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影视剧中的年轻人,看起来一点都不接地气?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纯市场性质的影视作品从来就不会接地气,一直都是跟着人生活水平的上限走的。

这是传播效率决定的。

底层人民对上层生活有天然的渴望,而上层精英对底层状态从来都缺乏主动了解,少的可怜的体验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镀金或猎奇的目的,所以下层可以兼容上层的精神生活,上层却很难照顾底层的情绪波动。

拍个金碧辉煌的别墅豪车,哪怕睡着桥洞的戒赌老哥都会看的津津有味心生向往,但你拍个隔离小区居民光着脚顶着风排一天队买菜,还没买着,那别说总裁了,他自己都不想看。

所以除非有某些深刻的映射目的,不然纯市场型影视剧肯定是跟着人生活的上限走的。

至于你觉得曾经的“接地气”那是时代特点决定的,贫富差距不大的时候,大领导老首长小时候也都是田间土坑滚过来的,坐到马桶上就拉不出来,也非得在家整一个让村口农民都倍感亲切的旱厕蹲坑,那其他人的生活能强到哪里去?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和收视水准就在那些观众充满共鸣的“地气”里,拍起来有收视无风险。

至于现在,向往的都是灯红酒绿,消费无罪,买全小区车位都是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你非拍个悲惨的世界,金主爸爸看了没波动不投资,底层人看了没收视还表示你再骂?


user avatar   tang-lin-81-22-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艺作品特点什么的角度已经有人说过了,不必重复。这个问题其实还有更深一层:

中国人真的还能用“XX后”来作为统称吗?真的存在一个除年龄之外还有高度相似性的“90后”或“00后”群体吗?

“50后”“60后”,一直到“80初”都没有太大问题,绝大多数人成长经历如此一致,分享着类似的生活和记忆,很容易拍出能引起一整代人共鸣的影视作品。这类作品非常之多,大家都能列出来一大堆。

但从“90后”开始,人和人的差别越来越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人和人的生活经历呈现出隔绝的特点,再也没有一个模子能够概括绝大多数人。

去看看几年前经典的记录片《高考》吧。六集故事里的高三(高四)学生形象。最直观的,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90后”截然不同的生长的环境。更细节一点,想想刘洋洋奶奶家用报纸糊的墙,吴世康家的主席像,台上畅想生活与台下现实反差的“沪飘”子女,留学母女的大幅美国地图,提到张飞只能想到aggresive的国际学校学生……

你确定,他们之间真的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共同经历吗?北风吹来的会宁黄土和书架记载的埃及黄土,是一回事吗?高考前找菩萨托福和小学就背下来托福,是一回事吗?这些主角即使借着中央电视台的牵线面对面坐在一起,他们真的有什么可聊的吗?

他们,或者说我们;真的可以被统称为“90后”吗?他们已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了,除了年龄、国籍和血统几乎找不到什么共性。

这是不同的人,这是不同的人生。文艺作品除非刻意而为凸显不同的同辈人生活的参差,否则根本不可能同时兼顾这些人的生活,拍任何一个群体的生活,都会让其他群体感到十分疏远,十分“不接地气”。何况文艺作品还往往需要夸张部分内容和虚化另一些内容,更会造成“不接地气”的感觉。扪心自问,有多少人今年做到了夏东海家的生活条件?《家有儿女》的背景可是2004-2005年。

这里是中国,那里也是中国。中国太大,速度差也太大,早就不存在什么“XX后”的统称了,只有不同的人群分享着特定人群的共同经历与记忆罢了。所以说,看文艺作品觉得不接地气那很正常,说明这个作品确实讲得不是你这群人的故事,虚无的“90后共同体”“00后共同体”是根本不存在的。

什么“普通人”?比如同样24岁,厂里的、读书的、996的、开店做小生意的……这算几种比较普遍的生活状态吧?您说谁能代表谁?还是说谁就不普通了?不存在的。


user avatar   shimizumi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折射出的确实是主创人员的实际生活。

高中时代以谈恋爱和自学为主轴、上大学每月生活费四千块、大学里最不能干的事情只有逃课、毕业后父母支援几年房租、每个月礼貌性刷刷爹妈给的卡、毕业后月薪5k还能结余3k,等等。

这在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都是再真实不过的生活细节,当然彼此之间会有些细节不太一样,很多校友可以通过生活桥段猜主创出身。

偏偏持有这些小众记忆的决策者,往往现实生活里天天被追捧美滋滋,这么多的正向反馈,当然就觉得自己愈来愈正确,甚至可以代表全体大众辣。

“权力”和“正确”会让人有意无意地忽略掉这种生活只属于极少数人,绝不是大部分人的体会。甚至很多时候一些拥有话语权的人会下意识地以各种理由排他,最常见的就是“不感兴趣”,强行以自己代表全体观众,以维持自己源源不断的优越感之源。

