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只要看南华早报的风向,很容易derive出阿里在每个不同时间点的态度。
这公告有水平啊,第一行开头没空两格,这是在发牢骚,被“顶格处罚”了?这次是真的“百亿补贴”了!
在诸多对中国体制的攻击方式中,有一句话最值得玩味。
“现在知道为什么有钱人都想往国外跑了吧。”
你听着会很难过吗?这是一句对中国缺乏吸引力的批评吗?
不,在我看来,这是一句令我自豪的“批评”。
因为我知道如今的世界是资产阶级当道,资产阶级政权自然是资产阶级的天堂,而咱家这里不是!
某些国家合法剥削,合法腐败,合法垄断,他们当然不想跑了!还会制造舆论说那些资产阶级政府给予他们高度自由呢,而责任绝口不提。
是否留住那些整天搞资产性收益的人,根本不能判断一个国家的魅力。允许一个企业家在成功后堕落为垄断者,完全不是市场经济繁荣的理由,反而是代价。
是繁荣后的利益集团让他们更容易走向垄断,更容易操纵司法。而不是纵容会带来繁荣。
诸位千万不要搞混因果。
我很庆幸,在当今的中国,当一些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开始变质,把剥削诡辩成奋斗,把技术创新退化成资本垄断红利,是会有铁拳教育他的。
当一些人知道自己来的钱不干净,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可以继续剥削人民,而这里等着他们的只有铁拳时,他们当然要跑了。
当“有钱人都想移民”这种资产配置圈儿里流传的小抱怨传到我们耳朵里时,这代表我们工作做到位了。至于人民币跑得了跑不了,那是另一回事了。
我国的对外移民,是自由开放的,连移民机构的限制都极大的放宽了。
人,可以出去。“有钱人”不是喜欢往外跑吗?只要你身上的出境限制解除,相关案件清了,想走现在就走。一秒也不留你。
钱?抱歉,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你挣钱的制度和基建框架是由整个国家的财政承担的,背后站着千千万万的纳税人。钱想出境先过审。
然而但更可笑的是,当大部分钱出不去的时候,这些人也不想出去了。之前说好的那份“自由”说不要就不要了。
因为他们最理想的模式是,人和财在海外享受“自由”,挣钱机器在国内享受“便利”,甚至人都不出海,只是身份出海。也就是说,他们认可在国内是可以继续占便宜的。中国的营商环境在这些嚷嚷要移民的人中被广泛认可了。
所以有钱人往外跑,这句话根本不成立。
是他责任部分想往外跑,权利还留在国内。
全责分裂,不配为“人”,那不算是一个人的意志。
这个国家也许不完美。
资本家剥削的现象仍然存在。
但相对于其他国家,这铁拳敢在企业家变成恶龙时捶过去。捶到这个阶层“怨声载道”人人想跑。
这不是挺好吗?
因为担心铁拳而跑的,能是什么好人呢。一个不愿意在创新的人,只是人出去,又有什么影响呢。
他们如果堕落到只能用垄断来盈利,那一定不是这个社会发展的理由。
对此我们尽管下狠手,完全没必要在意他们炮制的“有钱人都出国”的舆论氛围。因为他们的挣钱方式和岗位根本离不开中国,只想人与消费两出走。甚至本身人也不打算出国,换个护照做个外国友人避免铁拳罢了。
他们剥离的是责任,放弃的是创新。
责任人出境,只不过是一些失去创新能力的资本家放弃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
他们还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操纵舆论,贿赂司法,加速剥削,转移资产。
而我们不惜惹得他们抱团诋毁,也要堵住他们每一条路。让权责错位的资本意志回归发展轨道。这就是中国道路的不同之处,也是民心所向。
所以说,这个公告字不多,写得到是很精确。
“立足创新发展,继续履行社会责任。”
知道自己的盈利应该来自于创新,绝对不能习惯于垄断。同时也明白在这个国家,要么履行社会责任,要么倒闭。
你若不喜欢这份权责对等,你可以不发财,没求你。
别忘了反垄断的意义。试想,把利用市场压倒性地位的不正当竞争拿掉,你会看到什么?
你会发现所有人都想发财,所有人都很努力,真的没人求你当首富。你不想创新只想坐享其成,那就赶紧下去,有的是人想取代你。
不怕勇者变恶龙,勇者有的是,只怕没人管。你失去初心,就换一批当年的你。
释放这份活力,才是反垄断的意义。
前两天沈逸搞了个公开课,里面提到中国跟美国存在的区别,那就是:
美国被金融资本绑架,进而失去了实体能力,而中国有能力管控住金融资本,让其为国家服务。
这次罚款,很明显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了。
从至少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就已经对于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巨头给予了重拳出击。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之前会传出淘宝小程序要申请进入微信的消息,这本身就是一种企业在官方压力之下选择“打破垄断”。
只有让巨头失去因为资本积累而形成的天然垄断地位,彼此重新回到竞争模式当中,才能让国家,社会以及每一个普通人从中获益。
我相信,此次罚款应该不会是终点,阿里巴巴被罚款天价的事实本身就是在给所有巨头敲警钟。
毕竟罚款方式是按比例处罚:
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这就不是过去那种罚款个几十万几百万无伤大雅,而是真的让企业肉痛了。
我个人作为普通的网民,自然希望今后互联网产业能够一步步实现去垄断化,更好地被关进治理的“笼子”。
下一步,希望将铁拳砸在大数据杀熟领域,让巨头们好好意识到:
如果你继续玩火,就让你的企业无利可图。
其他几个回答:
用垄断获取的超额利润把罚款交了,明天这个时候就能继续垄断了吧。
这算是两周年纪念日的礼物吗?
