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设置不设置都行,因为按照我国的民俗,人们的结婚过程已经存在冷静期了,这个冷静期就是婚礼的筹备。要知道,除了“东北城市体制内高知家庭”这种极特殊情况外,我国的主流环境还是认婚礼胜过认结婚证的,大家习惯上把婚礼视作婚姻起点,领证只是为了顺应法律勉强一领,很多南方宗族乡村甚至连证都不领。
城市高知家庭相对而言还算好,因为只有一个婚礼比较难搞,婚礼毕竟只涉及到物理层面的麻烦和生理性的劳累。在传统元素比较多的小城镇和乡村,结婚从始到终的一系列环节能把一家人折腾掉一层皮,可以令人身心俱疲,要是这一套流程都走下来,不说是真爱吧,至少说明你是真的想结婚。
至于你领结婚证的那一个月冷静期,跟中国当代民俗婚姻体系的铁拳比起来,那可以说是弟中弟或者说妹中妹了,相当于在法西斯阵营中添加了一个得力盟友冈比亚大帝国。
这才是制度自信。
别整体引进些什么离婚冷静期这种西方糟粕。
「冷静期」是媒体报道中的一个噱头,其实重点在于婚检、信息披露和结婚登记异议期。
曾经,我国是有强制婚检制度的,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要求「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
这一制度,存在一些在当今看来具有落后性的地方,例如,对于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应当暂缓结婚,对于患有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的,应当在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才能结婚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婚姻自由的精神相抵触。
在 2003 年版的《婚姻登记条例》中,婚检报告不再是登记结婚所必须的环节了,宣告了强制婚检制度得以取消。
婚检制度需要一个平衡,在我个人看来,真正的「自由选择」应当建立在充分了解信息、明确了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进行。有风险,就摆出「我为你好」的姿态,干涉公民婚姻自由,这样未免太家长主义了;但缺乏足够信息的盲目选择,也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所以,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契机,让我们来再看看怎样看待婚检问题。另外,这也是隐私权和知情权重新进行平衡的重要契机。这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健康信息的如实披露是社会有序运行必须的,近期得到媒体报道的诸多家暴、骗婚事件,也让我们意识到充分了解一个人的犯罪记录、婚史,也是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至于异议期,想到啥说啥,我觉得对于解决彩礼纠纷是有帮助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对于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给付彩礼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如果双方离婚,可以请求返还彩礼。但这一过程挺麻烦的,还要诉讼,还要举证。如果存在一个婚姻异议期,在异议期内推定为满足退还彩礼所需要的条件,能减少很多扯皮,避免婚姻带来的经济纠纷浪费社会资源。
冷静期内,的确冷静下来了,就自动退还彩礼,免得扯皮,整挺好。
肯定要啊。
给大家看看,我给我们群妹子讲课时,这一课可是放在相亲板块的。
也就是说,这一课没做好的,都不该交往。
狗粮课11:规范双方感情的排他性(三板斧)
结果有些糊涂蛋都把证领了,孩子都生了,这些最基础的经济问题还能搞不清楚。
搞不清楚可不是要吵架撕逼?
那些闪婚的,没摸清对方底细的,老公婚后和前任不清不楚的,这一课明显就没考虑。
狗粮课6:前任问题的查户口
最神奇的是婚后才发现两个人三观不合的。
???
他们特么谈恋爱只会互相嘴炮吗?
别的不说,我贴的最上面那个大纲,大家好好想想,真是互相没有安全感,互相不信任,就别结婚了。
结了也得离。
结婚这么严肃的事,必须冷静!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