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那么多博士生都急着毕业? 第1页

  

user avatar   vam-46-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后面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这种想法太理想化了。这里分享我的亲身经历,希望大家要着急毕业,而且最好能尽量早毕业。

我博士读了6年,其实第5年就可以毕业,但是因为各方面原因读到了6年。当时我就试图用这个问题中提到的观点去安慰自己,比如,多念一年不一定是坏事,可以多积累科研经验也可以多发文章。

我的博士第六年,一开始靠着想着积累经验积累文章的心态,工作还算有动力,但是很快心态就很不好了。尤其是有种强烈的窒息感,那一年我一直有种感觉,仿佛我被关在一个透明玻璃瓶子中,随着读博士年份增长,我变的越来越大但瓶子不变,我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感觉越来越拥挤越来越窒息,而且最绝望的是,明明能看到玻璃瓶子外面的世界,我却无能为力出不去。

更让我心态崩的是,文章投出去前,导师要求,每一个数据点必须要找到原始实验记录以及每一组原数据。我在整理数据时,发现文章中很多数据都是2年以前的,看到白纸黑字写的日期,我瞬间失去工作的动力了。两年前的数据我刚刚投出去,还有很多最近一年的数据没发表,那我现在做的什么时候发出去呢?既然手头数据够发两篇文章了,那我第六年还做什么实验?如果只是发文章,文章毕业后也能发,那我多读这一年图什么?

我参与过成果斐然的项目,导师学生合作组各方面配合好确实效率极高,我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这样,三年发表了四篇文章还有一篇science。也正因为参与过很好的项目,我自己也明白,我的第二个项目,各方面都差了数量级,之前两个组的导师都很努力认真,三个博士一个博后一个硕士一起搞,基金充足两个组实验和模拟能力都很强。现在没有合作组我导师完全不管,全程我一个人solo,接手时候项目不剩什么钱了,做实验时100多刀的气瓶都要省着点用,做模拟的服务器还被一个毕业的师兄偷着拿来挖比特币,计算速度大不如前,人手上也只有一个师弟跟我合作,但他很后期才参与进来。

读博士的人都明白,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手头数据能发很多很好的文章早就发出去了,如果一直发不出去就是多读一年八成也不能发表的很好,逻辑完整的数据其实就可以发表了,这种情况下,纠结非要多发文章发好文章就是钻牛角尖了。我当时的关键问题不是数据差,而是我和师弟以及导师三个人对项目的理解不一样,可能由于他们最后阶段才开始接触项目,三个人有三个理解,谁也不让步又谁也说服不了谁,后面只能取三个人的交集去写文章,这样的文章注定很平庸。我当年就特别不服气,总想做好了证明给导师看,现在想想,当年完全就是犯傻在赌气,毕业可远比让导师认可重要一万倍。

还有一个痛苦就是同龄人带来的压力。我的很多同学当时事业都有所小成,有个创业的朋友创业第二轮都失败准备第三轮了,而我却还在学校里跟一堆仪器和旧数据较劲。我前女友的表姐说了一句很不客气的话,她说她的同学30岁都青千回国了,我这快30了连博士都没毕业。我并不会因为她一句话就否定自己,但是她确实说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地方,也坚定了我坚持要尽快毕业的观点。学校其实是个小圈子,在小圈子里可以为一个项目攻关一两年,但是不能一辈子活在这个小圈子里,早晚要离开学校,就必须看到学校外更大的世界。而且学校外的世界每天都在飞速的发展着,博士该毕业的时候不毕业,继续纠结在小圈子里的细节完全是在浪费生命。

其实毕业后回头看,博士只是一份有年限的临时工作,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做下去的工作,研究的项目在毕业后八成也就不一样了。这种情况下,多读一年两年书的回报是呈指数衰减的,而痛苦和时间成本又是指数上升的。而且早毕业就是早把人生的主动权拿在自己手中,一直不毕业变相等于把自己人生选择权交给了导师。我亲身受了一年的折磨,用我的血的教训告诉大家,读博士阶段只要有可能,一定一定一定要早毕业。即使以后要做教职继续科研,早毕业做博后早申请教职才是正道,读博士读个七八年就是慢性自杀,就是自己架锅烧水温水煮青蛙一样煮自己,慢慢杀死自己的职业生涯。

