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百度推广针对魏则西事件的回复? 第2页

     

user avatar   abstract20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

百度推广这条微博还请了不少水军。

废话不多说,看看下面的评论,基本是骂的,嗯,但是往后翻到第一页,就发现




OK,让我们一个个扒一扒这里用户的猫腻,看看他们是真的蠢还是在装蠢





我只是选了一个时间点,全都在4月28日18:36到37秒之间同步地发出了一条图片+鸡汤。


5月1日早上七点到八点多的评论区也是水军重灾区了,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验证。话说水军现在伪装的越来越好


user avatar   zhushi_j 网友的相关建议: 
      

5月2日下午,网上出现大量从标题到内容都一模一样的通稿,矛头直指为魏则西父母发声的知名媒体 ——财新网。



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百度说谎论”是怎么回事。

百度于4月28日发布回应称,百度得知魏则西事件后“立刻与则西爸爸取得了联系”,并暗示已取得家人谅解(“则西爸爸告诉我们……他爱世界,爱生活,爱每一个人”)。

而财新网早在4月初便开始跟进此事,一直与魏家人保持联系。5月1日,财新网刊发经魏家人签字确认的声明,明确否认百度曾经联系过他们。以下引用魏家人声明原文:

“百度在声明中称,与则西爸爸取得了联系。作为魏则西的父母,百度从未与我们联系。他们发布这则声明,也从未得到我们的许可。至今,百度和医院方都从未与我们联系。”

“网络和部分媒体上有传言称,我们之所以选择肿瘤生物免疫疗法,是主治医生推荐的结果,并非来自百度搜索。事实是,我们确实是通过百度搜索找到的医院。

“作为魏则西的父母,我们非常气愤!”

这段话和百度的公告正面冲突,狠狠打了百度的脸。不到24小时后,网上便出现大量攻击财新的通稿。

如前文截图,“财新网幕后煽动百度说谎论”、“财新记者举着相机等待魏则西的死亡”,标题耸人听闻,我作为旁观者都吓出一身冷汗。让我们来看看内容:

第一篇通稿声称拿到了百度联系魏则西父母的“通话录音”,但是整篇稿件从头看到尾,所谓的录音连影子都没有,只有一段含糊其词的叙述:

“有媒体记者辗转听到了百度和魏则西父亲的通话录音”,哪家媒体的记者?敢署名吗?敢露脸吗?怎么不把“辗转获得的录音”放出来?

前瞻网、农村网、西楚网、赛迪网、大宁网等近十家网站转载了这篇通稿,我一个个点开看了,没有一个页面提供所谓的“录音”。而干过公关的都知道,这几家网站是通稿大户,按季度打包收费。所有转载均注明稿件来自“中国网”,然而中国网的主站却找不到这篇稿件的原文:

也就是说,这篇通稿的出处是个谜。那么问题来了,这段“辗转听到”、事关百度企业诚信度的重要录音,到底在谁手上?

百度究竟有没有联系魏家人的问题,这两天在好几个媒体群引起争吵,百度公关及少数和百度关系良好的媒体坚称有录音,但截至我最近一次修改这个答案(5月3日上午10点)并没有人拿出来。在最终证据全部浮出水面之前,我不敢断言事实真相,但这篇神秘通稿(我可没说是百度写的)却已经迫不及待地把“煽动”的帽子扣在了财新头上,甚至直指财新“公然说谎”、“刻意诱导魏则西父母”。

我们先不说这段录音究竟能不能扭转百度给骗子医院打广告、谋财害命、断子绝孙的形象,要给媒体泼脏水,麻烦你先把证据拿出来好吗?

