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中国的文化输出不行?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人输出的是观众就算不懂也会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就厉害了,经常输出一些观众即使懂也大概率不感兴趣的东西。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可以试试这招。

官家负责文化输出的机构进行重组。所有关键岗位和领导岗位只给不超过40岁的人,不惜越级提拔。制定大方向,然后放权。组织不止一个机构输出文化,相互竞争,不得垄断,允许民营企业平等参与。重点支持在东南亚和非洲搞。裁撤在欧美的输出机构和经费。事先说好,五年在东南亚和非洲做不出明显成绩领导就免职,转为闲差。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教科书一定吹嘘过印度人《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屌炸天,然而有几个人读过?

但全世界都吃咖喱,都知道印度人喜欢歌舞片。


教科书一定谈论过英国湖畔派诗人、哲学家培根和休谟,然而有几个人读过?

但全世界都看《哈利·波特》,足球迷估计还看英超。


教科书一定谈论过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然而有几个人认得?

但全世界都吃披萨和意面;哪怕不拥有,但至少知道法拉利、范思哲和阿玛尼。


教科书一定谈论过高乃伊、笛卡尔与普鲁斯特,法国已经算最擅长文化输出的国家了,然而有几个人读过他们的作品?

但全世界都知道埃菲尔铁塔,知道卢浮宫,知道里面有个《蒙娜·丽莎》。


知道瑞士奶酪和劳力士的,一定多过知道保罗·克利的人。

知道瑞典宜家和肉圆的,一定多过知道古斯塔夫二世的人。

能对苏联二战历史如数家珍的,不一定晓得别林斯基和巴赫金。

熟悉韩剧的小姑娘们,对新罗百济渤海的关系就未必熟悉了,甚至不知道高银是谁。

对日本历史有了解的中国年轻人,有多少不是靠日剧、漫画和游戏入坑的呢?

能报出美国十个以上州名的普通中国人,小一半是靠NBA/NFL/MLB吧?


别说对外文化输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普及呢?

中国人自己,多少人最初知道木华黎、哲别、察合台、耶律洪基、陈永华、郑克塽这几个名字,不是靠金庸小说呢?

多少人是因为《三国演义》才开始读《三国志》的?

我反正知道许多年轻人是因为《秦时明月》才认真啃起了《史记》。因为《说岳》和《隋唐》,才会开始看《宋史》和两唐书。21世纪初历史论坛一波对陈庆之的赞美,多少是受田中芳树的影响。


事实是:

除了极少数文化输出是依靠课本教材,大多数的文化输出和传播,都来自于娱乐内容。

画作可以娱目,音乐可以悦耳,小说电影游戏是精神食粮。

老外喜欢中国功夫,不是因为李小龙们多么大义凛然,而是一代又一代功夫片打得太好看太酷了。

所以你输出文化,不能老输出各色艰涩复杂的玩意。

你当然会觉得“我中华文明浩浩荡荡五千年,尔等为何不好好学习?”

事实是,外国人也不是天生爱学习,在寓教于乐的漫画和游戏与厚厚一筐古籍之间,大概率还是选前者的呀。


而且通俗文化,完全可能出来不俗的结果——不能总抱着“你们都要从头到尾严肃”的念头。

1860年代,浮世绘流入法国。法国年轻画家比如莫奈们为首喜欢了浮世绘,喜欢了日本文化。


梵高更是学浮世绘发了痴。

印象派就此诞生——没错,高大上如印象派这种载入历史的玩意,也是日本文化输出,法国人自成一派的结果。

而浮世绘在日本,本来就是街头巷尾老百姓都买得起的版画、海报、明星大头贴。

日本人当时最高端大气的是狩野派那些位画屏风的——然而现在全世界人民也不太认这玩意。


高雅当然是好事,但文化输出这玩意,仿佛流水:水向低处流啊。


哪位会说了:那为什么唐朝文化输出,可以让其他国家学汉诗呢?