2019年4月11日的直播中,在被问及如何看待996.icu事件时, 马云提出了“ 能996是你们的福报”的观点。
明天,也就是2021年4月11日,就正好是“ 福报”的两周年纪念日了。
两年了,出来混,总归还是要还。这次先还了笔小账——182.28亿。
不过,说实在的,才182亿,对于阿里巴巴的体量来说,这点钱,够干啥的?希望后续能再来点组合拳,能多吐出点东西来,虽不至于到处死马老板的地步,但也还是要多出出血的。
虽然资本家剥削的现象现在仍然是普遍存在的,但即使说破大天了,我们从根本上也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马老板后续的996、福报等一系列操作,显然是忘了后半句”先富带动后富“的承诺。
在我看来,这次处罚行为本身很好,不过惩处程度还不够,希望后续能够加大力度,期待三周年的时候能再看到点惊喜。
依法办事,没啥影响,这是发展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公司的必经之路。
谷歌、脸书、亚马逊每个都是这么过来的。
先是国内罚,然后国外罚。
反而其他互联网公司也要做好准备,毕竟要深究反垄断,一个也跑不了。
这样也好,来个垄断税,国家还能增收。
这不大幕已经拉开了么,之前有头条起诉腾讯,刚刚58的姚劲波还举报了贝壳。
反正大家一起闹,闹到最后就回到最初的原点。
二选一这个事情禁止不了,无非就是多花点钱的事情。
独家合作是再合理不过的商业要求了,只不过如果你处在市场支配地位,你就叫垄断。
以前是让你二选一,现在不让二选一了,好,那我直接给独家合作的商家更多优惠不就完了?
想留你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反垄断现阶段只能通过罚款来解决,那么最后就是大家都罚款。
根据胡总编的方法论,大家都罚款,等于没罚款,然后一切照旧。
评论里几乎全都在说腾讯也垄断了的,剩下的少部分在说我说它洗心革面是洗地的。
对于前者。这个问题是问阿里,为啥非要跑题呢?而且我也没说腾讯不垄断啊,两个垄断企业有什么好比的?
更何况,你们真的认为罚182亿是因为阿里垄断吗?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为什么不罚腾讯呢?
你们自己都知道腾讯垄断,那么现在这情况是在说上峰无能,还是说你对阿里受罚一事的理解跑偏了呢?
对于后者。你们可能是没有2010年以前的互联网记忆,所以才会对腾讯的变化无感。
但你们可以从“狗日的腾讯”和3Q大战开始,试着去了解和回忆。
至少在这之后,腾讯从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负评,而马化腾也一直在试着保持低调。
以下为原回答。
想去年蚂蚁上市之前,网络评论一律正面,舆情严控。
这才过了半年,中国网居然邀请大家来评论对阿里的处罚。
这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腾讯自“狗日的腾讯”和3Q大战后,算是洗心革面,走上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并成就了现在的中国第一市值。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再去嘲笑腾讯的黑历史了。
但跟腾讯的抄袭等经营问题比较起来,阿里的问题则是更深层次的管理问题,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阿里的问题在于大企业病,对内是官僚主义,对外是唯我独尊。这种僵化和盲目,如果不是靠垄断,怎么可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
182.28亿,即使对阿里也不是一个小数,足以让人惊醒。
与此同时,湖畔大学也停止招生了。
如果阿里不想装睡的话,这些动作的力度已经足以逼迫阿里重新回归商业和竞争本身,而不是通过非商业因素和垄断来干扰市场和竞争。
接下来还是要去看阿里的表现。阿里能够从无到有,短短20多年发展成一个巨无霸,上演了企业发展历史的奇迹,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希望阿里能接受教训,不白交这个学费。
这话说得好像阿里有“不诚恳接受,坚决不服从”的选项似的,说“支持”的前提,得是在说“反对”的时候也确实有效啊( * ̄▽ ̄)……
很多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其核心竞争力甚至不在于自身的优势,而是在于国内市场规模的庞大和国家的上升趋势,以及国内外信息差,甚至只是对应的某些国外竞争对手的被屏蔽和弱化(政策保护)。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丰富市场内容和优化经济效率,限定的比赛场地是民间。
但现在某些巨头已经有出圈的倾向,通过技术和资本优势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器私用”,开始涉及根本,并增加整个经济运行的风险了。
只能说“枪打出头鸟”了。
另,现在可以考虑买阿里的股票,或者定投包含阿里的基金了。
阿里可以分享国家的增长,普通人也可以分享阿里的增长。
虽然我一直不喜欢阿里巴巴,但罚款的金额还是让我大吃一惊。
更让我大吃一惊的,是阿里巴巴的态度。毕竟上次工商总局说阿里有假货,阿里是直接硬扛怼回去的。
不过,总觉得这个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味道有点独特。
打个比喻,就好像一个硬汉,青筋暴露,低头认错。
阿里的电商平台,在之前还是有其历史愿景和使命感的。
但已经偏离了很远和很久。
只能衷心希望,阿里能够真的回到原点,找回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