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假如多尔衮在接触吴三桂之前重病暴毙,清、顺、明的形势将如何发展?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之前之后清方多次政权争夺看,即便多尔衮暴亡,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朝廷动荡,所以指望清方因此内乱几乎不可能,可能会经过一个短暂的政局变化,然后还是会作为一个强有力的集团继续先前国策。

当然,如果多尔衮暴亡,那么肯定驰援山海关是赶不上了,李自成最终大败吴三桂,吴三桂只能全军覆没或者带少数兵将逃奔请方。山海关一线从明清对峙变成顺清对峙。


但往下来说,大顺面临的依然是地狱模式。当时国内势力大概四块,顺、清、南明以及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当然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军阀实际上有半独立性质,这部分军阀主要存在于南明(四镇、左良玉等),大顺也有相当一部分新吸收的降将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这时候大顺实际上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两面夹击、内部隐患状态。


北面来说,清军此时战斗力极强,按照历史上的情况看,只有大顺主力才能够刚住。如果大顺北边防御军队使用大量降将或者新兵,很难保证可以防守多久。何况清军对降将的待遇是高于顺军的,所以大顺新降将领哪怕是中层将领也难保有什么想法。这种情况下,顺军北边只能用主力防守。

南边来说,南明虽然战斗力垃圾,但是从清军入关后还坚持联虏平寇政策看,此时南明一定铁了心和清合作夹击顺军。顺军的战斗力虽然远在南明诸军阀之上,但主力部队如果坚持北线情况下,能否防止南明的偷鸡。

而如果顺军主力大规模调用情况下,能否很好的消化明朝降军?这些墙头草会不会拥兵自重?

还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张献忠,此时李张已经实际上反目,在张献忠的视角里,李自成此时已经是天下最大势力,那么张献忠会不会基于自身需要,必要时候对李自成夹击?


所以,对于李自成来说,最好的结果莫过于北边用大部分主力抗住清,与张献忠谈和,默认张献忠在南部扩张,尽快消化好内部降将,如果能在内部力量扩充到位情况下,获得南明东南的一部分,形成大顺(中原、西北、东南一带)、大清(关外满蒙地区)、大西(西南、可能中南)这么一个比较另类的三家情况。这时候更多就看谁内部政治上先犯错了。如果清内部出问题,则顺可以腾出手来解决掉大西,统一关内;如果大西内部出问题,则顺也可以用一定力量加上对方的分化瓦解统一关内;如果大顺内部出问题,那么大概率还是今后清朝入关的剧本了。


但是从政权组织情况看,出问题的概率很可能是大西>大顺>大清。

所以李自成要想成功,不但要自己不犯任何错误,甚至无论军事还是政治建设都要超过历史上真实情况,而且还要选好接班人,毕竟这很可能是一场持久战,李自成这辈子能不能等到结局很难说,清一方济尔哈朗—福临这个组合政治军事能力还是可以保证的,能战之将也很多;大西的二代中孙可望政治能力、李定国军事能力都不错;反倒大顺从后来看,李自成死后的重要将领中,政治、军事能力普遍一般。所以李自成如果不能培养好接班人,未来依然危险。总的来说,满清入关的剧本还是大概率。


总体来说,我并不觉得明清之交的历史进程,偶然因素有多少。明朝烂透了,而大顺远没有成熟,这是客观上关内最大的问题。李自成虽然起兵很早,但真正开始政权建设最多不过两三年,政治娴熟度远远不够。就拿封赏来说,清朝可以毫不犹豫给吴三桂甚至之前穷途末路三顺王以王爵,而李自成招降明朝降将时候,却连侯爵都舍不得。这种政治能力必然导致争取和消化新降势力方面处于劣势。而对于群雄逐鹿时期来说,没有吸引稳定降将的政治能力,单靠军事能力降服,是非常危险的,顺风时候可以逼迫对方投降,可以慢慢消化吸收;一旦形势逆风,就很容易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大顺和大西实际建设政权时间都太短,要想逐步成熟需要时间,如果对手仅仅是明朝这种腐朽到骨子里的政权,自然有足够时间来成熟,但是面对已经经过皇太极整合后的清朝,成熟的迟缓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个代价大顺有没有承受时间?我觉得太难了。很难想象清朝还会给大顺学习时间,以清朝此时的成熟,南明坚决的敌对,再加上很难再做盟友的大西,大顺撑到自身政治成熟的可能很有限;而大顺一旦撑不住,就又是清朝入关的历史剧本了。


