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瓜昨天在微博吃吐了,后来在微信和QQ的一些考研群里也看到讨论。
一开始看到真的气不打一处来,尤其是两个415的高分貌似一个是三战,另一个是四战。
更为残酷的是,由于违反诚信考试规定,可能要记录到诚信档案,或将面临三年禁考的困境。
补充最新评论,没有禁考,那也算万幸!该吃的教训还是得自己扛。
这光看着就让人感到窒息,几乎可能改变这些人日后的人生轨迹。
刚看到的时候,出于人感性的同情,肯定是强烈指责举报人,觉得举报人纯属_ _。但细想,在规则之内,也合理。不说这事怎么样,至少在理上确实没有任何问题。至于道德情感之类的现在各方各执一词,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补充一下评论区截图,很巧合,这两条一前一后。这个情况不是我两边都讲一点的问题,你看部分评论回答不也两极分化嘛
违规确实是违规了,按照签署的协议来处理没有问题,最多只能说不通人情!
人大的这个做法无可厚非,不过有两个争议的点(此说法来自网络):一是英语泄题的没有被处理,二是专业课里同样有泄题的非全日制考生没有被处理。
还未经社会,社会就给好好上了沉重的一课。这种现象考研里出现的比较少,不过考公的此类举报现象可不少。成年人做事,凡事留个心眼。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话是这样说的,好人总比坏人多。但面对这种直接的利害关系,你的善意很可能成为别人上位的踏脚石。我是不相信绝大多数人在面对自己利益相关时能这么坚定。
在人大法硕事情爆出之前,豆瓣同样有一篇相似的帖子。
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是,在爆出前后帖子的风向两级反转。
具体故事是,故事主人公复试时上午有人出来后透露复试题,结果一上午很多人都是这些题,题目重复了。上午后面的人都答得不错;但到下午,题目完全换了,他自己答得不行,问要不要举报那些透题的人,影响了复试公平。
开始豆瓣网友是一致鼓励举报的,但人大这事一出,题主被骂的不轻,一度被怀疑是不是人大举报的那个人。
这个现象是真的非常有趣,我只能说同情那些因为这件事落榜的人,但对举报者不做过多评价了,这个争议太大。
立场不同,每个人看问题风向也不同。
再说回复试没结束前分享题目的事,这个说实话,肯定是不好的。这件事无论对谁来说,都有违公平。不说前面的没人透露,像这样假如后面的复试没考好,指不定就举报你了。
大胆预测一下,经过这件事的启示,不少人可能会效仿,下面一点小建议
1、复试群该解散的赶紧解散,省的有心人截图举报。
2、根据人大的复试规则,大多数学校应该也类似。
十四 、复试相关的内容属于国家机密级事项。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漏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形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
这里提到的可不止是复试期间,同时还包括考完之后。那是不是可以认为只要有流传复试内容的同学也都属于违规,不过这期限具体没有说明。这样的话,一些考研经验贴还特地描述复试题目的这类,算不算违规。
这难道也违规吗?但按协议描述确属违规了。所以各位各大网站上自己的经验贴之类的好好查一下吧,该删的就删了,至少人大的同学应该看一下。毕竟,万一有人举报呢?(逃
上面建议给个官方说法,我是看协议上这么写的,只是个人猜测,不一定准确。不过,留个心眼总是好的。
看了一下,感觉应该是考生完全考完之后,只要复试完全结束是没问题的。我前面可能多虑了
3、考研是这样的,就是不知道保研是否有类似协议,如果有的话,应该情况相同。
4、这事之后,明显的情况是,应该没多少人会在公共网站上写复试相关的回忆版题目了。当然不同学校可能复试规则不太一样,但感觉这条应该类似。至少大家也多个心眼吧!
心痛之余,其实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作为一名未来的法律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过硬的专业知识?是良好的口才?还是威而不怒的仪态?
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对法律、对规则的敬畏。
规则与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最低标准。而作为未来的法律工作者,更要明确规则的重要意义。
已经签署了保密协议,却仍然在群里透露考试信息,无论有意还是无心,都是对于规则的破坏。所以,这波处罚,虽然可惜,但却不无道理。
换个角度再看一下,人大表面是严惩了违规学生,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种保护。
如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这些已经签订了保密协议的考生,有可能会被追究更大的责任——比如禁考、计入档案等等。
但是,根据其他答主的透露,这次处罚仅仅取消了考生成绩,没有计入档案,也不会影响他们下一年的考试。
对于考生来说,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希望考生们能牢记这次教训,来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上,我是老吕,希望大家都能顺心如意,拥有美好未来。
作为一个考试/面试完,很喜欢向后面的人传授经验、分享考题的人,看得我一身冷汗。
更重要的是,这种亏我不是没吃过。
大四的时候,我到一家韩国公司面试,因为另一个同学每天无所事事找不到面试机会,我也就拉上了她和我一起。
面试官是三个韩国高层,配有一个中文翻译,整个面试过程灵活性非常强,问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我心思活络,事先也做了功课,面试刚开始准备了一段韩语的开场白,面试官们听到后惊喜得抬起头来,叽叽咕咕的交头接耳,用赞赏的眼光微笑着看我,我知道,这招用得很妙,效果绝佳。
对我的面试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薪酬待遇、入职细节都谈妥了,我感觉自己稳赢。
等我出来以后,我毫无保留的把经验传送给了我的小伙伴。
十分钟后,小伙伴就出来了,跟我说,没戏。
我难以置信问她,你是怎么面试的?
