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朝对比明朝,有那么糟糕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hen-long-tian-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考虑民族矛盾,清朝就是一个加强版的明朝,一些好的方面加强了、一些坏的方面也加强了,不幸的是坏的方面加强的更多,我在此列举一些例子:


加强1:

明朝从万历朝开始征收三饷,是正税之外的加派,也就是加税:

大清皇父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前朝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后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

清朝蠲免了天启、崇祯两朝的三饷加派,但保留了万历朝的,也就是说我大清,一直在征收明朝以“征讨后金”为名义征收的辽饷、以“镇压流寇”为名义征收的剿饷、以及训练军队的练饷。

崇祯朝的三饷加派主要是“一分二厘”,大清原本是想把三饷加派全免的:

“自顺治元年为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

但顺治四年就开始局部恢复、顺治九年全面恢复了万历四十八年水平的三饷加派“九厘”、顺治十四年把这九厘划入了正赋,而且清朝在部分地区还是重复加征“九厘”的、也就是达到了“一分八厘”的水平:

《题请征辽饷明示以便遵行本》:“辽饷自九年起征。又奉部开,通省九厘饷银,旧额七十四万二千四百七十六两一钱六分三厘,以九厘原按亩加派,应照田地山塘等项科算,逐一厘正册报。”
《赋役全书》:“(顺治十四年)至若九厘银、旧书未载者、今已增入。”

顺治八年主要是按万历朝的正税收的,只收了875万两白银,顺治九年全面开征三饷加派后达到了1489万两白银。

此外,在正赋方面,清朝也干了“原额征收”和“扩大折银”。

原额征收,就是按万历朝的数据征收正税,全然不管明末清初的战乱破坏;扩大折银,就是更多比例的税得用白银而非实物缴纳,导致通货紧缩引发“银荒”,以至于“是国家未曾增赋,而百姓一年若纳四五年之粮”。


加强2:

明朝的畜养宗室问题很严重,很多宗室勋贵,既拥有减免税役的特权、又拥有大量田地和工商产业、还有俸米禄银,严重影响了明朝的税收。

清朝入关后,一开始还“照旧恩养,不加改削”,但很快就对明朝的宗室勋贵进行了大清算,将宗室勋贵的田地和工商产业清查没收,并大肆屠戮:

“明朝遗宗,除原赐予田产清查入官外,其无名封散宗,革去宗室名色,自置地土房屋,准其照旧为业,与庶民一律当差。”
“深忆伪藩子姓,或有败奔逃窜或有变姓潜藏,今若不早为净除,恐将来酿患滋大,故一面宣播上传德意,广示招徕,一面通行搜查,剪除梗化。”

而且在清查明朝宗室勋贵的田地和工商产业的过程中出现了扩大化,很多平民的田地和工商产业也被清查没收:

“严刑酷拷, 士民体无完肤。宗室不论存亡,房地不论典买,凡沾与宗姓干涉者,一概断令入官。”

此外就是臭名昭著的“圈地”了,大清在顺治元年、二年和四年下了三次圈地令,还有各地满城的圈占,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才停止,根据大清《钦定八旗通志》、《皇朝政典类纂》等典籍的记载,总共圈占田地22.96万顷(约占当时耕地总面积的4.11%,比明朝的峰值还多2万顷),且绝大多数都是平民的田地:

“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

有了田地还得有人耕种,然后就是更臭名昭著的“投充”,仅崇祯年间后金-大清就掳掠了83.13万汉人充作包衣佃奴,入关后的大小掳掠更是难以计数。

如果敢逃跑,那还有“逃人”等着,爱新觉罗·多尔衮因为“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已几数万”下令“有隐匿逃人者斩,其邻佑及十家长、百家长不行举首,地方官不能觉察者,俱为连坐”,严惩逃亡者和窝藏者,康熙四年正式制定逃人法、直到三十八年才废止:

“畿辅之民圈占以后,田庐荡然。年来水涝频仍,道殣相望。近以逃人众多,立法不得不严,而有司奉行未善,使流徙者竟无所归。……今闻山东一带流民复千百成群,携男挈女,蚁聚河干,望救无门,逃生无路。当此严风密霰,坠指裂肤之时,此辈衣不掩胫,食不充腹,流离沟壑。”

逃不了,那就只有死了:

“八旗家丁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


加强3:

历史教科书说明清的八股文科举禁锢思想。

清朝的选官制度和明朝区别很大,民族矛盾以及文字狱、买官鬻爵就不多谈了,我之前回答过相关问题:

为什么明朝寒门容易当官,清朝寒门再难出贵子?