所以,个人不认为多尔衮暴毙影响历史走向的概率会多大。事实上,现实历史中,多尔衮的政治能力并不算多么突出,如果是皇太极再多活十年,那不管大顺还是南明,恐怕才更没有机会。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山海关之战前一系列历史事件的顺序是这样的:

3月6日,崇祯命辽西明军放弃山海关外全部国土,进京勤王。

3月13日,吴三桂部撤入关内。

3月19日,顺军攻克北京。

3月21日,顺军第一次考选明朝官员。

3月22日,吴三桂投降顺军,将山海关防务交予顺军唐通部,向北京进发。

3月23日,顺军第二次考选明朝官员。李自成召见明朝降官。

3月26日,顺军第三次考选明朝官员。吴三桂突然反水,袭击唐通,夺取山海关。

3月27日,顺军对明朝的勋贵、太监及未被录用的三品以上高官开始拷掠追赃。注意,拷掠追赃是吴三桂反水的第二天才开始的。

这之后,李自成命吴三桂之父吴襄写信劝降吴三桂。吴三桂一面假意与李自成和谈,一面派人联络清朝。与此同时,清朝得知了北京易主的消息,立刻准备出征。

4月1日,豪格被废为庶人。刘宗敏组织军队进行大规模操练。

4月2日,顺军于北京开科举。

4月6日,顺军董学礼等部南下,部署对南明的防务。李自成在万寿山组织参与者数千人的骑射演习。

4月8日,李自成下令停止追赃助饷。

4月9日,清军出兵,原定计划为按照惯例从直隶北部破口入关。

4月13日,李自成认为吴三桂的谈判缺乏诚意,决定动用武力,从北京出兵,但仍未终止谈判。为劝降吴三桂,还带了吴襄和崇祯的三个儿子随军。

4月15日,清军与吴三桂取得联系,改变方案,向山海关进发。

4月20日,顺军抵达山海关以西,这时,吴三桂才彻底放弃谈判。清军在连山得知顺军逼近山海关,于是兼程疾进。

4月21日,顺军猛攻山海关,吴三桂损失惨重。清军抵达山海关以东,但并未投入战斗。

4月22日,吴三桂抵挡不住顺军的攻势,几乎失去所有谈判筹码,只得向清军乞援。清军加入战斗,击败顺军,山海关战役结束。

————————————————————

这个时间表能看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紧迫。

清军哪怕再晚来一天,吴三桂就要玩完了,这一点是清军还有吴三桂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毕竟关宁军之前与清军对峙那么多年,虽然野战战绩不佳,但是历次守城战中总是能死扛住清军很长时间,谁能想到他们面对李自成,居然连守山海关两天都做不到。

不是因为关宁军突然变得垃圾了,而是因为他们的士气出了大问题。大明朝廷没了,本来说好投降大顺,大家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京城里换皇上关我们当兵的什么事,谁发饷我们就替谁砍人。左光先、白广恩、姜瓖、唐通他们都投降李自成了,按照正常思路,关宁军自然应该随大流跟着投降。

可是吴三桂先投降了顺军,又突然反水,来回一折腾,就把自家的士气折腾没了。现在关宁军背后没有大明朝廷的粮饷物资支持,辽西故土又被抛弃了,将领朝令夕改,这一切导致了他们陷入了迷茫之中。《吴三桂纪略》中提到,关宁军对清军还是有仇视情绪的,“以清兵仇杀多次,不欲返颜”。所以吴三桂反叛之后,关宁军就彻底变成了一支孤军,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也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战,粮饷没了来源,功名利禄没了指望,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胜仗。

