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院成立后,选择的路线不同于一般的研究院,它想用科研来解决更多现实中的问题。,得到科研价值的实现。
在现实世界中,许多前沿技术例如AI、IoT虽然概念很火,但是下沉和应用的进度却很缓慢。2017年10月成立时,马云提出达摩院“必须面向未来、用科技解决未来的问题”。而后达摩院院长张建峰制定了科研方向,总体上以需求为导向,始终坚持“技术高打,场景下沉”,达摩院想在前沿技术领域不断向前探索,在应用上改善现实世界。
在前沿技术领域,达摩院选取了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和量子研究等方向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设立了14个实验室。
一、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达摩院积极参与
达摩院城市大脑实验室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达摩院还牵头建设了“数据科学与应用浙江省实验室”,开展应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探索。达摩院的量子实验室与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均获批了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这几个实验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把前沿技术例如AI、自动驾驶等和现实中社会的产业需求结合在了一起,能够对这些产业起到帮助作用。
二、学术研究方面,科学家们做好了学术科研工作
三年里,达摩院的科学家们发表了1000多篇国际学术论文,达摩院的各类团队在国际竞赛中拿下了60多项第一。
例如在智能计算这个领域,我们的科研人员在科研工具上的选择面并不大,甚至遭到了制裁的影响。例如其中求解器的技术壁垒高、研发难度大,过去国外有许多成功商业化的求解器,但是国内的求解器技术和规模都难以相抗。
达摩院为了推动科研,开发了数学规划求解器MindOpt,并于2020年8月在国际Mittelmann榜单测评中在单纯形法测评中排名第一,让科研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此外达摩院还发布了M6、PLUG等超大规模中文多模态及语言模型,开源了超大规模分布式图计算平台GraphScopr等。
达摩院还在技术应用层面不断努力,找到了把技术变成生产力的方法。在“技术高打,场景下沉”的理念下,达摩院搭建了完整的「科学—技术—产品」研究体系。
一,为了应对物联网时代的新竞争,达摩院在芯片领域孵化出了“平头哥”半导体公司
平头哥半导体,就是达摩院首次孵化出的一家半导体公司,也是达摩院在芯片领域技术与应用进步的一个缩影。
阿里巴巴研究员孟建熠,曾在两年前就提出了,未来芯片市场中“云端一体IoT芯片”会是竞争的关键。物联网产业前些年一直处于应用碎片化困境中,各个硬件制造商都在采取不同的芯片方案,成熟度低,不利于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达摩院立足于现实,想要解决物联网产业应用碎片化的问题,开始进行集成电路创新,并主攻物联网芯片。成立一年不到,平头哥半导体成功实现了第一颗芯片的流片。
平头哥半导体出产的玄铁910和含光800芯片,对物联网行业意义显著。其中的玄铁910,不仅支持16核和2.5GHz最高主频,有不错的性能表现,而且能够应用于5G、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多种领域。
二,为了智能计算能更好的落地应用,达摩院开发了下一代多场景多模态异构计算引擎
作为达摩院智能计算的负责人,周靖人曾向媒体表示,他领导的部门专注于帮助企业利用及分析大数据,向企业提供可带来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平台。其部门研发的平台,让智能计算能够立足实际,解决各类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过去的计算引擎,大多建立在传统的计算硬件上,只能以单模态或者在单场景中进行计算,而且难以有效利用异构硬件的算力,不论是兼容性和效率进步难度都相对较大。
达摩院智能计算实验室,开发了下一代多场景多模态异构计算引擎,实现了智能计算前沿技术的创新。下一代多场景多模态异构计算引擎,有三个颠覆性的技术特点:
第一, 能够融合与统一批处理、交互式处理、流处理等多种计算模态;
第二,支持传统数据分析、图计算、机器学习等多场景;
第三,能够整合GPU、FPGA、ASIC等异构硬件的计算性能。
下一代多场景多模态异构计算引擎,创造性地在形式、场景和算力多个维度上,提升了智能计算的上限,降低了智能计算开发和落地的难度。
三,为了未来的科研道路,达摩院持之以恒地吸引、挖掘和培养人才
衡量人才价值的纬度本身也是复杂的,培养真正的人才很难。达摩院秘书长刘湘雯就评价过同行微软亚洲研究院:它对中国市场最大的贡献就是人才,很了不起,但维度也很单一。达摩院对人才培养,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
从上文提到的达摩院的技术与应用看,持续创新、输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是达摩院的追求。为此,达摩院努力从不同角度出发,培养不同学科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人才。
在内部,达摩院通过多个实验室项目上立足市场需求,培养科研人才。面对外界,达摩院分别设立了青橙奖和全球数学竞赛来吸引、挖掘和培养多个学科的人才。