雍正至光绪朝,共有军机大臣、办理军机事务和总理王大臣143人,其中皇亲国戚17人(11.9%)、八旗贵胄62人(43.4%)、官宦世家32人(22.4%)、其它出身32人(22.4%,其他出身不等于贫寒出身,且有一部分是史料较少记载不全)。
康熙在平三藩之乱时,在3年内卖掉了超过500个知县职位;雍正开始允许卖道、府以下的各种官,高宗更是允许卖道、府、郎中和游击及以下的官;到了乾隆时约有超过六成的官吏出身捐纳。

只说科举,明朝是题目只能从四书五经里出,且八股文之后还有策论和公文;但是清朝开始答题也只能从四书五经里出,别说策论和公文了,五经也荒废了,以至于《红楼梦》中贾政反对贾宝玉学习《诗经》;此外清朝极少考历史方面的知识(这也是为啥荒废五经,因为《春秋》和《尚书》是以历史为主的)。

今人对明清八股文的研究结论是:成化到嘉靖朝的八股文写的是最好的,康熙到乾隆朝是最僵化的。

————————————————————————————————————————


加强4:

明朝从张居正改革前后开始“一条鞭法”改革,该法最早于嘉靖九年提出,例如海瑞就曾于隆庆三年在南直隶地区推行过。

该法的核心有二:一是把正役和杂税杂役逐步摊入正税,二是用白银征税,通过这两点来提高效率、整肃吏治。

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一条鞭法”改革,例如“摊丁入亩”就是把杂税之一的丁税摊入正税,又例如“耗羡归公”就是把正税的“损耗”归入正税,还有把正役之一的运役摊入正税等等(也就是把原来的人头税、税收损耗、运输费之类的税,统统算进农业税,然后用白银而非粮食来收农业税)。

雍正朝的田文镜还搞出过所谓的“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不过这个很难说是善政,我之前回答过:

为什么雍正帝可以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而其他王朝无法推行?


加强5:

清朝的乾嘉学派比明朝要进步很多,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

乾嘉学派虽然受文字狱等文化高压政策的影响“只致经典不问世事”,且研究方向偏向于“名物训诂(解释事物的名称特征)”、“小学(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研究字音)”、“典章制度(例如什么级别的官员用什么样的印章、袍服)”等远离时政的内容,但是重视考证、强调证据,抽象议论和理论发挥比较少,文风朴实简洁:

“立义必凭证据、援据以古为尚,孤证不为定说,隐匿或曲解证据为不德,剿袭旧说为不德,文体贵朴实简洁,辩诘不避本师,不出本题,词旨务笃实温厚。”

乾嘉学派对明清之前的文献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总结,使丰富的文化遗产赖以保存,为我们阅读、利用和整理这些文献典籍帮助很大;在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上,严谨踏实、一丝不苟,开近现代实证学风之先河。


user avatar   yi-lu-bo-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给人一种有心救国无力回天,国家财政已经崩了,钱都在地主贪官手里,皇帝没钱发饷了最后只能上吊了

而清朝给人一种,我有钱,我就是不用来干正事,我就是不用来强军强国,我就是要赔款,我就是要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地我是能割就割,割完汉地割祖地,条约我是能签就签,打的赢我签打不赢我也签,就是要拖着大家一起完蛋,到最后钱赔完了,日本也起崛起了,然后就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打的这么惨还得多亏了大清啊,东北沦陷后皇帝还给人当傀儡建立了伪满洲,然后到了现在那群皇室就跑到国外打着伪满洲的旗号搞起了国家分裂,再加上剃发易服……说真的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糟糕可以来形容得了


user avatar   zhua-ba-67-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你站在谁的角度上,如果站在入关的八旗奴才角度上,那我带清当然不糟糕了,糠稀盛世,十全武功,简直是我大清比大唐有过之而无不及,功盖汉唐,吊打宋明。

站在我们贱汉和境内其他民族角度上,那自然糟糕了,先不说入关时候的屠杀也波及到其他民族了,你们都是八旗奴才的吸血源泉,人家可不把你当人看,明时候好歹还有点好日子了,清你们可就没咯~思想上打击你,肉体上吃不饱更是打击你。当然境内贱汉和其他民族可以通过跪舔我们的带清姥爷看人家能不能施舍一下把你抬进八旗里面。


user avatar   he-yi-jie-you-69-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不论贵族,清朝平民识字率和平均身高(考古发现,自己去了解)都开了历史倒车。马嘎尔尼来访中国之前整个西方对中国都是敬畏的心理,英国国王对他说一定要遵守中国礼仪,一群文艺复兴先驱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粉丝,可来访中国见证了遍布贫困和人民愚昧后,整个西方对中国的敬畏就都消失了,拿破仑也给出了中国沉睡的评价。从明末到所谓“康乾盛世”,一百多年社会整体都在退步,靠屠杀筛出一堆软弱文人,来肆意篡改历史毁灭中国文化。野蛮可比五胡,软弱可比南宋,堕落可比两晋,治民可比印度,愚昧可比蒙元。当这些要素都集齐了,配合上屠杀,你就会发现大清的pua成功了,成功到至今都有一堆人去捧臭脚。说白了,龙的尸体被野狗吃掉,然后野狗给自己涂上油漆装作龙鳞,并且屠杀奴役真正的龙之后裔,甚至想把这一切再转手卖给新的入侵者,这就是烂到底的大清。