所以,吴军和顺军才打了不到两天,吴军便全线动摇,甚至有人脱队投降顺军。这样一来,清军就成了吴三桂唯一的救命稻草。原本吴三桂的打算可能是在明、顺、清三方之间拥兵自重,多尔衮也答应他“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可是他在山海关之战中的表现实在太烂,所以多尔衮兑现诺言的时候也打了个折扣,王爵倒是给了,“封以故土”这茬多尔衮就抛在脑后了,打败了李自成之后即将吴三桂闲置。直到后来各地抗清运动高涨,清朝不得不推出以汉制汉的政策,吴三桂才被重用。

清初政治的稳定性还是不错的,虽然政治斗争也很多,但是对军事的影响远不如明朝那样剧烈。可不管怎么说,发生了多尔衮暴死这样的大事件,肯定还是会耽误一段时间的。只要再多给李自成一天,就能打垮吴三桂,收编关宁军。

其实就算清军这边不出变故,如果李自成抓紧时间,也是有可能抢在清军赶到之前消灭吴三桂的。李自成错就错在一直对吴三桂抱有幻想,严重低估了他的无耻程度,直到决战开始前两天,都还认为自己和吴三桂之间存在误会,希望能和平解决,所以始终没有急于对吴三桂痛下杀手。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多尔衮的暴毙会导致吴三桂部覆灭,顺军接收其部下大量降兵,掌握山海关。

但是我并不认为多尔衮之死会造成清朝内部的巨大动乱。原本历史上多尔衮死后,济尔哈朗火并阿济格,之后又清算多尔衮一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也并没有导致清军混乱到打不了仗的程度。

豪格刚刚被打倒,虽然多尔衮死后应该会复出,但不至于进入权力核心,多半还是济尔哈朗继续摄政。两黄旗势力忠于的是皇太极,而不是豪格,福临继位的计划一出台,豪格的地位就只是个普通的王爷了。代善已老,身体不大好,只有几年寿命了,前三个儿子都死在他前面,两红旗内部也不团结,刚出了硕托和阿达礼的事件,折腾不出什么事来。索尼、鳌拜、图尔格、图赖这些人肯定会继续忠于福临,谭泰这种见风使舵的也不足为虑。

唯一的问题就是,阿济格和多铎会不会像历史上阿济格做的那样,在多尔衮死后试图夺权?我觉得很可能还是会的,阿济格在历史的操作简直是伸着脑袋等济尔哈朗来砍,多铎在历史上死在多尔衮前面,但根据索尼传中的记载,他在劝多尔衮称帝的时候能说出“若不允,当立我,我名字在太祖遗诏”这样的话来,恐怕也未见得比阿济格安分。如果他们真的试图夺权的话,当然是不可能成功,但是能给李自成争取几个月的时间。

不过我还是认为,到了1644年的秋季,清军依旧会大举入关。以清朝诸王与洪承畴、范文程等人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不迅速攻击顺军的危险性。现在顺明双方南北对峙,清军要打败顺军是最容易的,如果让李自成灭了南明,统一全国,清军入关的难度会成倍增长。

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让李自成把江南推了,他得消化新占领的大片土地,消化新投降的大量明军。好在在北京抄了明朝权贵的家之后,手里的资金比较富裕。这段时间,大概会巩固徐州、归德一带的防务,甚至拿下海州和宿迁,在河南将许定国、刘洪起之流消灭或驱逐,攻打江南多半还来不及。山东、直隶的士绅在南明的煽动之下或许会有叛乱,但是没有清军的配合,他们的叛乱就不值一提了,反而能让顺军的后方更稳定一些。

另一个变数就是,张献忠没有得到李自成战败的消息,未必会主动和李自成翻脸。或许会把李自成派去接管四川的马科、黎玉田等人赶走,但不太可能像历史上那样进攻汉中,试图夺取陕西,应该会专心去镇压四川的明军。张献忠此时在名义上也很可能是大顺朝的藩王。

清军如果秋季才入关,面临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经过了吴三桂之乱,李自成对山海关方向肯定会更加警惕,守将就算不是刘芳亮、李过这种级别的大将,也肯定是李友、任继荣之类的嫡系将领。以闯军老兵与关宁降军混编,再加上从北京送来的充足军饷,清军想正面强攻砸开山海关,难度极高,而且不论胜败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清军必须兵分两路,一路从辽西走廊攻击作为牵制,一路绕道蒙古破口入关,而且由于道路条件限制,绕路入关的清军也得分兵。