第一,唐当时太强大,大家群起效仿,邯郸学步;其二,在那个时代,高丽新罗人学汉诗,就像我们现在背美国流行乐歌词似的。

诗本身是有娱乐性的,诗生命力最强呃时代,一定是其最有娱乐性的时代。

龙榆生先生就认为,从周之风雅颂到乐府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每种艺术题材最初都是适合唱的,慢慢地不适合唱了,才有另一种更适合唱的方式发展起来。

说到底还是,哪怕本国的文化要流传下去,都要讲究寓教于乐,何况输出给他国的文化呢?


想想现在被输出的,无论日本动漫、美国电影、意大利饮食、英超、意大利服装,都有个特色:

——哪怕对象是个不懂那一国文化的,都能喜欢上的东西,才能流传起来。

——文化传输,得先传输,才能考虑文化啊。

——别老指望着人家上赶着学习自己,您先得让人看着喜欢了才行啊!


user avatar   lambo-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的文化输出靠的都是当权者/主流文化认为上不了台面的东西,网络小说就不说了,知乎有一个问题很多人列举了不少数据,我来说说手游的情况:

荒野行动,碧蓝航线在日本进过游戏app下载榜前三,少女前线进过韩国前三。

奇迹暖暖有至少1/3的收入来自美洲。

上面几个都是国产公司,国产IP的游戏。


文化输出靠的本来就是娱乐,结果政府想输出的都是本国都没啥人看的东西,用力用错地方了呗。

比如说,加快对手游的审核,减少对手游的和谐,国产手游的影响力就更容易提升,文化输出水平也更高。

但是实际是政府整天想着怎么打压手游,怎么收保护费。

不行是很正常的啦。


PS:还有人拿这些手游不是中国风格说事的。

首先,怎么定义中国风格?你特么给我定义一个啊?连准确的定义都没有做啥都是要被杠精喷不是中国风格的了。

其次,如果现在印度人做一个根据印度传说《摩訶婆羅多》改编的游戏,然后大肆宣传,你玩吗?大部分中国人只怕会一脸懵逼:这是啥??

但是如果做一个历史人物大乱斗的游戏,然后偷偷塞一些传统文化,这样文化就传播出去了呀,我说的就是日本手游fate grand order。你玩这游戏难道是因为有日本传统文化?难道不是因为娘化亚瑟王(英国)?难道不是因为贞德(法国)?

但是玩这个游戏很多人知道了日本的酒吞童子,刑部姬,坂田金时,清姬等等历史人物,难道是一开始就日本传统文化塞你一脸的?

按照评论区各位的观点,这FGO一大部分人物是欧美的,根本不算日本文化!

把历史人物娘化/画的萌萌哒色色的,这是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侮辱!

但是这游戏传播文化的能力完爆孔子学院好吧。


有很多人对文化输出的理解有问题:

1,low B文化的输出也是文化输出,中国low B文化都能风靡全世界说明我们文化水平领先,不知道为何有人反对这个。

2,文化输出到东南亚和非洲也是文化输出,很多人命比纸薄心比天高,输出第三世界的文化比如网络小说抖音视频看不上,输出欧美日的文化就说是抄袭的,不算本国的。我可求求你们闭嘴吧,日本动漫最早就是抄袭美国动漫的,美国的民主自由也是抄袭欧洲的,在我看来只要外国人喜欢+外国人觉得这个东西是中国的,就是成功的文化输出。


最近中国手游感觉在一个爆发期,反攻日韩的很多,最近又有一个叫muse dash的跑酷音乐游戏进入日本付费榜第一

就我的估计,中国单机游戏是没希望了,不过成为手游大国倒是有可能的。


还有你们上油管看看就知道现在还有不少外国人看国产动画《全职高手》呢:

英文宅圈已经有人拿《全职高手》和日本知名动画《刀剑神域》比较了,剧情国产不输日本,画面和音乐都逐渐赶上来了。现在可以笑看国外的英文字幕组啃中文生肉了,注意油管上这个93万播放的是盗版,在其他视频网站比如crunchyroll还有正版的。


最后一次反驳杠精:

