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题主所言响度其实指的是声压级SPL。
硬要说音波只有频率和“响度”两个属性,也确实能解释很多问题了。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是由基频的频率决定的,也就对应题主所说两个属性中的频率。但也有例外,对于一些谐波非整数倍的音色,有时就没有音调,例如一些鼓声。但这种情况下,本质也和频率有关。
响度是和SPL有关的。(响度不止包括平均音量,动态范围也属于响度维度中的)
而对于音色,听上去这个概念可能有些“耍赖”,基本上除了音调和响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音色。而音色是由谐波组成决定的。其实这个概念还有个定理叫作声学欧姆定理,指的是音乐中的音色完全取决于其谐波的数量和相对电平,而不是相对相位。这又是一个很“耍赖”的定义。因为能影响谐波组成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谐波是指对周期性非正弦交流量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所得到的大于基波频率整数倍的各次分量。
首先,谐波组成本身意味着整数倍基频的频率是有响应。这其实还是对应了频率和“响度”。
如果各个阶次谐波的强度不同,那么声音通常会呈现出不同的音色。
那么显然一定程度的频响曲线变化会改变音色。
而对于谐波失真,顾名思义也会改变谐波组成,只要超出人耳听觉极限就有可能听到音色的变化。
谐波组成的定义不止是频域的,也是时域的。例如一些答主提到的“起振”和“衰减”过程。没错,就是这么耍赖。
不过,一说到时域可能很多人会想到瀑布图。然而,瀑布图在很多时候是多余的,甚至反而不如频响曲线精确的反映时域问题。这其中的原因,尽可能简短的解释为,很多时候电声器件本身属于最小相位系统或具有最小相位特性,时域和频域是相关联的,可以通过希尔伯特变换转换。然而,时遇和频域本身的精度是互斥的,想要在瀑布图中获得高精度时间轴信息,频域精度就会下降。而另外一个问题,则在于高Q值谐振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说过程才能够触发可闻性。即音乐中必须要有内容在这个频率上,并且维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使人听出可闻区别。这也许也是为什么音乐信号相比于Pink Noise需要更高的幅度(尤其是在高Q值)才能触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低Q值resonance,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触发。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低Q值才更容易暴露一些瞬态问题。也就是那些频响曲线中“看似不起眼”的范围很宽的“隆起或者凹陷”。而低Q值的resonance恰恰不容易在瀑布图中产生“振铃”。
线性系统可以描述为三个子系统的组合(最小相位子系统、全通和具有恒定时延的子系统)。使用希尔伯特变换可以从幅度响应中计算出最小相位响应。
至于系统相位对音色的影响。这个问题太过庞大,情况太多。不过对于像耳机这样的声学类型,如果符合最小相位系统特性,那么频率和相位也是关联的,理想频率响应也会有理想的相位响应(虽然对于耳机而言,即便相位不标准很多时候也听不到相位带来的改变)。当然,相位响应本来也是和频率有关的量。如果觉得实在有点绕,换一个名字,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是不是就清晰一些了。
事故已经定则了,说明已经过了执法机关了,这时候还扯个屁?
如果事故定则你没有责任,那你咋办都可以,别说三不一没有了,你全部都没有都行。
如果事故定则你有责任的话,你三不一没有只能让执法机关认为你在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