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匿来更新一下(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在时间线上)。以下言词可能有些过激,请题主见谅:
这个问题的描述,可谓充分显示了“快乐教育”给人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后果。尽管现在主流舆论已经认清了所谓的“快乐教育”不过是某些发达国家为了掩盖阶层矛盾而设计的谎言(甚至不是专门为了忽悠中国而设计的谎言),但是这个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至00年代初被推崇一时的说法还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一代人的思维方式。
诚然,反对“唯结果论”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不是广大青少年乃至教职工被唯分数论压抑得太狠,快乐教育当初也不会收获那么多赞扬。但是,反对“唯结果化”的前提,是承认『结果是事件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正确的做法是『评价某个人/事不能只看结果』;
而不是『完全不看结果』;
更不是『什么都要看,就是不能看结果』。
这种“去结果化”的思维发展到极端,必然导致连带过程事实一起忽略——因为结果是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果不需要评价结果了,也就没有人会去寻找原因,复盘过程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比如学霸每天都在认真听课好好做作业,而学渣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聊天,如果要求必须对考试成绩作出整改和提高,那么自然就会找出他们日常行为上的差异,从过程入手进行修正。可是如果成绩不再作为考核标准了呢?
那就变成了“为什么两人经历相似,都是每天来上课,凭什么不能说他们都是最棒的?!”这种非常表面化的观察方式和机械类比。
如今各类社交媒体上沸沸扬扬的标签化、讲政治正确、按口号划线站队的做法,就是这种浅层思维的狂欢。
实际上两个人真的做了相同的事情吗?他们做的每件事都完全不一样啊!
比如有其他答主提到的,李世民每一战都亲力亲为身先士卒,昭陵六骏全体殒命沙场,无论是《中国军事通史》《中国历代战争史》《中国战术史》这样的军事专著,还是网上的各种轮武掐架投票,李世民都牢牢占据一席之地。“李世民粉”最经常扼腕叹息的事情就是为什么名将PK贴总是限制帝王身份,不得一展天策上将的风采。
杨广呢?脱去了跟李世民生在同一时代、都是二皇子、都是二代皇帝这些皮毛,去看看他在历代军事名将中占什么位置?
以下是原回答:
不能成为李世民的人多了去了!
中国封建历史两千多年几百个皇帝,跟李世民同等段位的一只手就数得过来。这么多人都成为不了李世民,凭啥他隋炀帝一定要成为李世民??!
至于问题描述中所说的那些“相同点”,不过是一些形而上学者归纳法没学好的证明,典型的看表象不看本质,一个挂名一个真打,一个争宠夺嫡一个功臣造反,根本不一样好吗。
上面有答主对比了两人的事迹,我想聊一聊他们的战马。
达官贵人饲养的良马,只要不像楚庄王乱喂蜜枣导致胖死,绝大多数可以寿终正寝。马的平均寿命在22到35岁,最长记录则是65岁——唐太宗是爱马之人,可昭陵六骏没有任何一匹是寿尽而终。
武德元年,浅水原之战破薛仁杲,李世民白蹄乌星夜疾驰两百里。
武德二年,柏壁之战灭宋金刚,李世民特勒骠昼夜追击三百里,三日人马未食。
武德四年,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武德四年,洺水之战灭刘黑闼,拳毛騧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武德四年,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武德四年,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昭陵六骏倒在战场的时候,炀帝的宝马都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