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
个人征信报告,相当于个人经济身份证,意思是跟经济活动相关的履约和违约记录。
不过,除了履约和违约记录(如信贷业务记录)会成为申请贷款的扣分项、加分项以外,个人征信报告记录的基本信息、公共信息同样可能会导致申请贷款被拒绝。
个人征信报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居住信息等等,这些基本信息不是通过大数据抓取的,也不是与其他机构共享得来的,而是报告主体——就是个人征信报告的主人自己申报的,在每次申请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主动向信贷机构申报的,就是填写那个贷款申请书时自己写的。
个人征信报告的公共信息,包括公积金缴存信息,欠税记录、欠水电气费记录、诉讼记录等,这些公共信息都是从政府部门或公用事业平台获取的。
支付宝信用分主要是根据报告主体消费、履约情况,结合大数据征信做出的评价,对央行征信系统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无论是央行征信还是支付宝,目前都不能看到报告主体有没有“案底”,也就是过去有没有违法犯罪记录。
那么,是不是因为案底不上征信不影响支付宝信用分就万事大吉了呢?有这种想法显然是太乐观了。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有案底的,会作为重大风险信号管理,他们会在各类信贷产品里规定,借款人信用记录良好、没有违法犯罪记录等等条款。银行的信贷人员怎么调查借款人有没有案底呢?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感到好奇的,毕竟不可能每个人申请贷款,信贷客户经理都跑到派出所查一次吧?反正没有听说过让借款人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我知道,某些公司招聘员工、办理入职手续时会要求员工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
原来,银行等金融机构有一个尚方宝剑——信贷管理系统与公安机关有一个信息共享(有一部分银行还不具备此功能)。客户申请贷款,前期调查审查结束一切顺利的,信贷人员把客户信息录入信贷管理系统,只要把客户的身份证号码录进去一点击提交,客户信息立即跟公安机关相关数据进行匹配,身份证号码检索,有案底的,不管是大案小案绿豆芝麻案,公安系统里的案底记录并不是说过了多少年就删除,这一点跟个人征信报告截然不同,只要“进去了”拿到过拿一张“纸”,就会在公安系统里记上一笔,记上一笔就可能会共享给银行。
银行的信贷管理系统就会立即报警(反显红色或者跳动红色标志),信贷人员必须对这个风险信号进行处理,解释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据,否则,贷款被拒绝没商量。好在,银行的信贷政策并不是铁板一块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会根据具体的案底案情分析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比如,案件发生的时间比较早经过多年都是守法良民,或者案情显著轻微,或者是防卫过当,或者是受害者导致的违法犯罪等,银行也会网开一面的。
学法懂法,远离违法犯罪。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的知乎LIVE,《怎样解读个人征信报告》,只需9.9元,92分钟干货满满。知识不贵,无知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