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无疑。
中国机长确实拍的不错,开始飘了,发现中国人吃这类题材的电影,反正题材在那摆着,评分就低不了,就可以恰烂钱了。
这么好的题材可以说的东西太多了,就拍那一点内容都拍不好,这摆明了不想好好拍,就是想靠题材恰烂钱,拍得这么苍白空洞。
各种物资紧缺,防护服短缺的时候,医护人员怎么熬过来的,不可以拍吗?再比如女医生生理用品短缺的时候,不可以拍吗?
国际舆论真的只说了欠中国吗?能不能不强行美化?
医护感染死亡,电影里体现了吗?
全国恐慌,物资难抢,你不可以拍吗?
前期发现的时候,李文亮的事被你吃了?
钟南山和其他医护相关人的努力被你吃了?
医疗题材,全程插管拔管,没有别的救助措施吗?药品名称一个都没出现。
这叫中国医生?你干脆叫金银潭医生得了。
而且全篇节奏混乱零散,没头没尾,强行拔高。
艺术加工可以,可这玩意拍的就快变成无脑吹捧了,全是优点没有批判?戏剧冲突哪里来?纪录片不像纪录片,电影不像电影,纯粹四不像。
怎么就前期那么难,突然就能治愈了,全员出院了,就靠拔管插管就完事了?
我都搞不懂外卖小哥和和妻子快死了的片段怎么就直接到全家治愈好了,中间的过程你不拍?
而且我看其他医学专业相关答主的评价,小文生孩子会诊那里明明有好多医学难点可以展开讨论,发生冲突,怎么就一笔带过了?你什么事都不展开,记流水账呢?
既不宏大,也没有以小见大,真的无语,就剩靠题材唤起民众记忆了。
我就一普通观众,可能措辞有些地方不对,但确实看完觉得空洞,我觉得是烂片。
-----------------------------补充一下
评论里有朋友说这样拍过不了审,我不觉得物资短缺,医护感染,还有其他救助方式这些会过不了审(个人愚见),也不是敏感话题吧?
退一万步说,上面说的内容过不了审,按电影现有素材来说,把每一个故事线讲好了讲清楚了捋明白了,这部电影也能是好片。
还有我不是说要把这些所有的点都装进电影,我只是随意列举了一些还可供考虑和选择的点。
评论里还有朋友觉得中国机长也是烂片的,我觉得你说的对✓,每个人都是哈姆雷特,我们可以有不同观点,且这些观点可以共同存在。我觉得拍的不错仅代表我自己很主观的想法,我印象里看完至少不是令人生气的,反而觉得机长很伟大。
同理,对于中国医生 的这些吐槽,也仅仅是我非常主观的想法,你要是觉得是好片,就是你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王道,大家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我,普通观众,我说的很主观,当然我要考虑得全面是电影专家的话,我就不在这吐槽了,哈哈哈哈
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刘伟强快进入观影黑名单了。有人说他不接没人敢拍,但还是那句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和《机长》一样,在职业化程度的展现上下了大功夫,但任何一个角色拎出来都是极度脸谱化和纸片化的,都是在为“中国”这个前缀服务,所以拍的根本不是人,而是工具。满屏的配乐、随时进入的MV式画面,以及无头无尾的故事支线,仿佛在电影院里看公益广告,甚至还没有许多真正的公益广告拍的有想法。与其一股脑放这么多内容,还不如就踏踏实实寻找一位医生、一位护士或者一位病人的故事来讲述,以小见大也无不可,但现在就变成了煽情大杂烩,自以为是的群像讲述完全崩坏,这是最低级的创作方式。花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拍出这样一部作品向了不起的医务人员致敬,实在令人失望至极。
作为一个赴雷神山参与过抗疫的护士来说其实一开始对这部电影并没有抱太多期待。
(谢谢 @菲利普医生 邀请 ,答晚了。)
一个是因为觉得我们抗疫的工作还没结束,它要表达什么呢。一个是因为觉得能想象到影片大概会从哪几个角度来拍摄记叙故事。
带这样的疑虑看完,觉得是超过我之前预期的。
作为一个献礼片,片方很有诚意,可以想象剧组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还有就是几个演员在防护服下的眼神戏也令人惊喜。
站在医务工作者的角度非常感谢制片方以及所有剧组工作人员的努力,欣喜能看到有一部专门属于医务人员的电影,用电影人的艺术角度还原当时医务工作者们抗疫奋斗的过程。但站在影片观众的角度我认为可以更好,整体拍摄、故事取材、剧本剧情节奏的安排上显仓促,以及上映的时机。如果再等一等,再沉一沉,是可以更好的。(以我之拙见)
影片想要尽可能多的在两个多小时里把去年发生在武汉的动人故事悉数展现,但最大问题也是会让人感觉乱、散。情绪刚刚进入一个情境里,就跳转到了下一个画面,我觉得可以去深挖一两个故事的内核和细节会更令人动容。很多镜头都是真实的,一下就能把我带回当时的记忆点,因为我亲身经历过所以我知道这些画面背后可都涌动着与现实困难斗争的闪闪发光的人性啊,我才觉得如果单独把一个故事拎出来的表现力还是没有让我会心一击。
比如开始物资紧张的困难、后来调配到物资的众志成城,还有比如患者与医生,医生与家属,医务工作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真的太克制了。
