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武则天退位后,武氏诸王的下场分别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yang-7-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题主

@樹神顗

已经自己答了,对武氏一族的下场已经有了比较好的交代了,我再来啰嗦几句,贩卖一点儿不是私货的私货(很多是陈寅恪先生和黄永年先生的观点)。

武氏本来出身寒族,武士彟是一个商人,只因为政治投机比较成功成为了唐朝的开国功臣,被封为公爵,这已经算是极大的幸运了,但武氏一族又遇到了另一件幸运的事(好像这样说不是太合适,详见后)。

武士彟在军中上班期间,他的原配夫人相里氏不幸去世,还留下了两个孩子(武元庆、武元爽)。唐高祖李渊为了表彰他,牵线搭桥,让他娶了隋朝皇族杨达之女续弦,这在讲究门第出身的隋唐时代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新朝显贵与旧朝宗室联姻,以提高社会地位,本就是当时的风俗,武氏一族在唐高祖的帮助下也算和关陇贵族沾上了亲。武则天(这个称呼其实很不恰当,但想简单明了也只好如此了)能够被选入宫中充当才人,可能也与她母亲的高贵血统有关,正合关陇贵族“尚冠冕”(柳芳《氏族论》)的传统。

始士彟娶相里氏,生子元庆、元爽,又娶杨氏,生三女,元女妻贺兰氏,早寡,季女妻郭氏,不显。士彟卒后,诸子事杨不尽礼,衔之,(武)后立,封杨代国夫人,进为荣国,后姊韩国夫人。韩国有女在宫中,帝(高宗)尤爱幸,后欲并杀之,即导帝幸其母所,(后兄子)惟良等上食,后置堇焉,贺兰食之,暴死,后归罪惟良等,诛之,讽有司改姓蝮氏,绝属籍,元爽缘坐死,家属投领外。后取贺兰敏之为士彟后,赐氏武,袭封。敏之韶秀自喜,烝于荣国,挟所爱,佻横多过失。荣国卒,后出珍币,建佛卢徼福,敏之干匿自用。司卫少卿杨思俭女选为太子妃,告婚期矣,敏之闻其美,彊私焉。杨丧未毕,褫衰麤,奏音乐。太平公主往来外家,宫人从者悉逼乱之,后叠数怒,至此暴其恶,流雷州,表复故姓,道中自经死,乃选元爽之子承嗣,奉士彟后,宗属悉原。


——据《新唐书武士彟传》(参《旧唐书武承嗣传》),转引自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金明馆丛稿初编》)


武氏一族行事不拘礼法,没有一点世家大族的样子,儿子不待见后母姨甥争宠(韩国夫人也参与其间)、外孙与外祖母通奸指定外孙为接班人奸污表妹随从(还好没有对太平公主做什么),这些都不是一个合格的贵族家庭中所能认可的行为,都在武家上演,读了只能让大家感叹“贵圈真乱”,武氏子弟的道德水准都很差,几乎无好评。当然,杨隋李唐皇族沾染胡风甚深,也为当时山东世家大族所不齿,太宗纳弟媳、高宗娶庶母、玄宗幸儿媳,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武则天为了称帝,在位期间不断打击李唐皇族、关陇贵族,重用武家子弟(虽然她的哥哥姐姐们的表现都不好,但还是不得不用娘家人)、进士词臣,使自己的统治能够稳固。但她面对着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究竟该把皇位传给李家(自己的儿子)还是武家(自己的娘家侄子)。如果传位给李家,那么自己“武周革命”岂不是彻底失败了?但如果传位给武家,那侄子从来没有祭祀姑妈的道理,自己会面临“不血食”的悲惨身后事。当然,还可以选择传位给女儿(太平公主),但女儿一直传下去,就不知道传到谁家了,只会更乱。这是一个在现有伦理框架下从根本上讲无法解决的矛盾。