“你看他,本科毕业在北京月薪五千都攒不下来钱,真可怜啊。”


吐槽:

参与过的某职场剧项目曾经有一个桥段是女主深陷黑心公司,结果小编剧交上来的是:

“她绝望地枯坐在公司配给的24㎡小屋里。”

俺一头雾水,问小编剧这哪里惨了?小编剧非常快就回答了我:“啊我忘了备注公司为了欺负她专门给她分了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

翻白眼。

吐槽2:

俺曾经在某个局上听某个偏好大数据的平台大佬,大谈特谈一下午+一晚上观众喜欢看什么。

总结浓缩一下就是喜欢看有钱人的生活,对标一下大概是有闲俱乐部或者杉杉来了。

现在他司快倒了。

吐槽3:

对很多科班毕业的王子公主来说,住的很惨的标准是2-3人整租东坝和炫特区,或自己租在北京像素。平均水平大约是两个人整租北苑、青年路、百子湾的两居。台前专业毕业的要再提一档,旭辉奥都跟宏福苑属于节俭,光耀算是住的普通。

跟程序员简直是两个极端了(笑)


user avatar   summer-tr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生的生活:

上课,上课,考试,学习,做卷子,偶尔上课睡觉,脸都懒得洗,马尾辫、小平头,桌子上书摞得老高,校服要么宽宽大大要么刚好合身,好看是有难度的。

影视剧里高中生的生活:

谈恋爱,逃课,谈恋爱,逃课,和老师对着干,光鲜亮丽的校服,每个人量体裁衣。

大学生的生活:

上课,翘课,社团活动,谈恋爱,玩游戏,期末周,挂高数。

影视剧里大学生的生活:

比老师还聪明,高数线代看一眼就会,食堂明亮宽敞且好吃,一言不合就飙高音质量还贼稳。

打工人的生活:

上班想睡觉,晚上刷手机,往返通勤90分钟以上,早晚高峰痛不欲生,住在10㎡不到的合租卧室里,周末早晨都能听到装修的声音,拿着刚到交税线的工资,精打细算地存钱,偶尔冲动消费一次是去吃火锅、喝奶茶。

影视剧里打工人的生活:

租的房子两室一厅,窗明几净,早晨不是咖啡就是打车,上班精神饱满,下班夜店K歌酒吧一条龙,甚至还有时间充实自己。就这样的生活月工资不到5000甚至还能剩下3000。


这是他们距离我们非常远的直接原因,因为他们过的根本就不是我们过的生活。

究其原因,是那些编剧、导演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以为住在一个15平米独卫的卧室里已经是人间疾苦了,不知道现实里还有很多工作了的人住在8人、10人、16人的宿舍里;他们以为早午饭肯德基麦当劳已经很节省了,不知道有人一天的饭钱甚至不到5块钱,啃馒头吃米饭都只有咸菜。

也难怪。这些人都不经历大多数人的现实的,也看不上大多数人的现实。他们总觉得自己偶尔熬夜就可累可累可辛苦可辛苦了,不知道还有很多人每天睡眠远远不足8小时,甚至没有机会每天洗个澡。

体验生活,是每个从业者都该做的事。这个「生活」,应该是底层的、真实的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低头一哂的臆想。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近些年来,无数资本热钱,蜂拥而至影视行业,让明星艺人所获得的暴利,已经远远超过普通打工人了。

比如2021年,最成功的一部爱情偶像剧《你是我的荣耀》,女主角“乔晶晶”(迪丽热巴饰演),身为顶级流量大明星,住着300多平方的豪宅,对明星的天价片酬问题,与她的经济人,做了如下一番对话。

当女主角面对高额片酬,有些“心虚”地提问:「我值这么多钱吗?」

经纪人这样对她解释:

听听,多有道理,好一个“市场决定价格”?好一个“你不拿别人也会拿”!说来说去,不就是变着法洗脑粉丝,洗脑观众,自己一部戏几千万的片酬,绝不会不拿?

只好说,现在的明星啊,已经不止是靠历史悠久的权威奖项,给自己加上“视帝、视后”这样的头衔贴金了;

已经不止是直接在电视剧里插播漫画,用真正意义上的PTT来表现剧情,

明星演员既不用跑步,又不用下水,连请替身的钱都省下来了,直接用几幅画就拼凑完成了剧情。

可谓省钱省事效果一流:

现在,他们甚至更进一步变本加厉直接拍电视剧洗脑大众,给自己的天价片酬洗白了:

做慈善捐款当然值得肯定,无论捐多捐少都是心意,“道德绑架”与“逼捐”绝不可取,只不过……做慈善并不代表,明星的极不合理片酬,就因此可以被洗白了。

一部戏几千万的天价片酬,当真是市场决定价格?