原本的山海关之战发生在春夏之交,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顺军的动员能力有限,再加上短时间内吃下了太多的地盘,处处都要守御,带到北京的只有六七万人马。可如果清军10月份才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一次和平的春耕和秋收,就算没拿下江南,李自成手上也能掌握一批粮食。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被整合入顺军体系的明朝降军也会更多。这样一来,入关的清军恐怕要面对兵力倍于他们的顺军。

不能说顺军就一定打得赢,但如果目前的局面发生,顺军一定是占优势的。但清军被轻易干掉的可能性也不大,很可能双方交战一番,都感到对方棘手,清军按照之前历次入关的思路,劫掠一番便撤回关外。

只要顺军始终把北京掌握在手中,不遭遇重大的军事失败,华北地区的明朝降官降将就不敢妄动。叛乱是一定还会有的,但不至于出现历史上那样整个华北的明朝降人几乎无人不反的情况。叛乱的规模会变小,而且不是同时发生,在顺军主力驻扎于华北的情况下,这种叛乱不至于动摇顺军的根基。拖的时间越久,顺军的统治就越稳固。

到了1645年的春天,顺军还控制着整个北方,清军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再来一次,那么顺军就可以布置攻打江南的行动了。此时长江上游和汉江上游的荆州、襄阳在顺军控制之下,原本历史上左良玉连被清军打败逃到湖北的李自成都不敢迎战,在这种情况下更没有抵抗之力,从襄阳南下的袁宗第部会很快拿下武昌。江北四镇在弘光朝廷领导下的战斗力还赶不上江阴老百姓,就算顺军渡江的时候没有历史上的清军那样运气好,弘光朝廷能抵抗顺军半年时间也算朱元璋显灵了。

这之后打浙闽、湘赣、两广,自然不存在悬念,原本历史上,就连顺军残部改编的忠贞营都是西营出滇以前南明朝廷的最强战力,何况是顺军主力打只有官军的南明。由于北方清军的牵制,顺军大概得花两三年时间才肃清南明的残余势力。云南多半还是和历史上一样发生沙普之乱,平定起来虽然很麻烦,可能得花一两年时间,但不会对全局造成多大的影响。

张献忠直到1648年,都不能将四川的明军彻底消灭。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无法再和李自成对抗。但是他会怎么行动就很难说了,毕竟他人生最后几年的行动方式一直很迷。

清军如果在第一年没能打赢顺军,以后多半每一年都打不赢了。顺军的地盘越来越大,统治越来越稳固,一个开国之初的统一封建王朝和清朝一年一年拼消耗,清朝无论如何也拼不过。

但是,也并不能排除1644年顺军败给清军可能性。清军的战斗力也是有目共睹的,1644年的顺军新收编了大量的明军,兵力又分散,战场局面千变万化,什么变故都有可能发生,顺军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守住华北,还是有吃败仗的可能性。那样的话,就基本上会按原来的历史进程发展。由于清朝内部的不稳定性增加,顺军获胜的机会会比历史上稍微多一些。一旦清军成功地按照原本的历史控制了华北和江南,那么还是清军占据着巨大优势,顺军和西军翻盘的难度都非常大。




  

相关话题

  同一时期(15世纪初期)的明朝,帖木儿帝国,奥斯曼突,这仨哪个更强? 
  唐朝与明朝的军事制度有何不同,现行我国的军事制度与哪个更类似? 
  为什么同样是江北四镇。清仍然用刘良佐领军,而闲置刘泽清呢? 
  李自成政权的文治与武功究竟如何? 
  唐太宗之后唐朝不断政变,明成祖之后明朝却能大体稳定。这是为什么呢? 
  强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明朝清朝那个更强大? 
  为什么用火器的明军输给了装备原始的后金骑兵? 
  康熙开局和崇祯开局哪个难度大? 
  万历皇帝为什么几十年不上朝? 
  明朝中期能否学习哥萨克模式,由汉族士兵从事牧业生产以解决后勤、控制漠南河套地区?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巴萨 2:8 惨败拜仁后,很多人为梅西开脱?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同样是装备劣势,志愿军能刚住美军,而抗战国军和共军不能刚住日军?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