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上大学真的很美好吗? 第1页

  

user avatar   a-ming-2-7-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1.长得好看的人会觉得美好,因为他们有好看的小姐姐或是小哥哥陪着。没事儿的时候在一间小屋里享受荷尔蒙带来的刺激感。

2.学霸们可能会觉得美好,每天忙忙碌碌,在实验室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参加各种比赛获各种奖,得到了众人的仰望。

3.宅男宅女们可以天天打游戏,天天刷剧,可以说是不亦乐乎。

然而,像我这种没有颜值,家里又穷,智商不也高的男孩子每天都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真的好累(´;︵;`)。

每天最多也就只能吃着羊腰子,找个地儿偷偷地哭泣。。。


user avatar   wang-yi-kan-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92-1996年的中国大学正处于一个交界点。

彼时,大学还未大规模扩招,考大学依然不亚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邓小平南方谈话带来了松动的气息,而毕业分配工作的“铁饭碗”制度却已悄然打破。新潮事物不断涌现,人的状态也耐人寻味。

在这种时代氛围下,1992年,当时还是大一新生的摄影师赵钢,背着一台相机走进了象牙塔。上万张黑白底片,记录下了一代人的大学时光——美不美好见仁见智,但却足够真实。有人说:“那时候,年轻人脸上的表情和现在很不一样。”


我在90年代上大学

如果说高考那一年是“蹲监狱”,那么上大学就是“刑满释放”。1992年夏天,经历又一个“黑色七月”之后,赵钢接到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那天,大客车沿着斯大林大街一路向南。一路上我心想:是不是快到了,是不是快到了。”直到接站的客车缓缓驶进校门,一个热气腾腾的新开端,终于扑面而至——

车窗外人头攒动,铺天盖地的指示牌一下子汇集到车门前。跨下中巴车那一刻,就像是人生每一个重要时刻的前夜,“好奇、兴奋,又有点紧张。”

扛过神圣的军训蜕皮仪式,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刑满释放”。至于释放后何去何从,这自古以来就是一门玄学。

“大学是过去意识形态桎梏的终结,是未来经济与人格自立的开启”。一个“终结”,一个“开启”,当中其实有着相当可观的操作空间。

——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一千个大学生,可以有一千零一种大学生活。

宿舍、食堂、教学楼三点一线之外,渴望生活的青年也急需一宽阔领地,将年轻的生活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92南巡讲话后,中国社会迅速升温,这种广袤无垠的激情,在大学的校园里更是蔚为壮观。

新潮一波接一波地来:录像厅热、气功热、古典音乐热、呼啦圈热、金庸热……作为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大学生自然是时代的弄潮儿。

港台流行乐的风花雪月、台湾言情的滚滚红尘,无一不吸引着成千上万双渴望新奇的眼睛。90年代初,“麻派”、“毛派(指打毛活)”、“舞派”等生活方式亦颇有市场。

“打工”在90年代初也成了时髦词,彼时校方尤其鼓励贫困生勤工俭学、打工赚钱。

在代拿快递、代人上课这种校园业务还未如火如荼的年代里,众人搞创收的手法相当朴素:卖面条、发传单、承包洗衣机、挨个宿舍敲门兜售畅销书……

有人说,UNIVERSITY,不就是“由你玩四年”吗?但事实上,大学的生活,并非全然没有规则。

在你“无法无天”的头上,还悬着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被抓补考”、“必须过四级”。毕竟,90年代,文凭还是硬通货。

也有人紧锣密鼓酝酿着出国:“人活着,要有寄(GRE)托(托福)”,《托福600分单词》,就是他们的湖畔读物。

90年代男女寝室秘事

军训期间,在摄影爱好者赵钢的招呼下,寝室七个兄弟拍下了第一张合照。后来有人看了这张照片说:“那时候年轻人脸上的表情和现在很不一样。”

事实上,“不一样”的,还有发生在宿舍里的故事。

在那个手机、电脑不知为何物的年代里,大家的娱乐总是集体进行的——尤其在“最强集散地”学生宿舍。

每天晚自习结束后到熄灯前的一个多小时,是宿舍的黄金时段。几乎每个寝室,都有不同的游戏轮番上演。“大家的脸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仪式感十分强。