三十年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收视率超过40%,主演们在一个剧组拍了整整几年戏,人人家喻户晓,才拿了多少片酬?几万块都没有!

二十年前的《大宅门》《亮剑》《武林外传》《士兵突击》,收视率10%上下,主演们也算大众皆知,当时又才多少片酬?几万到几十万而已,也并不比其他高薪职业强太多。

现如今呢?电视剧早就已经不是大众的主要娱乐方式了。

除了每年少数难得的几部热播剧,央视剧平均收视率能超过1%,一线卫视剧的收视率,更已经跌到0.5%上下了。

不止是票房飞速增长的电影市场,互联网和手机平台的短视频、各种游戏,都早已挤占了大众主要的业余时间。

现在电视剧的主体受众,已经变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波人:

一部分是依旧以电视剧为主要娱乐的中老年人,各类乡土剧、家庭剧、抗战剧的主体观众,为日益没落的各个电视台,贡献着主要收视率,但他们基本不在网络平台发言,也不会去让广告商“割韭菜”,网络影响力趋近于无,甚至被赞助电视剧的广告商们视为“无效观众”。

另一部分是以唯独知道“磕cp糖”的年轻人,是偶像爱情剧的主要受众,而他们热衷的剧目,就是各种充斥着“工业化糖精”的流水线产物,粗制滥造的产品层出不穷。

偏偏此类人还最喜欢在各个网络平台喧嚣,很大程度上占据了话题主流。也是各方娱乐资本和广告商的精准投放对象,因此才让这些粉丝众多的年轻明星,得以天价片酬,大捞特捞。

对现在的互联网娱乐资本来说,对现在的各路广告商来说,这种电视剧的收视率完全不重要,大众口碑也完全无所谓,

只要满足这些受众的“磕糖需求”,更让她们在剧播完后,从“cp粉”进而转化为男女主角、或者男男主角的“纯粉”,让娱乐资本造星成功,从此心甘情愿当明星的“提款机”,被各路资本乖乖割韭菜就好。

所以呢,娱乐资本频繁造星,片酬越给越高,拍出来的东西,却只为讨好粉丝、精准投放,离真正的普通大众,越来越远!

二十年前,当大牌演员们一部戏赚几十万的时候,拍那些一个月挣几千块的人的生活,还算是像那么回事。

现如今,当顶流明星一部戏赚几千万甚至一个亿,一天就能赚208万的时候,谈笑皆豪富,往来无白丁,随便取景的都是以千万元为单位的三四百平米的豪华精装大平层,

哪怕是企业高管、律师、医生这些传统“金领”,亦或是《你是我的荣耀》一剧的男主角,为“大国巨匠”的航天工作者,这些名牌毕业的天之骄子行业精英,奋斗一生也一样肯定买不起这么一套房子。

所以呢,除了主演明星的各自忠实粉丝,除了那些爱情偶像剧的忠实爱好者,或者说“磕cp糖星人”,谁还能看、配看这样的戏?

所以,提起某爽、吴某凡这些所谓的“顶流明星”,我们的父母辈甚至多半会问:「这人究竟是谁?怎么从来没看过他/她的戏?

他们真正意义上“最红”,让全年龄段的大众们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物,恐怕还真就是他们东窗事发之日、全网封杀之时。

哪怕明星天价片酬早已引发社会公愤,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加强监管,国家级官媒号纷纷发声,

娱乐资本仍继续不知悔改,相反还在继续大量收买水军,疯狂营销,让一些原本无人知晓的年轻人,在短短一两个月时间,通过一款被大炒热炒的综艺节目或者充斥“工业糖精”的网络剧,便能一步登天成为粉丝众多的火爆新明星。

那么接下来,这些新晋明星当然是用各种方式来妆扮自己,掩盖自己【暴发户】的本性,所以才有了明星们营销人设的一幕幕闹剧,却因其骨子里的不学无术与贪婪,而屡屡翻车。

因为顶流明星们的收入固然是直接爆发性膨胀,但他们的能力才华、道德水平,乃至于社会地位,其实是远远不匹配其收入水平的。

是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盲目追求流量热度的网络平台和代言商,成就了明星们的畸高收入,而不是他们本身当真有多了不起的才华能力,或者过人天赋,当真远超过其他行业精英了。