晚年的武则天鉴于天下人心归唐,而武氏根基尚浅,口碑又差,在众多她所信任的大臣(也包括男宠)的劝谏下,她决定传位李显、还政李唐。同时,她还想保护武氏子弟周全,让武氏世世代代与李氏同为最高之显贵。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矛盾的想法,武氏的上台本来就是伴随着对李唐皇族的大清洗,李武两家为了争夺皇位的继承权更是在武则天称帝后势同水火,摆在武则天面前的,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武则天(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了这个任务,她通过联姻的手段和自己的威望,将李武两家融为一体,建立了一个以李氏居虚名,以武氏掌实权的一个畸形政权,陈寅恪先生将其称为“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黄永年先生将其命名为“李武政权”(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在“武周革命”称帝之后,武则天建立了武氏七庙,追封武士彟为皇帝,并封武承嗣和武三思为亲王并先后担任宰相,其他十二个武氏子弟为郡王,降睿宗李旦为皇嗣(亲王和太子之间的一个身份)并赐武姓,让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开始准备嫁个武承嗣,太平公主因故罢婚,遂赐死武攸暨原配,太平公主的原配为薛绍,薛绍之母乃高宗之妹,后因其兄参与谋反而饿死狱中),立李显为太子后,又使李武两家通婚。

高宗女镇国太平降薛绍,后降武攸暨中宗女新都降武延晖。安定降王同皎,后降韦濯,三降崔铣。长宁降杨慎交,后降苏彦伯。永寿降韦镇。永泰降武延基安乐降武崇训,后降武延秀。成安降韦捷。

——《唐会要公主门》

除了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之外(武攸暨因此进封定王,成为武氏除武承嗣、武三思之外的第三号人物),中宗李显的女儿好几个都嫁到了武家(也有几个嫁到韦家,应是韦后的安排),这些都是武则天有意使李武两家融为一体的表现。这里有意思的是相王(也即睿宗)李旦一支没有与武氏通婚,李旦的子女也不少。这可能与李旦不是太子有关,谁料到后来韦氏之乱后李隆基(玄宗)政变成功让睿宗一支掌握皇权,睿宗一支与武氏并无通婚,武氏也只剩下太平公主夫妻的势力,最后被玄宗平定,武氏政治势力算是完全被剿灭,这应该是武则天生前始料未及的。

此外,武则天晚年害怕李武两家关系弄不好,还使李武两家的首脑人物李显、李旦、武三思、武攸暨(时武承嗣已死)立誓于明堂,也就是叫他们发誓一直合作下去。 这个做法固然显得比较幼稚,但武则天对此已有政治准备,老太太这么做也是为了让自己放心,哎,手心手背都是肉呀!

在安排好了自己死后的政权交接问题后,武则天就更加宠幸以张昌宗、张易之为首的男宠,使男宠的势力迅速膨胀,这其实是为了让男宠势力制衡已经联姻的李武两家势力,保证自己大权不旁落。之前李家势利、武家势力和酷吏势力几种政治力量相互牵制,武则天能够充分利用,保证自己大权在手,而如今酷吏势力已经消亡(用酷吏是为了给武周政权铺路,废酷吏还给武周政权涨人气,武则天的政治手腕真是炉火纯青),而为了自己死后李武两家不死掐李武势力也已经被武则天合成了一股势力,为了保证自己晚年大权不旁落,武则天又扶持了男宠势力,男宠和酷吏类似,缺乏社会基础、口碑很差,只能依赖于君主,不然很难成气候,武则天活着的时候能利用男宠制衡李武势力,死后李武势力想除掉男宠势力也不算难,我彻底被则天大帝的巧妙安排所折服。

则天春秋高,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中宗为皇太子。太子邵王重润及永泰郡主(降武延基)窃言二张专政,易之诉于则天,付太子自鞠问处理,太子并令缢杀之。

——《旧唐书张行成传附二张传》

因私议二张乱政,连李武集团的核心成员都不能免去一死(《旧唐书李重润传》记载为“则天令仗杀”,而《旧唐书武承嗣传附武延基传》记载为“咸令自杀”,看来武延基也死于此祸,不管是仗杀还是自杀,都可算作为二张所逼死),由此可以窥探武则天重用二张之目的。

