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高血压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由高血压引起的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肾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
我国目前有2.7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治疗控制率分别为42.6%、34.1%、9.3%及27.4%,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较低水平[1]。
二、高血压的分类
高血压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类:1)原发性高血压: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不明,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也是本文重点介绍的对象。2)继发性高血压:继发于某种明确疾病的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在去除病因之后,血压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这类高血压约占5%-10%。
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分级
1896年,伴随着第一台血压计诞生,人类开始了长达1个世纪的高血压研究之路。
高血压的危害最初并不是由医务工作者发现的。当时美国的保险公司对人群寿命值的评估做了统计,发现血压值140/90mmHg的人在20年后比血压值120/80mmHg的人死亡率高1倍,而血压值160/95mmHg的人比血压值120/80mmHg的人死亡率高2.5倍[2]。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务工作者逐渐接受了保险公司统计的结果。为了规范高血压的诊疗,人为地将血压分成了120/80mmHg的“正常血压”;140/90mmHg的“临界高血压”和160/95mmHg的“高血压“。这就是第一代的高血压标准。
时光飞逝,医务工作者对高血压的研究也越发深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压增高会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肾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于是,在1998年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上,各国专家一致同意,凡是血压达到了140/90mmHg就可以确认是高血压,可以开始药物治疗。这就是沿用至今的高血压标准。
光阴似箭,距离98年高血压标准的提出又已经过了20多年,在这期间,有关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又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医务工作者发现,在40~70岁的人群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线性关系。当血压>115/75mmHg时,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率足足升高2倍。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血压在130~139/85~89mmHg范围内(既往称作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早期靶器官损害[3]。
因此,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了130/80mmhg,此举引发了轩然大波[4]。
而在翌年发表的欧洲指南[5]以及今年刚发表的《2020国际高血压学会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6]则仍坚持了140/90mmhg的标准。故笔者在本文仍沿用140/90mmhg的标准进行讲解。
【注】如收缩压与舒张压不在同一等级则按较高者分级。
四、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2~3次非同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均≥ 140/90 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每次就诊时连续测量3次血压,每次间隔1 min,结果取后2次测量的平均值)
2、如果患者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正常高值或1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30~159 mmHg,舒张压为85 ~89 mmHg),需通过家庭血压监测或24 h 动态血压监测 进一步确认血压水平。如家庭血压监测,(去除第1天读数后)血压平均值≥ 135/85 mmHg,提示高血压 ;② 24 h动态血压 监测,24 h动态血压≥ 130/80 mmHg,诊断高血压,日间动态血压≥ 135/85 mmHg且夜间动态血压≥ 120/70 mmHg,诊断高血压。
五、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7]
1、测量仪器:由于水银血压计操作较为复杂,且水银有污染环境的风险,目前中国指南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合格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尤其是能识别心律不齐的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测量。
2、测量方法:
第一,测量前30 min,受测者不喝咖啡或酒、不剧烈运动、心情平静。排空膀胱、静坐休息5-10 min。第二,测量过程中,受测者保持安静,不说话、不活动。第三,选择合适的测量姿势,坐位血压测量时,需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受测者以放松的姿势靠在椅背上。第四,选择合适的袖带,过紧或过松都会影响到血压测量的准确性。需要测量自己的上臂围,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袖带。
第五,把上臂式的血压计绑带中心对准腘窝肱动脉搏动的最强处,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2.5 cm,绑的松紧以能插入1-2个手指为宜。
第六,每次连续测量2-3次,每遍间隔1分钟。第1次测量因受到突然加压刺激,血压数值会偏高,一般取后2次血压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3、测量频率:初诊高血压、血压控制不佳、或正在调整降压方案的患者,建议每天早(6:00-9:00)和晚(18:00-21:00)各1次,每次测量2-3次,连续测量7天,去除第1天血压值,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评估治疗的参考值。而对于血压稳定且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而言,每周测量1-2次即可,不必频繁测量。
六、高血压的临床症状
高血压在疾病的早期无特殊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仅部分患者由于血压波动较大而出现头晕、头痛、头胀的临床表现,也有患者表现为颈枕部的僵硬。
一般当高血压发展到靶器官功能损害的程度开始出现以器官并发症为主的临床症状。波及脑血管者可引起脑梗死、脑出血;波及心脏者可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波及肾脏者,可引起肾功能损伤及尿毒症;波及眼者,可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波及大血管者,可引起主动脉夹层,危及生命。
所以,高血压一经发现就应早期干预,如等到临床症状明显时再行干预,可能已经出现了难以逆转的器官并发症。
七、高血压的治疗
降压治疗力求血压平稳达标,不可随意停药,血压波动造成的靶器官损伤超过单纯高血压。
1、生活方式改善:戒烟、限钠补钾、健康饮食、 限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 减轻压力。
2、药物治疗
1)对于合并靶器官功能损害、糖尿病的1级高血压和2级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2)对于不合并靶器官功能损害、糖尿病的1级高血压可先行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如血压仍不能达标,则启动药物治疗。
3)对于青年人高血压,一般多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推荐首选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类药物。对于老年人,一般为高肾素型高血压,首选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此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合并症个体化用药[8][9]。
八、高血压降压目标
总的来说,年龄<65岁:目标血压<130/80mmHg,但应> 120/70 mmHg ;年龄≥ 65岁 :目标血压< 140/90 mmHg,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个体化血压目标值[10]。
建议成年人家中常备血压计,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高血压。
首先推荐阅读目前的高赞回答 @心内科阳地黄
我也想稍微分享一些我查到的资料(从完全外行,但关心家人健康的子女角度)
高血压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有一些普通人也应该知道的知识点,摘录如下:
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1],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
换句话说,指定人群中,基本每4人中就有1人有高血压症状
由被测量者自我测量,也可由家庭成员协助完成,又称自测血压或家庭血压测量。
HBPM可用于评估数日、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降压治疗效果和长时血压变异,有助于增强患者健康参与意识,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适合患者长期血压监测。随着血压遥测技术和设备的进展,基于互联网的家庭血压远程监测和管理可望成为未来血压管理新模式,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提供有效性和费效比证据。
家庭血压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仪器,并对患者进行血压自我测量知识、技能和方案的指导。
对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即“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
一些生活方式干预方法,不但可明显降低血压,也可预防心血管病,如戒烟、减轻体重、适度运动等,应大力提倡。
我将摘录上述知识点的缘由及过程记录在 “无声的杀手”——高血压
该文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成:
如果有专业人士能够指导就好啦,也希望目前整理的这些内容能给读者带来帮助~
免责声明: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请遵医嘱!文中提到的内容不构成医疗建议,本人亦也不对因阅读本文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负责。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