再看下一篇通稿《魏则西事件背后:财新记者举着相机等待他的死亡》,标题一看就是老手,“记者”“相机”“等待他的死亡”,excited!我们来看看正文:

执笔者质问财新“为何20天前就蹲守在病榻旁”,事实是财新至少在一个月前就开始联系魏家人了。魏则西生前于2月26日在知乎写下

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 魏则西的回答

,首次爆出全家人受百度和“某武警医院”欺骗的消息,迅速受到关注,点赞总数超过二万五千次。财新作为一家关注社会及政经新闻的媒体,理应意识到该事件背后的重大意义,第一时间进行深入调查报道,这是媒体的职责所在。从财新网的记录可以看出,财新虽然4月初便开始跟进该事件,但报道力度并不大。毕竟对魏则西一家人来说,安静地度过最后的分分秒秒比获得社会关注更重要。

自始至终,财新的报道重点一直放在魏则西事件的罪魁祸首——百度和莆田系身上,未对受害者家属进行过度骚扰,符合新闻职业道德。

《魏则西事件背后》通稿中提出的第二条怀疑是,魏则西一家远在咸阳,有报道诉求时竟未首先联系当地媒体或央视,而是“历史并不久远、影响力不够大且远在北京的财新网”。——人家在北京受骗,不找北京媒体找谁?央视也是给骗子医院铺路的帮凶之一,你居然问人家为什么不找央视?

通稿提出的第三条质疑是,财新记者于四月初对魏家人进行采访后为什么没有立刻报道,而要等到事件发酵后再发难。这一条质疑纯属故意混淆视线,刚刚还在痛斥财新“20天前就发报道”,现在又说人家没报道?这么着急打自己脸?


最后一条质疑,竟把矛头指向受害者:“不想得到太多关注的魏父何以专门打电话向财新澄清从未与百度联系一事?”我看到这句话简直气炸了肺,你们身为杀死人家孩子的帮凶,不仅乘人家哀痛之际公开造谣,企图脱身,还不让人家出来辟谣?!

《魏则西事件背后》通稿从头到尾没有给出一个站得住脚的证据,通篇都是“让我们推敲其背后的疑点”、“笔者大胆猜想”、“孰真孰假不辩自明”这种恶意诱导。执笔者真是写大字报的高手,可惜晚生了五十年,沦为一个公关枪手。一身武艺用来写这种下三滥文字,不觉得羞耻吗?

我写这个答案不是给财新撑腰,财新也不需要我撑腰,只想让大家看清某机构的嘴脸。收钱杀人,公开造谣,浑水摸鱼,反咬一口,真是五毒俱全。

目前我只发现这几篇通稿,相信未来还会出现更多,靶子也许是财新,也许是知乎网友,也许是其他还没浮出水面的什么幕后boss。在此提醒大家,请擦亮眼睛,关注核心事实,一切以真实证据为准。

最后以前媒体人的身份忠告 各大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同行:不要接受利益方的收买,不要转发他们的通稿。他们今天能对财新下手,明天就能对你们下手。人都有父母子女,莫做伤天害理之事。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个月我问百度国际公关怎么看网民因为医疗广告事件声讨百度,他说:

我知道你和你那些受过西方影响的朋友追捧 Google,不喜欢百度。但百度服务的群体是河南河北小县城的农民,我们提供的搜索结果他们满意就行了。

(以上为我的复述,非原话)

官方不会这么说,但百度对医疗广告丑闻的真实看法肯定是 ¯_(ツ)_/¯。

道理很简单,他们的用户至少 70% 不会听说这些丑闻,剩下的人只有 0.00001% 可以真正弃用百度。

百度遭受国内舆论压力最大的这一季度,也是百度股票表现最好的季度之一。4 月 29 日发布的财报数据好于投资者预期,股价上涨 4.5%。路透社当日新闻标题:

百度因广告业务爆发,收入同比增长 24%

。)

百度的广告业务表现非常好,过去五个季度收入都是两位数增长。

--

和商业公司讲道德、讲社会责任显然没用。但仅从法律角度来说,搜索引擎(或任何网络平台)该不该为虚假广告负责、到底怎样算“帮助传播虚假广告”也是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拿 Google 遇到过的案件来说。2011 年,Google 因

“帮助”加拿大医药公司

向美国用户售卖处方药被司法部调查。(美国法律禁止将外国处方药卖给本国居民。)司法部根据 Google 内部邮件,认定 Google 在知道该医药公司非法运营的情况下,帮助其通过核查并优化了该公司在 Google 上的广告。最终 Google 付了 5 亿美金和解费,免于被起诉。