卧谈会是大学必修课。关灯后,随便揪住一个话题,聊家乡、聊经历、聊“今天在图书馆遇到的天使”……

直到哥们分期分批逐渐无声,最后一人才孤独睡去。

从1994年秋天起,学校开始实行男女分楼住宿。在理工科大学,女生公寓被男生称为“熊猫馆”,足见其世间罕有。

1996年,赵钢把照相机交给了女友丁凤园,于是“熊猫馆”的珍贵历史片段终于跃然纸上。

那些年,我们在暧昧的边缘轻轻试探

从大三开始,赵钢的镜头更多地关注起同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爱情这块被无数诗人讴歌过的圣地。

初中时,对女孩有好感会被定性为“早恋”;高中时,同学之间似乎也有某种默契:不谈感情。

高考结束那年,赵钢记得有同学暗暗发誓:“我上了大学,要先找个对象!”

一边是风度翩翩的弱冠少年,一边是穿着亚麻布裙子的白衣少女。在如同“化冻沼泽”般的青春期,荷尔蒙分泌起来,量大质优。而怀春的情愫正在集聚却未获名状,欲念浮动却不明就里——似乎总有一种朦胧,隔开彼此交投的视线。

在赵钢的印象中,89、90级的师哥师姐只是很安静地走在一起,就连当众牵手都不怎么好意思。在小花园的角落里,男生搂住女生的肩膀,就算是很亲密了。

而1993年以后,大学中的情侣似乎越来越多,互动也越来越前卫——早上经过楼梯拐角,会听到读外语的声音,晚自习后经过,会听到情侣接吻的声音。

作为校园弱势群体的单身狗,则只能藏着花泽类式的忧郁,在操场边敞着被风吹开的领口,痴痴望着裹在黄昏里的恋人。

而对于赵钢来说,与女神相处,最好的打开方式就是邀她拍照。毕业那年,他也有了“俗不可耐的烦恼”。

1996年,一栋女生楼只有两部电话,而且只能接不能打,拨通的概率跟“秒杀”差不多。拨通以后,等待的过程同样揪心,首先听到的是宿管的声音:“找谁?”

“请叫一下403寝室的丁凤园。”


1993年7月初,89级离校的那天早上,赵钢在一间寝室门口,看到一名学长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印象中,他们总是一副沉郁的样子——不久之后,这位学长就要发走行李,晚上坐火车离开长春。

四年时光打马而过,直到自己快毕业了,赵钢才明白个中滋味。那是一种无可明状的失落。

90年代中后期,大锅饭和包分配的制度正逐步打破。199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是双向选择。

从1994年开始,毕业生招聘会就越来越火爆。曾经的“时代宠儿”、“天之骄子”,面对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也有点茫茫然不知所措。

每逢毕业季,长春火车站都会上演隆重的送别活动。

1996年7月6日这天,赵钢也在长春火车站,送走了自己的同学。

火车静静等在旁边,拉响汽笛前,人们站在月台上拼命挥手,无数双眼睛哭得丧失了焦点。“一边拍,一边流眼泪,其实早已看不清取景器。”

那天早上,室友刘道连在宿舍题了一首诗,赵钢用镜头将它永远记录了下来:

“学窗生涯今日休,岁月匆匆不可留。今朝别去空此楼,吾辈他年出风流。”

像年少轻狂的呓语,又像那位学长的忧愁。



参考资料 -----------------------------

[1]《我的大学》,赵钢

[2]《浮游在时代之上的大学生们》,阿铬

[3]《中国九十年代话语转型的深层问题》,王岳川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id:pic163)

文章版权归网易看客栏目所有,转载请在微信pic163后台回复【转载】,查看相应平台规范。

看客栏目长期征稿,一经刊用,将根据质量提供稿酬。投稿请致信:insight163@163.com。

其它合作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user avatar   zhou-zhi-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邀请我,就去看我的书。




  

相关话题

  大学生弄丢了学院价值5000元的相机,负责管理相机的老师是否有责任? 
  我国为什么不能像国外一样实行研究生申请制? 
  为什么感觉部分大学生不怎么爱国了? 
  初中老师为什么会让好学生坐到差学生周围? 
  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吗? 
  如何看待上海大学毛概课堂上的闯入者唱歌表白事件? 
  加拿大学签需要递交的材料有什么。详细点!!!!? 
  为什么大学比我想象的累? 
  上大学后有什么建议给准大学生? 
  为什么现在大学里,学生官僚主义那么严重? 

前一个讨论
你如果是孙卓会选择哪个家庭呢?
下一个讨论
什么样的人会被欺负?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