既然提到青千,再补充个青千的故事,跟我合作的师兄,他想做老师又不舍得离开美国,在美国做教职他英语又不太好。他14年博士毕业时一篇science一篇ACS catalysis还有一堆JPhysChem,依照当年催化能源口的标准,他申请青千很有竞争力。等到他18年终于认清形势下定决心回国时,靠同样的文章申青千只能是碰碰运气了。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的语气......活脱脱就是那些画大饼忽悠学生延期的老板。

我应该属于题主说的那种在延期时发了大文章的人(一篇Nature Materials)。但是我想提醒看到这篇回答的学生一句:别听题主瞎忽悠,能正常毕业就别想着延期憋大招。

做科研又不是等技能冷却,你以为时间一到就能搓个大招出来啊?前五年都没啥大成果,第六年突然咸鱼翻身的概率有多大?贝叶斯定理没听过么?而且目前教职市场门槛的上涨速度有目共睹,发大文章的概率*收益,抵得过延期带来的机会成本么?

退一步说,就算你有很重要的成果即将投稿,那跟早点毕业也不冲突啊。答辩之后以博后的身份多在组里待个半年一年,既有学位保底,又能多拿不少工资,还不影响你做之前的课题,怎么看都比延期划算。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多数情况大文章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除非是前面已经有了铺垫,不影响毕业,我主动延期搞个大新闻,否则延期的结局会是更惨。


user avatar   jzw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正的好导师:

抓紧发两篇文章毕业,如果想继续科研就推荐去个好地儿读个博后,攒文章去高校占个坑,要不该找工作找工作,早点毕业比什么都强。

虚假的好导师:

4年其实出不来什么成果,你跟着我多干两年,攒几个大文章,顺便还得带带学弟们提高下你的管理能力,说不定你毕业时候我能给你找关系直接留校,咱们一起干大事,跟着我前途大大的好。

读博士对今后有什么好处?

一个博士生接受怎样的训练是完整、全面的科研训练? - 平凡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space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太阳附近没有氧气”,“人是怎么死的”还用说么,不考虑太阳,人也会窒息而死呀。

NASA研究认为,暴露在太空中的人约能存活90秒,最初9~11秒里可以保持清醒,在30秒内获救基本不会受到永久伤害。主要死因是减压导致的缺氧损伤,而不会“身体爆裂”或“血液沸腾”或“冻死”。

  • 人体不会因为这点压力差而爆裂,不过要是试图憋气,肺可能被气体充爆而致命。
  • 血管里的血液仍然受到身体给予的压力,不会沸腾。
  • 体表的水(如唾液、眼泪、汗)低压沸腾不会造成实际伤害。
  • 人的身体在太空中散热其实非常缓慢,如果有加压充气的宇航服保护,还需要安装散热系统来避免中暑。

如果你将人送到水星轨道附近、套着宇航服扔出舱外,在呼吸有保障的情况下,现有宇航服的散热系统无法抵抗那里强烈的太阳辐射,人会因体温过高、多项生理功能障碍而热死。如果距离太阳更近一些,宇航服和人体会在高温下熔化、沸腾、汽化、分解。即使不考虑维持人的呼吸所需的氧气,人体也不会在太阳“附近”持续存在。

如果你将这个倒霉的人放在距离太阳有够近的地方,在失压杀死他之前,他就被太阳烤得外焦里柴了。


user avatar   ling-zhi-hao-6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新冠变异株还在不断出现,我们需要接种疫苗加强针吗? 
  看着同一个组的同学都发了很好的文章,自己博士快毕业了只发了一篇文章,该怎么调整心态? 
  极度害怕死亡怎么办? 
  头足纲为什么能在奥陶纪称霸海洋,并以比他们更生命复杂的生物为食物? 
  哺乳类的祖先因变异导致后代愈合力变差吗? 
  如何评价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改革创举? 
  如何看待 3 月 22 日美国新增 6670 例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累计已破三万例?是不是进入爆发期了? 
  既然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可以查阅顶级期刊,为什么不同学校之间的科研实力依然差距巨大? 
  如果永生人类细胞「海拉细胞」泄露了会有危险吗? 
  为什么做博士后,待遇如何,出站后准备走哪些路呢?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我国对欧洲和英国的反制制裁?
下一个讨论
外交部待遇怎么样?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