1,《超级马里奥》,男主角是意大利水管工,整个游戏从画风到音乐到剧情都不是日式风格,但是这游戏风靡全世界以后仍然是公认的日本文化,甚至将在日本东京奥运会上出现。

2,《银河英雄传说》,两大男主莱因哈特是白人,杨威利是华人,其他主要角色几乎没有日本人;作者田中芳树热爱中国文化,被戏称为精神中国人。但这是公认的日本科幻小说,里面关于价值观的探讨是日式的。


如果杠精是日本人,恐怕以上两者都是要开除国籍的。


user avatar   textil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对“文化”的理解,仍只局限在“影视动漫文化产品”这一小块,问题下的各种“吐槽”也集中在文艺产品的创作与审查这部分……

谈“文化输出”,不如先搞清啥是“文化”,不然输出个P,亦或输出且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在一些人眼里也不过是空气。

“文化”是什么?百度百科里的定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独立于经济和政治,但又受政治与经济影响。抛开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说文化输出“这不好那不行”的人,就是耍流氓。放在盛唐时期这样问,题主会被摁在地上各种摩擦。

文化能穿越时空,我们可以通过“诗词文化”与先贤共鸣,但文化又受历史限制,40年前跟中国人聊“汽车文化”,对方能回手给你一巴掌——“滚犊子,饭还没吃饱呢”。

“文化”不光是文学、艺术、影视、娱乐,还包括价值观、科学技术、人文思想、历史传承、生活风俗等等。

如果说这些林林总总的文化内容,无论过去或现在,中国没有对外输出,没有产生深远影响,他要么是睁眼说瞎话,要么就是无知+愚蠢。

我身边的两个小事例。

(一)

本人在CRI的某地区中心编辑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大家知道CRI的主要作用是“对外宣传”,它有几十种语言对外广播,是世界上外宣语种最多的媒体。有一天,地区编辑部主任在看某语言部的工作汇报时,笑着说,(咱们)在某国家(当地)建设电台、培养当地工作人员的事不应(不能)写出来当成绩……

(二)

我同学是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学院领导职务,工作特别忙,即使这样,每周还要给本科生讲几节大课。我知道很多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吃饭时聊这事才知道,他带的这些本科生全部来自斯里兰卡,我们为斯里兰卡选拔出的学生提供完整的纺织科学本科教育。

同学说,我们要让他们回去后,用中国的技术,中国的标准,中国的经验,采购中国的设备来建设当地的现代化纺织系统。

当前这种对外的“技术文化”输出,在很多院校和对外企业中广泛开展。

举这两个例子是说明,“文化输出”工作,很多工作是“做了不能说”,还有的工作“做了不好说”,但它们会“润物无声”地在生活、思想、技术、制度等很多方面渐渐显露出效果。

文化输出,很大程度是“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流动,在政治上,是为了使对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主张,消弱对方“抵御外来文化侵蚀”的思想和工作。

影视剧里的“美国队长”是来中国宣讲“普世价值”的,“高达”是来宣传“日式制造”的,“欧巴们”是来演示“韩式生活”的……你在接受对方这些“文化”的时候,有没有丢掉了自己的“文化”,是不是对自身“文化”的优劣有清醒客观的认识?

如果一面毫无保留、不加分析的接受外来强势文化,另方面对自己优秀的文化内容不加以发扬和传承,又怎么能妄图对外输出?

当然中国的“文化输出”,成绩很多,不足也很多。

从历史看,文化受制于时代和经济发展,中国有胆气向外大规模输出文化也是近10年的事,10年前,要么偷偷摸摸,要么遭人冷眼。

从现在看,文化输出工作很多依赖国家层面的考虑和操作,存在效率低,方法笨,思路落后,手段简单等情况,真的要让“文化走出去”,还是要依靠市场手段,鼓励民间多参与。

我对某个领域的审查制度,也有一万个MMP的抱怨,但它只是某一领域一部分文化产品中的情况,不能证明“中国的文化输出不行”这一论调。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自以为是”,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是文化传播的障碍。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厚古薄今:古典文化才叫文化

海草舞、手指舞不算,太极咏春才算;

网络小说不算,四大名著才算;

华为小米不算,少林武当才算;

梅兰芳才是文化,梅艳芳不算;

《西厢记》才是文化,《还珠格格》 不算 ;

《山海经》才是文化,《三体》《盗墓》 不算。

重逼格轻日常:有点说辞高大上的才叫文化

青岛啤酒不算,茅台五粮液才算;

李锦记不算,全聚德才算;

老干妈不算,六必居才算;

马应龙不算,针灸把脉才算;

回力鞋不算,唐装旗袍才算;

文化原教旨主义:原汁原味传到海外才叫文化影响力

美式中餐劣化中国菜,辱华!