但司法部在这个问题上的介入也并非人人叫好。部分法律人士认为案件中非法的行为是“向美国引入和售卖处方药”,但 Google 并没有参与这个过程,所以不违法。而且,司法部选择与 Google 和解,意味着司法部也明白如果真上法庭,Google 不一定会被判有同犯责任。

2009 年的 Goddard v. Google 案件中,用户搜索关键词“免费铃声”,点击了 Google 广告,结果被第三方铃声网站骗了钱,因此起诉 Google。法官驳回了该上诉,他认为 Google 即使知道广告方在创建非法内容,Google 也是没有责任的,因为它只是提供了“创建网络内容的中立工具”,并没有“物质上为非法行为提供帮助”。

判决中的很多用词都比较模糊:

不能因为“网站本应知道某些 [搜索] 工具会助长不合适内容”就说网站要负责。必须要证明网站开发者有“实质性的重大参与”才行,这包括主动要求非法内容进驻网站,以及运营中对非法内容的“极度使用”。

A plaintiff may not establish developer liability merely by alleging that the operator of a website should have known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certain tools might facilitate the posting of improper content. Substantially greater involvement is required, such as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website elicits the allegedly illegal content and makes aggressive use of it in conducting its business.

什么叫“极度使用”(aggressive use)我们谁也不知道。

法官引用的法律条文是

Section 230 of the 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

,即“网络平台”不为“第三方信息提供方”的行为负责。该条款被广泛引用,eBay、Orbitz 都因平台上的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而被起诉,但上诉最终都被驳回。打个中国的比方,就相当于判决阿里巴巴不为淘宝假货负责,携程不为第三方票务公司的假票负责。

一方面,网络平台的确不该为第三方发布的信息负责,但另一方面,如果平台明知商家造假还向其售卖广告,那也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只是如何界定平台在整个诈骗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

对百度的道德审判,结果我们都很清楚了,但百度的广告收入不会因为其少部分用户的声讨而下降一分一毛。除非引入法律程序,我们不要指望百度有任何改变。

在没有替代产品可选的情况下,消费者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提高警惕,并多多告知身边人如何区分推广和搜索结果,如何鉴别网上网下的虚假信息。希望媒体也可以多做这方面的科普。

整个医疗骗局中没有一环可以摆脱责任。但期待资本市场凭道德、凭良心监督自己,显然是做梦。要知道,童工合法的时候,西方这些现在的所谓“良心企业”也都大量雇佣童工,甚至虐待工人。所以说到底我们要的是监管。希望舆论压力可以让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完善法规。

相关文章:

让 Google “不作恶”的不是这家公司的善良,而是监管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此题已有上千个回答,该说的都说尽了。

百度有错吗?当然;那相关机构有错吗?当然。但是很多人的逻辑都很奇怪,仿佛百度和相关机构是对立的,说一个有错潜台词就是说另一个没错,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而有些答案也故意往这上面引,大力抨击百度或者相关机构,然后另一方就轻轻带过。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整条利益链:百度、监管方、医院科室、利益机构。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主体能置身利益链之外,事情都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纵然豺狼与狐狸有区别,但不能否认它们都做了恶。

我们当然要追究狐狸,但不能仅仅因为狐狸易于追究,就放过豺狼这个根源性的主谋;

我们当然要追究豺狼,但不能仅仅因为豺狼是主犯,就放过狐狸这个为虎作伥的帮凶。

没有只问一个而不问另一个的道理。

当然,逻辑说起来太简单了,但做起来太难了。网络热点话题能持续几天呢?知乎上重点已经开始转移到大V写软文上来了,过几天想必微博上讨论重点也会变成谁谁谁到底有没有收钱。

软文这种事,笔杆子抓在人自己手里,该作为的不作为,普通用户只好尽量提高自己姿势水平能不看就不看。但有两类软文我奉劝诸位还是少写,一个金融类一个医药类,所谓谋财害命,再没有什么比这两个来得更快。

