

但是,因为殴打怀利先生,转移了暴徒们寻找其他外国人的视线。当地的行政长官听到有严重的暴乱发生,就带着警卫坐着官轿前去弹压。 暴徒们根本不把这位职小位卑的汉官放在眼里,反而迁怒于他,砸碎他的轿子,殴打他的随从。为了活命,他趁着夜幕步行逃走了。 黑暗阻止了进一步的暴行,满人回到城外的营房,城门上了锁。怀利先生受了重伤,完全失去了知党。悲痛的中国人在天黑之前把他送到辽阳郊外的医生家里,六天后他死了。

在奉天,骚动发生的第二天,我们从官员们那里模糊地听到那个消息。接着叙述详情的信件到了,一个骑马的信使通知我前去会诊。那是雨季快要结束的时候,道路被水淹没,坐马车旅行根本不可能,因此,在这种天然的道路上行走只能骑马。可那时我的脚受了重伤,无奈,只好雇一顶轿子。

这样做带来了好处,因为我们在路上碰到的部队,恰好是数天前威胁过盛京将军的那伙人。他们已经听到自己的同伙在辽阳杀死一个外国人的消息。我把轿子的窗帘完全拉严,暴徒们以为是位高级官员乘坐的轿子。而轿夫们也认为已经把这些人蒙混过去了,只是过于高兴,结果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直接来到河边,准备坐船过河。再藏在轿子里是不可能了,必须下轿才能上船。可是渡船刚刚离开岸边,一个土兵就发现了我,高声大喊:“外国人!杀呀!杀呀!”船工们大惊,使尽全力撑船。几个土兵已经举起了枪,准备射击,但有位军官出来劝说,给我们到达彼岸争取了时间,登岸后,我们很快逃离了对方的视线。不幸的是,我们到达太晚了怀利先生已经死去。

——《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




【“汉人士兵还没那么坏,”人们会压低声音说,“可怕的是满人。”】


这就是只有阶级矛盾的大清国?




              

相关话题

  为何汉人李世民以五胡建立的北朝而非汉人建立的南朝为正统,而女真后裔乾隆却以南宋而非金朝为正统? 
  清帝国的满城和租界都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明末小冰期,所以水太凉,这是满清得天下的主要原因? 
  清朝初年的中国为什么不占领北亚?而任由俄罗斯去占领? 
  清朝真的比汉唐还要强盛吗? 
  请问,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明养王爷和清养八旗,哪个花费更大? 
  雍正王朝中面对老八逼宫,为何只有王文昭和张廷玉敢站出来说话? 
  北京政变为何要将清室逐出紫禁城? 
  为什么清朝如此专制,大兴文字狱,屠杀汉人,被外国列强肆意欺压,却仍能统治中国这么长时间? 

前一个讨论
满人是如何令汉八旗为他们卖命打天下的?
下一个讨论
元朝和清朝,哪个对传承到现在的中国,在领土疆域方面做的贡献更大?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