《功夫熊猫》利用中国文化圈钱,辱华!

“这不是柳丁脚踏车”,辱华!

幸运饼干?!日本人做的玩意儿,辱华!

关羽是御姐、唐僧还能开吉普?辱华!

官本位:打上官方标签的才叫推广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才是中国文化,抖音、速卖通那叫商业推广;

《Hi,I'm CHINA》是宣传中国,《卧虎藏龙》那叫迎合西方;

奥运会才能推广中国文化,WESG(电子竞技)那叫精神鸦片;

中国诗词大会才叫推广文化,中国有嘻哈叫有伤教化。

还有重文轻理、重欧美轻亚非拉……

文化一词包罗万象,上至传世经典,下到柴米油盐无不囊括在内。既然题目问的是文化输出,那首先要明白文化输出靠什么?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高大上的中国文化二十块一斤!!一斤二十!!

这样的自我吆喝当然不行,但却是很多官宣实质上在做的。文化输出从来不只是自吹自擂,不只是打包贱卖。如同互联网企业推广需要渠道、需要流量,推广文化需要融入其他国家人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无利不早起,有谁愿意花力气去了解一个异域陌生的事物呢?

调换位置想想,中国人都觉得美国文化产业强大

,谈起麦当劳、好莱坞、NBA、美国队长钢铁侠头头是道,可是除了教科书考点,又有多少国内民众读过《老人与海》、知道罗伯特·李、说出一个印第安部落名称。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

越是广泛传播的文化产物越媚俗、越爆米花、越肤浅……

记得一档美食纪录片中,主持人在中国菜市场吃炸鸡腿,人们向他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跟你们美国的肯德基比怎么样?

主持人一脸无奈¬_¬`

对本国流行文化产品的鄙夷全世界是共通的,但其肤浅不代表着简单。

抖音媚俗,比不了央视的严谨大气,宣传中国的方式也只是随手街拍几个小视频,比不了专业团队与设备拍出来的《hi,i'm china》,人手一部的手机更是比不了商界广告的殿堂——时代广场。

但几秒的视频、轻轻双击的后面是日日夜夜敲出来的无数行代码、日夜运转的大型机房、无数行色匆匆间的会心一笑……

这又是几十人的拍摄团队比不了的。

世人常常在说好莱坞电影爆米花,但众口难调,正是荧幕后面极其发达的电影工业才能调制激荡数十亿人感观的商业片。文化产业最先产业化的就是那些文化部门传统上所轻视的,但又是最容易传播最广泛的。

只有先获取流量,然后才能考虑提高转化率。获取流量靠什么,不是靠全世界撒钱、教外国人相声、拍中国文化宣传片,而是做出全世界都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产品。

产品先行,文化随之而来,这也就能回答为什么要输出文化的问题——不是传播意识形态,而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中华文化圈本来就在世界自成一派,再加上冷战后的封闭,走出去的难度必然要大很多。这个时候从来职能决定只关注国内审美以及道德环境的文化监管部门明显就缺乏相应的能力与应变机制。

这就是文化输出方面审查制度要背锅的原因。

归根到底,中国文化输出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中国人走出去的过程。

来源:


user avatar   si-tang-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开浏览器输入你管.com,然后听听某发烟人对此的评论,你就明白为什么了。


user avatar   shi-yidian-ban-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记得《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吗?