讲真如果我是百度,要发动软文攻势必然两拨,第一拨去写软文,第二拨去揭发第一拨写软文。挑动群众斗群众,老祖宗几百年浓缩得来的经验。当然以上不针对任何人,没有任何依据也没有任何其他意思,各位理解出了偏差,恕不负责。

到最后,人血馒头是怎么来的没人关心,大家只关心人血馒头被谁吃了。

愿逝者安息。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user avatar   AaronMan00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柏林墙推倒以后东西德真的彻底融为一体了吗? - 邹博文的回答

不是经济学专业,对两德合并无力回答,但是有关两德统一的公法事实的错误有必要指出。

现在讨论两德统一的问题。事实上,从来没有过两德统一,只有东德灭亡。1990年6月,东德政府决定引入西德马克来拯救陷入崩溃边缘东德经济。在之后的几个月内,由于经济无法改善,愤怒的人民走上街头,有良知的东德领导人们不愿意向人民开枪,政府迫于高压,自行解散。此时,1990年9月20日,全世界再也没有东德政府这个名词了。政府解散后,旧有各州纷纷独立,并最终仿照60年代萨尔州的例子,加入联邦德国,西德议会一一批准,才有了今天统一的德国。世界历史提到10月3日两德统一的日子,其实是照顾东德人民的感情。这在当时是联邦德国和几个州之间的事,东德政府已经在半个月之前不复存在了。

这一段不符合史实。东德政府并不是自行解散,而是根据两德条约的法定步骤,这是柏林墙倒塌后一步一步地来的。

1989年11月28日,西德总理提出分阶段建立德国邦联(还不是联邦)的计划。

1990年2月13日,华约与北约成员国外长会议做出决议,规定东德大选后成立的新东德政府就可以开始统一谈判。

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大选,西德基民盟支持的东德“德国联盟”获得胜利,成立了新的东德政府。此时的东德实际上已经不是彼时的东德了,“有良知的东德领导人们”的几句话无从说起。

1990年5月18日,两德政府签订了第一个国家条约,确定了货币、经济和社会的联盟。货币联盟于7月1日起生效。

1990年8月3日,两德政府签订在两个德国境内举行全德议会选举的准备与实施协议。这个协议又于8月28日得到修改。

1990年8月23日东德国会通过了东德各州以州的身份加入联邦德国的决议。根据这个决议,为了符合基本法的规定才按照德国传统上的划分恢复各州;早前的1952年,为了便于统治,东德的历史上的5个州被划分为13个专区。这也是形式上的,东德五州真正建立起民选政府是统一之后的事情了,各州纷纷独立的说法无从说起。直到统一后的1990年10月13号,东德五州才进行了第一次州选举。

1990年8月31号由两德签署第二个国家条约确认两德统一,这个条约确定了两德统一的具体形式是东德解体、以各州的名义分别加入联邦德国。(Vertrag zwische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und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über die Herstellung der Einheit Deutschlands;Treaty betwee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nd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German Unity)

然后两德同四个占领国进行谈判,并于1990年9月12日签订有关修改德国国际法地位的“二加四协议”。

总结:东德政府解散并不是崩溃式的,而是根据相关宪法性法律和国际条约进行的法律步骤。

参考资料:康拉德·黑塞,商务印书馆,《联邦德国宪法纲要》第68-74页。(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 Auflage, Heidelberg 1995 (Neudruck 1999),pp95-98)

德国自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的统一问题,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上被称为German Question。可以去Google Scholar查找。

手边有两本英书可以推荐。

Peter Alter的《The German Question and Europe:A History》和Dirk Verheyen的《The German Question:A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Geopolitical Exploration》

中文书可以参考玛丽·弗尔布鲁克的《德国史:1918-2008》

这几本书的最后几章都是讨论两德统一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状况,写作的年代也比较新,都是2000年之后写成或者最新修订的。


user avatar   liu-yi-jie-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柏林墙推倒以后东西德真的彻底融为一体了吗? - 邹博文的回答