但二张过于跋扈,在朝中虽朋党很多但为正人君子(如姚崇、宋璟等)所不齿,又与李武集团结下了大仇(如逼死李重润及永泰郡主夫妇),于是宰相张柬之等五人为首的正直朝臣集团便与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为首的李武集团联合发动神龙政变,诛灭二张及其党羽,张柬之等顺势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复位。

神龙政变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取得了李武势力的支持,主要目标是铲除二张势力,并不以打击武家势力为目的,武家势力其实也参与了这次政变。发动政变五大臣中的桓彦范、敬晖只是禁军的左右羽林军将军,但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武家的骨干成员武攸宜正担任右羽林大将军,是桓彦范和敬晖的顶头上司,没有武家的支持,他们是调不动禁军的。

中宗即位,侍中敬晖等以唐室中兴,武氏诸王宜削其王爵,乃率群官上表曰:...(表略)...上答曰:...然以赏罚之典,经国大纲,攸暨、三思,皆悉预告凶竖,虽不亲冒白刃,而亦早献丹诚,今若却除旧封,便虑有功难劝。...

——《旧唐书武承嗣传》

以张柬之等及武攸暨、武三思、郑普思等十六人皆为立功之人,赐以铁券,自非反逆,各恕十死。

——《资治通鉴》神龙元年五月乙酉

这两条史料也可以说明,武家势力是参加了这次政变的,但张柬之等大臣还别有私心,顺势逼迫武则天退位,一方面是为了铲除男宠势力,另一方面也想中兴李唐、铲除武氏势力,也不能排除拥立贪功,希望揽权的嫌疑。而逼迫武则天退位应该不在预先的计划中,武则天已至垂暮之年,李显太子位很稳固,没必要担上逼迫母亲的恶名,武氏集团更不会有这个想法。所以在即将行动时,李显发现有不对劲,一度犹豫不前,拿“圣躬不豫,虑有惊动,公等乃止”来组织,但事出仓促,也只能顺从。

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节颒,形容羸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

——《统纪》(《资治通鉴》神龙元年五月甲午《考异》引)

这正可以说明,还政李唐是武则天的既定计划,不需要靠政变来实现。而武则天构建的李武政权是当时最大的政治势力,这也决定了神龙政变想要“中兴唐室”是不可能彻底成功的,武家势力必然还要在政治舞台上唱很长时间的主角。

中宗复位后,对李武势力的封赏自不待言。政变五大臣希望中宗能铲除(或削弱)武家势力,实现真正的“中兴唐室”,但中宗并不采纳,还与武三思联合将五大臣(当时已经被封为五王)贬死,这也是五王挑战李武政权失败的代价。

中宗当政期间,皇后韦氏专政,与武三思私通,名声极坏,上官婉儿也“专掌制命,深被信任”,被拜为昭容后还与武三思私通,处事多“推尊武氏而排抑皇家”(《旧唐书上官昭容传》),武三思除了与韦后、上官昭容有染外,更是“威权日盛,军国政事,多所参综”、“令百官复修则天之法”(《旧唐书武三思传》),依然掌握大权

中宗寻又制:武氏崇恩庙,一依天授时旧礼享祭,其吴陵、顺陵,并置官员,皆三思意也。

——《旧唐书武三思传》

除了纵容韦后专权以外,中宗的各种政治举措都是按照武则天生前的安排进行的,“令百官复修则天之法”、对武氏崇恩庙的享祭、上官婉儿“专掌制命”、武三思掌权等在李武集团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中宗对其并无异议,韦后集团在一开始也是全力支持的。

由于中宗对韦后的格外纵容,以韦后为代表的韦家势力也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韦后一开始和武三思等合作,全力维护李武政权,打压对李武政权不满的其他李家皇室成员,逼反了太子李重俊。