如此悬殊的贫富差距,早已经引发了公众的普遍不满,更激起大众对娱乐资本的群起声讨。

广大普通公众对明星天价片酬的抵制与声讨,正是基于朴素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根源正是普通劳动者对拜金主义、“娱乐至上”和享乐主义的抵制。

2021年,关于明星艺人的一次次舆情,之所以被迅速引爆:

  • 1月18日:代孕,弃养,208万。
  • 1月22日:是的,我们有一个孩子。
  • 7月31日:签。
  • 8月13日:神厕樱花照。
  • 8月26日:容嬷嬷沉冤得雪。
  • 10月21日:钢琴王子没“跑调”。
  • 10月25日:三知大哥,456。
  • 12月17日:蕾神之锤。

从来并非当真因为,曝光者们那些“小论文”当真如何打动人心,

根本原因,就是广大公众对整个娱乐圈与粉丝饭圈,对常年霸占热搜榜的流量明星,对这些轻易攫取天价收益的明星艺人们,早就已经深恶痛绝了。

尤其令人厌恶的是,这些攫取天价片酬,开了各种公司,已经化身为资本一分子的明星,还要打着“维护名誉权”的幌子,动辄发律师函,禁止普通人对他们的任何抨击与非议?

一个类似官司少说涉及金额几十万上百万,对明星们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可普通人怎么可能和他们的专业律师团队耗得起?

更不用说那些无知粉丝们和营销水军,一哄而上的网络暴力,骚扰谩骂了。

所以,为什么任何腰缠万贯的明星,一旦翻车倒霉,广大网友都是一片欢天喜地,兴高采烈,甚至纷纷去一哄而上,“落井下石”?

说白了就是这个缘故:积怨已久

等贵贱、均贫富的信条,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我们从来就不会和日本、印度、欧洲人那样崇拜富人,听天由命,以待来生。

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广大劳动人民的朴素价值观,更永远不会和崇尚拜金主义、鼓吹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欧美社会所等同!

不妨说得更透彻一点:

绝不止是某爽、吴某凡们“凉”了,大家伙儿吃瓜看戏、拍手称快,

换了其他任何天价片酬与收入的明星艺人,一旦因为自身劣迹,东窗事发“凉”了,大家伙儿一样吃瓜看戏、拍手称快!


user avatar   cxp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家小朋友在读初中,算是一个抓的比较紧的学校。

每天6.10起床,6.50出发 ,7.00到校。

一整天紧张的学习,17.50放学。

妈妈带个饭给她,在课后作业班做作业到21点。

回家继续作业,一般23.00睡觉。

一周五天循环。

周练习,月摸底一直有,反正肯定不是考试,压力一直保持,目标就是在中考内卷的时候能够胜出。

周末作业也多,还有几个爱好不肯放弃的要多耗半天,周末基本没有时间出去玩。

这就是地气。

你们说电视剧里的逃课谈恋爱的初中生生活扯淡不?


user avatar   fengzhihao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峰会在今年10月开幕,到时候俄乌战争局面如何尚未可知。

所以现在说这些都为时尚早。


user avatar   wayangmov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user avatar   wu-pei-70-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想搞笑,低俗是最快速的手段。

日本的志村健在三俗的路上走了快40多年了,

现在依然还是依靠这个维持人气的。

可是,一直依靠低俗笑料

迟早会遇到玻璃天花板的。

日本有个叫 快乐亭黑的混血,是说单口相声的,

说的全部都是下三滥的笑料,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结果就是没人敢找他上电视,广播,或者剧场演出。

翻过来说,保持一点三俗笑料不用,纯靠幽默和擦边球的相声演员,

依然不多。

而且要一直维持这种作品的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侯老,马老就是典范。

(马老后期说的很多小段,其实就是外国笑话,当然是自己加工过的)

反过来说

七口人这个死杠死口 的内容

说了有一百年了吧?

不用解说大家不还是听的懂?




  

相关话题

  怎么评价电影《龙虾》(The Lobster)? 
  影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笑容? 
  如何评价电影《真人快打:毁灭》? 
  如何看待鹿晗出演《上海堡垒》? 
  如何评价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为什么章子怡在《上阳赋》要演一个15岁的少女? 
  张译近两年能够火爆整个中国影坛,原因是什么?他有哪些过人之处? 
  如何评价电影神奇队长? 
  生活和电影中有哪些非常解气的事? 
  你们觉得《逆天奇案》这部港剧好看吗?你如何评价这部电视剧? 

前一个讨论
山东捐赠的 10 万斤爱心菜已到西安,供应给 2000 多名师生和居民,目前西安疫情情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友抖机灵发言「这两人在智慧树下没干什么好事」,被主持人红果果发文回怼?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