我见过人为了能活下去时的自私与人性不堪的那一面,我见过确诊阳性的患者故意朝医务人员身上吐口水的自私恶毒,我见过平常理性稳重的老医生在强工作压力、心理生理双重折磨以及家人的不理解质问下的崩溃大哭,我见过患者在得知丈夫在别的医院去世而自己无法见他最后一面的无助绝望,我见过一起赴雷神山抗疫的同事在舱里忙碌了一整天后下班却接到电话得知父亲在上海过世时的痛心疾首、泣不成声。这些都是鲜活的人啊,医务人员也不是神仙,也有七情六欲,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里,人真的显得渺小又脆弱。
所以在张子枫饰演的丧失父母的小女孩接过李晨饰演的医生手中父母的遗物时我觉得情绪太克制了。如果是我的话,这包东西到我手里那一刻我绝对就崩溃了,那是爸爸妈妈啊,他们怎么没有了啊,怎么只剩这一包东西了啊,这病毒是什么鬼啊,还给我,快还给我爸爸妈妈!我哪还有走路的力气啊,不得一头栽进雪地里流眼泪吗。
相较之下欧豪饰演的外卖小哥在得知自己可能感染要被带回医院的崩溃失控更能戳到我心里(外卖小哥这条线铺垫的还是比较多的,有利于理解人物心理)。
人不是生来就强大的,在面对这场病毒袭击我们看到很多人性的弱点,但极为可贵的不也是人在这场疫情里一点一点战胜了与生俱来的弱点吗。
影片里有类似的画面,一个护士的家人也感染了却没有床位,上一秒在休息室难过的哭,但是下一秒不得不收起情绪进病房去照顾病人们。但在我看来,这个片段表现坚强与责任感是没能到位的,情绪的刻画还不够细腻。
还有一个镜头是全院大会上,医务人员纷纷举手不假思索地表示愿意留下来抗疫。虽然当时征集援鄂意愿时大部分人确实不假思索地请愿,但也有一部分人是犹豫的。犹豫并不可耻,因为前路危险,生死未卜,而他们大都是家庭的主心骨,有老有小,有深深的家庭责任感。但犹豫过后地请愿才更令人动容,或许是家人的支持,或许是相信国家的制度,或许是更坚定了从医的初心,就这样大义战胜了小我。如果在表现请愿时加入这一部分的细节刻画我觉得会更让我瑞思拜这群人。就像大多数刻画我党信仰坚定的影片,从头到尾他们都是信仰坚定的,甚至是没有一丝人性弱点的,生来就有强大的党性(这样的人违背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但也可能真有)。但其实他们也是人,在遇到生命威胁、家人安危威胁时他们也会动摇,而在动摇过后依然选择坚定,克服人性弱点的人才显得格外伟大且真实啊。
作为医务工作者来说,影片这些故事写的都没错,该写的也都写到了,中规中矩能得分。但对于观众来说,我们逐渐开始思考怎样的影片更优质,怎样的人物形象更能打动我。
关于片名我觉得没有必要纠结,在医院里不管医生、护士、麻醉师、技师,甚至护工、运送师傅等等...每一个部门都在辛苦付出。用中国医生来代表医疗行业里所有工作人员我觉得没有问题。如果光是因为片名而去抵制电影确实浮躁了。
我能理解护士同仁们所说的没有被尊重感。因为护理行业的社会认可度一直不是很高,大家眼里护士的临床上工作像八爪鱼一样,样样都干、事无巨细,大多数琐碎平凡不起眼,常常只被看作是一生的配角。我们希望这个自己爱着的职业能被大家看到,能打破一些人进医院以后脱口而出“服务员”的固有印象,希望当大家谈及中国医疗、新冠疫情的时候能多一点我们的名字。但是姐妹们,职业自信,不该要求来自电影。
这部影片做到了对护士的尊重和敬意。
影片里出院的患者说:“入院看到的是护士,出院看到的也是护士”。看到这里我是动容的,“你们”一直都知道我们的付出。
我们的祖师爷南丁格尔小姐说过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在我看来它也是一门跨学科“艺术”,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的结合。熟练各项医学知识、护理操作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发挥人文关怀的力量,在治疗疾病的同时着重关注患者的心理诉求。这次疫情,很多患者因为长时间处在封闭环境,以及对于病毒的恐惧,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护士自然而然承担了“气氛组”和关系桥梁的角色。电影里也带到了很多镜头,隔离舱里其乐融融的“萨日朗”,方便患者生活的沟通板等等都是护士们心系患者的巧思。
然后我还想说的是,电影是写到了护士的爱与付出,虽然但是,也仅止于此。疫情中护士除了执行者角色,也参与了决策者的角色。比如这次极为重要的院感流程的制定与培训,比如隔离病房规范化制度建设等,如果有这样一部电影或电视剧能打破对护士的固有印象,给护士安排一个较为主要的形象,描述一个立体的护士形象,我会更高看它一眼。
最后要说的是,中国医疗牛皮的不是个体医生和护士,最牛皮的是它健全的体制和每一个被华夏文明孕育生长的中国人。(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个利他精神和集体主义的国家。)作为医务人员我们不需要歌颂和赞美,但这个故事确实值得被记录,是对鸣钟人们的致敬,也是对突发事件的反思与成长,再次感谢片方的用心。
电影结束了,但疫情还没结束,我们还在路上
要说对警察的记忆,最深的就是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便衣警察》了,再加上欢哥那一曲激昂慷慨的少年壮志不言愁,今生都难以忘怀。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这一首歌词,短短几行而已,却写尽了中国公安的风采,是对人民警察无悔付出与牺牲奉献的最好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