相对于明朝,清朝最洗不白的就是一鸦开始签订的几百个不平等条约。在这一点上围明救清的逻辑很可笑:他们说明朝自永乐后一直收缩防御,不断失去领土,与清末没什么区别,可这段历史他们不一直是定义成民族内战吗?如果将明朝面对蒙古、女真丢失领土等同于清朝面对列强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那明朝面对的就是入侵,不是内战,满清入关就等于日本侵华。这个逻辑你们慢慢圆吧哈哈

哪个朝代都有辉煌的时候,拿明清最鼎盛的时代相比,抛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以及文明整体倒退,单看国家实力,这两个朝代各有千秋。但是比末期呢?明朝灭亡前都是整个东亚的宗主国,清朝灭亡前成什么了?至于拿清朝鼎盛比明朝末期这种行为,你们活在梦里开心就好~


user avatar   wang-ming-43-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从建国就屡屡屠杀人民掠民为奴的政权, 又不断的割地赔款,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搞文字狱, 自武昌起义起,4个月满清就灭亡了,南明还维持了几十年呢, 生于不义,死于不义就是对满清的评价,这还不够糟糕吗

本文摘自张宏杰著作《饥饿的盛世》 乾隆盛世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七月五日早晨,广西布政使朱椿正准备出桂林城郊游。官轿刚刚出胡同,路边快闪出一位长者,老头颤巍巍跪在路边,手中高举一册文书。朱椿心中腻烦,看来又遇到一位上访的刁民。及至随从把文书递到他手里,才发现并非如此。文书封面上题着两个字“策书”,原来是一份政策建言书。打开一看,端楷正书,字迹娟秀,内容有五条:一、请朝廷进一步减免钱粮,减轻底层人民负担;二、建议各地添设社义仓,以救济贫民;三、革除盐商盗案连坐;四、禁止种烟,以利人民健康;五、裁减寺僧,减轻社会负担。看完了策书朱椿神色大变,他命身边的几个随从:“立刻把这个老头拿住!” 游兴被一扫而光,朱椿立刻转轿回府,连夜给广西巡抚写了一个汇报,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案件。其罪有二:一是读书人(老头吴英)胆敢批评国家政策,妄议中央;二是行文中有发布「政治敏感」内容,犯了圣讳。原来,这篇策书中“圣上遵太后之遗命,免各省税粮,其德非不弘也……”一段,用了今上名字中的“弘”字,没有避讳。过程不表,这道奏折最后被送往北京。乾隆皇帝在和大学士等人反复多次认真研究了这桩大案后,中央做出了如下决定: 吴英凌迟处死,女眷及未成年者一律发配为奴。乾隆爷仁慈,准吴英弟弟及子侄之斩立决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

这不能说话的毛病,在明朝是还没有这样厉害的;他们还比较地能够说些要说的话。待到满洲人以异族侵入中国,讲历史的,尤其是讲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杀害了,讲时事的自然也被杀害了。所以,到乾隆年间,人民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无声的中国》 ,鲁迅文集·杂文集


user avatar   yang-fan-6-7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朝通常在大家眼里都是入土为安的那种感觉。

但是你见过哪个朝代,反抗者能把复前朝的口号从头用到尾的吗?

大家很清楚明朝烂到骨子里去了,都知道明要反,但是清朝更烂,更得反。为了反清朝,大家连明朝都能忍了。说明什么呢?我就不说透了

最后而彻底推翻满清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user avatar   shi-t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可以拿我国外交部门的金句回复你:“如果有人将谎言重复一千遍,那我们就将真理重复一万遍!”


user avatar   ke-la-72-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弘扬汉服文化也是要恰饭滴。

不逼你们按“标准”买衣服的话 怎么赚钱?

你们这些不按“标准”来的伪汉服爱好者害的别人白花时间弘扬汉族传统服饰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满洲八旗只有4种颜色? 
  毛文龙统率下的东江镇,究竟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下,并取得了怎样的功绩? 
  是儒家坑害了满清还是满清坑害了儒家? 
  清朝雍正以后六部侍郎是正二品还是从二品? 
  为啥总有人说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 奠定现在国土疆域不是二战么 如果说清占的地方大 那也没有元大啊? 
  明朝有锦衣卫东厂,清朝却没有特务机构,但清朝皇帝在驾驭百官,控制舆论方面反而比明朝更为出色,这怎解释? 
  吹捧努尔哈赤的性质等同于吹捧东条英机??? 
  明朝和清朝有很多共同点,怎么看待某些人拔高明朝憎恶清朝?中国落后其实从明朝就开始了? 
  为什么南宋坚持下来了,而南明快速地覆灭了? 
  袁崇焕当年为什么能够未卜先知知道后金要从蓟镇入寇? 

前一个讨论
日本男选手获得高尔夫大满贯,怎么看中国选手在网球高尔夫等高奖金项目和日本差距越来越大?
下一个讨论
为何感觉古代男子都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为妻?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