在这份条约的纸面上,两国是完全对等的。条约中写明,中美双方在交流和贸易中,扫清一切壁垒,互惠互利,双方各自开放口岸,双方船舶在各自港口自由出入,不受任何限制。

但在当时,中国向美国输出的产品完全为零。向美国航行的船舶基本为零。于是中国就成了美国商品的倾销地,刚刚有点苗头的民族企业就此被掐死在摇篮里。

--假如现在美国敢跟中国签一个一模一样的条约。中国一定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我提这件事,不是为了忆苦思甜,是为了说明:

一般情况下,在某个领域里。当两个实力不同的实体同台较量时,壁垒利于弱者积蓄,开放利于强者通吃。

那么,在文化领域,孰强孰弱如何判断呢?

很简单——谁家的物质更充足,老百姓生活条件更好,谁就强。

我记得大学的时候,当时一个叫《爱情公寓》的电视剧火了,大家都很爱看,而大家看完之后的共同感想是:我们想过这样的生活。

但当时看的时候心里都知道:这里面的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如,这是爱情公寓里的,卧室?回忆一下你们自己十年前住的卧室都是什么样子。

至于这种酒吧:

我大学时的一个好友,父亲是教授博导,某211学校的校领导,论收入和条件,比胡一菲强多了吧?

他跟他的富二代同学去了一趟从照片上看还没这个大没这个华丽的酒吧,回来跟我们吹了大概半个月,各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这个电视剧是如此的诡异:一方面,他所描述的生活,在当时的我们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

另一方面,这种幻想式的生活,和那些讲帝王将相,讲富豪生活的幻想还不一样,还有一些普通人日常的影子,相比云端的幻想,观众会有更多的共鸣。

正是这种诡异,构成了一种强烈的文化吸引力。

当然了,后来美剧大量进入中国,我们才发现这种诡异的来源:这是一部抄袭剧,像素级抄袭了大量美剧。也正是因为像素级的抄袭,他所描述的生活,离我们特别的远,但看起来却并不是特别的”假“。因为他也是真实的生活,只不过是美国人的生活。

--美国人的生活,如此令人艳羡。乃至于换了个违和感满满的皮,都可以大量圈粉。

不管输出的是歌剧,芭蕾,还是电影,动漫,永远是生活条件好的,向条件差的输出文化。

这和是京剧还是抖音,是孔子还是王者荣耀,有点关系,但关系并不会很大,载体只是形式。

抖音占据越南榜单?输出个欧美韩日试试呢?

京剧大众不爱看?莫扎特肖邦大众就很爱听吗?

有个回答提到,输出靠血腥和大腿,在血腥和大腿里夹带私货,但中国禁了这两样。说得不错,但只说了一半,漏了另一半。

你们确定,在中国人均gdp只有发达国家五分之一,人均收入只有四分之一,基尼系数还高达0.4的情况下,放开了大腿以后,会是中国的大腿飘向欧美日韩?而不是反过来?

我个人对文化审查也是深恶痛绝,但这一码归一码。

在我个人的立场上,我自己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希望更多精神上的需求,当然希望放开审查。

但站在国家级别的文化输出角度上,就是另一回事了。

老白姓喜欢的,才是能输出的——没错。

但不要漏了下一句——老百姓喜欢的,永远是更美好的生活。


发展才是硬道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看了评论,稍微补充一下:以上的电视剧只是举个例子,不代表全部的情况。当然也有很多好作品本身不是描述生活的,但他也一定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和文化本来就是人类的顶层需求,只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才能撑起足够的好作品,印度也有好电影,中国也有好作品,但文化输出需要的是一整个成体系的大规模产业,中国只有零星的好作品,这些源自一些优秀创作者的努力,但产业和文化输出体系和优秀创作者的灵机一动不是一回事,不要混为一谈。红高粱斩获大量国际奖项,这个是作品,好莱坞的产值每年过千亿,美刀,这是产业。

另外,即使是不以展示生活为目的的作品,也或多或少的会把生活夹杂在里面,现在的90后00后体会可能不是很深了,就我们80后来说,还是有过一段艰苦的日子的,当时我们看一些影视剧,一些明明只是在讲爱情,讲奋斗,甚至讲战争的作品,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往往不是剧情和他本来要讲的东西,而是剧中人物的日常生活,因为这种生活真是和我们相差太大了。而这种背后的输出,才是影响力最大的。——你的生活有吸引力,别人才会模仿你的生活,进而模仿你的思维,你的文化。