时武三思得幸中宫,深忌重俊,三思子崇训尚安乐公主,常教公主凌忽重俊,以其非韦氏所生,常呼之为奴。或劝公主请废重俊为王,自立为皇太女,重俊不胜忿恨。神龙三年七月,(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制发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杀(武)三思及(武)崇训于其第。又令左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分兵守宫城诸门,自率兵趋肃章门,斩关而入,求韦庶人及安乐公主所在。韦庶人及安乐公主遽拥帝(中宗)驰赴玄武门楼,召左羽林将军刘景仁等,令率留军飞骑及百余人于楼下列守。俄而多祚等兵至,欲突玄武门楼,宿卫者拒之,不得进。帝据槛呼多祚等所将千骑,谓曰:汝等并是我爪丫,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多祚等,与汝富贵。于是千骑王欢喜等倒戈,斩多祚等于楼下,余党皆溃败。

——《旧唐书李重俊传》(参《新唐书李重俊传》),转引自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金明馆丛稿初编》)

重俊想要打破李武政权,但他并无多少政治根基,又操之过急,故最终失败,但他毕竟杀死了武家势力的核心人物武三思、武崇训父子,这也算是大大削弱了武家势力。

武三思父子的死亡及重俊的失败给了韦后扩充韦家势力以机会。韦后欲效法武则天,准备制造一个”内外称二圣“的局面,武家势力中的安乐公主、武延秀夫妇也开始转向韦家势力,变成了“韦武集团”,而太平公主、武攸暨(此时当为武氏集团的最高代表)夫妻并未与韦氏集团合作,他们应该是反对韦氏上台的,李武集团(武家势力)开始走向了分裂。

中宗死后,韦氏临朝称制,旋被李隆基、太平公主联合扑灭,韦氏集团及安乐公主、武延秀夫妇势力全部灭亡。至睿宗在位,武氏集团只剩下太平公主、武攸暨夫妇一支尚存,武氏集团在之前的政治斗争中损失惨重。

睿宗为了制衡新兴的李隆基势力(李隆基不属于李武集团,也希望能打破这个集团),只能通过增加太平公主夫妇(武攸暨在睿宗景云三年死去,此时的李武集团,只剩下太平公主一支了)的权势,太平公主在睿宗一朝权势极盛,号称“七位宰相,五出其门”,但当时的宰相对于左右政治局势已无甚力量,新兴的李隆基集团又已经尾大不掉,最终两个集团的斗争以李隆基的胜出而告终,武氏集团算是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武氏集团退出历史舞台之后,还有一些次要人物活跃在玄宗一朝的舞台,对当时的政治也有很多影响,但已经不是核心统治集团了。这里介绍三位:武惠妃、高力士、武氏(武三思女,裴光庭妻)。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恒安王攸止女。攸止卒后,后尚幼,随例入宫。及王皇后废,赐号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初,(开元)十四年四月,侍御史潘好礼闻上欲以惠妃为皇后,进疏谏曰:臣闻礼记曰:父母之仇不可共戴天。公羊传曰:天子不复父仇,不子也。陛下岂得欲以武氏为国母,当何以见天下之人乎?不亦取笑于天下乎?又,惠妃再从叔三思、再从父延秀等,并干乱朝纲,递窥神器,豺狼同穴,枭獍同林。至如恶木垂阴,志士不息,盗泉飞溢,正夫莫饮,良有旨哉。伏愿陛下慎择华族之女,必在礼义之家,且惠妃本是左右执巾栉者也,不当参立之。又见人间盛言,尚书左丞相张说自被停知政事之后,每谄附惠妃,诱荡上心,欲取立后之功,更图入相之计。且太子本非惠妃所生,惠妃复自有子,若惠妃一登宸极,则储位实恐不安。臣职参宪府,感激怀愤,陛下留神省察。(苏冕驳曰:此表非潘好礼所作。且好礼,先天元年为侍御史,开元十二年为温州刺史致仕。表示十四年献,而云‘职参宪府’,若题年恐错,即武惠妃先天元年始年十四,王皇后有宠未衰,张说又未为右丞相,竟未知此表是谁献之。)

——《唐会要皇后门》(参《资治通鉴》),转引自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金明馆丛稿初编》)