其中青橙奖极为重视发掘、支持从事基础科学、应用技术研究的优秀青年,而且提供开放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等全方位支持。2021年达摩院青橙奖吸引的114名青年学者,分别来自47所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涉及IT、量子科学、材料、药学农学多个领域,吸引和培养的人才纬度越来越广。
现实中科技进步是非常缓慢的,而且从实验室到产品有很长的路要走。达摩院这三年里做的事情,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而且是让科技在更多地方应用起来,服务起社会。而这也是达摩院未来想继续的。
达摩院在数据计算、机器智能、金融科技和量子实验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建树。其在前沿领域不断取得技术进展,发表1000多篇国际学术论文。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现实,达摩院将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平头哥半导体公司、电子商务反作弊解决方案、无人快递车、司法政务语音助手等等。
除此之外,达摩院在人才培养上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立足实际需求在工作过程中培养科研人才,还在社会中挖掘和培养人才,努力把“人才密度”转化为“科技密度”。一个充满理想、立足现实需求的研究机构,或许正是能当下需要的。
我曾经就职于一家深圳知名企业研究院,老板是美国回来的博士,浙大竺可桢学院的高材生,十几岁上科学杂志,2009年回国创业,五六年时间便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大大任职后访问深圳去的第一家企业,对外采访问技术问能力言必称黑科技,对内员工要加薪要未来口称爱国捐躯,横批颠覆式创新。
这家公司最有名的明星产品买的是澳洲公司的半成品,控股后研发人员跑光了,机器运回站厅加上一个ar成了接待领导的必备项目。公司每年写的专利绕地球半圈,实现了的或者投产的是多少呢,约等于零。
但是这样一家看上去不赚钱也没有未来的公司,老板靠这一系列操作得到了什么?
1、深厚的政商关系。前期深圳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当初引入他们的领导曾经问,你们不会真的是骗子吧?
2、主流媒体的口碑和宣传,老板人称&自称中国马斯克。
3、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反复的收割。与某资本集团一起,点石成金。直到翔哥落马,自己年纪也大了,才发现原来有这样一条隐秘的造富印钱路线。
4、老板名列80后富豪榜前五。当然,钱是不重要的,毕竟老板回国并不是为了钱,主要是为了振兴中华。
所以,什么达摩院啊,是不是有些熟悉,不过是一个更大光环,更大幌子,更大的为梦想窒息。
可惜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马云乘着中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东风,建立起万亿的阿里帝国,成为中国互联网教父般的人物,这自然是源于马云曾经对电子商务的洞见和不懈的坚持,但是也是历史必然中的一丝偶然。属于马道长的时代,现在看来似乎是慢慢地过去了。至于如何评价马道长和他的达摩院,到底是尔曹身与名俱灭,还是善恶到头终有报,终究最后是要水落石出的。
个人真没看出来有什么成就,Jack ma的格局决定了他也就这样了,到头了,时代的马云结束了。
我已经把天猫删了,把闲鱼删了。就看看什么时候淘宝我也是要删了。一个假货横行的地方。
达摩院投入千亿,吹牛是不打草稿,不过搁以前也许有人信。
据企查查的公开信息,截止2019年报,也就是在2020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旗下达摩院,有三家公司:
杭州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实缴资本金1000万,社保员工83人。
达摩院北京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实缴资本金1000万,社保员工1人。
达摩院深圳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实缴资本金0元,社保员工0人。妥妥的空壳公司。
就这点人,就这点钱?就能干出马云口的投资1000亿,就这么一丁点,谁会信。
如果真有花1000亿,恐怕只能是洗钱逃税的渠道而已。
一个身上沾满鲜血的资本家,一个虚假的资本家。
借用别人一句话:都姓马 ,一个向往的是星辰大海,一个是满身铜臭商人满手沾满鲜血的资本家。
记得有一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你知道“太阳附近没有氧气”,“人是怎么死的”还用说么,不考虑太阳,人也会窒息而死呀。
NASA研究认为,暴露在太空中的人约能存活90秒,最初9~11秒里可以保持清醒,在30秒内获救基本不会受到永久伤害。主要死因是减压导致的缺氧损伤,而不会“身体爆裂”或“血液沸腾”或“冻死”。
如果你将人送到水星轨道附近、套着宇航服扔出舱外,在呼吸有保障的情况下,现有宇航服的散热系统无法抵抗那里强烈的太阳辐射,人会因体温过高、多项生理功能障碍而热死。如果距离太阳更近一些,宇航服和人体会在高温下熔化、沸腾、汽化、分解。即使不考虑维持人的呼吸所需的氧气,人体也不会在太阳“附近”持续存在。
如果你将这个倒霉的人放在距离太阳有够近的地方,在失压杀死他之前,他就被太阳烤得外焦里柴了。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