不是经济学专业,对两德合并无力回答,但是有关两德统一的公法事实的错误有必要指出。

现在讨论两德统一的问题。事实上,从来没有过两德统一,只有东德灭亡。1990年6月,东德政府决定引入西德马克来拯救陷入崩溃边缘东德经济。在之后的几个月内,由于经济无法改善,愤怒的人民走上街头,有良知的东德领导人们不愿意向人民开枪,政府迫于高压,自行解散。此时,1990年9月20日,全世界再也没有东德政府这个名词了。政府解散后,旧有各州纷纷独立,并最终仿照60年代萨尔州的例子,加入联邦德国,西德议会一一批准,才有了今天统一的德国。世界历史提到10月3日两德统一的日子,其实是照顾东德人民的感情。这在当时是联邦德国和几个州之间的事,东德政府已经在半个月之前不复存在了。

这一段不符合史实。东德政府并不是自行解散,而是根据两德条约的法定步骤,这是柏林墙倒塌后一步一步地来的。

1989年11月28日,西德总理提出分阶段建立德国邦联(还不是联邦)的计划。

1990年2月13日,华约与北约成员国外长会议做出决议,规定东德大选后成立的新东德政府就可以开始统一谈判。

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大选,西德基民盟支持的东德“德国联盟”获得胜利,成立了新的东德政府。此时的东德实际上已经不是彼时的东德了,“有良知的东德领导人们”的几句话无从说起。

1990年5月18日,两德政府签订了第一个国家条约,确定了货币、经济和社会的联盟。货币联盟于7月1日起生效。

1990年8月3日,两德政府签订在两个德国境内举行全德议会选举的准备与实施协议。这个协议又于8月28日得到修改。

1990年8月23日东德国会通过了东德各州以州的身份加入联邦德国的决议。根据这个决议,为了符合基本法的规定才按照德国传统上的划分恢复各州;早前的1952年,为了便于统治,东德的历史上的5个州被划分为13个专区。这也是形式上的,东德五州真正建立起民选政府是统一之后的事情了,各州纷纷独立的说法无从说起。直到统一后的1990年10月13号,东德五州才进行了第一次州选举。

1990年8月31号由两德签署第二个国家条约确认两德统一,这个条约确定了两德统一的具体形式是东德解体、以各州的名义分别加入联邦德国。(Vertrag zwische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und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über die Herstellung der Einheit Deutschlands;Treaty betwee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nd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German Unity)

然后两德同四个占领国进行谈判,并于1990年9月12日签订有关修改德国国际法地位的“二加四协议”。

总结:东德政府解散并不是崩溃式的,而是根据相关宪法性法律和国际条约进行的法律步骤。

参考资料:康拉德·黑塞,商务印书馆,《联邦德国宪法纲要》第68-74页。(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 Auflage, Heidelberg 1995 (Neudruck 1999),pp95-98)

德国自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的统一问题,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上被称为German Question。可以去Google Scholar查找。

手边有两本英书可以推荐。

Peter Alter的《The German Question and Europe:A History》和Dirk Verheyen的《The German Question:A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Geopolitical Exploration》

中文书可以参考玛丽·弗尔布鲁克的《德国史:1918-2008》

这几本书的最后几章都是讨论两德统一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状况,写作的年代也比较新,都是2000年之后写成或者最新修订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现在用手机浏览器看知乎必须要下载app才能查看详细内容? 
  如何看待老王的文章《“则西,一路走好!”那些以你的逝去绑架网民的媒体,你们的良知呢?》? 
  百度是不是没落了?百度贴吧是否在下滑? 
  如何看待十部委称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 
  如何评价李彦宏在金融论坛对话环节中评论 Google(谷歌)「以为中国人的喜悦还是收着谷子唱着歌」? 
  如何看待百度客户端4月8号突然宣布分频道整改?这会给百家号作者带来什么影响? 
  如何评价罗尔声称深圳和东莞的房子是留给儿子老婆的,不能卖来救女儿?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百度是家缺德的公司? 
  如何看待百度因员工虚报打车发票一事开除员工? 
  如何看待百度贴吧的恶心推广广告? 

前一个讨论
发表顶级论文是怎样一种体验?
下一个讨论
哪些历史人物的实际年龄与大众印象中的相差很多,使得人们观感错乱?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