武惠妃(死后追封为皇后)是玄宗在杨贵妃之前最宠幸的妃子,她极度精明能干,斗垮了玄宗的原配王皇后,若非群臣反对(武氏一族在玄宗朝的口碑由此可知),自己差一点也当上了皇后,又与李林甫相勾结(李林甫拜相也与武惠妃的支持有关)害死了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及其他两名皇子,如果武惠妃不在害死太子后不久便死去,那么她自己当皇后,儿子当太子的心愿就有可能能实现。之后,杨贵妃便是以武惠妃替身的身份被高力士带入宫中消解玄宗的丧偶之痛的。

同时,高力士也算是与武家有关联,但他并不代表武家势力。

内官高延福收为假子,延福出自武三思家,力士遂往来三思第。则天召入禁中。

——《旧唐书高力士传》

此外,武三思还有一个女儿在玄宗朝出名,她继承了武家的优良传统,与李林甫有私情。

武惠妃爱倾后宫,二子寿王、盛王以母爱特见宠异,太子瑛益疏薄。林甫多与中贵人善,乃因中官干惠妃云:愿保护寿王。惠妃德之。初,侍中裴光庭妻武三思女,诡谲有才略,与林甫私。中官高力士本出三思家,及光庭卒,武氏衔哀,祈于力士,请林甫代其夫位,力士未敢言。玄宗使中书令萧嵩择相,嵩久之以右丞韩休对,玄宗然之,乃令草诏。力士遽漏于武氏,乃令林甫白休。休既入相,甚德林甫,与嵩不和,乃荐林甫堪为宰相,惠妃阴助之,因拜黄门侍郎。(开元二十三年)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旧唐书李林甫传》

李林甫的拜相必定不会这么简单,但武氏应该是对他有所帮助的。

总结:

武则天晚年创建的李武政权是自武则天晚年至玄宗剪灭太平公主时期唐代的一个最大的政治集团,武则天以婚姻为纽带,再凭借自己的政治权威和安排,将李武两家融为一体,使得武家势力在自己死后依然活跃了十几年才退出历史舞台,在玄宗年间,武家势力虽还有残余,但已经不是统治集团了。

自李武集团成立开始,先后有酷吏集团、二张男宠集团、神龙功臣集团、李重俊、韦氏集团、李隆基集团希望能打破这个集团,最后只有李隆基成功了。

李武集团的覆灭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1. 武氏本来就是寒族,且门风不正、道德败坏,属于典型的政治暴发户,口碑很差。全靠武士彟的投机和武则天的上台才能登上政治舞台,但武家子弟既无社会基础,又无施政纲领,在武则天活着的时候可以为虎作伥,武则天死后可以依赖与李氏的婚姻关系暂时维系,一旦武则天的政治影响逐渐消退,这个集团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

2. 李武集团自身并不团结,是一个畸形的政权,武则天勉强将他们融为一体,但两家的成员们都心怀鬼胎,李显、李旦、武三思、太平公主、 武攸暨、韦氏等都被裹挟进入这个集团,但他们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政治野心,这个集团最终分裂,武氏的核心人物便被各个击破。




  

相关话题

  「404 城」是怎么样的存在? 
  游戏 fgo 中国从者调整是否和游戏《江南百景图》岳飞事件有关?反映了哪些问题? 
  东北的工业建设主要是由日本投入还是苏联投入的? 
  像李广这种老是战败的人为什么还有机会独领一军参与漠北决战呢? 
  朱元璋和朱棣谁的成就更大? 
  诸葛亮和姜维单挑的话谁会赢? 
  为什么中国人一直无法接受本方的被俘人员? 
  古人几天才洗澡,拉完屎又不洗屁股,不会很臭吗? 
  为何李渊起兵仅一年多就拥有河东、关中、巴蜀三大战略要地,而窦建德起兵十年都没有统一河北? 
  唐宋官员头衔格式? 

前一个讨论
大家怎么看待鲍鹏山新说水浒?
下一个讨论
如何回答以及评价中国最后一届科举试题?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