她说:我按你的经验,准备了那些问题,但他们问的根本不是这些。尤其我还准备了你说的韩语开场白,但是他们没什么反应,看起来还有点不屑一顾。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此番操作有多蠢。
首先,面试的题目会不会雷同本来就是我完全不知的,我告诉了伙伴我的题目,让她浪费时间准备,如果她心眼小一点,说不定会觉得我是故意迷惑她耽误她的时间。
再者,像韩语自我介绍这种花招,一个人做就够了。讨巧的做法真的不应该广而告之,一个人做是惊喜,两个人做立刻变成心机。
估计面试官对我的好感从听到第二份韩语自我介绍时也连带着一起翻转了。
最后,果然,我们两个人都没有接到offer,我失去面试官的青睐,还很可能失去伙伴的信赖。
没有人感谢我的分享,我简直里外不是人。
后来,我又参与过一些面试,还是改不了分享欲爆棚,尽力想透露考题帮助后辈的臭毛病。
有一次正给人泄露天机呢,一位面试官冷面走过,吓得我说了一半就抓紧溜了。
我从来没有因为分享竞争资源而收到过感谢。
从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
今天看到人大复试泄露考题全部0分,结合我以往的“好心经验”,我真是恨不得给自己两下子。
让你装好人、让你装好人,我看你还敢装?
看了一些回答,结合事情本身,感觉某些学子真是学杂了,法律、江湖、弱者混在一起在那打滚。
首先,既然是考法硕,最基本的法律精神是要有的。说了不允许泄露考题,而且没有附加任何条件,你泄露了,被查出来了,受罚有什么不应该的?你说你也不是为了盈利目的,人家说你做公益就不罚了?
这个时候又有人开始说,我也没有办法,都在一个群里,大家哥们儿姐们儿的叫这么热闹,我必须仗义一下子。那我想先告诉你的是,贪污受贿的事情很多都是从称兄道弟开始的。几个从来不认识的人拉个群说几句话你就犯原则性错误,那你被取消成绩没什么冤枉的。
另外,真讲人情,那你就是想按江湖规矩玩咯?那简单呀,犯了错要认,挨打要站稳。拉帮结派也要讲规矩,出头的时候觉得自己码得住,那现在吃了瘪就自己舔伤口去。
这时候又开始讲弱者逻辑了,说自己也是无心之失,考研不容易,blabla。
这会弱者了出头的时候不是挺能扛吗?
反正就是没事的时候哥们儿仗义,出了事就卖惨矫情呗。
这个要追溯到辰东本人的习惯了。
辰东小说里的天劫不是必然发生的,而是可选的,强者靠渡劫磨炼自身,渡劫越多,劫的威力越大,就越强。比如别人的小说一般是结金丹要渡劫,那所有人(包括妖)都得渡这个劫。
但辰东小说里,金丹期可以分为3类
1,完全不渡劫
2,只渡金丹劫
3,结金丹、中期、后期各渡劫一次
基本上2能吊打1,3能吊打2,3要是去打1,那就是一招秒一群的节奏。
而且3还可以细分,按照天雷的数量和质量还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天雷越多越好,越神秘越好。
比如你每次渡劫渡的是普通的9道天雷,那你就是个普通圣子水平,欺负欺负只渡1次劫的小门派长老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你每次渡劫都是九九八十一道天雷,天雷还形成真龙、凤凰、鲲鹏等仙灵,那就是高级配角待遇,只要不惹主角,诸天万界横着走。
如果是每次渡劫都是万丈雷海,而且雷海中隐约构建出神秘道图、古天庭虚影,那就了不得了,只要你能确定其他人渡劫的时候没有实物(比如斩仙台、雷池之类)出现,那你就是真主角。
所以这就明白了吧?
不是大道如何如何,大道没有任何意志,只是自然而然的试图断强者的前路,表现为各种雷劫。
叶黑被劈的很惨,是为了凸显这个劫难过。
劫难过则是为了凸显主角牛批。
就说“插件是否能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这事。
理论上插件想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世界就是不完美的,同一个型号的两个不同设备都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多少会有点微小差别,那么插件怎么可能跟硬件完全一致嘛……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像硬件一样”又是完全可能的——因为除了建模以外,我们还可以采样啊!老铁Acustica Audio了解一下呗?我直接对硬件进行采样,理论上你过硬件什么动静我就是什么动静。
不要跟我说什么“硬件基于的是模拟电路或数字驱动的实体”,在电声学领域里,采样和傅里叶变换破一切玄学,就这么简单。
谢邀,没有法外之地,孩子还小,但作为监护人有负相关监护责任,不谈法律问题,只谈这种家长的观念,这是“惯子如杀子”,熊孩子迟早要受到社会的毒打,父母欠下的“教育债”早晚要还的!
孩子在车库拿大刀刮花奔驰,让他知道“错了就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由父母承担,但是作为父母也要反馈给孩子,这可以说是有一个教育孩子的绝佳机会,然而家长却选择推卸责任,这就是纵容,“子不教父之过!”
法律约束不了?这家长就是法盲,就这样家长,能教育好孩子?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话一点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