《黑豹》在商业上来说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制作上技术上都是好作品,是黑人文化借着美国电影业的强大进行的一次强有力的文化输出。

但到了中国这里,中国人接受了其中做为超级英雄电影的部分,却对着其中的黑人文化部分狠狠的吐槽。没有人会因为这部电影爱上黑人文化。

因为电影里的茅草屋和黄土路,并不会让人产生“啊我也想住这里过这样的生活”的想法。

即使有着强大的美国电影工业做后盾,黑人文化也输不出一丝一毫。

我还记得十多年前,那种超长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的时候(不是现在小鲜肉大长腿的这种,是一堆婆婆媳妇家长里短的那种),明明讲的都是恩恩爱爱和婆媳矛盾,但周围迷这种电视剧的人,学来的全是:

“韩国人都喝这种汤”

“韩国人都用这种锅”

“这个凳子像韩国的”,

——这些正是文化输出的基础。

至于电视剧本身要讲的东西。

who care?

反正我是已经完全忘记了。。。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实在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文化可以输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实用主义者,对精神世界漠不关心。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用陈丹青的话说就是:“操!就是活着”。

中国官府自古以来就是实行严厉的文化思想管制。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黜百家,独尊儒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即便如此,中国的文化随着宋朝的灭亡,遭受了严重的伤害。

到了近代,中国被后金鞑靼人征服,便成了完全的奴隶了。“文字狱”大兴,“剃发易服”,对思想和文化的管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中国现在流行的很多文化都是舶来品,佛教是印度引进的,马克思主义是犹太人的,列宁主义是俄国引进的。普世价值是基督教的思想。

中国人受到的哲学和文化教育,普遍也非常有限。虽然思想是自由的,但是没人教你也是白搭。

指望一个缺乏思想深度的土壤,缺乏思想文化教育的教育政策,能孕育出征服世界的文化,实在强人所难了。

那么中国的邻国呢?韩国为例。韩国实际上已经不是典型的儒家文化了。韩国已经基督教化了,50%的人口属于基督徒。韩国在1984年就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

日本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避免了被蒙古人灭国的命运,保存了自己的文化。独树一帜。但是说输出文化,也是有一点,但是也并不强势。日本人骨子里和中国人一样是现实主义者。

真正能向世界输出文化的只有三种文明:犹太文明、基督教文明、印度教文明。

美国好莱坞大片都是犹太人把持的电影公司。很多好莱坞明星是都是犹太人。还有导演、制片等,是犹太人的天下。犹太人无时无刻的在输出意识形态。

包括马克思主义、基督教甚至回教,其实都源于犹太文明。

值得注意是印度教思想现在越来越流行,据统计越有20%的美国人认同印度教的某些观点。很多当代新宗教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印度教思想。瑜伽、灵修这些源于印度教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流行。

写到这里感觉跑偏了。

一言而弊之,中国人对精神文化其实没那么关心。这也不是中国人的强项,指望文化输出征服世界,难!


user avatar   s.invali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相关话题

  印度人如何看中国? 
  我们什么时候能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为什么会形成如此丰富的「菜系」,国外也有著名的地区菜系吗? 
  中国投入 4300 亿用于植树的战略起到了哪些成效?目前带来了哪些影响? 
  国有四大银行中如果有一家要倒闭,政府是否会出手拯救? 
  内地同胞是不是喜欢强迫香港、台湾同胞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 
  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游戏不敢二创日本名人,却支持日本游戏二创中国名人? 
  对于大陆而言,台湾有哪些极其吸引人之处? 
  如何看待冯小刚「中国垃圾电影太多,是因为有垃圾观众捧场」的言论? 
  如何看待《这就是中国》这个节目? 

前一个讨论
在婚姻中男女双方是否有义务向对方公开一部分隐私?
下一个讨论
《哈利·波特》中,如果巫师和麻瓜开战哪边胜算大?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